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孝经智慧/姚淦铭国学智慧系列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姚淦铭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鲁迅的《朝花夕拾》中有一篇《二十四孝图》,专门谈到“孝”一问题。

首先,鲁迅的评论中,传达出《二十四孝》在当时极其普及的信息。如鲁迅得到的《二十四孝图》,就是“一位长辈的赠品”。这说明当时在给儿童的礼物中,常见的一种便是《二十四孝图》。今天我们早已经不再为孩子送上这样的礼品了。再如鲁迅所说:“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谁都知道的;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出这一段的事迹。”这说明了当时十分普及的情况,不管是识字的还是不识字的,不管是社会上层还是社会下层,或一般人,比如鲁迅的保姆阿长,即长妈妈,都知道其中的内容。如果今天,不要说一般人说不出《二十四孝》的内容,即使文科大学生也不一定一看图就能“滔滔地讲出这一段的事迹”来。

其次,鲁迅将《二十四孝》的内容分为几类:

一类是可以仿效的。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陆绩怀橘》等。鲁迅说:“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之类。‘陆绩怀橘’也并不难,只要有阔人请我吃饭。‘鲁迅先生作宾客而怀橘乎?’我便跪答云,‘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阔人大佩服,于是孝子就做稳了,也非常省事。”

一类是可怀疑的。如《哭竹生笋》、《卧冰求鲤》。鲁迅说:“‘哭竹生笋’就可疑,怕我的精诚未必会这样感动天地。但是哭不出笋来,还不过抛脸而已,一到‘卧冰求鲤’,可就有性命之虞了。我家乡的天气是温和的,严冬中,水面也只结一层薄冰,即使孩子的重量怎样小,躺上去,也一定哗喇一声,冰破落水,鲤鱼还不及游过来。自然,必须不顾性命,这才孝感神明,会有出乎意料之外的奇迹,但那时我还小,实在不明白这些。”

一类是反感的。比如《老莱娱亲》、《郭巨埋儿》。鲁迅说,这是“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

鲁迅还专门对此两则加以评论。他说:“我至今还记得,一个躺在父母跟前的老头子,一个抱在母亲手上的小孩子,是怎样地使我发生不同的感想呵!他们一手都拿着‘摇咕咚’。这玩意儿确是可爱的,北京称为小鼓,盖即鼗也。朱熹日,‘鼗,小鼓,两旁有耳;持其柄而摇之,则旁耳还自击’,咕咚咕咚地响起来。然而这东西是不该拿在老莱子手里的,他应该扶一枝拐杖。现在这模样,简直是装佯,侮辱了孩子。我没有再看第二回,一到这一页,便急速地翻过去了。”——这是一个孩子的心理活动,说得很有道理。

鲁迅又评论道:“那时的《二十四孝图》,早已不知去向了,目下所有的只是一本日本小田海仙所画的本子,叙老莱子事云:‘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著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常取水上堂,诈跌仆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大约旧本也差不多,而招我反感的便是‘诈跌’。无论忤逆,无论孝顺,小孩子多不愿意‘诈’作,听故事也不喜欢是谣言,这是凡有稍稍留心儿童心理的都知道的。”——儿童需要真诚,《二十四孝》中的一些表述,有些地方太夸张,不近人情,因此引起人们的反感,尤其是儿童。此中也看到《二十四孝》在日本流传之一斑。

鲁迅于《老莱娱亲》此则,不仅特别有意见,还专门进行了考据比勘,说:“然而在较古的书上一查,却还不至于如此虚伪。师觉授《孝子传》云,‘老莱子……常著斑斓之衣,为亲取饮,上堂脚跌,恐伤父母之心,僵仆为婴儿啼。’《太平御览》四百十三引)较之今说,似稍近于人情。不知怎地,后之君子却一定要改得他‘诈’起来,心里才能舒服。邓伯道弃子救侄,想来也不过‘弃’而已矣,昏妄人也必须说他将儿子捆在树上,使他追不上来才肯歇手。正如将‘肉麻当作有趣’一般,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老莱子即是一例,道学先生以为他白璧无瑕时,他却已在孩子的心中死掉了。”——我们在后文会对照文句,可参考。鲁迅说得极是,有“诈”字与没有“诈”字是不一样的,他自己进行了独立的研究与思考。

鲁迅还十分反感《郭巨埋儿》,并加以评判。他说:“至于玩着‘摇咕咚’的郭巨的儿子,却实在值得同情。他被抱在他母亲的臂膊上,高高兴兴地笑着;他的父亲却正在掘窟窿,要将他埋掉了。说明云:‘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日,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但是刘向《孝子传》所说,却又有些不同:巨家是富的,他都给了两弟;孩子是才生的,并没有到三岁。结末又大略相像了,‘及掘坑二尺,得黄金一釜,上云: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鲁迅还谈到自己读了以后的那番感触:“我最初实在替这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黄金一釜,这才觉得轻松。然而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家景正在坏下去,常听到父母愁柴米;祖母又老了,倘使我的父亲竟学了郭巨,那么,该埋的不正是我么?如果一丝不走样,也掘出一釜黄金来,那自然是如天之福,但是,那时我虽然年纪小,似乎也明白天下未必有这样的巧事。”

鲁迅还将自己的心境往深里叙说:“彼时我委实有点害怕:掘好深坑,不见黄金,连‘摇咕咚’一同埋下去,盖上土,踏得实实的,又有什么法子可想呢。我想,事情虽然未必实现,但我从此总怕听到我的父母愁穷,怕看见我的白发的祖母,总觉得她是和我不两立,至少,也是一个和我的生命有些妨碍的人。后来这印象日见其淡了,但总有一些留遗,一直到她去世——这大概是送给《二十四孝图》的儒者所万料不到的罢。”’

鲁迅还说:“但我还依稀记得,我幼小时候实未尝蓄意忤逆,对于父母,倒是极愿意孝顺的。不过年幼无知,只用了私见来解释‘孝顺’的做法,以为无非是‘听话’,‘从命’:以及长大之后,给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饭罢了。自从得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以后,才知道并不然,而且还要难到几十几百倍。”这些都是很深刻的见解。

鲁迅之评论让我们学到的智慧是,读《孝经》、《二十四孝》等,都应当具有“四不”之睿识:一是,不能“愚孝”,愚昧做孝子,不是真孝子。二是,不能“愚读”,不能愚昧地读《二十四孝》,还有如((孝经》等。三是,不能“愚信”,就是不加独立思考地相信所说的一切,甚至那些“孝感”的东西。四是,不要“愚传”,愚昧地不加辨析地、不顺人情地、不合时宜地宣传与传扬。

其实,读任何书都不能“愚读”,孟子早就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虽然此书指的是《尚书》,然而推而广之,于一切书,不都应该如此?人人当用自己的智慧去读,一个时代的人用自己的智慧去解读另外一个时代人的书,更应该如此;要在有用的书中读去那些无用的东西,而在表面上已经没用的书中读出今人有用的东西。当然,人生立世处事都不要“愚”,有联语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此联可味之再二。P4-7

后记

我在央视《百家讲坛》讲了国学大师王国维的学术三境界、老子与百姓生活系列,在上海电视台《文化中国》讲了孔子系列后,一个很深的感触,就是社会、民众很希望了解、学习、运用国学。我曾被热情地邀请到许多的机关部门、企业、大学、市民讲堂、培训机构做讲座。他们对国学的渴望,使我深受感动;一些智者还智慧地运用到他们的事业与生活中去,取得了效益。他们常常希望并鞭策我再写出像已经出版的《老子与百姓生活》、《再说老子与百姓生活》、《孔子的智慧生活》那样的书来,将国学智慧介入到现代人的事业与生活中去。

2008年10月,就在我继续为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撰写老子系列中的《老子百姓读本》时,山东人民出版社副总编李运才先生与编辑常纪栋先生,风尘仆仆地从济南专程寻觅到无锡我的居处,竭诚登门约稿。沐浴在江南温煦的十月阳光中,置身于太湖金色秋天的风物里,我们交谈得款款融洽,又神旨悠远。于是有了这一《国学智慧系列》的设想与运作,《孝经智慧》就是该系列的第一种。

笔者对如何将国学来与现代人相化合,还在尝试摸索之中,加之自己学识有限,见闻多囿,往往心向往之,然而又不能臻于那种想要达到的境地。恳切希望专家、读者不吝赐教批评,从而能“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断自新自我,自新自己的理念与撰作。

本书参考了一些研究者的成果,大抵已经一一指明,在此深表谢忱。最后要衷心感谢山东人民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他们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热诚、真诚,并贡献了种种辛苦、辛勤的劳作!

姚淦铭

2009年4月

江南千年银瑞樱斋

目录

前言

篇一:《孝经》的现代智慧

 孝的现代分量和尊严

 鲁迅评《二十四孝》的智慧

 读毛泽东的《祭母文》

 朱德一生中的最大遗憾

 元帅·将军·士兵的孝行

 孝文化:挖掘·宣扬·开发

 “孝道”让一首歌曲唱红

 2.2亿人的一堂《开学第一课》

 孝子传的现代新编

 《孝经》与“想一想,死不得”

 孔子“色难”命题的现代问卷

 从《孝经》说“弑师案”

 《孝经》与清明节的思考

 外国女孩的“孝悌”深情

 新机融合:《孝经》的“谏诤”

 “孝”与商业营销智慧

 《孝经》·孝·企业家

 《游子吟》:现代孝文化的载体

 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孝道”

 动物世界:孝乌·驴子孝·孝牛

 再思:《孝经》与现代生活

篇二:《孝经》与《二十四孝》

 《孝经》的民间解读本

 虞舜:孝感动天

 汉文帝:亲尝汤药

 曾参:啮指心痛

 闵子骞:单衣顺母

 子路:为亲负米

 郯子:鹿乳奉亲

 老莱子:戏彩娱亲

 董永:卖身葬父

 郭巨:为母埋儿

 姜诗:涌泉跃鲤

 蔡顺:拾椹供亲

 丁兰:刻木事亲

 陆绩:怀橘遗亲

 江革:行佣供母

 黄香:扇枕温衾

 王裒:闻雷泣墓

 吴猛:恣蚊饱血

 王祥:卧冰求鲤

 杨香:搤虎救亲

 孟宗:哭竹生笋

 庾黔娄:尝粪忧心

 唐夫人:乳姑不怠

 朱寿昌:弃官寻母

 黄庭坚:涤亲溺器

篇三:《孝经》智慧典藏

 从《孝经》的“孝”字说起

 “孝”词语场的“考古”

 《论语》孝论的智慧

 曾子孝论与智慧

 曾子与孝的故事

 孟子孝论与智慧

 老子·庄子·孝的智慧

 智慧:孝是会延衍滋生的

 散点透视:汉代·孝·孝治

 首载古代正史的孝子传

 《世说新语》与孝的记述

 唐代的《女孝经》与《孝女传》

 孝与忠:唐代的一场辩论

 话说佛教两经之谈孝

 宋代孝、悌、忠的故事

 蒙元:孝治·孝教育·孝传播

 元大臣受孔子戒的故事

 明清两朝的孝文化略说

 明清皇帝教子读本中的“孝”

 正史为孝子、孝女立传

 清戴名世的《孝子诗》

 孝的传统的衰蜕

篇四:《孝经》历史与谜

 《孝经》的作者之谜

 先秦·《孝经》·踪迹

 魏文侯注《孝经》之谜

 千年绵延的真伪之谜

 《孝经》汉代发现之谜

 《孝经》的文本之谜

 古文《孝经》的面目

 汉代《孝经》的经之地位

 《孝经》的纬书之谜

 古文《孝经》与孔《传》的传奇

 郑玄避难潜心注《孝经》

 郑注《孝经》的历史风雨

 历史上百家注《孝经》的盛况

 唐玄宗与《孝经》

 唐玄宗的《孝经序》

 话说《孝经注疏》

 宋·古文《孝经》·石刻

 朱熹改编《孝经》

 元代吴澄的《孝经定本》

 《孝经》定格在《十三经》

 帝王·《孝经》·注讲书传

篇五:《孝经》元典译讲

 开宗明义章第一

 天子章第二

 诸侯章第三

 卿大夫章第四

 士章第五

 庶人章第六

 三才章第七

 孝治章第八

 圣治章第九

 纪孝行章第十

 五刑章第十一

 广要道章第十二

 广至德章第十三

 广扬名章第十四

 谏诤章第十五

 感应章第十六

 事君章第十七

 丧亲章第十八

后记

序言

论国学智慧,则孝道不能不讲,《孝经》不能不读。因为此中的智慧不是肤浅而是太深,义理不是迂腐而是太重,层积不是薄陋而是太厚,作用不是轻微而是太大,现代智慧不当置若罔闻而是太亟须转换。

孝,是一棵从人的心灵深处生长出来的道德之树的根,根正才能大树茁壮,根深才能枝繁叶茂,根蒂牢固才能花果飘香。

孝行,是顺应人心、顺因人性、顺从人情、顺依人本之德行。我们需要从这种道德的根本上去浇灌、去培土、去养育,并将孝行弘扬之、广大之、寥廓之。

孝道,是因性而明教、追文反质的至道。它是从人性中揭示出来、概括出来、提升出来的,又返回去指导人们怎样去做人、办事、立身、齐家、处世、治国、平天下的大道。

《孝经》,是孝道的理论总结,又是古代“五经”之总纲、“六艺”之根本。明代的黄道周说:“《孝经》者,道德之渊源,治化之纲也。六经之本,皆出于《孝经》,而大、小戴《礼》,皆为《孝经》义疏。”

孝、孝行、孝道、《孝经》的意义与价值,《吕氏春秋·孝行览》有这样的话,值得今人体会:“凡为天下,治国家,必务本而后末。所谓本者,非耕耘种植之谓,务其人也。务其人,非贫而富之,寡而众之,务其本也。务本莫贵于孝。”“夫孝,三皇五帝之本务,而万事之纪也。”“夫执一术,而百善至,百邪去,而天下从者,其唯孝也。”虽然有些夸大其辞,且文化背景也有很深的百代隔离的沟壑,但是其深层的理念与智慧也许还是值得人们去体味的。

我们这本《孝经智慧》由五个部分组成,然而却可以从任何一个感兴趣的地方去读:

一,从现代社会来观察与《孝经》的联系,直接诠释现代智慧的转换,这是希望古为今用、执古御今,让现代人能用上《孝经》的智慧,为现代人的人生、事业的成功进行针对性的现代解读。

二,由《孝经》而品读它的“案例读本”,那就是著名的、影响深远的《二十四孝》。这也许能让我们更加近距离地看到孝的魅力与作用。因此本书实际上就相当于两本书的叠加了,一是解读《孝经》的书,一是解读《二十四孝》的书。

三,《孝经》的智慧典藏在历史中,层积在每一个王朝中,我们将其抽绎出来,供大家品味一番。为什么那么多的王朝都重视《孝经》,希望用《孝经》来治身、治家、治国、治天下?此中的智慧就像丰富的矿藏,有待我们去开发,更有待我们去冶炼,铸成现代的智慧。

四,围绕着《孝经》,数千年的历史生发出来的许多谜团,讲述在历史中的风风雨雨中,《孝经》到底经历了哪些饶有趣味的事情。

五,在以上的基础上,大家一定会有一种愿望,那就是直接去解读《孝经》原文,于是笔者就引导阅读、浏览、欣赏这本经典,让大家知道《孝经》到底讲了些什么。在这里,此书又不仅是两本书的叠加了,而是三本书的叠加,因为在这一部分我们还把唐玄宗的《孝经注》全部插入到书里了,《孝经》十八章的每一章里,可以欣赏到间接影印来的宋刊本的《孝经唐玄宗注》。

现代人曾经冷淡、冷冻了孝道与《孝经》,然而孝之道永远不会消逝殆尽、灭迹无踪,因为孝的根子就扎在每个人的心的最深处、情感最原始的生发地。尽管有的人的心灵已经荒芜,甚至不堪回首,但是一旦触动,便会如一道闪电照亮那地方。

但愿本书或能像一道闪光,虽微弱但还能烛照到达心灵的深处,虽闪烁但还能照亮前行的路标,让暗昧者辨明,让明哲者更明!

笔者常感慨,我们讲传统,但是往往不知道传统的智慧到底结晶在哪里?我们批判传统,但是常常会犯很大的错误;我们确实需要传统在弃取之后融人现代生活,但是每每会迷茫一片。国学智慧怎样融人现代生活?就是这样的一个难题。笔者徘徊流连于此,希望慢慢来一番驽马十驾,孜孜汲汲地上下求索吧!

作者

2009年4月

内容推荐

《孝经》早与现代人久违了,现代人哪有这闲工夫、闲心思去读这本“闲经”?我们确实太多地忘记了“孝”在历史、在当下的份量与尊严。现代人若要守望自己的灵魂,守护人性的本分,守持做人的道德底线,能够淡忘“孝”的教化吗?

《孝经》的智慧深层地典藏在历史中,具有现代思维的人们可以从中生长出、碰撞出、演绎出、评判出新的智慧来,滋养现代人的血脉,超拔现代人的灵魂。

《孝经》今本仅有1799字,然而这两千字还不到的经典,居然流传了两千多年,且至21世纪依然不衰不朽。如老子所说:“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此真乃不朽名言。《孝经》如此,《孝经》的历史智慧亦然如此!

编辑推荐

《孝经》的智慧深层地典藏在历史中,具有现代思维的人们可以从中生长出、碰撞出、演绎出、评判出新的智慧来,滋养现代人的血脉,超拔现代人的灵魂。

本书的笔者就是引导阅读、浏览、欣赏这本经典,让大家知道《孝经》到底讲了些什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6:4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