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女生我叫巴黎》——《特别的女生萨哈拉》作者爱斯米·科德尔最新力作。美国最佳青少年读物奖,希德妮·泰勒图书奖,献给每一个孩子和曾经是孩子的大人们。美国最佳青少年读物之一,获得多项儿童图书大奖,长踞美国畅销书榜。
戴上玫瑰色的眼镜,唱出你自己的歌。一段发现勇气,宽容与爱的成长旅程,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儿童文学翻译家肖毛倾情推荐。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我是女生我叫巴黎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美)爱斯米·科德尔 |
出版社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我是女生我叫巴黎》——《特别的女生萨哈拉》作者爱斯米·科德尔最新力作。美国最佳青少年读物奖,希德妮·泰勒图书奖,献给每一个孩子和曾经是孩子的大人们。美国最佳青少年读物之一,获得多项儿童图书大奖,长踞美国畅销书榜。 戴上玫瑰色的眼镜,唱出你自己的歌。一段发现勇气,宽容与爱的成长旅程,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儿童文学翻译家肖毛倾情推荐。 内容推荐 巴黎,是一个很普通的小女孩。和其他小女孩一样,她善良、无知、任性、虚荣,想要快点长大,对世界充满好奇。她在学钢琴的时候,遇到了诺森太太。诺森太太给她打开了一扇真实世界的窗子,让她意识到什么是真正的勇气,应该怎样用自己的眼睛来看待这个真实的世界,怎样学会相处,学会宽容,学会爱。 目录 1. 多管闲事的钢琴老师 2. 我和我的一家 3. 胆小鬼迈克尔挨揍了 4. 超级读者俱乐部 5. 我是一只快乐的小小鸟 6. 读书的奖励 7. 迈克尔,别做懦夫! 8. 玫瑰色的眼镜 9. 坏小子德里·赛克斯 10. 为哥而战:我和塔娜佳的首次交锋 11. 第一次演出 12. 我想去巴黎 13. 打开真实世界的一扇窗 14. 小黄星 15. 我闯祸了 16. 唱出我自己的歌 17. 有教养的人打架子 18. 坏女孩也会流泪 19. 路易斯的18岁梦想 20. 《以前》——德里?赛克斯作品 21. 真正的勇气 22. 写给全体师生的一封道歉信 23. 你是春天里最美好的一个吻 24. 我知道我怎么去巴黎 后记 编者的话 试读章节 1.多管闲事的钢琴老师 我弄不明白,这个白人老太太凭什么用一种她已经知道我老底儿的语气对我说话——请原谅我这么评价她。她甚至连我叫什么都还不知道呢。我只是来上钢琴课的,可是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她已经给我准备好了—— 1.一串葡萄,塑料的。 2.沙发坐垫,也是塑料的。而且坐下去时会发出不礼貌的怪声。对于我这个有礼貌的人、或者是说正想成为一个有礼貌的人来说,发出这种声音让我觉得很难堪。还有—— 3.一个建立。我想用“多管闲事”这个词来形容她。 “别用书挡着胸部,这可不是好习惯啊,时间长了身材走样了,你后悔都来不及了!” 我没搭理她,也没把书拿开。要不是为了上钢琴课,我才不会坐在这间到处都是洋葱味和霉味的公寓里呢。 “你的头发剪得和米妮鼠的差不多,很可爱,这种发型现在是最时尚的吗?裤子穿得快要掉下来也是最时尚的吗?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不得不看到你的pupik吗?对不起,我可能太老土了,不过你为什么又到我家来了?让我想想,你是卖小甜饼的那个小姑娘吗?” 我无奈地叹了口气。我的教堂关门了,说得更准确点,是着火了。我以前去教堂学钢琴,现在去不了了。我得找个地方上钢琴课,不过我懒得解释这么多。“我爸妈想问问您是否可以一周给我上一次四十五分钟的课。”我在她面前举起三张五美元的钞票,像举着一把小扇子一样。我爸说要是我说不清楚的话,就把钞票掏出来给她看。 她对着钞票不停地挥手,好像在赶一只大苍蝇。“我要这些钱做什么,我可以免费教你,不过为了不让你感到难为情,我还是收下了。可是他呢,他坐在这儿干嘛?” “哦,那是我哥哥迈克尔,是他送我过来的,我上课的时候他会一声不吭地坐在那儿。”我哥哥腼腆地朝她摆了摆手。 “你好,一声不吭的迈克尔,你想去外面玩吗?” “是的,夫人。” “‘是的,夫人。’真是个有礼貌的孩子。我知道你戴手表了,去玩吧,四点半回来就行了。”还没等她说第二遍,迈克尔已经跑得无影无踪了。○○○○οοοο,迈克尔!老爸可一再叮嘱你要待在这儿看我弹钢琴的。“你呢,你刚才说你叫什么名字?” “巴黎·麦柯格雷。”我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 “巴黎?”诺森太太重复道。“你哥哥叫什么?叫伦敦吗?” “他叫迈克尔。”我提醒她说。 “哦,对了,在外面玩的那个迈克尔。你,你叫巴黎,和巴黎那个城市的名字一样?” 我耸了耸肩。“谁知道呢,我又没去过那儿,根本不知道巴黎是什么样子。” “你想知道吗?”她问道。 我又耸了耸肩。耸肩的意思是当然想知道了。 她耸了耸肩,又耸了耸肩,然后又耸了耸肩,我知道她在拿我开玩笑。“我也想知道。好了,我们要上课了。” 我们弹了一会音阶,除了c—d—e—f—g—a—b—c之外我们谁都没有说话,不知为什么,这样倒显得我们亲近一些。我告诉她,我爸和我妈正计划想去巴黎旅行的时候,我妈怀孕了,那时候我们家已经有四个男孩了。他们很想去巴黎,可是又没那么多钱,于是我妈就说“要是我们去不了巴黎的话,巴黎就会来找我们的”。 我很喜欢讲这个故事,因为我妈也喜欢讲这个故事给我听。 “那么说,你是一个意外了。” “我可不是什么意外。”我立即反击道。 她耸了耸肩。“对不起。别生气。其实哪个家庭里没有意外呢,要么是你,要么是别人,要么是你哥哥中的一个?” 我耸了耸肩。我心里想,她只是教我弹钢琴的,她有什么权利说这些话。可是我妈说过,沉默是金,所以我根本不把她说的话放在心上。我只是告诉自己,有时候上了年纪的人很无知,不过无所谓啦,反正他们也活不了多久啦。 她清了清嗓子。“你说你有四个哥哥?你爸妈是在卖小男孩吗?你妈真是个聪明的售货员。等等,怎么了,你的脸为什么拉得这么长?” 不说出来我会发疯的。“诺森太太!你在激化我!” “你是想说“激怒”吧?” “我也不知道我想说什么。”我觉得脸在发烧。 “有一种面条的名字也叫‘激化’。我只是想知道你不是家里的一个意外。我是不是问得太多了?” “是的,夫人。” “麦柯格雷小姐,我是诚心诚意问你这个问题的,这个问题对我至关重要。” “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我想继续上课。”我气得快发疯了。 “你在诅咒我吗?”她大笑了起来,“我来做猪肝三文治,吃完再上课,你要一份吗?” “不用了,谢谢。”我气得发抖。 诺森太太的活页乐谱皱皱巴巴的,皱得好像被时间烤过一样,页边硬梆梆的,像是被烤焦了。乐谱上印着几张图片,图片里的白人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圆嘟嘟的脸,看起来像洋娃娃一样,和我现在看到的白人完全不一样。诺森太太说他们有些像穴居人,是生长速度非常快的另一个原始人种。我不知道要长得多快会变成那个样子。 诺森太太问我识不识谱,我竭尽全力还是读得磕磕巴巴的,我慢吞吞地读着随时会散架的乐谱,不时抬头悄悄看一眼诺森太太,我想知道她的嘴唇是不是也曾经和乐谱上的那个女孩一样,圆嘟嘟的像花骨朵一样?我想知道她是不是也留过那么柔软的长发?诺森太太,诺森太太,看看你现在的样子吧,你双手的青筋都露出来啦,你皮肤上红色绿色的血管也都看得清清楚楚的,我很庆幸自己不是白人,要不然看起来太吓人了。哦,我的天啦,当她把手放在我的手上,教我弹高音F时,我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P9-15 序言 巴黎故事里的很多阳光 梅子涵 我慢慢地读,渐渐地读,把这一本小说读完了。 我是在巴黎读的。 那时,我在巴黎度假。 住在南特一个音乐学院的公寓里。 辛艳说,请你读一读这本小说,如果你喜欢,就请为它写几句话。 辛艳是一位编辑,懂英语,引进她喜欢的外国文学在中国出版。 我说,我在巴黎,不在国内。她说,啊?你在巴黎? 她吃惊的意思是,这本小说的故事里的那个女孩正是叫巴黎,故事里一些情节、遭遇、想念、愿望,也是和巴黎有关系。 这有点凑巧。 那些话是在网上说的。 其实我早认识小说里这个叫巴黎的小姑娘。 因为她已经在另外一本小说里出现过。那本小说的名字叫《特别的女生萨哈拉》。在那本小说里她是一个不重要的人,但是她的名字却是最特别的。萨哈拉也特别,都是地名。一个是沙漠,一个几乎是世界第一的城市。 那是一本已经被我说了四年的小说了。 说啊说啊,不会觉得没有味道了。 而是越来越喜欢,成为文学的一个惦记,成为写作儿童文学的一个优秀的例证,成为顺手拿来影响生活就令人信任的故事,成为我讲给别人听时,自己最喜欢的聆听——我经常这样,讲那些喜欢的文学给人听,却自己也聆听,迷住自己。 四年前印出来的那本《特别的女生萨哈拉》你难道没有听说啊? 这回巴黎当主角了。 她说她到诺森太太家来学钢琴。很老的诺森太太是她的钢琴老师。 她说她不喜欢这个老太太。 她说自己的家。四个哥哥,爸爸妈妈。 她仍旧说老太太。 她说学校里的事。 说她的老师波迪。这是天下文学里最合格的一个老师吧?波迪是前面那本小说里从头到尾的一个人。 说她的小哥哥迈克尔。说那个奇怪的一直欺负迈克尔的小女孩塔娜佳。 说诺森老太太带她到巴黎去。她们在美国的路上行走。她们是往巴黎行走。她们很像是真实地到巴黎去,但是她们后来真实地把一个童话结束了。 一首歌:《上帝的目光落在麻雀上》。上帝的目光会落在麻雀上吗?麻雀的目光又落在哪里? 小黄星的风波、小黄星的故事、小黄星的历史。 后来巴黎去演出了。 后来诺森太太死了。 巴黎说的当然不止这些。她说了很多。很丰富,很细节,很心情,很诗意,很象征,很深远,很风趣,所以就很想听她继续说,不过,她结束了。 我当然要提到爱斯米·科德尔。她是谁呢?她就是写这本小说的作家,就是写《特别的女生萨哈拉》的作家。 全部的讲述,全部的叙述,都是她在进行的,巴黎也好,萨哈拉也好,都是她的人物。当作家的,是拥有人物的人。他们还拥有口气,拥有很多的不同心情,拥有非常错综的历史,拥有透彻分析的才华,拥有很高很远的哲学。 优秀的文学家啊! 在巴黎度假,可以去的地方是无数多的。 也可以去墓地。 我就去拉雪兹和先贤寺。那儿有很多文学家。他们为我们做过最完美的讲述。他们不再呼吸了,可是无数的人在他们的讲述里呼吸。他们留下小说和诗,他们看着世界的人在他们的墓碑前安静地走过。他们看得见吗?我也走在他们的面前呢?雨果,巴尔扎克,王尔德,左拉,普鲁斯特,拉封丹,莫里哀,都德,很多。 我是站在伟大的讲述前。向最杰出的文学叙事献上宁静的心情。 我在巴黎南特的公寓里,慢慢地渐渐地读完巴黎讲的故事。 我的身后有两个窗。窗外有一棵很高的树。不是法国梧桐。不知道是什么树。有鸟儿停在它的里面。鸟儿的叫声里也很有巴黎的心情。白人、黑人、阿拉伯人,偶尔会在窗下走过。 我回头看看,阳光还非常亮。不过这时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了。 我阅读完了。 我为自己倒了一杯很好的葡萄酒。我知道,我会以最好的心情来推荐这本小说的。就如同四年前推荐那本《特别的女生萨哈拉》。我那时写的那个推荐的题目是《秘密行程里的绿荫》。我这次用个什么题目呢? 我看着身后两个窗外的巴黎的很亮的阳光。 后记 把生活的萨哈拉浇灌成爱意无限的巴黎 肖毛 巴黎是个小女孩,萨哈拉也是。要是不相信我的话,就请你暂时不要往下看,先去读一读《特别的女生萨哈拉》吧。我打赌,读了它之后,你会喜欢书中的萨哈拉、巴黎等五年级学生,还有他们的老师——波迪小姐,而且一定想知道这些学生和波迪小姐的其他趣事,爱斯米·科德尔大约也是这样想的,所以才会在《特别的女生萨哈拉》出版几年之后,为我们写出《我是女生,我叫巴黎》。 巴黎其实住在芝加哥。巴黎的妈妈梦想去巴黎旅行,却没有那么多钱,只能把巴黎孕育在她的身体里。于是,巴黎被叫做巴黎,代表将会实现的梦想。 巴黎的爸爸是个鼓手,巴黎的妈妈是家中的歌唱家。巴黎和她的四个哥哥,全都具有父母的音乐细胞。巴黎的四哥叫做迈克尔,经常被女生塔娜佳打伤。男生被女生打伤?这可能吗?当然可能啦。我念小学的时候,我们班就有一个力气很大的女生,外号叫“假小子”,特别喜欢打抱不平,常常把班级里最能打仗的男生揍得哇哇大哭,连老师都替他们感到伤心呢。可是,迈克尔是个规规矩矩的男孩子,从没有欺负过塔娜佳。更加奇怪的是,就在被塔娜佳打伤一只眼睛的时候,迈克尔竟然也不还手——你们班有这样的男生吗? 迈克尔为什么这样窝囊呢?巴黎实在想不通,总想找机会替哥哥出头,报复塔娜佳。更让她想不通的是,她的私人钢琴老师诺森太太,竟然把迈克尔比做“身穿闪光铠甲的骑士”。世上哪儿有让女生揍得鼻青脸肿的骑士呀?巴黎起初不相信诺森太太对迈克尔的评价,也不太喜欢诺森太太这个人,后来却与她成为了忘年之交。有一次,诺森太太对巴黎讲起巴黎的集中营,又把自己当年佩带的一枚黄色六角星送给她。 巴黎觉得,这枚“黄星”说明,诺森太太曾经“在一个帮派里做间谍”,就骄傲地把它“别在外套上”,去学校里向同学显摆,而七年级的老师艾森伯格太太和萨哈拉却不赞成她的做法。同学们觉得这种“黄星”很酷,也开始纷纷佩带。波迪小姐看到“黄星”之后,“笑容突然凝固了起来”…… 要是我的小学老师遇到这种事情,恐怕会闷闷不乐,甚至用教鞭或者拳头接触学生的身体吧。我念五年级的时候,曾经亲眼看见语文老师使劲地用皮鞋触动一个男生的身体,又用右手反复去碰他的脸部,就因为他在背地里说了几声语文老师的外号。我念高中的时候,有几个男生,因为在学校走廊里放鞭炮,被数学老师关在办公室里面,不但要痛哭流涕地口头“忏悔”,还要亲自创作催人泪下的“悔过书”——有的男生甚至把语文课本里的一句古文抄了进去:“痛定思痛,痛何如哉!”——后来又差点儿被学校勒令退学,因为数学老师说他们全都是“臭流氓”,甚至连物理老师也赞同她的意见呢。可是,高中或大学毕业之后,那些曾经卷入“鞭炮事件”的男生,要么做了工人或企业家,要么做了中学老师或公务员,而按照中国的传统,他们似乎应该被称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不是“臭流氓”,尽管他们燃放过令自己“痛何如哉”的鞭炮。 令我羡慕(或许也包括你)的是,巴黎的老师是从不体罚和挖苦学生的波迪小姐。她并没有责怪巴黎,而是让她去“写一个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报告”,了解“纳粹、犹太人以及那些星星到底是什么意思”。 假如有个中国小学生,从爷爷的旧物里翻出一个“红卫兵袖标”,觉得它很漂亮,就戴着它走进学校,老师会怎么想呢?他会不会象波迪小姐那样,让学生在课外阅读和文化大革命有关的书籍呢?在我的整个学生时代,没有任何老师建议我去做这种事情。我念四五年级的时候,在家里看到一本小册子,里面印着对于“叛徒、工贼刘少奇”的批评材料,此外还印着许多黑白照片呢。我问父母那是什么书,他们只是告诉我,它是单位下发的学习材料,小孩子看不懂,也不应该去看。当时我已经在偷看繁体版的120回本《水浒》(尽管会遇到生字和不懂的地方),对于这种纯白话文,读起来更不费力,就悄悄地阅读起来。然后,我困惑地想,这个人怎么会那么坏呢?直到长大以后,阅读了有关那段历史的书,我才知道什么叫做黑白颠倒。我感到自己很幸运,因为那段历史已经成为过去。对它缺乏了解的小学生,恐怕不会这么想吧。就连有些已经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居然也会这样说:“我真希望再来一次文化大革命!”这是多么可怕的希望呀——想知道我为什么这样说吗?去网上检索一下就会知道,你只需要打入“文化大革命”这几个关键字就可以了。 总之,巴黎用几个星期的时间去翻看那段可怕的历史(假如不知道的话,你应该去网上查查看,检索的关键字是“希特勒犹太人”),从此知道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希特勒、集中营和被纳粹屠杀的六百万犹太人,仿佛看了一遍人类历史上最令人揪心的电影《辛德勒的名单》,或者美国历史学家威廉·夏伊勒的巨著《第三帝国的兴亡》。尽管“不小心撕开了一个口子”,但她终于明白,只要“记住人们可以变得多么坏”,就可以“提醒我们要尽力变得有多么好”。巴黎把她的读书心得写在班级的“超级读者俱乐部特刊”上,得到了波迪小姐的赞赏。就这样,在波迪小姐的帮助下,巴黎明白了“包容”的意义,准备与塔娜佳和好,又与迈克尔去礼堂表演弹琴和唱歌……一切似乎都在变得令人高兴,结局却是那么意外,让你哭、让你笑,也让你思考。 我不知道《我是女生,我叫巴黎》是不是还会有续集,但书中的学生们肯定会继续长大,就像你我一样。我相信,不管他们以后做什么工作,都会懂得爱和宽容,因为他们有着波迪小姐那样的好老师。 几天前,我在报纸上看到一篇转载自《华商报》的文章,题目是《多死老人解决人口老龄化》——我希望它仅仅是幽默小品,可现在是七月份,愚人节早就过去了。文章中说,陕西某小学五年级的暑假数学作业题中,有三个根据“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人占我国人口总数的10%”提出的问题,一是“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有多少?”二是“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三是“你认为用什么办法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11岁的五年级女孩丹丹(化名),轻松地答出了第一个问题,又在爷爷奶奶的提示下答出了第二个(“中国面临老龄化问题”),接着答出了第三个:“让部分60岁以上的老年人死亡,或者让人们多生孩子。”然后,她好心地补充说:“就来一场瘟疫吧,老年人抵抗力差,会‘自然’降低老龄人口。” 如果从数学的角度来看,丹丹对第三个问题的解答也许并没有错误;如果从别的角度来看,丹丹的这个回答,恐怕就连希特勒看了都会吃惊吧。可是,我们不能责怪丹丹。假如丹丹是巴黎(有趣的是,这两个女孩都是11岁),假如她听到诺森太太回忆大屠杀的历史,又有波迪小姐那样的老师,她也会懂得,无论小孩子、爷爷、奶奶,还是蹦蹦跳跳的小麻雀,都有着同样宝贵的生命。 其实,如果在念书时能够受到好老师的感化,希特勒在日后或许并不会变成恶魔。在希特勒念中学时,他的法文老师爱德华·休麦认为,这个学生有天资,但缺乏自制力,脾气暴躁。希特勒却把爱德华·休麦看做“天生的白痴”,只是崇拜他的历史老师利奥波德-波伊契博士,因为此人是个“狂热的日耳曼民族主义者”,使希特勒“得到了真正理想的满足”。我们当然不能把希特勒日后的恶行完全归罪于他的历史老师或者别的什么人,但是,假如没有这种人的煽风点火,在年轻时酷爱绘画和建筑的希特勒,也许就不会成坏家伙吧。 现在你一定相信,好的老师就像爱的雨露,在他们的帮助下,你能够把生活的萨哈拉沙漠,浇灌成爱意无限的巴黎,又能够把自己变成“演奏和平的乐器”。在和平之声的伴奏下,我们自应该用生命去唱一首被唱了无数遍的老歌,也就是查尔斯·金斯利在《水孩子》里唱过的“爱、爱、爱,你让世界转动”——我相信,它将被永远传唱下去,只要人间有爱。 所以说,不管你是女生还是男生,我都祝愿你能够像巴黎一样,在学校里遇到波迪小姐这样的老师,在生活中遇到诺森太太这样聪明善良的“过来人”,学会在心里戴着“玫瑰色的眼镜”去看待生活。假如这样的话,就算碰上了五百年一遇的日全食,你的眼前仍然有光,你的心里仍然有爱,而爱终将帮助你实现梦想,不管你的梦想叫做巴黎、纽约还是香格里拉。 二〇〇九年七月二十二日 肖毛写于哈尔滨看云居,日全食开始之前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