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列子(凌风的清谈)/国学基础教程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陈明//范江萍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列子》又名《冲虚经》、《冲虚真经》,是道家重要典籍,由郑人列御寇所著。该书按章节分为《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等八篇,每一篇均由多个寓言故事组成,寓道于事。其中较为人熟悉的包括“愚公移山”、“杞人忧天”、“亡呋者”、“歧路亡羊”等。本书选取《列子》中的一些章节,用翻译来初步清除文字障碍,用述评来大致揣摩道家的心绪,让广大向往国学的读者更方便、更正确地了解国学的基础知识。

内容推荐

《列子》作为道家经典,虽然其成书真伪历代有争论,但因其充满了个性和智慧,一直受到读者的喜爱,其中寓言故事百余篇,如黄帝神游、愚公移山、歧路亡羊、杞人忧天等,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隽永味长,发人深思。本书从道是何物、淡然生死、自然而然、物我两忘、洞察小慧、清谈玄论、真假难辨七个方面,将《列子》一书的精髓轻松完整地展现于读者眼前。因此,本书不失为一本全面了解《列子》的入门读物,也可以作为一种为初学者教授《列子》的基础教程。

目录

出版说明

前言

第一章 道是何物

第二章 淡然生死

第三章 自然而然

第四章 物我两忘

第五章 洞察小慧

第六章 清谈玄论

第七章 真假难辨

篇目索引

试读章节

第一章 道是何物

道,是最令中国人引以为荣的汉字之一,也是最让人头疼的一个字,它和天、理、气等等都属于中国哲学的基本术语,这种术语的定义丰富而又模糊,不是简单地说多义、多元就可以了。

在汉语中,道,的确是一个高度抽象的词汇,以至于你想彻底了解它几乎是不可能的。千百年来,人们在不停地用着这个词来表达意思,在古籍中的使用频率极高,而我们也不妨把所有的实用案例都看作是对这个词的诠释。面对这样的情况,想用一两句话来解释“道”,那是决不会令人满意的。许多现代的词典或论文出于实际需要把“道”解释为规律、本体之类,无非是把西方哲学中的类似范畴搬过来,其吻合度究竟如何,哲学家会去讨论,但对于我们来说这决不是一个好主意。因为我们都是说汉语的中国人,舶来的规律、本体我们看似很熟,那只是教科书上用得多罢了,真正熟悉的还是透过语言融入内心的汉语词汇。哪怕是刚刚开始正式学习的少年,他完全可以通过“茶道”、“剑道”、“养生之道”这些依稀相识的种种去构架他自己心中关于“道”的理解,又哪里需要陌生的词汇来做这种骑驴找驴的文字游戏呢?

考卷上的词语解释题是一回事,自己的学习、体悟是另一回事。看看中国的古人是如何来表述这个麻烦的“道”的,或许等你渐渐把这些看熟了,虽然同样无法用片言只语解释“道”,却再不会去试图寻找这样一种简单的解释。

【原文】

子列子居郑圃,四十年人无识者。国君卿大夫眎之,犹众庶也。国不足,将嫁于卫。弟子曰:“先生往无反期,弟子敢有所谒,先生将何以教?先生不闻壶丘子林之言乎?”子列子笑曰:“壶子何言哉?虽然,夫子尝语伯昏瞀人。吾侧闻之,试以告女。其言日:有生不生,有化不化。不生者能生生,不化者能化化。生者不能不生,化者不能不化,故常生常化。常生常化者,无时不生,无时不化,阴阳尔,四时尔。不生者疑独,不化者往复。往复,其际不可终;疑独,其道不可穷。《黄帝书》曰:‘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故生物者不生,化物者不化。自生自化,自形自色,自智自力,自消自息。谓之生化形色智力消息者,非也。”

——《天瑞》

【今译】

列子住在郑国的圃田,四十年来没人知道他。在公卿大夫这般贵族看来,他就像是一般的老百姓一样。郑国发生了饥荒,列子准备离家到卫国去。他的学生说:“老师这次出去,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学生想请教一些问题,老师将给我们一些什么样的教导呢?老师没有听说过壶丘子林的话吗?”列子笑了,说:“壶丘先生哪里又说什么了!即使如此,他曾经告诉过伯昏瞀人一些话,我从旁边听到了,就把这告诉你们吧。他说:有能生成万物却不能生出自身的,有能演化万物却不能演化自身的,无所谓生成的才能生成无数众生,无所谓演化的才能演化万物。有生成不是因为谁能去生成什么,而是不得不生成;有演化不是谁能去演化什么,而是不得不演化,所以说常生常化。常生常化就是时时刻刻在生成,时时刻刻在演化,正如阴阳和四时。那无所谓生成的,可能就是宇宙中独一无二的本原;那无所谓演化的,则循环往复。循环往复,便找不到它的边际尽头;可能是宇宙中独一无二的本原,其中的道理当然无法穷尽。《黄帝书》说:‘虚空之神不死,它就叫做玄牝。玄牝的大门,就叫做天地的本根。绵延断续,好像存在又并不真切,却耗用不尽。’所以生成万物的,自己无所谓从何生成;演化万物的,自己无所谓被谁演化。自己生成,自己演化;自己成形,自己着色;自己产生智慧,自己产生力量;自己消亡,自己生长。说有谁去使它生成、演化、成形、着色、产生智慧、产生力量、消亡、生长,那是错误的。”

【述评】

我们现在摘选《列子》的若干语段作翻译、加述评,本意在于使读者能够通过局部了解整体,所谓窥一斑而知全豹。如果是出于这样的目的,选这一段做样本本不合适,一来这一段不好玩,二来其内容神神道道,大有不知所云的意思,一边翻译一边心慌,再要给它做述评真是自找麻烦。之所以还是选了它,理由只有一个:它是全书的第一段。

这个理由看似有点荒诞,但不妨静心分析一下其中的道理。我们读一本书为了什么?别光说好听的,什么增长知识、开拓视野、把自己培养成更全面的人才之类,那是空话。古往今来,读书只有两种基本原因,一是功利性目的,比如应付考试;二是出于某种兴趣,比如听说这书中的某个观点是你很赞同的,或某句话让你觉得很有气势等等。两条都不符合,那只能说是偶然发生的无意识行为。

如果是第一种理由,那你对书的内容是很无奈的,在人屋檐下,怎敢不低头,为了要得到预期的好处,再没劲的书也要读得熟。而第二种情况则是一个反复试探的过程,很可能先前听说这书很有趣,真拿来读时颇为失望,很快就舍弃了——这种舍弃是否正确,可能需过很久才能够判断。因此,既然我们现在专门介绍《列子》一书,就不能特地去挑有趣的、容易的章节,而是要挑有代表性的章节,否则你一旦去读原书很快会有上当的感觉而放弃深入。

至于说全书第一段和它的代表性有什么关系,那也是个颇为有趣的话题。

P2-5

序言

“国学”一词,如果仅按照语词来解释,“犹言国故,指本国固有的学术文化”(见1999年版《辞海》)。但如将“国学”作为一个体现中国独特而古老文化的专用名词的话,其内涵则历来未有权威的论断。如国学大师章太炎在其《国学概论》中称:国学之本体是经史非神话、经典诸子非宗教、历史非小说传奇;治国学之方法为辨书记的真伪、通小学、明地理、知古今人情的变迁及辨文学应用。著名学者吴宓认为:“兹所谓国学者,乃指中国学术文化之全体而言。”胡适则认为:“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为国学。”现代一般人对“国学”的理解,大多沿革于胡适。

然而,不管学术界如何争议,构建国学的基础为国故,也即中国传统文化,却是明确而不变的,那就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及历代史学等一套我国所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这个基础体系如果用我国传统的分类法来区分,便是恢弘而灿烂的经、史、子、集四部。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深化,“国学”在经历半个世纪的被冷落后,近来却又以“国学热”的形态兴隆起来。“国学热”,已成为当前中国文化发展中一个引人注目的重要现象。然而追本溯源,当今的“国学热”与“五四”运动前后对国学的提倡却有所异同。当时“国学”概念的提出与确立,是相对于“西学”而言的,就此而言,现在的“国学热”与百来年前一脉相承。然而,如果说当时的国学提倡,更多地体现于严肃的学理、学术层面上,那么当前的“国学热”却具有明显的普泛性。这种普泛性有其深刻的底蕴:不仅是学术界,上至中央、下至百姓的整个中国社会都在苦苦地探究,在世界视域的今天,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中国文化究竟应向何处去?然而凡事一经普泛,尤其在普泛以至形成“热”潮之际,便需要一份冷静,以免“热”潮流于浮泛,堕于时俗。在“让历史文化走向大众”的潮流中,我们认为有一个“如何走向”的问题。要言之,也就是深化和浅切的统一,就学术层面而言是富于现代意识的深化,而就表述手段而言,则要求学术思想的社会性的浅切化。正因为如此,我们暂不必再就“国学热”这一名称的学理性是否科学聚讼不休;重要的是,须从其社会实践的本质意义,也就是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要,以为当代中国的文化体系的建构提供一方面的营养,来做一些必不可少的工作。要言之,有两件事情:

一是精选。即用最小的篇幅,介绍国学中最精彩、最有生命力的精华。虽然,所谓的“最小的篇幅”只是相对而言,但无论如何,我们这套由三十本左右的小册子组成的“国学基础教程”,相对于汗牛充栋的国学典籍来说,实在是精选到极致了。

二是解读。既用通俗而不失学术内涵的文字来填平横亘在现代汉语和古文之间的鸿沟,更须在正视中国传统文化发生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对文化现象作具有世界视域的现代人的解读。

总之,让广大向往国学的读者更方便、更快捷、更正确地了解国学的基础知识,从而在初涉国学这座辉煌的文化殿堂时产生由衷的民族自豪感,并激发个性化的思考,就是我们编撰这套“国学基础教程”的宗旨;而“基础教程”四字,则标志了我们企图将学术性与浅切化统一起来以“提升阅读”的努力。

本《教程》的作者,都是于某一经典有积年研究心得的专家;而同时,我们又请作者或其他专家于各书每一章节的最后,给出一至两道思考题,以期多元化地启发读者在阅读各书内容后,再结合其他的知识和当今社会的现状作出自己的思索。这也是我们对孔子“学而不思则罔”这一教诲的礼敬。

最后要说明的是,为了体现国学传统的原味,这套“国学基础教程”也将按照经、史、子、集四部分为四小套。同时为了读者购买和收藏的方便,每套的封面我们也将以四种颜色——绿色(经部)、红色(史部)、蓝色(子部)和灰褐色(集部)以示区别。当然,这种做法并非我们的发明,清代乾隆年间编成的赫赫有名的《四库全书》就是这样做的。而经、史、子、集四部的具体内容,则请参见每一分部各书封底的书目。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2: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