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讲述教育的丰富和幸福;一行行真诚的文字,抒写明天的憧憬和传奇;一串串动听的音符奏响美妙的琴弦,引领着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本书记录的是一位教师在教学生涯中的回忆,原汁原味。从一篇篇的日记中我们看到了这位教师成长的足迹。读者通过日记也能感受到一个普通的小学老师对生活、对工作的感悟。希望本书能对所有的老师及教学工作者有一定的启发。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守候阳光/新教师成长日记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方海东 |
出版社 | 教育科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讲述教育的丰富和幸福;一行行真诚的文字,抒写明天的憧憬和传奇;一串串动听的音符奏响美妙的琴弦,引领着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本书记录的是一位教师在教学生涯中的回忆,原汁原味。从一篇篇的日记中我们看到了这位教师成长的足迹。读者通过日记也能感受到一个普通的小学老师对生活、对工作的感悟。希望本书能对所有的老师及教学工作者有一定的启发。 内容推荐 《大学》录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新教师”不仅仅局限于刚参加工作的教师,更指不守旧,不固守常规,积极学习,不断更新自己,每天都有新面貌的教师。将“新教师”与一般教师区别开来的决定性因素不是工作年限,而是他们是否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是否不满足现状、一直充满工作和生活的激情。 2003年8月起的这两年是作者接手一个新班级的时间,也是我在不断地写教育反思的时间。两年中一直在坚持着写教育反思,一直在和这些孩子的交往中,记录着自己的点点滴滴,似乎所有的精彩都在这样的过程中一丝丝地展现出来。 《守候阳光》记录的是第二年的故事。在2004年8月开始的这一年中,作者用自己和孩子们的快乐、悲伤,甚至愤怒,写下了这一段难忘却一直精彩的岁月。 目录 代序 追求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走近温州九中班主任方海东 2004年08月 08月15日 走进历练——八年级开始的话 08月16日 返校日 08月20日 “成长” 08月29日 我的孩子·小新(1):老师,我想问你一个问题 2004年09月 09月01日 “老师,欧阳摔下来了!” 09月02日 新学期·新老师 09月09日 教师节心情 09月27日 我回来了! 09月29日 心情(1):幸福 09月30日 我的孩子·小新(2):我找不到回家的感觉 2004年10月 10月01日 我的孩子·新新(1):不敢来上学的孩子 10月02日 当班主任的感觉 10月10日 自学课上 10月11日 无意识行为/巧妙的问题 10月12日 我的孩子·小新(3):今天,你是第一! 10月13日 我的教育案例(1):“真的,我一直在听!” 10月14日 我的教育案例(2):一道特别的证明题 10月15日 家长会 10月16日 我的孩子·涛(1):被父亲“干掉”的孩子 10月19日 烦琐的班主任 10月20日 流水的岁月 10月21日 “过河”给我思考 10月26日 课后的风雨 10月28日 我的孩子·策:一个长大的男孩 10月29日 迷糊的他 2004年11月 11月02日 我的孩子·新新(2):等待“回来”的新新 11月03日 我的孩子·晟(1):欺骗 11月04日 我的孩子·鸿(1):老师,我……我不放弃! 11月05日 写给我那个尚未认识却即将见面的学生 11月09日 我的孩子·瑶瑶 11月13日 幸福的一天 11月16日 科技角 11月17日 大扫除 11月18日 匿名的薄荷糖 11月19日 我的孩子·涛(2):冲动 11月22日 我的孩子·静:薄荷糖 2004年12月 12月02日 我的孩子·峰(1):生日礼物 12月03日 我的孩子·丽:会“欺负”老师的孩子 12月06日 我的孩子·勤(1):她,成长在耐心中…… 12月08日 生命中有的东西不能够总是希望…… 12月09日 今日之最 12月12日 感动 12月14日 我的孩子·娜(1):说真的,我们在乎 12月15日 我的孩子·娜(2):她哭了,是第一次 12月20日 心情(2):阴沉沉的快乐 12月21日 我的孩子·晟(2):感动 12月24日 一元钱的平安夜快乐 12月28日 我给全班孩子讲:学习成绩上的差异是怎么产生的呢? 12月29日 我给班干部讲:工作方法应该选择最适合的 12月30日 我给一个孩子讲:我们目前的学习状态的产生原因和对策 2005年01月 01月05日 我的教育案例(3):运用多种疗法调整“学校人际关系不适应”一例 01月06日 我的孩子·望:“我们来分析一下今天下午的行为吧。” 01月07日 我的朋友:阿哲(1) 01月13日 心情(3):雪 01月14日 我的孩子·鸿(2):解开我的“疙瘩”(之一) 01月15日 我的孩子·鸿(3):解开我的“疙瘩”(之二):我把“方”字倒过来写! 01月18日 我的孩子·鸿(4):解开我的“疙瘩”(之三):协商“合同” 01月19日 我的孩子·鸿(5):解开我的“疙瘩”(之四):继续协商“合同” 01月20日 做一个什么样的动物园管理员? 01月21日 我的孩子·鸿(6):解开我的“疙瘩”(之五):终于签“合同”了! 01月23日 我的朋友:阿哲(2) 01月25日 期末回想:结束的话 2005年02月 02月17日 继续前行:开篇絮语 02月18日 开学了,老班的生活 02月20日 NBA和评价观 02月23日 教育:如此冰冷 02月24日 戴着“镣铐”跳舞——欲擒故纵一得 02月27日 老师,您能找到孩子的快乐吗? 02月28日 我的教育案例(4):班干部,你的眼里应有阳光 2005年03月 03月02日 教育:麻烦中的精彩——游戏偶得 03月03日 我的孩子·仁:信任——成长的催化剂 03月04日 校长是什么? 03月07日 换个角度看教育 03月08日 我的孩子·小新(4):感动,一直就在身边 03月09日 心情(4):阳光不在的日子…… 03月10日 重来 03月11日 干活 03月14日 我的孩子·鸿(7):手机 03月15日 从要取消早自修想到的…… 03月16日 我的孩子·伟:我为之流泪的孩子 03月17日 我看名师 03月24日 守候,也为教育(之一) 03月25日 守候,也为教育(之二) 03月26日 心情(5):梦 03月28日 守候,也为教育(之三) 03月29日 细数阳光,一路同行:主题班会实录 2005年04月 04月04日 减负了,减质的后果谁来买单? 04月05日 我的孩子·峰(2):在游戏中成长的峰 04月07日 我的孩子·勇:写给勇的一封信 04月08日 在研修班结业典礼上的讲话 04月11日 孩子,说真的,你感受到老师那剧烈的心疼了吗? 04月12日 我的孩子·雅:为自己写一个童话 04月14日 我的孩子·峰(3):心灵震动带来的…… 04月25日 朱跃跃老师 04月27日 我的孩子·勤(2):刚才你已经丢掉了36个单词! 04月28日 我的孩子·晟(3):老师,停我两个星期的运动日吧! 04月29日 一次“失败”的前后 2005年05月 05月08日 在孩子的心里种下“庄稼” 05月12日 我的孩子·敏:为你打造一片天——写给敏 05月13日 我的孩子·小新(5):孩子,我为你担保! 05月17日 我的孩子·晟(4):交流 05月19日 我的教育案例(5):春游购物单 05月23日 “高空下蛋” 05月24日 让集体活动奠基荣誉感 05月26日 我的孩子·毅:剥鸡蛋 05月27日 我的孩子·晟(5):心疼 2005年06月 06月01日 最能伤害到我的那个人来了,而我还没有准备好…… 06月04日 我的孩子·晟(6):无题 06月06日 我的孩子·远:多彩的成功 06月07日 我的朋友:仁驰 06月08日 集体比赛带来了春风 06月09日 我的孩子·峰(4):补救 06月11日 我的孩子·宏:是谁说,成功只属于成绩好的人呢? 06月14日 班主任的幸福 06月15日 我的孩子·峰(5):惊喜 06月16日 我的孩子·晟(7):宽容才能造就成功——给晟的话 06月17日 评语 06月20日 孩子·我·办公室 06月22日 心情(6):伤痕 06月26日 心情(7):离开孩子的日子 06月27日 考试 06月29日 给心里最疼爱的…… 06月30日 心情(8):离开之前 2005年07月 07月03日 旧的结束,新的开始 07月04日 期待风采——在结束时的话 后记 一路走来·心平气和——写给一段情绪纷繁的日子 试读章节 8月15日 星期日 走进历练 ——八年级开始的话 明天是返校日,孩子们都会回来的。我们已经共同度过了将近一年了,再过10多天,我们将进入到八年级了,这是一个全新的年级。 这是一个在以前叫做初二的年级。其实看起来好像并没有什么不一样,但是课程的不同,全新的教材,让我感觉到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我对教育教学没有任何的把握,更没有任何的经验可谈。在新的知识背景下,我不知道我们学生的思维、我们孩子的思想将会发展到什么样的状态。那将给我的班主任工作带来什么样的问题呢?我脑海中一片空白。 每每到了初二年级的时候,我总是会莫名的紧张,每次的经历总是让我不堪回首。我明白这里有很多的原因。孩子们进入了青春期,更多的反叛和逆反心理使他们给了我更多的挑战;孩子们在接受更多的社会教育的时候,也见识了更多的社会不良现象;有一些孩子,家庭教育的弊端开始凸显出来,逐渐对束缚自己的教育方式感到反感;还有…… 当然,在这之中,还有我本身教育手段不够完善等多方面的原因。 面对压力,面对困境,我应该走一条怎样的教育道路呢?是更多地模仿自己羡慕的那些老师轻松的或是成功的教育之路呢,还是让自己经受历练走自己的教育之路?我也不断地摇摆着…… 记得有位老师这样和我说过,在班主任工作中,当你一直在追寻别人的做法,并且把他们一些优秀的方法全部照搬的时候,你将发现,别人的优秀仅仅是在他的层面上的优秀,谁也无法转移。人要成功,必须坚持走自己的路,才能在一定的基础卜持续发展。 我不知道我能走到什么样的地步,但是我相信,我将不断地努力,并不断地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不断思考,不断调整,一直前行。 我始终相信,我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可持续发展的路…… 8月16日 星期一 返校日 今天是我们的返校日,孩子们都会回来的。尽管昨天晚上关注奧运一直到凌晨,但我还是很早就醒了,特地自我“装修”了一番,才去学校。 站在教室的门口,看着孩子们坐在教室里,微笑着,我也笑了。那是一种幸福、快乐的感受,一种好久不见老朋友的笑。在他们的微笑中,我看到了一种快乐,也看到了一种希望,一种如释重负。我突然感悟到,这里才是我的阵地,这里才有我的幸福,这里才有我的快乐,这里才是我发展的地方。 还有几个学生没到,我静静地站在讲台上,任由孩子们活动,悄悄地观察他们,一点点感受他们的快乐,想要去捕捉好久没有见到他们而牵挂的心动。 泽来了,可是没有穿校服;斌也一样,一身的休闲,挺有活力的。我把他们请到门口,一个说忘记了,一个没有说话,于是给丁他们一个微笑,送上一句:“到校的时候,应该穿校服,别忘记了,好吗?”他们点点头,我也笑着让他们回教室了…… 逛到晟的桌子边,顺便问道:“暑假怎么样,还算快乐吧?”没有想到却触到了他的“痒痒”上。他开始向我大倒苦水,“老师,你不知道,我这个暑假好苦!”“?!”“我妈妈上班两天,休息一天,于是我要在家煮饭、烧菜、干家务活……我真怀念上学的日子啊………‘呵呵,很多年后,等你读大学或者工作时,你就会感谢这段时间给你的锻炼的。它将是你未来的财富哟!”撇下一句话,我就笑笑走开了。 一个个地问候着,一个个地玩笑着,能感悟到他们的快乐,能体会到他们的眷恋。不过好在我们等待开学的时间也只有10来天了。10天后的相见,就是我们成功的开始! 我相信我们能建设更出色的一年! 再回首: 一直以来,自己总是很随意地对待返校日,觉得这个日子很平常,不能对教育起到多大作用。但是孩子们知道,他们多么需要在寒暑假这个长时间离开老师和同学的日子里,得到一些指点,得到一些关怀。在带完这届学生后,我接了一个风格迥异的班,开始让我感觉到“返校日”其实是一个很有文章可做的日子。可以在这一天关注孩子们一个阶段来的学习生活,聊聊天,说说故事;也可以总结性地进行一次测试,考一考,测一测;还可以实施一次团体性的教育活动,让他们时刻记住发展的方向。总而言之,可以赋予这一天许多精彩,让这一天展现出许多魅力。 (说明:这部日记写于2004年8月一-2005年7月,整理于2005年下半年,当时并没有“再回首”这部分内容。日记记录的是我和孩子们在八年级时的学习与生活。2006年6月,他们参加中考,毕业了,有的升人高一级学校继续读书,有的就此走向社会。全书的“再回首”是2007年初再次整理书稿时补加的,有对相关事件后续发展和一些孩子近两年来发展状况的交代,也有我对自己的再反思。)P4-7 序言 李镇西 写作,对于教育的意义早已被人们所承认——通过文字,可以表达自己对教育的见解,或公开自己的教育思想;但写作对于教师的意义,尤其是对教师成长的意义,则未必被每一位教育者所认识。 20多年的教育成长经历告诉我,教师的写作,对于教师的成长实在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也许许多老师是因为《爱心与教育》而记住了我的名字,我也因这本书而赢得了许多读者的尊敬,并渐渐被人称做“教育专家”。但其实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并不比千千万万的一线普通老师高明多少。常常在外面向同行们作汇报时,我总是说:“其实,我和大家是一样的——对学生的爱是一样,对教育的执著是一样,所遇到的困惑是一样,所感受到的幸福也是一样,甚至包括许多教育教学方法或者说技巧都是一样的!如果硬要说我和大家有什么不一样的话,那就是我对体现教育的爱、执著、困惑、幸福、方法、技巧的故事进行了些思考,并把它们一点一滴地记载了下来,还写成了书。仅此而已!” 这是我的心里话。的确,在同样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前提下,也许恰恰是写作使我现在拥有了许多老师所羡慕的所谓“成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写作为我的教育事业插上了翅膀。不能设想,如果我的教育事业离开了写作会是什么样子。 但许多老师听了我的话却摇头:“哪有那么简单呀!你是专家嘛,有写作的水平,而对于普通老师来说,书可不是那么容易写的。” 于是,我给他们讲网友红袖(陈晓华)老师的故事:2001年7月,我在网上偶然结识了红袖,当时他很真诚地说他读过我的《爱心与教育》等许多书,“很受影响”云云。我在网上对他说:“我这些书,你都可以写的。只要你把你的故事你的情感你的思考坚持不懈地记录下来,就是一本你自己的《爱心与教育》!” 四年过去了,红袖老师出版了《追寻教育的诗意》《守望高三的日子》等著作。前不久,我和他通电话时,他还在说:“当时你那句话对我影响真的很大,你说我也可以写出《爱心与教育》,于是我便开始拿起笔了。”现在,红袖又推出了他的第三本日记体教育著作《怀揣着希望上路》。 当然不只是红袖,还有这套丛书的其他作者:铁皮鼓(魏智渊)、二刘(刘国营)……他们都用自己的写作证明着自己的成长,更证明着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 实践、思考并记录,这正是一个普通的教师成长为一名教育专家的关键所在! 完全可以这样说,就日常工作而言,绝大多数教师的敬业精神都是令人敬佩的;而且,所有教师的工作都是一样的琐碎而辛苦;但最后,为什么只有少数教师成为了教育专家或专家型的教育者呢?区别就在于是否思考并记录。 教师成长为什么需要写作? 加拿大学者马克斯.范梅南在其《生活体验研究》一书中有着非常精辟的论述:“写作即思考和行动的调和。”“写作是将思维成果跃然于纸上。写作是将内在的东西进行外化,它使我们离开自己直接面对的世界。如果我们审视纸张,审视我们所写的东西,我们客观化了的思维也在审视我们,于是,写作就建立了某种思考的认识状态,这种状态通常是社会科学理论所具有的特征。”“写作是颇具创造性的活动。写作者写出了文章,写出的又不仅仅是文章,而是作者自己。正如萨特或许会说的:作者是他自己产品的产物。写作是某种自我制造或自我塑造。写作是为了检验事物的深度,也是为了了解自身的深度。”“写作使思想脱离实践,又让思想回归实践当中。”“‘实践’的意思就是‘思考活动’:充满思考的活动和充满活动的思考。” 近年来,“行动研究”“叙事研究”成为比较时尚的教育科研词汇。其实,这里的“研究”首先是教育者自己对自己的研究,也就是说,教师既是研究者,同时也把自己当做研究对象。怎么研究?做一个反思型教师,以写作为载体,反思自己的实践。这里的“写作”实际上是搜集积累自己的教育矿藏的过程,也是总结提炼自己的教育智慧教育艺术的过程。和有些教师仅仅是应付职称评定的“写作”不同,反思型教师的写作有两个特点:第一是“日常性”,把写作当做自己的需要并养成习惯,通过每一天的写作点点滴滴地积累教育心得,而不是到期末为了应付校长才写一篇总结;第二是“叙事性”,就是写原汁原味的教育案例,不必煞费苦心地“构建”什么理论框架,也不借时髦的“理论”和晦涩的名词来进行学术包装,就让自己的教育故事保留着鲜活的气息,让心灵的泉水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 “新教师成长日记”丛书的作者,都是没有什么“知名度”(至少现在还没有)的普通老师。我们推出他们的教育日记,不是把他们当做已经被公认的“优秀教师”来树立“榜样”,他们现在所带的班级可能也还谈不上是通常意义上的“优秀班集体”。我们要展示的是这些老师成长的艰辛而富有探索意义的“过程”,而不是“功成名就”的“结果”。正在成长并渴望成功的读者,可能会从他们的日常教育叙事中,“亲临”他们实践的现场,感受他们的情感和思想,把握他们成长的轨迹,进而恍然大悟:原来“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并情不自禁地想到自己:其实我也可以这样做呀! 我们就是希望这套丛书能够给广大的教师展示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 写作不仅仅是单纯的写作,它必然伴随着实践、阅读与思考。它与实践相随,与阅读同行,与思考为伴。实践是它的源泉,阅读是它的基础,思考是它的灵魂。因此,写作的确是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教育专家的有效途径。 无数优秀教师的成长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我们坚信,更多正在成长的教师将继续证明这一点。 2005年11月20日 后记 一路走未,心平乞和 ——写给一段情绪纷繁的日子 年少气盛、年少轻狂,无论是什么样的修饰语,无非是叙述了那么一段略带青涩的岁月。每个人都经历过那样的日子,对于我来说,八年级这一年,自己一直在一种情绪交杂、思想青涩中前行。曾经为此感叹悲愤过,也曾经为此苦恼过,但从不能从中脱出。 有句话说得好:只有经历过,才知道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也就在这一年中,我在情绪的交错中,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出路,找到了自己的平和。而这个寻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经历的过程,一个自我情绪的调整过程。而我在经历了之后,才发现自己现在的平和也是因为如此。 站在平和的今天,看着焦躁的过去,历数春秋,感慨良多。我发现,自己走过了三段日子。 第一段日子:包容我能包容的人 出现在我生活中的人,有学生也有同事,有许多相识的,也有许多不认识的。生活中你来我往,锅碗瓢盆总有许多交错的事情,彼此之间也多了许多交集。但是人的素质是不平均的,人的思想也是多元的,相互之间不理解或误解,就会带来矛盾。 我是个很较真的人,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没有什么可以调和的。只是因为自己是个老师,才有了许多自认为需要谅解的事。但是,较真的本性却过不了自己的关口,于是便为自己找了一个借口:我就包容我能包容的人。 于是,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便分辨这是属于能包容,还是不能包容的。遇上能够包容的,便一笑而过,但是遇上被归人无法包容的,就一路死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地顶真、较劲。直到自己受伤,直到自己无法承担。八年级这一年的开始阶段,几乎多次出现此类状况。当时还以为这是“爱得越深,痛得越深”,却从未想过是因为自己的心态出现问题了。 直到某日,有人无意中说:“包容能够包容的人,难道还是一种包容吗?那样的包容,只是一种寻求包容的借口而已。”我顿时大悟,原来我一直以为自己在努力地改变,却是原地踏步而已。有些人,原本就是能够包容的人,那还需要什么包容呢?给予别人需要的,才是雪中送炭;强求的,仅仅是一种借口。 第二段日子:包容我不能包容的人 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的是人,爱别人的孩子的是神,爱别人的坏孩子的是圣。一般人最难宽容的就是那些所谓的坏孩子,实际上教育最该关注的就是这些“坏孩子”。于是,我便有了一个目标,包容自己曾经不能包容的人,关注教育中最值得关注的后30%的孩子。 我开始给自己一个目标,将那些孩子当作我的教育课题,把每一次孩子出现的问题当作一个科研的机会。我开始调整心态,珍视每一次机会和成果,并且为自己的努力写下数以十万计的文字。看着他们的成功,看着厚厚的记录,我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和发展。 因为关注后进生和对后进生进行的案例分析,我的心态开始逐渐平静下来,没有什么学生问题可以让我感到难以理解了。而且每一次学生问题的出现,都让我更加有研究的兴趣了。我的焦急和愤怒开始平静下来,我的心态开始平和了。 但是人家又说,你的关注点仅仅是这些后进生吗?还有的孩子呢?那些期望你的关注、等待你的指导、渴望和你交流的孩子呢?那该怎么办?而且,长期关注这些孩子,你感受到的仅仅是阳光和幸福吗? 我的疑惑让我的情绪重新出现了波动,这个时候已经进入八年级的下半段了。我想尽力使自己具备宁静的心境、和顺的心态面对教育,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困难,但是,一切都在经历中。 第三段日子:包容所有的人 雨果说:世界上最浩瀚的是海洋,比海洋更浩瀚的是天空,比天空更浩瀚的是人的心灵。经历了两个阶段的洗礼后,或者更确切地说是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寻求之后,我明白了真正的良好的情绪取决于自己的心态,而平和心态的前提是容纳一切可以容纳的。 想起了大肚弥勒佛的“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忽然觉得自己也可以做到这样啊。我一会儿选择包容能容之人,一会儿选择包容不能容之人,但是却从未想过去容纳所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那么对于身边的许多,还有什么值得担忧的呢?还有什么将影响我的情绪呢? 此时,我再次想起了凯子(即孙凯)说过的“太在意了,伤害就大了”。我不能否认,在曾经的在意中,有浓浓的功利心。正是功利心,让我感觉到付出和回报必须等价,而现实中却无法实现,于是心态便怎么也平和不下来,情绪始终无法稳定。 倘若能够在包容的过程中,坦然地面对所有,无论喜怒哀乐都能以自然的心态面对,那么情绪何来不稳定? 于是,我悟“道”了。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