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罗朗·古内尔编著的《曾经想要幸福的人》是一本真正靠口口相传征服,5000,00人的心灵小说,500天蝉联法国亚马逊畅销书榜,这本小说让我们明白,人们的信念是可以变成现实的。贴近实际,清晰易懂。
改变一生的巴厘岛心灵之旅。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曾经想要幸福的人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法)罗朗·古内尔 |
出版社 | 时代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由罗朗·古内尔编著的《曾经想要幸福的人》是一本真正靠口口相传征服,5000,00人的心灵小说,500天蝉联法国亚马逊畅销书榜,这本小说让我们明白,人们的信念是可以变成现实的。贴近实际,清晰易懂。 改变一生的巴厘岛心灵之旅。 内容推荐 《曾经想要幸福的人》:一个年轻的旅行者在即将结束在巴厘岛的度假之前,决定去拜访一名一位名扬海外的治愈师。面对这个慕名而来的年青人,老者从他健康的身体下看到了某种病态。而年轻人似乎不以为然。 老者告诉他,我们相信什么,就会成为什么,一个人信念的力量是无穷的。年青人觉得这种说法故弄玄虚,可是当老者问他为什么感到不幸福,什么样的生活才能令他幸福的时候,年青人却回答不上来。为了让年青人真正看到自己的问题,老人为他布置了一系列看起来简单却颇费周折的“作业”。为了完成这些“作业”,年青人在这座美丽的海岛上开始了一段特别的旅行…… 《曾经想要幸福的人》由罗朗·古内尔编著。 试读章节 我不愿意在没有见到他的情况下离开巴厘。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并没有生病,我的身体甚至一直十分健康。我去打听了他的作息时间,因为我在此地的逗留快到期了,钱包也几乎空了,我甚至不再敢去远程查询我的银行账户。认识他的人回答我说:“你想写什么话就写什么话,把它塞进搁物架上的一个小盒子里。”好,这让我放心,虽说我一想到给他留一封没几句话的短信就有点不安,因为他可是一个据说给日本首相治过病的人哪。 找到他的房子颇不容易,因为它坐落在一个小村庄里。那里距岛屿中部的乌布有好几公里。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个国家的道路上竞没有指示牌。查地图也不是不可以,可是要有一个基准点,否则,就和在一个没有信号的地方使用手机一样无用。当然,还有一个容易的解决办法:向路人打听。其实,我算是枉做了一个男人,因为我从不认为问路是个问题。我有时觉得,如果要放下架子去问路,大部分男人都会觉得自己不是男人。他们更愿意不声不响,意思是“我知道”,并且假装判断出了方向,直到完全迷失方向,招来妻子的一顿数落:“我早跟你说了,要去问问路的。” 讨厌的是,在巴厘,人们是那样热情,遇到什么事情都是“是啊”、“对啊”、“不错啊”。真的,要是您对一个姑娘说“我觉得你很漂亮”,她会带着好看的微笑看着您,回答说:“是啊。”要是您向人家问路,他们是那样希望帮助您,仿佛承认不识路会觉得难堪似的。于是他们就向您指示一个方向,当然,那没准是信手而指的。 因此,当我站在花园入口前面时,稍稍有点气恼。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不过在我的想象中,这应该是一座相当豪华的房子,就像人们有时在巴厘看到的那样,房前是几个开满荷花的池塘,顶上绿树成荫,盛开着大朵大朵白色的鸡蛋花,香气是那样醉人,几乎要荡人心旌、乱人心性,让人生出淫荡的念头。而实际上,这远不是房子,而是一座接一座的棚子,一种没有墙壁、彼此连接的屋子。它们看上去像花园,是那样简陋,那样朴实,然而又不是装穷。 一个少妇裹着纱笼朝我走来。她的黑头发向上绾起,盘成一个髻,肤色黧黑,鼻子小巧周正,眼角无褶子,在这个地处亚洲心脏的国家,这种面部轮廓总是让我吃惊。 “您好,请问有什么事吗?”她问我,_开始就说的是一种大套子的英语。 我一米九的个头,还有我的一头金发,都几乎毫不含糊地说明我是从西方来的。 “我来看看桑提央……先生……嗯……师傅……” “他就快来了。”说完,她转身走进灌木丛和支撑棚屋顶的细柱之间,不见了。 我有点目瞪口呆,只好站在入口处,等着师傅大人屈尊前来接待我这个卑微的访客。大约等了五分钟光景——这段时间我觉得够长了,足以让我自问来此访人是否恰当——我看见一个男人走过来。看年纪,那人至少有七十岁,甚或过了八十岁。我冒出的头一个想法,就是如果在街上看见他乞讨,自己没准会扔给他五十卢比。我倾向于只给老人施舍——我寻思,他们这么大年纪还出来乞讨,实在是无奈之举。当然,缓缓朝我走来的老人衣着并不褴褛,却简朴到了极点,看不出穿了多久。 现在我不好意思地承认,我当时的头一个反应是以为看错了人。这不可能是那位闻名海外的民间治疗师。或者他确实有才华,但见识却很贫乏,日本首相也许是用花生米来打发他的诊费的。他也可能是个营销天才,把一些轻信别人的介绍、热衷于听信天花乱坠胡吹的西方顾客选做自己的行医对象,就像那些生活清苦,完全超脱于物质利益,却在诊断结束后收一大笔酬金的民间医生。 来人跟我打过招呼,简单地接待我,和颜悦色地说话,英语倒是十分标准。他的目光明澈,与棕褐色皮肤上的皱纹形成鲜明对比。耳朵支棱着,有点畸形,好像耳垂有一部分被割掉了。 他要我跟着走,进了第一座棚屋,只见四根细柱支着一个顶,靠着一面旧墙摆了一个搁物架——这就是那著名家什了——靠墙还摆着一个樟木箱,地上铺着一方簟席。箱子是打开的,里面装满文件资料,其中有些雕版图片,画着人体内脏。换了别的场合,我准会忍不住笑出声来,因为那些图片与当代医学知识的距离是那样遥远。 我按照巴厘的传统,脱了鞋,进入室内。 老人问我哪儿不舒服,颇时让我想到了来此拜访的原因。确实,既然我无病,又来这里干什么呢?我虽然还没有明确了解老人的能力,但已经开始感觉他的诚实(如果不说是正直的话)。我再这样缠下去,会耽误他的时间的。我难道只是希望得到某人的关心、照料,听他说“摩亚”,以及——谁知道呢——发现一个办法,使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好吗?除非我听命于某种直觉……退一万步说,人家告诉我,这是个大好人,我想见见他。就这么简单。 “我来是想做个检查。”我告诉他。想到我其实并不是为一年一度的医疗检查而来的,我的要求有些出格,脸就发红。 “躺那儿吧。”老人指指簟席,对我的无谓之请并未显露任何反应。P1-7 序言 《曾经想要幸福的人》就是他 《曾经想要幸福的人》就是他。在这本畅销书后面,隐藏着一个普通人。一个还在为自己的成功惊讶,然而终于感到幸福的人。罗朗·古内尔,四十三岁,从前是个会计师,现在成了个人拓展专家。 当我还是孩子时,我坚信自己“以后”会幸福,可是,在享受幸福之前,我必须好好学习,以便“获得一份好文凭,找到一个好职业”,就像父母反复向我念叨的那样。我觉得这很合逻辑,因此我是一个好学生。腼腆、内向、不善于与同学交往,也从不让同学们来家里玩耍。我的童年相当乏味、无聊,当一切都将开始的时候,我迫不及待地期盼着那个“以后”早点到来。少年时期,我曾生出一些朦胧的愿望,想当个心理学家,去理解与帮助人类。可是我们的家庭医生劝我打消了这种想法。最终,我选择了会计师这个职业,因为数字的诗意总是让我动心,而会计师这个职业又能让我独立,并且能够如介绍性小册子所说的,“给企业出出主意”。我喜欢这个说法——“出出主意”。 当“以后”到来的时候,我已经二十三岁了,成功地接受了可以说是艰苦的五年高等教育,并且在一家好企业里找到头一份薪酬不少的工作。不过没过多久,我就遭受了打击——我学完了大学的所有课程,没有落下一堂课,而且我努力工作,成绩也不错,可是“以后”并没有兑现它的任何承诺。我的生活并不幸福,身体也不怎么舒服。一直以来我就“缺乏”与人打交道的机会,从不知道把我太高太瘦的身体怎么摆放,在交谈中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我的朋友很少,即使是朋友,我也不知道怎么与他们联络。我内心充满感情,它们堵塞我的喉咙,麻痹我的肢体,我却不知道怎样将它们表达出来。而在这一切之上,最倒霉的,是我厌恶我的工作,厌恶到要命的地步。 我很是不幸,却又无法解决问题。我从出生以来,就期盼着那一时刻的到来,好开始我的生活。于是我决定迎难而上,在戏剧表演训练班注了册,想学会收起我的腼腆,学会与人分享我的感情。我还去学习山崖跳伞,以克服我的恐高症。而为了让这一切得到更好的效果,我换了一家企业,希望在新岗位上获得更多的乐趣。可是这一切并不奏效。我虽然在会计师的职位上那么努力地工作,可会计师这个职业却根本不适合我……甚至在我学会了在山崖上跳伞飞行,能够登台表演以克服羞怯之后,我也总是感到不幸福,甚至越来越觉得不幸福。我看不出有什么办法能让我得到一直憧憬的那种幸福,也看不出有什么办法能在此世找到适合我的职位。 出于一份共同的协议,我与雇主商谈起离职的事情。财务显然不再适合我干了。我就拿着离职补贴投入进出口贸易——一次地地道道的失败。我行将进入而立之年,可我却开始真正地失望,不知道怎样过日子。我开始读书,一些人生拓展的书。直到读到一本PNL。这个方法,即神经语言学计划,试图解释我们怎样构建我们自身对世界的经验,并且能够怎样将之转变。这是个神的启示,这样一来,我终于找到了我的使用说明! 借助我的积蓄,我怀着激情,开始我的PNL培训。我觉得终于在学习怎样生活了。我看到了自己身上渐渐发生的改变:经过一期又一期培训,我终于能够更加轻松地与别人接触,开始能够表露自己的感情,并且与别人分享了。我明白了一个事实,从童年起,我只是在等待和梦想一个假设的“以后”,却不能关心与品味“现在”。不过,这种状况到此终结了! PNL是一个启动装置,是开向外部世界、获取人类科学知识的一道门。我进入了这道门。我成了一个培训饥饿症患者,会毫不迟疑地跳上飞机,飞往几乎世界各地,去见那些著名专家……有一天,美国一家大培训公司的副总裁给我打电话,邀我去芬兰与她共同开办一期培训班。于是我明白,我终于知道想从事的职业了,可以去做咨询师了。我的道路从此敞开了,以后我只要全身心地走上去就行了——走进企业,培训它们的员工,让他们转变自我,学会更好地生活。 “我这个一辈子都在防备别人的人,突然发生转变,成了向别人敞开心扉的人,这一切让我惊叹,给我启迪。我找到了自己的道路,而这一切都是来自上苍!” 1995年,正好在我开始这个新职业之前,我动身去巴厘岛参加了一个研修班。我本来应该快活得如同天使,可是奇怪得很,我在那儿感到非常忧郁,一种拯救性的忧郁。它使我意识到,幸福并非取决于外部因素,而是取决于自身所发生的事情。这是一个重要领悟,正是我要开始新生活所缺的领悟,证据就是:回到家,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我知道这么说有点怪异,可是我就像个疯子一样爱起他人来了。我这个一辈子都在防备别人的人,突然发生转变,成了向别人敞开心扉的人,这一切让我惊叹,给我启迪。我找到了自己的道路,而这一切都是来自上苍!我遇到了佐艾,我一辈子爱慕的女人。我创办了自己的培训企业,而顾客蜂拥而至…… 2006年,我四十岁,父亲与我最好的朋友都去世了。佐艾怀上了我们的第一个孩子,在秋天产下了雷奥妮。夏季的一天,我开始工作。我需要写点东西,需要与人分享近年来的所习所得,需要尽可能简单地把有可能改变一种生活的东西传达给别人,需要讲述与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是怎样让人幸福的。种种需要归为一种:写一部长篇小说,名字就叫《曾经想要幸福的人》,以突出主题。书稿完成后,我几乎是随便找了一个出版商,给他打电话,结果书稿就得以出版了。事情办得这么容易,我都没有意识到,这是多么少有!我根本就不懂出版方面的事情,我只是觉得,既然我把书稿写出来了,要让人阅读,那么某个出版商拿去出版就是很正常的事情。 既然我是为读者写的这本书,那么读者购买它,我也觉得是很正常的事情。我只是不大明白——我认为,尽管人家给我解释那么多,我还是不明白——怎么《曾经想要幸福的人》就成了图书业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功范例,也不明白它怎么就被翻译成十二种语言。我并没有采取什么营销措施,因为这其实并不十分重要。我只是做了我觉得正确的事情,不过并没有制订什么成功策略。而此时此刻在我看来,正确的事情就是把我对生活的理解,尽可能传达给更多的人。我们有了第二个女儿夏洛特,于是我撰写了第二部书稿,已于近日杀青。因为我认为,人的生命是那样神奇,那样令人难以置信的复杂、美丽和完善,不可能简单地表现为在人世间走一遭然后就消失;也因为我相信未来——当前世界形势不怎么好,但我相信,这只是一个过渡期,一个必不可少的困难阶段,形势终将向好的方面转变。 一本书可以让读者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没有人比我看得更清楚,因为我正是这样改变过来的。从那以后,我就深深地感到了幸福。至于拿来与读者分享,我觉得这只是小事一桩,无须感谢。摘自法国《心理月刊》杂志2010年3月刊 谈话整理:瓦莱里·佩洛纳 书评(媒体评论) 这本书的确给人们带来了一些感悟,其中的故事简单易读,吸引了不少读者。这本书的成功完全是通过口口相传的。它让我联想起同时代的另一个作家保罗·科埃略,与读过《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人们一样,这本书的读者同样想给周围的人们带去幸福。 ——法国《费加罗报》 文学副刊一本书可以让读者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没有人比我看得更清楚,因为我正是这样改变过来的。从那以后,我就深深地感到了幸福。至于拿来与读者分享,我觉得这只是小事一桩,无须感谢。 ——法国《心理月刊》杂志专访 “那么,你幸福了吗?”面对这个问题,罗朗·古内尔说:“我想是的,我并不想拿自己的幸福与其他人作比较。” ——法国《解放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