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秉志文存(共3册)(精)
分类
作者 翟启慧//胡宗刚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120年前,中国近代动物学的一代宗师——秉志在河南开封诞生了,这位对中国近代科学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学术大师倾毕生精力、蘸满腔激情谱写了一首近代中国动物学建立、发展与壮大的不朽诗篇,展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爱国奉献、科学救国的高尚情怀,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新中国动物学的拔尖人才。

2006年是秉志先生诞辰120周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决定隆重举办纪念会,并资助出版本书,目的是缅怀秉志先生对我国动物学创立和发展所做出的历史功勋,继承并发扬秉志先生追求真理、献身科学、治学严谨、为人师表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激励后人在科学探索的历程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将秉志先生等老一辈科学家开创的科学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秉志先生是我国老一辈科学家的优秀代表,他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奉献给了祖国的科学事业,他的功绩将永远被我们铭记,他的精神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内容推荐

·第一卷 研究论文

我国生物学界的创业大师、近代动物学的主要奠基人秉志院士,学识渊博,研究范围广泛。他在形态学、生理学、分类学、昆虫学、古生物学等领域均有重要成就,尤精于解剖学与神经生理学。他早年的一些研究在国内很有声望,在国际上也具有重要地位。

本书收录了秉志在1915—1964年的5。年中所发表的部分研究论著,主要是20世纪20—30年代在昆虫学、神经学、解剖学、区系分类学、古动物学等领域中的部分研究成果,都是各学科发展史上的重要篇章。

20世纪50年代后,秉志考虑科研、教学与渔业生产之需要,对既有经济价值,又是模式硬骨鱼的鲤鱼进行了系统的实验形态学研究,把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联系起来,全面充实和提高了鱼类生物学的理论基础。本书收录了鲤鱼形态学的部分论文及专著《鲤鱼解剖》中的最后一章,以示他一贯的指导思想:解剖学不能只讲动物的形体结构,应将事实与理论结合,进一步解释进化程序中的现象。

·第二卷 杂著五种

此卷收录《竞存论略》、《科学呼声》、《生物学与民族复兴》、《师鉴》、《人类一斑》五种著作,此五种著作,皆写于抗日战争期间。其时作者因夫人卧病,惮于远行,故滞留上海,但为保持民族气节,避免曰人的拉拢和迫害,隐姓埋名,一面继续其动物学的研究,一面拿起笔从事著述,一以贯之其科学救国的宏愿。面对空前的国难,作者在继承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同时,又服膺于达尔文、赫胥黎、斯宾塞尔的生物进化观,恃之以阐述中国积弱积贫,任人凌辱的原因。作者认为只有科学,尤其是生物学的普及和发展,才是富国强民之策。故作者反复言说,以醒国人,可见其赤子之心。

《竞存论略》,1940年12月由开明书店出版,1946年12月曾再版。《科学呼声》,1946年11月由中国科学图书仪器公司出版发行,1947年2月再版。《生物学与民族复兴》,系中国文化服务社于1946年11月出版,列入“青年文库”。《师鉴》与《人类一斑》,在作者生前未曾出版,此次系据手稿整理。其中《师鉴》仅存三篇,在第三篇“传经”之首,作者曾言儒教为四途:传经、饬行、修文、经世;在篇末,作者亦云将在“饬行”篇中叙述儒家的躬行君子之道德实践。依此可知《师鉴》一书,尚有三篇,是作者未曾完稿,还是手稿有遗失,不得而知。

·第三卷 文录 诗存 书札

本册分为文录、诗存、书札三部分。文录系收集到的各种文章的选集,这些文章大多是作者生前发表在《科学》、《东方杂志》、《国风》、《科学画报》、《学林》、《大公报》、《南行》等刊物上,部分是作者手稿。时间起于1915年,作者在美国康乃尔大学留学时期;止于1964年,作者去世前一年。

作者旧学深厚,然自抗日战争时期,始才赋诗。尝云:唐代高适五十始能诗,兹后若侥天之幸,于此道亦能有所习。迨至晚年,尤爱此道,与友朋唱酬不断。1986年,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为纪念作者诞辰一百周年,刊印《秉农山先生诗存》,由作者门生伍献文托厦门大学何厉生编订。此即按何本录入,并附伍序一篇于前。

作者生平来往书札甚多,虽四处搜讨,也仅得此,大多已遗失。这些主要来源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其余如“致龙榆生”系龙厦材提供,“致郑集”系郑集提供,“致刘咸”系复旦大学档案馆提供,“致卢作孚”采自《卢作孚书信集》,余下则为作者自留底稿。在整理时添加了一些注释,以便于读者理解。

目录

第一卷 研究论文

Ⅰ 昆虫学

Some Inhabitants of the Round Gall of Goldenrod

The Biology of Ephydra subopaca Loew

Ⅱ 神经学

On the Growth of the Largest Nerve Cells in the Superior Cervical Sympathetic Ganglion of the Albino Rat—fr。m Birth to Maturity

Motor Localization on the Cerebral Cortex of the Guinea Pig(Cavia cobaya)

On the Latency in Producing Effect on Limbs by Electric Stimulation on the Cerebral Cortex of the Guinea Pig(Cavia cobaya)

On Some Points Concerning the Functions of the Mammalian Cerebral Cortex

O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Motor Centers on the Normal and Partly Decorticated Cerebrum of the Rabbit

关于鱼脑的几点

Ⅲ 解剖学

Preliminary Observations on the Osteology of Neomeris phocaenoides

On Some Parts of the Visceral Anatomy of the Porpoise,Neomeris phocoenoides

On the Skeleton of Felis tigris

On the Cerebrum of Felis tigris

Anatomy of the Tongue and its Adjacent Muscles of Hemidactylusbowringii

Ⅳ 区系调查与分类学

A Zoological Collecting Trip to the Coast of Chekiang

Zoological Notes on Amoy and its Vicinity

A Partial Survey of the Fauna of the Lower Yangtze

The Economic Fishes of Certain Sections of the Chinese Coast

On Five New Species of Non—marine Gastropods of North China

On Some Gastropod Shells of North-west China

Ⅴ 古动物学

Study of the Cretaceous Fossil Insects of China

A New Fossil Land Turtle from Honan

On Some New Fossil Mollusks of Mongolia

On a Blattoid Insect in the Fushun Amber

Descriptions of Two New Fossil Fishes from Chekiang

On Four Fossil Insects from Sinkiang

Ⅵ 鲤鱼实验形态学

鲤鱼骨骼肌的初步观察

鲤鱼神经系统的初步观察

鲤鱼(Cyprinus carpio L.)的水静机制

鲤鱼平衡系统的神经联系

鲤鱼形体演化的讨论

学术论著目录

第二卷 杂著五种

竞存论略

叙言

一 竞争之导源

二 动物对于环境之抵抗(一)气候之威胁

三 动物对于环境之抵抗(二)饥馑之压迫

四 动物对于环境之抵抗(三)疾病之蔓衍

五 动物之自相残杀(一)争食

六 动物之自相残杀(二)争地

七 动物之自相残杀(三)争偶

八 人类之竞存(一)武力侵掠

九 人类之竞存(二)经济侵掠

十 人类之竞存(三)文化侵掠

十一 遗传之潜力

十二 物体之变化

十三 优劣之判定

十四 神经之集中

十五 人类之演进(一)

十六 人类之演进(二)

十七 人类之演进(三)

十八 人类之演进(四)

十九 弱族之奋斗

二十 结论

科学呼声

 序

 上编

一 儿童科学

二 妇女科学

三 工人科学

四 农民科学

五 业余科学

六 科学进种

七 科学生活

八 科学消遣

九 科学备荒

十 科学之功臣

十一 科学之罪人

十二 反科学

十三 最经济之科学推广法

 下编

一 科学之德育

二 易经之天演论

三 中国文字之科学性质

四 中国先哲之科学方法

五 科学家之慈善事业

六 科学家之制造环境

七 科学失败中之成功

八 生活饶裕者所宜取法

九 生活贫苦者所宜取法

十 富人之保险

十一 极乐世界

 附录

科学教师所宜注意者

青年之科学进修问题

生物学与民族复兴

叙言

一 生物学之起源

二 亚里士多德氏以来此学之发展

三 达尔文氏以来此学之发展

四 人类思想之解放

五 今日之趋势

六 近世社会所受之影响

七 近年来在国内之发展

八 以后应取之方针

师鉴

一 溯源

二 衍化

三 传经

人类一斑

一 人类之来源

二 分布与分化

三 遗传之机构

四 发生之程序

五 幼龄之变迁

六 后期之发展

七 最切之需求

八 发育之基础

九 知识之启瀹

十 道德之演化

十一 个性与群性

十二 天刑之惨苛

十三 自觉之萌芽

十四 民性之下沉

十五 症结之消除

十六 民俗之演变

十七 群力之发长

十八 特识之培养

十九 国脉之维系

二十 进化之正轨

第三卷 文录 诗存 书札

文录

诗存

书札

第三卷未收录之部分著述目录

《秉志文存》校订说明

试读章节

    科学家之长寿与大器晚成

吾人试翻阅科学发达史,或科学名人之传记,所得最深之印象,即科学界之伟人,皆寿命甚长,如牛顿(Newton)、达尔文(Darwin)、巴斯德(Pasteur)等无不年逾古稀。然尚有不止于是,直享寿至九十以上,而聪明犹强,著述不辍者,如英之沃来斯(wallace)、德之安格勒(Engler)与翁德(wundt)等皆是。其余凡在科学界有伟大成就,纵不能人人克臻遐龄,然以平均而论,其享长寿者,要居百分之七十以上。若就其平生事迹以考究之,则知其所以能如此者,诚非无因。盖科学家尽终身之力,从事于格物致知之功,其思想乃极纯洁,道德自然高尚,精神遂日形矍铄,此其一;所从事之工作有一定常轨,其一切作休、起居、饮食,皆有条不紊,最合自然之规律,换言之,即最合乎卫生之道,此其二;研究日深,窥自然界之奥妙,功力既至,左右逢源,有极大之愉乐,此其三;科学之中有无穷尽之问题,一问题得以解决,又有新现象连带发生,既解决一问题,得相当之快慰,更进而研究新问题,朝朝暮暮,长有无限之希望,其兴趣乃愈养愈浓,此其四;科学家最宝贵其时间,爱惜其精力,一心从事于研究,不愿妄费其力于无谓之事,凡社会上之足以嘶丧人生健康之娱乐,皆不能波及之,此其五。有此数原因,科学家工作愈久,成绩愈宏,因研究科学而得长寿,亦唯因长寿而能成大科学家,此乃互相因果者。近世生物学发达,卫生营养之常识,尤为治科学者所习闻,兹后科学家之登上寿者,将更指不胜屈矣。

科学家有伟大贡献,垂光史册者,必竭毕生之力,经过种种困难,挫折及失败,而不屈不挠,奋斗到底,始能得最后之胜利。兹有科学界两大人物,其事迹饶有兴趣,吾国治科学之青年,不可不知:一为法国之拉马克(Lamarck),系动物学大家,在天演学说中,自成一派,开达尔文学说之先声。氏幼年曾习神学,不感兴趣,旋在军中充士兵,在战场受伤,退伍后习医,又习植物学,至年已五十,始习动物学,以后三十余年研求不息,著述等身,在动物学上有开创新纪元之功,为斯学中永垂不朽之伟人。二为美国之詹谟士(James),系心理学大家,幼年在大学习医,又习动物学,复专攻生理学,曾在哈佛大学之博物院中充专门技师,后任生理学副教授。三十岁以后,以其兴趣广泛,尝徘徊于医学、动物学、生理学三者之间,欲择一而终身从事,苦不能自决。至四十岁左近,始决定研究心理学,兹后三十余年之中,在美国首创实验心理学,其著作蜚声于全世界,蔚然成斯学之泰斗。此二人之早年从事于各种学术,殊乏定向,迟迟不决,虽属离奇,然其各种尝试,适所以造成广博之基础,以便后来专攻一门时之利用,故于中年后一旦有固定之兴趣,其以前所有之经验,均助其专精猛进之成功。且其费数十年之精力时间,务必寻其真正兴趣之所在,亦足见其锲而不舍之精神,所谓“行之以不息,要之以至死”者也,卒能有伟大之成就,不亦宜乎!吾国人之治科学者,观于此二人之故事,当亟宜解免速成之心理。

            P187-P188

序言

1920年,著名动物学家秉志先生受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农科主任邹秉文先生之聘,自美国回国任教。其时,在中国治动植物学者,多集中于大学或高等学校的博物系,教学和研究皆甚肤浅,偶有动植物标本陈列,却极其简陋,多数还是自日本购来,而于我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少有探求。秉志回国,意在推行近代生物学研究,首先在该校设立生物系,此系中国大学中第一个生物系;复又创建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自任所长,是为中国生物学研究机构之始。所内设动物、植物两部,秉志兼任动物部主任,植物部则由植物学家胡先骗先生主持。生物研究所成立伊始,条件极为艰苦,秉志先生为倡导研究,不遗余力。以极少经费,采集标本,购置图书,添置仪器,创办刊物,于是大学之学子,有学习钻研动植物学机会。至抗日战争之前,由该所培养或训练的生物学家,计有百余人。当时在中国治动物学者,几乎都是出自秉志门下,诚不愧为中国动物学界的开山大师。生物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大多刊于该所之专刊,该刊与世界各国六百余处研究机构相交换,使欧美各国生物学界,对中国生物学渐有认识,有谓中国人研究能力甚强,颇致敬佩。生物研究所为中国科学赢得地位,这不能不归功于秉志先生卓越之精神和毅力。工935年胡适在中国科学社成立20周年纪念会上演说时盛赞生物研究所:“在秉志、胡先骗两大领袖的领导下,动物学与植物学同时发展,在此二十年中,为文化开辟出一条新路,造就了许多人才,要算是中国学术上最得意的一件事。”

在生物研究所发扬光大之时,由其孳乳,1928年,有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之创建,以纪念著名教育家范静生先生,秉志兼任所长;1929年秉志又协助创办中央研究院自然历史博物馆(后改名动植物研究所),及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此后庐山森林植物园、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则属再传之薪。诸多研究机构的建立,为中国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几乎与此同时,厦门大学生物系、青岛大学生物系也在秉志的擘划之下成立。有此辉煌灿烂的业绩,一方固然是同仁的努力,一方还是秉志先生指导有方。前辈先贤德业事功,当垂史册。

秉志先生系1909年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先人康乃尔大学,学昆虫学,获博士学位,后往韦斯特解剖学和生物学研究所,从事脊椎动物神经学研究。秉志为在中国开创动物学研究事业,广泛涉猎,钻研动物学各分支学科,终在神经学、解剖学、生理学、形态学、区系分类学、古生物学诸学科皆有较深造诣。在五十年中发表科研论著六十余篇/册,为各学术领域的发展史留下重要篇章,是宝贵的科学遗产。

秉志先生桃李满天下,其中杰出者,有伍献文、王家楫、杨惟义、寿振黄、张孟闻、卢于道等,余忝为伍献文先生门墙,属再传弟子,然余生也晚,未曾亲炙教益,但从先师的训喻当中,获悉先生不仅功业至伟,且道德纯粹,忠信笃敬,令人极度钦佩。二十年前,尝襄助先师编辑《秉农山诗存》,又得读先生诗作,对先生道德文章、生平事迹更增了解。

秉志先生,字农山,原名翟秉志,1886年生于河南开封,幼承庭训,究心文史,十七岁尝中举人,科举废除,人京师大学堂(即今北京大学前身)预科学习,毕业后遂往美国留学,其时,中国积贫积弱甚久,在“科学救国”的感召下,选择科学为终身职业;在美康乃尔大学期间,与留美同学任鸿隽、赵元任等共同发起编辑《科学》杂志,组织中国科学社,以倡导科学,介绍科学与国人为宗旨。先生本此宗旨,在科研之余,写有科普著作近五十篇/册。

先生开创生物学事业之所以获得成功,实是其有高尚的道德品格与治学育人的无私献身精神。此再引先生同时代学人,著名地质学家翁文灏先生于1933年所言,更为贴切。其云:

如果中国有科学家,立身行己,处事接物,表现出真正科学精神,足以引起社会的景仰与效法,他的影响是很大而很好的。中国科学兴起甚晚,这样的人物当然还不容易产生,但是我们也不是没有很可佩的人。例如秉志先生,不但是生物学著作等身,而且二十年来忠于事业,从不外骛。学校散了,没有薪水,他一样的努力工作;经费多了,他也是这样的努力工作。标本所得,他便尽力研究,研究有所获,他从速发表。他的工作只求一点一滴的进益,并不追求铺张扬厉的虚声。这都是真正科学家的态度。他对于后起的学者,不但尽心指导,而且尽力的拿好的材料给他做,甚至分自己的薪水帮助他。因为有他这样的人格,所以养成中国许多动物学家,莫不仰为宗匠。(《独立评论》第三十四号)

先生热爱祖国,珍视民族气节。抗日军兴后,因夫人重病卧床,而滞留孤岛上海。先生改名蓄须,坚决不为敌伪所用。在社稷倾覆、生灵涂炭的民族危难之际,为鼓励国人奋斗抗日,用“骥千”、“伏枥”为笔名,在报刊发表文章,揭露敌人罪行,并写有《生物学与民族复兴》、《竞存论略》、《科学呼声》诸书稿;为了教育后人,他又写了《师鉴》、《过庭忆录》、《训子女书》等著作。此时,先生还开始了吟咏,直至晚年,得诗二百余首。先生诗作出语圆润温厚,言简意运,亦足以传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生得到新政府的礼遇,被邀参加全国政协会议,被选为河南省人大代表及全国人大代表,积极出席有关会议,但先生更加珍惜新社会给他带来的良好的研究条件,虽然不再担任领导生物学的重任,而其本人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研究未曾中辍,以实验室为家,夜以继日地工作,对鲤鱼进行了系统研究,发表论文十余篇,并完成《鲤鱼解剖》、《鲤鱼组织》两部专著。在致友人书札中有言:“志以数十(年)专攻动物学,既是科学,即不能不终身以之,今日朝夕鲜暇,亦是自然之势,唯有割舍一切,以求无负初心而已,然此犹恐不免落后也。”先生淡泊名利,以为天下最有价值之物,即是学问,势位和金钱都不足与学问相比,势位和金钱都终将丧失,唯学问可以长久。先生的一生都在追求学问。

今先生文集即将付印,海内外学者,当可窥其全豹。余学识谫陋,本不敢序先生文集,因念《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中心藏之,何日忘之”,聊志景仰之意云耳。2005年5月,后学陈宜瑜谨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

               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宜珍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9:0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