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当我们回顾1929年开始的那场大萧条时,总是可以发现和今天类似的场景。怎样才能认清如此之多的相似和区别?怎样才能知道“不变的人性”到底是什么?……回望来时路,回顾1929年开始的那场经济大萧条将会给我们提供很好的启示。
逆境中蕴涵着希望,走出萧条的努力令人动容。本书为您解读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灾难的前因后果,探究经济繁荣与衰退交相罔替的来龙去脉。生动的描述、详实的数据、细致的笔触伸向社会的每个角落。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解码大萧条时代--1929-1941世界经济灰暗期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世界经济 |
作者 | 王梦友//李昊//赵楠楠 |
出版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当我们回顾1929年开始的那场大萧条时,总是可以发现和今天类似的场景。怎样才能认清如此之多的相似和区别?怎样才能知道“不变的人性”到底是什么?……回望来时路,回顾1929年开始的那场经济大萧条将会给我们提供很好的启示。 逆境中蕴涵着希望,走出萧条的努力令人动容。本书为您解读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灾难的前因后果,探究经济繁荣与衰退交相罔替的来龙去脉。生动的描述、详实的数据、细致的笔触伸向社会的每个角落。 内容推荐 本书用通俗的语言,为读者详细介绍了1929年发生的那场世界经济危机,不仅介绍了危机爆发前各种潜在的危机因素和危机中的种种惨状,同时重点对处于危机后长期大萧条中的各国政府、企业和民众如何积极面对困难和寻找经济振兴之路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这使得各国均放松了对经济的管制,导致投机盛行、贫富差距悬殊,最终因投机过度,华尔街金融体系崩溃,并由此引发了全面的经济危机:大量企业倒闭,上千上万人失业。危机从美国传导到世界各国,世界经济一派萧条。为了走出萧条,各国纷纷采取了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经济政策,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控制,同时积极培养市场自身的修复机制。这两方面的努力成为经济复苏的良药,尤其在采纳凯恩斯主义干预政策后,美国、日本和欧洲各国在40年代初逐步走出了大萧条局面,重新走上了经济繁荣之路。 阅读本书,借助于对历史的回顾和分析,有助于读者面对当前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从历史这面镜子中找寻可资借鉴的因素。 本书适合所有关心经济态势的人阅读。 目录 第一部分 危机前传——看似完美的资本主义社会 第一章 历史追述——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完美”制度的建立 一、美国——南北统一,国家获得新生 二、法国——路易十六被砍头,共和政府初建 三、英国——“光荣革命”催生资本主义政府 第二章 伴随着资本主义制度成长的企业发展史 一、靠贸易发家的荷兰 二、阿姆斯特丹银行 三、东印度公司 四、英格兰银行与南海公司 五、富有想像力和创造力的美国企业 第二部分 灰色历史——经济大危机前前后后 第三章 危机的种子——1914年至1929年的美好时光 一、急性病患者——美国 二、危机苗头之一——放松管制的地方政府 三、危机苗头之二——贫富悬殊加大 四、危机苗头之三——可怕的投资银行 五、危机苗头之四——联邦政府推波助澜 第四章 一泻千里——大危机爆发 一、暴跌的股市 二、“精彩”的电影——危机中的富人和穷人 三、工作、失业和救济 四、陷入绝境的农民 五、廉价劳动力 六、危机中的金融机构——放假的银行 七、大萧条前期的联邦政府——坚持“自由”和“孤立” 八、臆想中的共产党——疯狂的胡佛总统 第五章 慢性病患者——英国和法国 一、愤怒的法国人 二、法国占领鲁尔区——害人害己的愚蠢举动 三、国际金融大动荡之一:“自私的美国佬”——英国金本位制的崩溃 四、国际金融大动荡之二:法郎危机和可恶的“德国阴谋” 五、“精疲力尽的和平”——丘吉尔 六、“习惯了就好”——英国、法国和大萧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第六章 重症缠身的德国 一、《凡尔赛条约》——德国危机的种子 二、重病的传染性——从经济危机到政治危机 三、悬崖边上的德国经济和“小人物”希特勒的发迹 四、没有希望只有绝望——通货大膨胀 五、缓解德国危机的特效药——道斯计划 六、复活的经济危机 七、大萧条的打击 八、战争危机的来临 第七章 危机治理中的美国 一、“冲动的胡佛” 二、新任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 三、“复兴和救济”——解决银行问题 四、放弃金本位制 五、《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分业管理 六、皮科拉听证会 七、证券交易委员会与约瑟夫·肯尼迪 八、兰迪斯与道格拉斯——高效的继任者 九、工农业的政府管制 十、公共工程 十一、保护劳动者 第八章 保守的欧洲——英国和法国的反危机政策 一、大萧条逼迫的“和平”浪潮 二、落魄的世界前霸主 三、“平摊损失”治萧条——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 四、解放思想——救助工农业 五、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 六、反应慢的法国 七、坚持金本位,坚持紧缩再紧缩 八、无奈抛弃金本位制和紧缩政策 九、相互猜忌的谈判——世界经济会议 第九章 坚强面对危机——大萧条中的优秀公司 一、慰藉人心的“米老鼠” 二、“微笑”的希尔顿 第三部分 众说纷纭——对大危机的解析 第十章 需求不足论及危机解决之道——建立政府有效干预下的市场经济 一、凯恩斯生平 二、传世巨作——《通论》 三、凯恩斯和罗斯福 四、凯恩斯主义的传播 第十一章 商业周期理论及危机解决之道——让市场自身的力量去修复危机 一、哈耶克生平 二、自由是哈耶克永恒的追求 三、奥地利学派 四、预测大萧条 五、哈耶克和凯恩斯的论战 第十二章 货币供应管制不当论及危机解决之道——放松管制,建立自由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一、弗里德曼生平 二、弗里德曼对大萧条的理论解释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路易十四22岁时开始对统治国家产生兴趣。1661年终于掌握了国家大权的路易十四让所有人大吃一惊,他竟然相当擅长权术之道。据说从不洗澡的路易十四对权力和虚荣非常热爱,曾经宣称“朕即国家”的他在法国建立了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专制王国。在一批大臣的帮助下,他把整个法国的官僚机构集中在自己的周围,以此增强自己的军事、财政和机构力量。获得巨大权力的路易十四十分爱慕虚荣,他经常在凡尔赛宫举行豪华的庆祝,资助艺术和科学发展,为自己挣足了脸面。 路易十四的爱好很奢华。他建立了恢宏奢华的凡尔赛宫,这个宫廷每年的开支要花掉法国全年税收的一半,他还喜欢在富丽堂皇的宫殿中没日没夜地举行极尽奢华的宴会。不仅如此,路易十四对于战争也情有独钟,他一共发动了四次征服战争。因为战争,法国确立了在欧洲的霸权地位,路易十四也成为欧洲最耀眼的君主;同样由于战争,法国花费很大,经常因为战争而使得国库空虚,最后政府濒临破产。当然,正是由于路易十四追求奢侈、爱好虚荣,才促使法国巴黎成为世界艺术中心,同时使法国民众备受自由浪漫思想的熏陶。 但是繁华背后却隐藏着危机。路易十四为满足自己的权力欲和虚荣感花费的大量金钱都来源于税收,当时法国的税收有商业税、盐税和土地税以及其他名目繁多的税。法国的税收制度规定贵族和僧侣不必纳税,因此沉重的税务负担就完全落到农民和正在兴起的中产阶级(市民)身上。更为可怕的是,路易十四的征税衙门特别腐败,以至于税款的一大部分都落人了这些官员的腰包。1696年和1710年政府又分别开征了“人头税”和“什一税”。这些税款最终到路易十四那里也就变成了一小部分收入;但对老百姓来说,在名目繁多的重税之后再征收这些税款,显然是要他们的命。所以,路易十四时代的民众一方面极度仇视政府,另一方面把银子埋藏起来,不敢消费成为普通老百姓们的无奈选择。 老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政府却顾不上考虑这些,仍不停地搜刮钱财以维持正常运转和满足权贵们的享乐。政府想尽一切办法来搜刮财富,出售征税权、贩卖新官职、借债等方法就是那个时候的财政创新。出售征税权就是把国王应该征收的一部分税款让给当地市政厅征收,而由市政厅出面担保使国王从私人那里获得一笔借款,市政府负责把借款的利息还给私人。但是这种征税权很快就直接卖给了能提供借款的工商企业家,贪婪成性的工商企业家很乐于做这笔交易。寅吃卯粮的路易十四为了筹集当前的花费不得不付出很大一笔利息给税收承包商。税收承包商都是一些投机分子,他们利用创新体制下法律远不健全的机会疯狂捞钱,这使得法国蒙受了8000万利弗尔的损失,损失相当于当时整个法国国民努力多年所创造的国民财富。 经济上的贫困促使整个国家处于一片混乱之中,为了满足国王巨大的金钱需求,社会上开始出现了买卖官职的现象,这一现实又造成国家官僚体制的扩张,因为当新官职卖得差不多时,就需要创造出一些新的官职来满足有钱人当官的愿望和国王数钱的冲动。为此,法国当时出现了皇家法院书记官,各省总监代理人,国王的木料存放顾问、治安顾问、假发假须师、鲜牛油视察监督员,甚至还有咸牛油品尝员等官职,有些官职现在听起来非常可笑。 可所有这些所得还是满足不了路易十四的欲望,税收、卖官和出售征税权所得以及其他的一些搜刮百姓的所得都只是杯水车薪。迫不得已,政府只能大肆举债。路易十四去世后,他留给后人的遗产就是法国国王的宝座和26亿利弗尔的巨债。按1709年国王获得的4900万利弗尔收入计算,这笔债务相当于国王54年的正常收入,而光是这笔债的利息每年就达9000万利弗尔,这个数字占到全部政府收入的56%以上。政府增加税收的尝试也未见成效,政府对偷漏税行为进行重罚,但很快就引起普遍不满,以至于不得不废除专门惩罚偷税行为的特别法庭。在如此糟糕的财政状况下,有人甚至建议当时的摄政王奥尔良公爵干脆宣布国家破产。为了解决财政赤字,法国政府接受了约翰·劳这位有史以来最大的金融天才和金融骗子的一系列要求,并最终引发了第一次现代意义上的金融危机。这次著名的密西西比泡沫使得法国老百姓倾家荡产,但与此同时政府的债务却解决了。这样公然抢劫的政府显然不得民心,最终爆发了法国大革命。 路易十四政府没有良好的财政预算制度,没有良好的税收体制和国债发行体制,整个法国的钱财都成为了路易十四的个人家底。当路易十六被砍头时,当新的共和政府建立时,法国已不再是国王的玩具,法国人民第一次获得了名义上的自由。P4-6 序言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当1929年开始的大萧条终于过去的时候,美国建立起了各种各样的监管制度,以防止类似大萧条的再次发生。几十年之后,一位乐观人士询问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关于经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时问道:“现在美国的监管制度这么完美,应该不会发生经济危机了吧?”萨缪尔森意味深长地告诉他:“制度是改变了,人心变了吗?” 萨缪尔森说的没错,人心一点儿都没变。1928年和2007年,世界各国经济都在高速增长,各国股票指数更是急速攀升,但是1929年和2008年,那些被严重高估的股票价格狂降,价值顿失,各国经济也随股市下滑的脚步迅速陷入萧条之中。 在1930年代的那场经济大危机中,美国的投资银行为了获取高额佣金替世界上很多政府和企业发行了毫无价值的证券。当这些证券最终被证明连废纸都不如的时候,世界范围内的股民倾家荡产,哭天喊地。 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同样是美国的投资银行为了获得高额的回报和佣金,先是把美国的次级住房贷款做成证券形式,然后把这些次级证券兜售给世界各国股民,当这些证券最终被证明一钱不值的时候,世界范围内的诸多金融机构相继破产,各国股民欲哭无泪。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中,类似的事情则不胜枚举。通常情况下。大多数美国人都会认为坐牢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所以搞破坏都会尽量隐蔽。1933年,美国却有一个失业工人在饥寒交迫下,在森林里放了一把火,然后立刻跑到当地市政府去申请当森林防护员。当然他很快被投入了监狱,过上了温饱生活,而一些“立志”保护森林的人也因此终于找到了梦寐以求的工作。 2009年,金融危机令罗马尼亚的经济陷入困境,监狱成了不少失业的人向往的乐园。2月14日,该国锡梅里亚市的一名男子为了生计,用铁锤疯狂地砸坏了该市半数以上的自动取款机。之后,这个家伙如愿以偿,将在监狱中衣食无忧地度过几年“美好时光”。在他的温饱问题解决的同时,很多负责安装、生产自动取款机的厂商也借此在这次恐怖的金融危机中喘了一口气。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1930年,被经济危机搞得焦头烂额的美国人把怨气撒在了外国人头上,他们通过了一项臭名昭著的关税法案——《斯莫特一霍利法案》,这一法案大大提高了绝大多数外国商品的关税税率,使得美国人开始停止购买外国货。然而,美国这一政策立刻遭到了世界各国的报复,他们纷纷提高关税,抵抗美国的出口产品,结果美国产品的出口量也大大下降,经济萧条进一步加剧。 2009年,金融危机肆虐全球,1930年的教训让美国知道提高关税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所以这次他们则采取了一些隐蔽手段。在奥巴马通过的经济刺激计划中,购买美国货的条款得到了保留,这遭到了世界各国的反对。在英国,有老百姓走上街头,抗议英国公司雇佣外国人而使得本国公民失业。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当我们回顾1929年开始的那场大萧条时,总是可以发现和今天类似的场景。 怎样才能认清如此之多的相似和区别?怎样才能知道“不变的人性”到底是什么?……回望来时路,回顾1929年开始的那场经济大萧条将会给我们提供很好的启示。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