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纸醉金迷多忧愁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刘杰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繁华喧闹的都市,迷失在钢筋水泥中的人们,需要一丝清凉的心灵慰藉。作者以逸出尘外的哲思,清新自然的文笔,记录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感悟人生中的处事之道。本书娓娓道来的文字,如同一壶沁香的心灵绿茶,浸润迷失在红尘中的心灵,给人以一种精神的皈依。

内容推荐

古代的文人画也好,山水田园诗也好,说到底是先有画家的眼睛,然后才有诗文。再精彩的描写,再深刻的哲理,往往都不及一双画家的眼睛加上平实的语言来得可靠。因为面对造物主的伟大,人类唯有欣赏和赞叹,所谓“思想”更是如同山林间的晨雾一般容易消散。“天然”和“人为”的分歧也在于此。

面对没有感官的文字,只能是理性的赞叹多于感动,因为里面没有人。太空灵太冷了,没有留下任何落脚的地方,人是会走的。无人无情,我们或许说它有禅昧,事实上是另一种更优雅的作态……

目录

一、人生态度

 岭上多白云

 秦观的大胡子

 纸醉金迷多忧愁

 起早

 从大学与快乐说起

 老丑

 过去

 雾公子

 理想的家

 理想的生活

二、诗与花

一、诗与花

 芭蕉和栀子

 菊花

 荷与芋

 牡丹

 芦苇和竹子

 残冬看花

 蔷薇

 木槿

 瓜瓜的味道

 桑与柳

 性感的菜地

 石榴裙

 梅花

三、谈空说有

 性本贱

 爱自己

 麻木与感动

 污垢

 闲谈

 炎症

 孤独

 发呆

 我在想什么

 谈快乐

 看京剧

 中国画里的人

四、都市生活

 笼中人

 高空花园

 邻居

 女人之大欲

 失眠

 水泥

五、飘如陌上尘

 江雾

 岳麓山

 安静的去处

 逆旅

 夜游运河

 伴山吃鸭

 裸体日光浴

 山下

 翠云峰

 新雾

试读章节

这样的诗好是好,大家都觉得好,但和大家都不贴心,像国际名模的脸。北京馆子里的改良地方菜也是这样,大家也都吃,都不是很合口味。

内行看书,姿态太崇高,恨不得自己的眼光、别人的眼光、过去将来的眼光都综合到。读者看书是自私的,符合自己的心情,说出了自己想说又说不出来的话就是好,任谁抬高或贬低都没有用。我就是个自私的读者,看书从来就是用交朋友的态度,还是酒肉朋友,碰到和我脾气性情对的,就喜欢,经常翻看。可惜现在的文章,教授、严父、领导面孔的太多了,说自己真正想说的话的太少。

还是说说为什么喜欢这首诗。这首诗是作者对一个人的答复。朋友?政敌?还是请作者出来的当权者?不知道。这个答复很有趣,可以还原成现在的情景再现一下。

比如,有朋友用诡秘的声音给你打电话,说某某领导来了,叫你去哪个大饭店作陪,好找机会认识。你回答说,我已经在吃饭了,丈母娘从乡下捉回来的土鸡,香得不得了,你要是想吃也可以过来。嘻嘻哈哈的就拒绝了,也不会太伤朋友的好心。

或者一个同事在网上给你留言,说你要是不急着去无锡吃杨梅的话,肯定能做成这笔生意,能多挣多少多少钱。无锡有什么呀?不就是杨梅、太湖吗?这个时候,你回答他的兴许是类似于这首诗里的话。

无锡春夏之交的杨梅真是好,我吃过。酸甜肥香,你能想象出来的杨梅最好的味道都不一定及它。那次吃完,连夜带了一筐回北京给公司同事,第二天早上到公司就烂得差不多了,拣出来好的一小盘都不到,也都不是原来的味道。这个时令,超市里也有南方运来的杨梅,我从来不买,照我的经验,能保存这么多天就很可疑,哪里还敢往嘴里送。这样好吃的东西,一年去吃一回,一辈子也就能吃几十回,一笔生意丢了也就丢了,钱再多,把超市的烂杨梅全买回来又有什么用?

我是比较贪吃的,如果经济上允许,可以为了吃一次姜禾禾,坐火车转汽车,翻山越岭,回老家两天再回来。“姜禾禾”是我们那边的土话,就是姜的嫩苗。在北方没见过这道菜。叶子细长,紫绿色,直挺挺的一束束扎着在街上卖。吃起来有姜的辣香,还有一股水腥气,有点像莼菜,把柳树皮割开,抹些汁液在手上,也能闻到类似的味道。口感是爽脆的,比竹笋还脆,一嚼簌簌落落地响。李笠翁在《闲情偶寄》里说:莼菜和竹笋是植物里的尤物。姜禾禾恰好集中了这两种尤物之所长。我们那边的吃法一般是用些豆豉清炒。这与李笠翁提倡的吃法不谋而合。他说过,本身鲜美的东西是不能用太多佐料去掩盖它的。豆豉老气寒酸的霉苦味,恰好能衬托姜禾禾的鲜嫩,好比《边城》里的空气:一个老船夫带着他的小孙女守在渡头上。由于豆豉的这个特点,我们炒嫩豆腐、菌菇也都放它。

一道好吃的菜就这样念念不忘,可见这个世界上让人快乐的事情还是太少,否则大家也不会动不动就说“祝你快乐”。这句话我不喜欢听,细想起来太凄惨,就像病人每天听到的都是“祝你康复”。

爱过的入会永远记得也是这个道理,因为爱的当下是快乐的,哪怕只有片刻的接触,甚至片刻都没有,只是心头一念,游丝一样地荡了荡。后面的痛苦再长,过去了也就忘了。等到老了,有那么几个片刻的快乐能记起来,笑眯眯地挂在脸上,神态才能慈祥。平常的老人,丰衣足食,子孙满堂,最多也就是一脸福相,从心里往外泛的笑意只能自己给自己。

春天是过了一个就少了一个的,桃花和新柳也是看了一回少了一回。伤春的诗里面,我最喜欢这几句:

寄言全盛红颜子,

须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

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

清歌妙舞落花前。

感叹的不是落花流水归燕,而是人,就很少见,何况还是男人。男人的青春美貌也是很值得惋惜的,只是大家通常不去重视。

话说得有些矫情,我也不想说了,再说也是老生常谈。今年就很后悔没回湖南过春天,又在北方吃了两个月沙子。北方的柳树是不能看的,枝条和叶子太粗太密,一头假发,一点都没有柳树的气质。我决定过几天去长沙开完会,顺道回家休息,在老家过一个夏天也不错。

回家之前要给几个好朋友打电话汇报一下,免得他们又怪我招呼都不打就消失了。他们照例会问我回去做什么?我也不知道回去做什么。闲逛,吃合口的饭菜,串串亲戚,去河里游泳,坐在河沙上看放鸭子,总之是些“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的事情。

对了,老家的街上还有几个八九十岁的老人,每天就在门口坐着,静静地打着扇子,和过往的熟人说说话,喜欢笑着说自己快死了,像说去看戏一样。有的一辈子都没离开过我们那个小县城,可他们坦然得很,为什么?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我想回去看看他们。P3-5

序言

刘杰是我的学生。我们师生的缘分是因为我看了他的电视文学剧本《海上繁华梦》,我欣赏这个剧本里边的一段描写:“已近黄昏了,夕阳晒在高处的墙上,美林和红云云就在泥金色的暗处走着,都没有说话,静静地走,美林是中式的装扮,看上去倒真像一对迷惘爱着的羞怯的学生。隐隐有钢琴零星的脆响和混沌的叫卖声传过来。”

其实,电视剧本中这样的描写是奢侈的,不宜提倡的。但就是这段文字,让我心动了一下,看到了他文学上的“慧根”。

去年夏天,我们几个躲在北京乡下讨论剧本。刘杰说他写了一些散文,想请我看看。我拿在手中,不经意地翻阅了几页,便放不下了。门前池塘里,十几只鸭子惬意地游来游去。白色的是北京鸭,栗色的是主人从湖南带过来的麻鸭。小南风熙熙吹着,垂柳依依。

我不懂散文,但我喜欢散文,甚至幻想着哪一天不写戏了,也要去写散文。可能写不了刘杰这样好,不要紧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人生的态度本可以随和一点。

读刘杰的文章时,我常常诧异,我们的人生背景相去甚远,而对生命的细微感受是如此相同。比如说安静,那种夏天午后的感觉,“一只鸡轻手轻脚地走进光里面”;比如说快乐,“家里洗好了被单,用竹竿架在门口晒。小时候常常背着大人钻到晒着的被单里去,那里面阳光粉绒绒的很有意思”,这都唤起了我小时候温馨得让人感伤的记忆。

感受相同,感悟却未必。

在这个集子里,刘杰谈京剧、谈国画、谈中医,年轻轻的他,很有点清末民初文人的作派。北京气候燥,阿姨嘴唇起了燎泡,他给开了方子,一付汤剂下去,燎泡立马消失;朋友流鼻血,也是他一付汤剂解决问题。都说他胆忒大,后来才知道,他的方子一律是“白茅根泡水服用”。他又是京剧票友,旦角、程派。一句“春秋亭外风雨暴”,依稀见迟小秋的影子。他告诉我,大学毕业后很长一个时期,“漂”在北京,长安居,大不易。但只要长安大戏院有程派戏上演,他一定会去买80元一张的末等票,哪怕站在剧场最后面,看(听)得如痴如醉。知道了我和京剧界的关系后,头一件事便央我弄了一张贵宾席,坐在那里,品香茗,尝茶点,檀板轻敲,丝竹盈耳,不亦乐乎?其实,他这些作派,很对我的脾胃。可同样一出《贵妃醉酒》,他看后得出的结论却是“有作为的男人都愿意找个简单的女人,教授和保姆才是上等婚姻”——天!

我们这茬人,是从那样一种政治环境中走出来的,加之儒家精神浸润,家国概念,忧患意识,使我在读刘杰散文时,觉得气局小了一点。他的小师妹却不以为然,说,文章读得喜欢,便是好文章。我想想也对,刘杰的散文中,是绝对没有过去的那种政治概念性的,也可喜的没有时下的哲理概念性;我估摸着他也没有什么关于大散文、小感觉之类的拘束。古人的闲适,西方的批判,倒是都有一点,却不是有意为之,想象他写作的快乐,真有点嫉妒了。

刘杰是湖南邵阳人,邵阳古称宝庆,邵阳人便称“宝古佬”,出了名的强悍。许多外省人可能不在意这一点,但若提起著《海国图志》的魏源,再造民国第一人蔡锷,人们可能就会为之一振了,都是眼光雄阔,敢于担当的民族脊梁。还有,火烧赵家楼、跳进曹汝霖宅子里放第一把火的匡互生,也是邵阳人,一把火烧出个“五四运动”。所以,当我看到玉面长身,人忧郁、文阴柔的刘杰时,不禁感叹造化神奇,生态平衡了。

盛和煜

2008年8月22于北京

后记

我曾经写过一个儿童剧,剧中有一个小孩问她爸爸,春天开的桃花是什么样子的?爸爸才发现,原来他的小孩连桃花都没见过。

别说是小孩,就是上了些年纪的人,分不清桃花和梨花的也大有人在;书上经常提到的梅花、蔷薇之类,见了也未必认识。

生活越来越被限制住了,在室内的时间越来越多。小孩子也受到影响,他们能培养的爱好只是物质的,不懂得去自然界里享受那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又不花钱的东西。这样一来,所谓的“消费”只会越来越时兴,地球也就会越来越快地被掏空和污染。

所以想写这样一本书,想唤起大家对自然里那些真正美好的东西的兴趣,然后生活得天然些。所谓“天然”,就是天之自成,不是人力所为。说得实际些:首先要不损害地球;其次要更快乐更轻松。

对于地球上唯一在工作的物种人类来说,轻松越来越是件困难的事情。所谓成功人士,就是那些肯为不必需的东西终生服劳役的人。

也许只需要稍微改变一下审美方式和生活习惯,很多大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人类则大可不必如现在这般对前途如此悲观。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4:2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