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古代玉器鉴定实例/中国古代文玩鉴定实例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作者 郭兵
出版社 紫禁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玉器有七八千年不间断的历史,器形丰富多彩,让人眼花嘹乱;中国赝品玉器的历史也很漫长,做旧手法层出不穷,令人真假难辨。因此,怎样看懂古玉器的真伪,一直是古玉器收藏爱好者心中耿耿于怀的大问题。倘若能够追随于专家的身旁,聆听他们看古玉器真伪的心得,经验和教刻,当是一大幸事。本书的出版即为此,希望得到古玉器收藏爱好者的喜爱。

内容推荐

玉器,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宝库中最为璀璨的文化遗产之一。对中国古玉的收藏,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外的许多地区和国家均都形成了久盛不衰的潮流,随着时间的推移,收藏队伍也在不断的扩大。人们收藏中国古玉,不仅因为它独特、晶莹温润的自然属性和数千年来神秘、精巧的雕琢工艺以及玉器的发展与演变过程使人迷恋,但更多的是它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一切美好的品质,在漫长的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玉器所蕴涵的文化和精神。

收藏古玉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有玉一样坚韧不拔的精神,无瑕高尚的品德,谦和的风度和丰富的历史知识。本书通过大量正式科考的实物图片和较为详尽的文字内容,介绍了中国玉器发展史,使读者初步了解我国古代玉器的发展过程及形制变化规律,继而在历代玉器的纹饰变化、工艺特征和作伪方法基础上,以分解图的鉴定形式,形成了本书专业、直观、便捷、通俗易懂、且极为实用的古玉鉴定图书品质。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一、源远流长的玉文化

(一)朴素期

(二)神秘期

(三)恢弘期

(四)精致期

(五)繁琐期

 二、玉的分类

(一)以用途和功能分类

(二)以材质分类

(三)以工艺造型分类

第二章 玉器发展史及各时期主要特征

 第一节 新石器时代玉器

  一、概述

  二、新石器时代玉器

   (一)兴隆洼文化玉器

   (二)红山文化玉器

   (三)良渚文化玉器

   (四)龙山文化玉器

   (五)其他新石器时代文化玉器

 第二节 夏代玉器

  一、概述

  二、夏代玉器的种类与特征

 第三节 商代玉器

  一、概述

  二、商代早期玉器

  三、商代晚期玉器

   (一)概况

   (二)商代晚期玉器的种类与特征

 (三)商代晚期玉器的纹饰特征

 第四节 西周时期玉器

一、概述

二、西周玉器的种类与特征

 (一)礼仪器.

 (二)装饰艺术品

 (三)日用器具

 (四)丧葬用玉

 (五)工具类

三、商代晚期玉器的纹饰特征

 第五节 春秋战国时期玉器

一、概述

二、春秋战国玉器的区别

 (一)制作工艺差异

 (二)装饰表现差异

 (三)时代风格差异

三、春秋时期玉器

 (一)春秋时期玉器的种类与特征

 (二)春秋时期玉器的纹饰特征

四、战国时期玉器

 (一)战国时期玉器的种类与特征

 (二)战国时期玉器的纹饰特征

 第六节 秦汉时期玉器

一、概述

二、汉代玉器的种类与特征

 (一)礼玉类

 (二)葬玉

 (三)陈设玉

 (四)装饰玉

 (五)玉器皿

三、汉代玉器的纹饰特征

 (一)几何纹

 (二)动物纹

 第七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玉器

一、概述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玉器时期的种类与特征

 (一)装饰用玉

 (二)陈设用玉

 (三)日用器皿

 (四)葬玉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玉器时期的纹饰特征

 第八节 隋唐五代时期玉器

一、概述

二、隋代玉器

二、唐代玉器

三、唐代玉器的种类与特征

 (一)礼仪用玉

 (二)装饰玉

 (三)陈设玉

 (四)实用玉

 (五)佛教玉器

 (六)葬玉

四、五代十国玉器

五、隋唐五代玉器的纹饰特征

 (一)人物纹

 (二)动物纹

 (三)云草纹

 第九节 宋代玉器

一、概述

二、宋代玉器的种类与特征

 (一)礼仪用玉

 (二)装饰用玉

 (三)观赏陈设器

 (四)日用器具

三、宋代玉器纹饰特征

 第十节 辽金玉器

一、概述

二、辽代玉器

三、辽代玉器的种类与特征

 (一)装饰玉

 (二)玉制器皿

 (三)佛教用玉

四、金代玉器

五、金代玉器的种类与特征

 (一)象生玉器

 (二)玉器皿

 (三)玉佩饰

 (四)玩具

六、辽金玉器的纹饰特征

 第十一节 元代玉器

一、概述

二、元代玉器的种类与特征

 (一)装饰品

 (二)观赏陈设器

 (三)实用器皿

 (四)文房用具

三、元代玉器的纹饰特征

 第十二节 明代玉器

一、概说

二、明代玉器的种类与特征

 (一)礼玉

 (二)佩玉

 (三)陈设玉

 (四)实用玉

 (五)仿古玉

三、明代玉器的纹饰特征

 第十三节 清代玉器

一、概说

二、清代的仿古玉器

三、“痕都斯坦玉”

四、清代玉器的种类与特征

 (一)器皿、陈设类

 (二)装饰类

 (三)文玩用具类

五、清代玉器的纹饰特征

第三章 玉器纹饰的种类与特征

 一、玉器的纹饰

 二、玉器纹饰的种类与特征

(一)几何纹

(二)植物纹

(三)动物纹

(四)人物纹

第四章 玉器的仿造、伪造与辨别

 一、概说

 二、玉器伪造的形式和特点

(一)作假

(二)作旧

(三)改作

 三、玉器的辨伪

(一)时代风格辨伪

(二)材质辨伪

(三)器型辨伪

(四)纹饰辨伪

(五)工艺辨伪

(六)沁色辨伪

(七)伤残辨伪

(八)名款辨伪

第五章 鉴定实例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一、源远流长的玉文化

中国古代玉器是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玉的文化贯穿了中华文明的历史,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玉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化身。它具备了人们所崇尚的所有美好品德:温文、宁静、含蓄、坚贞和正气,并将其视为民族的精魂。

目前发现最早的玉器制品应是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约7000~8000年之久的河姆渡文化遗存,自其以后,我国玉器便从史前的古朴稚拙到秦汉的雄浑豪放,直至发展到明清的玲珑剔透、博大精深,经历了其神秘——礼制——人性化——世俗化——生活化——艺术化的发展历程。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思想观念下的发展过程中,也倾注入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心血和执著的热爱,由此形成了我国8000年璀璨的中华玉文化。

我国历来的玉器专家对玉器的发展历史有过多种不同分期划定,但基本上都以起源、成长、发展、鼎盛的发展过程来划分,本书以中国玉器在个时代的风格差异来划分,分为朴素期、神秘期、恢弘期、精致期和繁琐期予以简述,以期科学的反映玉器的发展变化。

(一)朴素期

从玉器的起源至新石器时代中期大约4000—5000年左右的时间。其主要表现为玉器从无到有,器型、纹饰简单,有了类似石器钻孔、磨制的玉器专门加工技术。

此时玉从石器中分离出来,并在我国许多地方出土。如吉林安广、东丰县、大安、农安县,辽宁大连;内蒙古赤峰:陕西米脂、黄龙县、神木县,宁夏海原县,甘肃秦安;河南省济源、洛阳村、孟津、安阳、荥阳、偃师;四川巫山;云南剑川;西藏拉萨;山东省宁阳、日照、牟平:安徽潜山、宿松;江苏灌云、新沂、越城、武进、常州、吴江、张家港,浙江嘉兴、瑞安;福建平潭;广东海丰;湖北宜昌、麻城、宜昌:山西垣曲、襄汾;上海青浦等等。包括了部分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墓葬。

所出器形有块、璜、环、坠、指环、铲、管、珠、凿、锛、钏、斧、璧、镯、针、刀、佩饰、串珠、琮、冶、钺、笄、耳饰,以及其他小饰件和柄形器等,使用范围较为广泛,有礼器、装饰品及工具,装饰品熟量最多,礼器相对较少,且集中在晚期。玉器多数素面,有纹饰的也很简单,如勾弦纹,而且基本上是浅刻和浅浮雕。质地包含了岫玉、绿松石、紫晶、玛瑙、琥珀等等。

(二)神秘期

包括新石器时代晚期、商代和西周,以及东周早期约2000年左右的时段。

所谓神秘,主要是指人们对玉的纯自然崇拜上升到了与人性、权力、利益、甚至思想相联系的复合崇拜阶段,赋予玉器特有的尊崇地位;二是指玉器上奇诡、庄严、神秘莫测的神兽复合纹饰的观感:三是玉礼器所形成较严格、至尊的礼仪制度。

此时期玉器的分布范围集中在商周统治中心的黄河流域,以及西北、东北和江南、西南等地。尤其在商周时期,政治对玉器生产的影响较为明显。除前期已有的形制继续发展之外,此时所产生的一些新形制就赋予了许多祭祀、政治、思想观念等因素,由于阶级严重的分化和对立,玉器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高度地集中于祭司、王和诸侯等统治者阶层,并更进一步地、人为地赋予玉器以神秘、庄重的色彩,使玉器成为政治统治的一种象征。

此时玉器的主要形制有璧、琮、璜、圭、璋、块、环、铲、戈、刀、钺、斧、动物饰件、笄、镞、矛、鸟、玉片、蝉、锛、镯、扳指、柄形器、匕、管、珠、勒等等。礼器仍然占据最多比例,并出现了大量的动物形象和人物形象,其中动物以驯养动物较多,人物则多为奴隶主形象。玉饰品的数量较少,但是种类比较齐全,像头饰、胸饰、腰佩及手饰已经较为普及。

纹饰题材多选取神话动物、神人或神兽结合体,如龙、夔、饕餮等,构图对称、端庄、紧凑。或有略具写实的人物和熊、鹿、蝉、龟、鸟等动物形象,但其造型和纹饰也尽显夸张、诡秘效果。

加工手法大为丰富,除常见的阴刻、浅浮雕之外,新出现了圆雕、深浮雕、双勾阴刻,并偶有透雕作品。玉质则大量采用青玉、青白玉,也有绿松石、水晶、玛瑙等。

(三)恢弘期

包括春秋战国至秦汉大约持续1000年间的时段。由于此期玉器的加工琢制技术大为提高,其造型纹饰丰富多彩,适用范围极为广泛,而且逐步趋于普遍使用,不论在数量上或加工技艺上,都使这个时期成为中国玉器的巅峰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诸侯并立,加上诸子百家众多新思想、新思潮,在各国间的传播、影响,逐渐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主的儒家玉器理论体系,扩大了玉器包含的礼制内容,并将玉器纳入人格化的系列,上升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汉代是个一统的时代,政治上的稳定、经济上的更大发展,使其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鼎盛的几个王朝之一。并且,汉代与西域和外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是空前的。由于“独尊儒术”观念的影响,玉器中的礼器在此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以优质的原料、精湛的琢玉工艺、品种繁多的器类,使此时的玉器成为中国玉器艺术最光辉灿烂的一部分。

此时以陕西、河南、河北、湖北、湖南和四川等地区出土玉器最多,如果按照现在的行政区划仅有福建、西藏、新疆、海南、台湾5个地区没有玉器出土。在前期作为主要礼器的璧、琮、璜、圭、璋等形制此时仍存在,但其礼器功能却消失殆尽,甚至演变为装饰品。同时大量的饰品开始出现,如玉带钩、块、镯、环、佩玉、玉剑饰、冲牙、玉灯、刚卯、印章、杯、脚、串珠、各种动物饰件等。最为突出的是用于丧葬的玉衣。除此之外,对玉器的风格却没有太大的影响。

此时期的典型纹饰是各种蟠龙纹、螭纹、夔龙纹、螭虺纹等变形龙纹,还有与之相衬的大量的涡纹、云雷纹、回纹、谷纹、蒲纹等纹饰。加工有阴刻、阳刻、各种浮雕、透雕、圆雕等多种手法,并能将各种手法集中在同一器物上灵活运用,而且极为纯熟,风格雄浑、豪迈。所用材料除翡翠之外,其它所有的玉料也几乎都已使用。

东汉晚期政局动荡、经济衰落、战乱频繁,玉器发展逐渐衰落下来,恢弘的风格至此消失殆尽。

(四)精致期

隋唐至宋代是此期玉器成熟的代表时期,也是精致期的主要时代,加上魏晋南北朝和元代为此期前后过渡的始终阶段,精致期大约有1000年的时间。

隋唐时期,由于国家的统一,政治局面的稳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唐朝继汉代之后,又成为一个经济、文化发展的顶峰。也是玉器一个全新的兴盛时期。唐代的玉雕一改前期风格,力趋写实,而且更加生活化、民俗化、富有生活气息。实用器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且雕工精湛,造型新颖别致。当然,随着此器和金银器的发展,此时的玉器数量上相对较少。

宋代是我国玉雕工艺十分发达的时期,沿袭唐代的琢玉风格,宋代更有发展,中产阶级的兴起也带动了玉器等手工业工艺品的生产,从而更为世俗化、富有装饰意味。此时的玉器已完全失去了作为立起的所有功能,成为纯粹的工艺品。

……

P12-16

序言

亘古中华,文明渊远。

自新石器时代起,当中华文明犹如一轮红日蓬勃而出,便以其举世瞩目的光芒照亮了神州大地。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在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在数十个新旧朝野更替的时空内,历史与情感、道德与善恶、智慧与良知凝聚成为我国难以数计的民族精魂,也浓缩了我国崎岖漫长的社会发展轨迹,这就是我国古代的各种遗存一古代文玩。

古代文玩,简称古玩,亦称古董或骨董,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工艺价值和经济价值,是经过科考验证的文物和各种古代遗存的统称。我国的好古之风缘起较早,始现于六朝、隋唐时期文人对文房用具的品质优劣考究,由此沿袭成风。宋代渐趋普遍,明代中期收藏之风蔚然兴盛。皇室宫廷的帝王、达官显贵以及大贾巨商也争相附庸风尚,多方搜集民间珍玩,藉以增饰其儒雅形象,并相继以此为豪,也极大的推动了文玩收藏之风,刺激了明清工艺品制作的发展。古玩的称谓由来已久。最早称之为骨董,其“骨”即所谓“过去之精华”,“董”就有是深藏之意,即深藏的过去精华。最早见于史料记载的应是唐代开元年问张萱的((疑耀》,其书日“骨董二字乃方言,初无定字。”明代董其昌《骨董十三说》称:“杂古器物不类者为类,名骨董。”由此,骨董一词便沿用至清初,直至乾隆始称“古玩”。古代文玩包括有很多种类,内涵复杂,质地各异,其概念以不同地域、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不同,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均有不同。解放后,国家统一将古玩称之为文物,并由文物局分为12大类别。其内容更是包罗万象,大到各种摩崖石刻,建筑古迹,仰观感叹;小到玺印古钱,方寸之间,置于掌中把玩。在归类的同时,也将文物和文玩区别开来。所以准确的讲,文物是人类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活动中所遗留下来的物质,是研究人类社会和人类环境的可靠物证,是文物部门或相关机构经过科学鉴定确认,具有其特定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的人类珍贵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因此也具有相当的经济价值。当然,至今尚未出土的或出土尚未经过确认,且已在市场流通的亦属此列。由于文物特定的属性和经济价值,古玩市场便有文物和大批的文物仿制品、甚至臆造的赝品同时出现,交易者的身份更为复杂,有建筑工地上民工,有自称是“农民”的盗墓者,有闪烁其词的文物贩子,还有造假专业户,其交易物品亦可谓鱼龙混杂,真假莫辨。当今所称之为“古玩”者,涵盖的范围更为广泛,内容更为丰富,其中就包括文物和一些出自民间的,未经科考部门正式认定的历史遗存,以及以谋取利益为目的的各种赝品、伪品和工艺品。

时值改革开放后二十余年的今日,我国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令世界瞩目。随着人们物质、精神生活的提高,生活的质量也随之拓宽和丰富,艺术收藏也成为在近几年急剧升温、日愈火爆的一门投资行业。

艺术收藏是一门学问。中国的古玩文物种类繁多,按材质分有石器、玉器、瓷器、陶器、金银器、青铜器、漆器、瓦当、竹木牙雕等等,按功能分有生活用具、农具、武器、车马器、度量衡器、礼器、货币、玺印、服饰等等,这些器物从启蒙到成熟、再到鼎盛时期,都具有自身的发展轨迹和时代特征,它们既相互影响,又自成体系,大大丰富了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文化。

民间收藏是古代文玩收藏重要的组成部分。收藏热的影响,激发了人们对古玩鉴定、收藏浓厚的兴趣,大家开始对身边的各种家什重视起来,不论大小,材质、造型,人们总是怀着一颗揣测的心理审视着这些“老古董”,一方面人们希望知道这些“老古董”确切的身份,市场价值;另一方面又不希望太多的人知道“家有宝藏”,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也正是这种心理,凸现了人们对收藏、鉴定的知识有了迫切的需求。目前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各出版社、杂志社等各国家相关部门单位也在对民间古玩藏品的鉴别做一些积极的推广工作,其目的就是通过各种识宝、鉴宝知识的传播,让人们懂得如何发现身边的宝物、懂得收

藏什么,怎样识宝、怎样鉴别真伪,怎样收藏、如何正确投资这一行业,在收藏的过程中怎样避免经济受损,怎样才能获取最大的经济收益等等。

图书历来是传播知识、答疑解惑的最好老师。目前,对民间相关各种古玩文物收藏、鉴定的图书、刊物从各类大型系列丛书到街边盗版的小册子已非常丰富。但大多收藏鉴定类书刊内容多以“赏”为主,“鉴”为辅,有的过于简单,仅有图片和器物名称,流于形式;有的专业性太强,存在片面性,难以普及;有的行文晦涩,结构复杂,让人看完之后难明究里,不知所云;有的过于“经典、豪华”,定价过高,动辄数百元、甚至上千元,束之高阁,少人问津。

我们知道,社会存在各种文化差异和贫富差异是必然的。我们不能以专家学者的眼光辨别是非,更不能以富商巨贾的财力衡量自己,但对于热衷于收藏、没有经过专业知识训练的读者来说,直观、具体、通俗实用的经验传播、简单明了的分解式图文对照说明就是答疑解惑最好的方法。鉴于此,本套鉴定系列丛书就应时而生。

本套丛书以古玩材质的不同共分为《中国青铜器鉴定实例》、《中国古代玉器鉴定实例》、《中国古代瓷器鉴定实例》、《中国明清家具鉴定实例》四册,为数十位国内知名专家倾心协力之作,编写体例新颖独特,观点视角准确,行文通俗易懂,不失为如同专家在侧的一套古玩鉴定教材。当然,我们希望付诸太多努力和辛勤诞生的这套丛书,能博得读者的认可,能为广大的收藏爱好者有所帮助,我们将会感到由衷的欣慰。同时,我们也会虚怀若谷,恳切地听取来自各方面的不同意见,拾遗补漏,纠正谬误,以期互相学习和共同进步。诚如是,则幸矣。

本书编委会

2007年10月1日

后记

玉器,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宝库中最为璀璨的文化遗产之一。对中国古玉的收藏,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外的许多地区和国家均都形成了久盛不衰的潮流,随着时间的推移,收藏队伍也在不断的扩大。人们收藏中国古玉,不仅因为它独特、晶莹温润的自然属性和数千年来神秘、精巧的雕琢工艺以及玉器的发展与演变过程使人迷恋,但更多的是它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一切美好的品质,在漫长的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玉器所蕴涵的文化和精神。

收藏古玉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有玉一样坚韧不拔的精神,无瑕高尚的品德,谦和的风度和丰富的历史知识。《中国古代玉器鉴定实例》通过大量正式科考的实物图片和较为详尽的文字内容,介绍了中国玉器发展史,使读者初步了解我国古代玉器的发展过程及形制变化规律,继而在历代玉器的纹饰变化、工艺特征和作伪方法基础上,以分解图的鉴定形式,形成了本书专业、直观、便捷、通俗易懂、且极为实用的古玉鉴定图书品质。

此书之成,得益于好友李光和、冯浩亮等同志的鼎力支持,感谢二位和其他一些提供藏品的同志,同时也感谢各位编辑及电脑制作同志的大力协作。

编著者

2007年10月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2:3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