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对孔子一生行径的描写叙说,真实地展示了孔子所生活的时代,客观地讲叙了孔子生活中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如实地记录了孔子落魄的出身、艰辛的起步、壮志未酬地做官、满怀希望地教学与整编典籍,深刻地揭示了孔子一生追求的王道理想及无法实现的原因和遗憾,反映了他忧国忧民的高尚人品和达不到目的一直坚持到死的惊人毅力,还原了一个真实生动、充满情趣、感人至深的孔子。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孔子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杨雪舞 |
出版社 | 新世界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通过对孔子一生行径的描写叙说,真实地展示了孔子所生活的时代,客观地讲叙了孔子生活中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如实地记录了孔子落魄的出身、艰辛的起步、壮志未酬地做官、满怀希望地教学与整编典籍,深刻地揭示了孔子一生追求的王道理想及无法实现的原因和遗憾,反映了他忧国忧民的高尚人品和达不到目的一直坚持到死的惊人毅力,还原了一个真实生动、充满情趣、感人至深的孔子。 内容推荐 一部最有价值的励志历史小说,一部平凡人走向不平凡的真实写照。给你一个真实生动、充满情趣的孔子,给你一部趣味无穷、更加经典的《论语》。 孔子是个平凡的人,也是个圣人。说他是平凡的人,因为他有与我们一样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他之所以成为圣人,是因为他在人生理想的坚持上、追求学问的努力上、对待挫折的乐观上、反省自我的无情上……做得都比我们多一点、好一点,也就因为这一点点,他成了圣人。见贤思齐,当我们通过此书了解了他,或许能够争取在某些方面也多那么一点点,成为一个让人尊敬的、自己更快活一些的人。 目录 楔子 第一章 孔予已到结婚时 母亲的优秀儿子长大了 学习的机会,我不能错过 问道于老子 第二章 子欲养而亲不在 孔子的歌 登泰山而小天下 母亲,母亲 第三章 初入官场 孔子的远大抱负 再小的职位,也要把事情做好 做官并不那么简单 第四章 再入官场 对为官的认识 既为官,则秉守原则 辞官而去,悠闲自得 第五章 孔子做了爸爸 孔子快没饭吃了 潦倒的孔子绝处逢生 孔子得子 第六章 悠然为官的日子 向郯子请教做官的学问 再次向老子求教 学琴于师襄 第七章 孔子初为人师 读书人可以做好老师 孔子开始招生了 教学原来这么快乐 第八童 良禽择木而栖 孔子与齐景公 昭公伐季 孔子到了齐国 第九章 还鲁施教 齐王也不过如此 不如归去 孔子是个好老师 第十章 不想当官的人又做官了 孔子拒绝为官 与弟子的对话 出任中都宰 第十一章 摄掌相事 治理中都的日子 孔子官升两级 智迫齐国还地 第十二章 削弱三桓 助君平叛 孔子的计谋 堕都大计功败垂成 第十三章 四面楚歌 孔子给自己带来了灾难 齐国人的美女计 哀莫大乎心死 第十四章 孔子被迫流落异国 师生激昂话别 舍妻别子 孔子来到卫国 第十五章 天下乌鸦一般黑 我该何去何从 孔子与南子 再去陈国寻找机遇 第十六章 没有孔子,天下会黑很多 不能与胸无大志的人共事 离开陈国的颠簸岁月 夫子还活着,我怎么敢死 第十七章 这世界无法容纳孔子 再走异国他乡 孔子归鲁 还是教书吧 第十八章 呜呼哀哉 儿子走了,爱生也去了 痛失子路 一个伟人的最后日子 后记 试读章节 公元前555年9月,一个秋风萧瑟的清晨,在陬邑大夫叔梁纥府第的堂前,一个极美丽的少妇,抱着一个极天真的小孩,在窗前一边缓缓地走来走去,一边教他读诗:“落叶啊落叶啊,秋风吹你……落叶啊落叶啊,秋风飘你!” 小孩还刚满3岁,纯洁得象没有一点杂质的山泉,却又灵慧得如同一个饱读诗书的士人,两片红润小唇吐出的文字,一个个字正音准、令人称奇。看小孩读书,是美少妇最高兴的时刻。此事要放在平时,她会欣喜地瞅着小孩那两片小唇,抻耳迷神地聆听着小孩读诗,如听天籁之声一般。可是今日,她却没了平时在这种情况下的高兴,只掩饰不住焦急地偶而举目探望着窗外凋蔽的百花,抻耳偷听着窗外凄凄的秋风,仿佛在担心什么,又仿佛在希望什么。 孟皮终于来了,一瘸一瘸、慌慌张张地如同病猫般挪过来。他是叔梁纥另一小妾周氏生的儿子,今年已经18岁了,却还经常让美少妇给他擦鼻涕。这回见到美少妇,他积习地用肮脏的手背擦一把肥大的鼻子,然后双手紧抓住窗沿,睁大一双惊恐的眼睛,隔着窗呲牙裂嘴地对美少妇喊道:“姨姨,姨姨!父亲让你带上弟弟,快去!” “哦!”美少妇应了一声,抱紧小孩,急步拐过一道照壁,跨出堂屋大门。 凄凄的秋风,放肆地嘶鸣着,玩童般地卷起一摞飘零的碎叶,朝她身上扔过来。美少妇眯起月芽般美丽的大眼睛,使劲地抬高右臂,尽可能地遮住怀中小孩一张鲜嫩的脸,然后撒腿朝正屋跑去。 她名叫颜征在,也是叔梁纥的小妾;怀中抱着的小孩名叫孔丘,是她与叔梁纥生的儿子。 叔梁纥姓孔名纥,字叔梁,故称叔梁纥,是殷王室的后裔。殷被周武王灭后,宗室微子启被分封到宋国做一个诸侯国君,叔梁纥先祖由诸候转为公卿,到他的五祖孔父嘉时,继任了宋国的大司马。周时分设天、地、春、夏、秋、冬六官,大司马为其中夏官的长官,如同后朝的兵部尚书,掌管国中军事大权。就在这期间,宋国太宰华父督作乱,孔父嘉与宋殇公一道在乱中被杀。为了避难,孔家一族往东北逃生,一直逃到几百里外的鲁国才停了下来。从此,殷王室后裔的孔家一族,开始了作为鲁国人的生涯,原本的卿位没了,下降为一般的士人。真是花无百日好,人无几代昌啊!只不过,这颇有志气的孔家一族却并不因此就沉没于滚滚向前的历史波涛中,而是一代又一代、一直努力地奋斗着要浮上来。到叔梁纥的祖父防叔时,终于出来担任了鲁国世卿大族臧孙氏位于曲阜之东的封地防邑大夫。可惜仅此一代,又沉默于万人争游的历史波涛中,到叔梁纥的父亲伯夏时,再回到了普通百姓的身份。幸好,听着显赫的先祖让人自豪的故事长大的叔梁纥,在春秋纷乱的波涛中游逛到鲁国的昌平陬邑,凭了自己出众的人品、博学多才和超常的勇力,再一次争到陬邑大夫的名位。 让人遗憾的是,这位志向高远的陬邑大夫身体虽然很强壮,夫人施氏也善长于生育,一口气就给他生了九个,只可惜都是女儿,没有一个男丁、没有一个能给他传宗接代的人。叔梁纥唉声叹气,只好再娶一妾周氏,终于有了唯一男孩孟皮,谁知又是个残疾。叔梁纥傻眼了,他一直以来以勇力著称、以先祖为荣、一心想为祖上争一口气,自然不甘心孔家一族就此香火无继,他做梦都想着能有一个比自己出色的儿子,能将这殷王室的后裔、孔家一族发扬光大,在滚滚而去的历史长河中跃然出来,嘹亮家族的声誉。于是,他只好拼了性命,不顾自己的老迈,在已经盈盈满满68岁时,满怀信心和希望地娶了宋国的一个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的美丽姑娘、年仅18岁的颜征在为小妾。 这是一个柔情似水的姑娘,也是一个灼热如火的姑娘,十八年的阳光雨露,已将她滋润得含苞欲放、美丽动人。征战了一生的叔梁纥为她的美丽醉了,在消魂中返老还童,释放出老男人最珍宝的新生命。就在这陬邑古老的宅院中,这一老一小,竟然也成了两块捏在一起的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于是,姑娘变成了妇人,又变成了母亲,他们有了自己的孩子,一个极天真的小男孩,一个殷王室的后裔——健康、灵慧的孔丘。P001-002 序言 一部最有价值的励志历史小说,一部平凡人走向不平凡的真实写照。给你一个真实生动、充满情趣的孔子,给你一部趣味无穷、更加经典的《论语》。 孔子是个平凡的人,也是个圣人。说他是平凡的人,因为他有与我们一样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他之所以成为圣人,是因为他在人生理想的坚持上、追求学问的努力上、对待挫折的乐观上、反省自我的无情上……做得都比我们多一点、好一点,也就因为这一点点,他成了圣人。见贤思齐,当我们通过此书了解了他,或许能够争取在某些方面也多那么一点点,成为一个让人尊敬的、自己更快活一些的人。 后记 《孔子》这部书稿,完稿已经有好几年了,每年自己都要认真地读一遍,改一改。在这个过程中,我越来越感到:《孔子》是一部好书,我自己每次读都有不同的收益,相信所有读它的人,也都会有受益匪浅的感觉。这不是我的功劳,是孔子的表现太卓越,是他的《论语》太优秀。 孔子的一生,从平民走向圣人,这本身就是个奇迹,相随的自然有许多奇事,将这些写出来,自然会给人许多惊喜。孔子的《论语》,是一部世界级的经典,其间蕴藏着极高的生存智慧与为人处世的哲学,将它深入浅出、化繁为简地在孔子的人生故事中展示出来,读来自然有趣,可以学到许多人生经验,提高自己的生存智慧。 孔子这么普通,又是这么神圣。他曾为衣食苦,也为工作愁,怨过社会乱,深为百姓忧,似乎与我们是这样的相通、相近,以至于能让我们每个真诚而善良的人,都可以从他身上看到自己,可事实上他与我们又不同。孔子的一生,都在为他的理想,为他的“王道”的天下,执着、坚持地走着,一直走到他生命的尽头。他始终坚持着,做着我们想做的事情——把天下的安危放在第一位。这是他神圣的地方,也是我们一代代的普通人都愿意了解他的原因。 我们每个到世上走了一遭的人,都会得到一些人的喜欢。一个人的影响力越大,喜欢他的人就会越多、越普遍,当喜欢他的人多到了差不多是家喻户晓时,他就成为了一个名人。从历史的观点来看,昙花一现的名人是没有多大价值的,只有那些能够让人持久的、甚至是千百年都喜欢的名人,才值得我们花时间去关注他。因为一个能传名千百年的名人,才是一个真正的、有价值的名人。这样的人,必定是个在能力、智慧或是人格、品德方面有高人一筹地方的人。被誉为“圣人”的孔丘,就是这样的一个真正的、有价值的名人,非常值得我们花时间去关注他。 孔子生活在一个“礼坏乐崩”的时代,作为思想的教皇,他有自己的一套关于拯救社会的理想,希望用复古来挽救东周。孔子穷其一生,都在追求和实践挽救东周的事情。遗憾的是,历史有它自己的规律,孔子的理想实现不了。尽管如此,孔子还是成了名人,而且成了千古一圣的大名人。孔子成大名是在他死了之后,而且是去日逾久、名气越大、弥久日甚。这从历代皇帝给他的谥号中反映得很清楚。孔子刚去世,鲁哀公亲诔孔子为“尼父”(男子的美称);到汉时,平帝刘魏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敬称);到北魏,孝文帝元宏称孔子为“文圣尼父”(尊称);隋时,文帝杨坚称孔子为“先师尼父”(既敬且尊);到了唐代,李世民尊孔子为“先圣”;宋时,真宗赵恒则加称孔子为“玄圣文宣王”。这里的“玄圣”二字,是指有治天下之德而不居其位的人,这是《后汉书》首先以此称孔子的。司马迁在他的《史记·孔子世家》中赞孔子说:“白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这里的“至圣”二字,是指道德最高尚的人。这之后,元武宗海山加称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古乐一变为一成,九变而乐终,至九成完毕,称为“大成”,这里引申为集中前人的主张、学说等形成的完整的体系。而最早用“大成”赞颂孔子的,是孟子。他在他的《孟子·万章下》中说:“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孔子不仅享誉中国,更是名声在外,被列为世界古代十大思想家之首。意大利的学者利玛窦在中国实地考察了之后认为:孔子绝不逊于西方的哲学家,许多西方的哲学家无法与他相提并论。美国汉学家顾立雅则在他的《孔子与中国之道》中说道:“众所周知,哲学的启蒙运动开始时,孔子已经成为欧洲的名人。一大批哲学家包括莱布尼茨、沃尔夫、伏尔泰,以及一些政治家和文人,都用孔子的名字和思想来推行他们的主张,而在此进程中他们本人亦受到了教育和影响。”法国启蒙运动的旗手伏尔泰,对孔子非常崇拜,把孔子的画像挂在自己的礼拜堂里,朝夕膜拜。对于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更是赞赏有加。伏尔泰在他的《诸民族风俗论》里写道:“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孔子常说仁义,若使人们实行此种道德,地上就不会有什么战争了。”伟大的伏尔泰甚至因为崇拜孔子而大声疾呼:法国要“全盘华化!”每个法国人都应该把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聪明的读者都知道,我们来看历史,来了解历史上的一个人物,无非是想从这个人的人生经历、人生经验和人生智慧中得到能对我们今日的人生提供最有价值的借鉴、经验和启迪,能使我们的人生之路更加顺利、更加有意义地进行下去。可是,这么多的历史人物,我们极其宝贵的时间该给谁呢?聪明人的看法与评价,能为我们解决这个疑问,能为我们的选择做出权威的指引。对于这么多皇帝,这么多世界级的伟人和智者都非常喜欢和崇敬的孔子,我们主动地花时间来了解他,肯定是件最有意义、最有价值、最值得自豪的事情。 杨雪舞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