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萍所著的《现代新儒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直接以“现代新儒学的马克思主义观”为研究对象,期望能引起学界对本文论题的进一步深入探讨。本文较为系统地分析了现代新儒学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和科学性、科学性和意识形态性、科学性和人文性的割裂,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历史作用的歪曲、否定,通过这种分析进一步说明,现代新儒学对马克思主义的否定及所使用的手段和其他非马克思主义并无两样。本文首次对《批共产主义者的(实践论)》、《批共产主义者的(矛盾论)》中的观点进行了分析和批判;首次分析了第三代新儒家林安梧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唯物史观的吸收和借鉴,并指出通过吸收和借鉴马克思主义,使林安梧对人的本质、儒学的本质、内圣外王的思维模式的理解不同于其他新儒家而独具特色。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二、研究概况
三、研究思路
第一章 现代新儒学马克思主义观产生的根源
第一节 现代新儒学马克思主义观形成的根本原因
一、中国被动卷入现代化潮流的必然性
二、中国寻求现代化道路的历程
三、三条不同的现代化道路
四、现代新儒学对马克思主义总体态度的形成
第二节 现代新儒学马克思主义观产生、变化的直接诱因
一、马克思主义从传入到传播的变化,诱发现代新儒学对马克思主义的否定和批判
二、现代新儒学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密切相关
第二章 现代新儒学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特征及历史地位的理解
第一节 现代新儒学对马克思主义本质特征的认识
一、对马克思主义实践性的非难
二、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性的歪曲
三、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否定
第二节 现代新儒学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历史作用的歪曲和否定
一、否定马克思主义的人文价值
二、歪曲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作用
三、宣扬马克思主义过时论
第三章 现代新儒学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
第一节 现代新儒学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关系的认识
一、认为马克思主义不适合生产力落后的中国
二、认为马克思主义不适合具有特殊社会结构的中国
第二节 现代新儒学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关系的理解
一、现代新儒学对中国文化特殊性的认识
二、现代新儒学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关系的曲解
三、现代新儒学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解读
第三节 现代新儒学对毛泽东思想的理解
一、对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关系的认识
二、对毛泽东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错误解读
第四章 现代新儒学马克思主义观的历程(上)
第一节 第一代新儒学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一、重建道统以阻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二、对马克思主义有否定有借鉴
三、对马克思主义认识的改变
第二节 第二代新儒学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一、“三统”并建,对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二、对马克思主义批判的系统化
第五章 现代新儒学马克思主义观的历程(下)
第一节 第三代新儒学对马克思主义的把握
一、平等对话的主张
二、“对话论”论域下的对立
三、第三代新儒学的消解和后新儒学对马克思主义的借鉴
第二节 大陆新儒学的反马克思主义立场
一、大陆新儒学的“儒教复兴”运动
二、大陆新儒学对马克思主义的攻击
第六章 现代新儒学马克思主义观的总体评析
第一节 现代新儒学的合理因素及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积极意义
一、现代新儒学对全盘西化思潮的遏制,客观上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二、现代新儒学对传统与现代化关系的探索,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三、现代新儒学的中国特殊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一定的影响
第二节 “儒学复兴”不能取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儒学复兴论:’的唯心主义的历史观
二、“儒学复兴论”泛道德主义的倾向
三、“儒学复兴论”狭隘的文化心态
四、“儒学复兴论”实践上不具可行性
第三节 现代新儒学对马克思主义认识之所陷
一、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不容否定
二、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统
三、马克思主义历史地位不容否定
第四节 现代新儒学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之所偏
一、中国问题的特殊性不能否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二、中国文化的特殊性不能否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相结合的产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