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饼歌》是刘伯温与朱元璋关于明朝国运对答的一部诗歌体预言,它不仅揭示了明朝的历史发展脉络,甚至对明清之后的若干年的历史都有预言。这些预言准确无误,但又有很大的模糊性,事情没有发生,任你绞尽脑汁,未必能得其要领。而事情发生之后,历史与预言的若合符契让你惊叹。因此吸引了无数的人为它痴迷,试图通过它了解未来的历史。
本书对《烧饼歌》做了通俗诙谐的解读,作者没有简单地停留于历史现象的解说,而是独具慧眼地从皇权、士大夫、民众博弈角度解释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从这一视角,原来看似矛盾、荒谬不可理解的历史一下了豁然贯通,拨云见日,让人明白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存在的是必然的——存在的总是有理由的。
作者以《烧饼歌》揭示的历史为线索,从博弈论的角度解说中国明清以降的历史,指出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制是一种零和博弈,是导致中国停滞、徘徊、落伍的根本原因。作者呼唤一种立足现实,有利于大多数人的利益都能得到保障和发展的新的博弈机制的出现。
懂得这个民众与无限皇家权力博弈规律的,不唯是龙椅上的皇帝,草莽之中,也多有智识者在。
明史开篇,第一个玩这种花活的是韩山童,此人堪称出生于“革命世家”,他的祖上就以白莲教的名义鼓动大家烧香磕头——已经说过了,因为民众无力对抗无限皇权,唯有寄望于神仙,有能够让大家烧香磕头的本事,这差不多已经算是半个神仙了。
所以韩山童的祖上迅速地打开了知名度,官府察觉到这一支有可能对皇权形成威胁的力量之后,就将韩家祖上流放到了永年之地。
但烧香磕头这玩意儿,是不分场合地点的,只要你愿意磕,任何地方都可以。所以到了韩山童出世的时候,这位老兄毫不客气地宣称:“天下将大乱,弥勒佛下生!”对这一口号,黄河以南、长江和淮河之间的百姓都表示坚决相信。
但正如我们已经分析过的那样,群众未必真的相信韩山童这位老兄是弥勒佛,但是他们需要一种力量帮助他们对抗腐朽的元人政权。事实上,元人在中原地区的统治,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失败,他们将人分为四等,南人为最下等,这种来自于皇权的歧视与虐待,带来的必然是整个下层社会的不满。
从韩山童的历史表现来看,此人充其量不过是一个神棍,除了世代装神弄鬼,误打误撞地迎合了民众的心理需求之外,别无其他出色之处。但是韩山童出色不出色不关大家的事儿,大家要的只是一个开始。
这个大家,指的就是颍州人刘福通,以及他的亲密战友杜遵道、罗文素及盛文郁。
听了韩山童发布的弥勒佛下世的情况通报,刘福通立即积极响应,并将韩山童的宣言补充了最为关键的一条:
刘福通正式宣布:韩山童是北宋道君皇帝宋徽宗的八代孙,该为中原之主。
这条消息发布之后,刘福通立即纠集人众,杀了白马黑牛,对天发誓,为起兵推翻元朝做准备。
但是,我们可以确信的是,刘福通之所以推出韩山童担任最高首领,不是韩山童真的有什么过人之处,也不是刘福通为人憨厚,性格谦虚,实际的原因是刘福通徒有杀人放火的一身好本事,奈何他的名头远不如韩山童更有影响力。
所以韩山童继那头被用来祭天的白马黑牛之后,成为了这起针对于皇家权力与民众博弈的第二个牺牲品。
却说那韩山童此前的瞎嚷嚷,无非是话越说越大,越说越没边没沿儿,起兵造反那是非常费脑子的技术活儿,岂是一介神棍能够胜任得了的?但是,事情让刘福通等人这么满大街一嚷嚷,就算是韩山童不想造反,也由不得他了,这边官府已经“捕之急”。结果,韩山童轻而易举地让元兵逮了去,咔嚓一声砍了脑袋。
韩山童死后,他的妻子杨氏带着儿子韩林儿飞逃至武安。这边刘福通正在工地上干活,替元人挖河渠,他跟韩山童学了几招,命人凿了一具只有一只眼睛的石人,埋在河渠之中,然后教大家唱儿歌:挖出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众河夫正唱之际,果然将一只眼睛的石人挖了出来。趁这机会,刘福通登高一呼,聚河夫为兵卒,一鼓作气地攻城掠地,如风卷残云,霎时间已经聚众十万。
元右丞相脱脱遂起大军,擒获刘福通的战友韩咬儿,斩之。
天下人苦元久矣,早就等着机会大闹一场,趁这工夫,有芝麻李攻陷徐州,定远游侠郭子兴与其亲密战友孙德崖攻克濠州,这时候元朝政府自己窝里又乱成一团,当时元统帅也先帖睦尔驻军沙河,到了半夜突然炸了营,三军将士自己吓唬自己,疯了一样地星夜亡命飞逃,军甲器械从沙河到朱仙镇,丢弃了一路……看了这情况,元朝廷对也先帖睦尔进行了批评教育,下不为例……换了个平章蛮子代替也先帖睦尔。
于是刘福通、杜遵道等人便于砀山平河迎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当即立为皇帝,又号小明王,建国号宋。
从此韩林儿成为了中原民众起义的一杆战旗,有了这么一个皇帝,如果有谁不乐意给元顺帝干了,尽可以跳槽过来。
已经说过了,天下的皇权都是一个德性,追随小明王者并非是因小明王比元顺帝更好,只不过是这些人在元顺帝那边注定了没有机会罢了。所以说,组织内部的博弈规律在任何一个群体都在起着作用,不同的只是游戏规则的或宽或苛而已。这边小明王的屁股刚刚挨到龙椅上,那边刘福通已经抽冷子把最亲密的战友杜遵道干掉了。
从此刘福通就开始了他的“挟小明王以令众起义军”的光辉生涯。
元将答失八都鲁前来找刘福通的别扭,和刘福通你退我进,正在斗得不可开交之时,元顺帝忽然瞧答失八都鲁不顺眼,派出一个又一个使者来到军中,搜集答失八都鲁“玩寇失机”的证据。这光景瞧在刘福通的眼睛里,急忙书写了若干封与答失八都鲁友好往来的书信,派了人拼命地往使者手里塞。使者拿了这些书信如获至宝,飞奔了去献给元顺帝。
看到这情景,答失八都鲁气得一口气没喘上来,就活活憋闷死了。
从那以后,小明王韩林儿就幸福地坐在他的龙椅上过自己的舒服日子,看着手下人你砍我来我杀你。刘福通后来为张士诚的部将吕珍杀掉,于是小明王就转入到了张士诚的军中,再后来他不幸落入了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和尚朱元璋的手中,于是他“落水而死”,结束了其幸福的傀儡生涯。
小明王韩林儿,群众虽然选择了他,但历史对他不感兴趣,与他有着相同命运的还有一位徐寿辉,这位兄弟的下场就更是悲惨。
P7-9
史家有言,在封建皇权时代的中国,官府有着对百姓合法伤害的权力——如果这一观点没有问题的话,我们就必须要关注这样一个问题:那困扰了大中国近五千年的皇家权力是怎么形成的?
权力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不过是群体博弈的均衡结果,是公众意志的体现,任何时代的权力都摆脱不了这个范畴,前提是:这种由群体社会博弈所依据的法则是否合理。
关注这一问题,起因于传统的预言文化所给予我们的启迪。
中华预言文化博大精深,充满了奇趣的构造与令人迷醉的力量。很多时候,预言不仅能够先知先觉演绎文化与历史,它甚至会影响到历史的进展与发生。
古老的《烧饼歌》抄本就曾涉及了清朝维新变法时代的一个历史插曲。维新运动失败之后,一个官员不幸因为自己的名字出现在《烧饼歌》中而枉送了性命。摒除了历史性预言的工具价值,单以其社会博弈的角度而论,对《烧饼歌》的研究于今而言也有着非同一般的指导意义。
透过这部《烧饼歌》,历史是如此地逼近我们的视线,让我们从中得以一窥这短促而激烈的历史片段所勾勒出来的社会博弈法则——五千年皇权之所以形成并延续的秘密,尽在于那一首首粗鄙不堪的隐语之中。
五千年皇家权力的秘密——在这本小册子中一览无余。
从大明王朝立国的洪武元年开始,此后600余年的历史浓缩为一部短暂的皇家权力易替更始的简捷过程,由是可以让我们看到催生这可怕的皇家权力生生不息的内在机制——第四种博弈的基本法则。
博弈是人类社会合作的前提,是社会组织形成及发展的最基本规律,不同的博弈模式界定着不同的社会法则。所谓第四种博弈,指的是以恐惧为心理症因,以相互伤害为目的的社会博弈态势——唯有这种双输的博弈模式,才创造出五千年皇权这种怪物。在皇权的界定之下,每一个人都是输家,甚至连唯一的赢家皇帝本人,也只不过是在透支其子孙后代的福祉。
正是这以双输为主要特征的第四种博弈,才使得中华文明五千年走不出推倒重来的皇权更迭之怪圈。
五千年之久的皇家权力并非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群体力量的自发选择。于此意义而言,所谓的权力,无非是公共意志的代名词。
权力不是一种有形的物体,对它的认知决定着最后的结果。如果说于皇权压制之下五千年之久的民众曾经饱受这种极端权力的摧残的话,那只是因为民众缺乏对于皇家权力的最基本了解。
知识就是力量,唯有智慧才能改变人的命运。
我们之所以受制于权力,那只是因为我们不了解权力。
无论任何时候,只要我们能够对社会群体博弈所形成的意志合力有所了解,对于权力的最终形成有着一个清晰的认知,那么我们就会从权力的必然王国进入到权力的自由王国,体会到思想与智慧的价值。
本书正是从群体博弈而导致的皇权产生及演化开始,全面剖析权力的形成及起到作用的社会机理,通过这一过程让我们了解权力如何形成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漫长的五千年历史只是告诉了我们一句话——权力就是公众意愿的表达,任何执掌权力者莫不是有意无意地奉行着公众意愿而行事,倘使一个民族越来越多的人反求诸己,而不是求诸外在,更非是苛求于他人,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变得越来越理性,也越来越充满智慧。
相对而言,这也是预言文化赋予我们的历史与政治智慧。
是为序。
2008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