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儒勒·凡尔纳的一部反响较大的作品,曾有中文译名为《大木筏》。
这部作品与凡尔纳比较著名的几部长篇小说如《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神秘岛》等相对比而言,无论是在故事情节或人物描写上都有一些不同。
在这部作品,开篇就介绍了一个十恶不赦的坏蛋——托雷斯。正是由于此人的阴谋诡计及卑鄙行为才使故事的主人公经历了种种磨难。托雷斯可以说是一个坏得十分彻底的反面人物,作为一个比较主要的人物,这在凡尔纳的作品中并不常见。
在这部作品中也有一个十分重要的、贯穿全文的线索,即一份密码文件。密码文件在凡尔纳的好几部作品中都有出现,当然作用各不相同。而这部作品中的密码文件内容也十分奇特。至于文件内容寓意是什么,有待读者自己去发掘。
EightHundredLeagues on theAmazon,中文译名为《亚马逊漂流记》,它由法国著名作家、“现代科幻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编著。
故事以一份密码文件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围绕乔恩的女儿米娜结婚前后所发生的事情展开,讲述了正直的乔恩一家如何战胜邪恶的故事。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而其中有关亚马逊河沿途的地理状况的介绍也同样引人入胜。
该书至今被译成世界上多种文字。书中所展现的神奇故事伴随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美丽童年、少年直至成年。无论作为语言学习的课本,还是作为通俗的文学和科学读本,本书对当代中国的青少年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为了使读者能够了解英文故事概况,进而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水平,在每章的开始部分增加了中文导读。
半个小时后,一只卡利巴猴过来,走到离他十步远的地方。卡利巴猴在卷尾猴中是最奇特的,它性格温和、喜欢群居。它的体形很大,善于在地上搏斗,还可以灵活地在大树顶上跳跃行走。
卡利巴猴握着一根棍子走到离特勒斯三步远的地方停下来,看起来它对森林队长怀着仇恨,已下决心要消灭眼前这个人,它走近特勒斯,然后举起棍子。
这时,放在树洞的盒子被太阳照射,反射出一道光吸引了猴子。它拿起盒子退了两步,好奇地玩着盒子。猴子将手中的棍子扔掉,碰断了一根干树枝,发出了一声响声。
特勒斯被惊醒了,他看到了卡利巴猴,赶紧拿起身边的“芒什塔”锄头自卫。心想:再晚一会儿,就被这猴子打死了。
同时,猴子也向后退了几步,特勒斯看到它手里拿着自己的盒子,那里面装着他的希望。他站起来追猴子,要把盒子夺回来。可追猴子没那么容易,他准备智取,于是藏在一棵树的后面,可猴子比它还有耐心。特勒斯终于忍不住了,出来追了过去。特勒斯在草丛中不时被树根绊倒,而猴子敏捷地在前面跑,还不时回头嘲笑他。特勒斯累得停了下来,猴子也停下并拔草吃,还将盒子摇得叮当响。
特勒斯冷静下来,想放弃这个盒子,但想到里面的文件,决定再努力一次。他向前走了几步,猴子退了几步,迅速爬到一棵树上,用尾巴勾住四十多尺高的树枝,坐在树顶摘果子吃。
特勒斯也需要吃点东西了,可挎包和酒壶都空了。他走到树下骂猴子是“古里波卡”,即黑人与印第安人的杂种。但猴子听不懂这些,他又拿着石块向猴子扔去,仍不起作用。
他彻底绝望了,想放弃追捕,回到亚马逊河上去。这时,他听到有人在离他二十步远的地方说话,便马上藏到了树丛中。
突然一声枪响,猴子摔了下来,手里还拿着他的盒子。特勒斯从树丛中钻出来,树下出现了两个猎手打扮的巴西人。他看出这是两个葡萄牙血统的巴西人,他们每人拿一杆长枪,腰间挂一把“福卡”尖刀。
两位年轻人比特勒斯先到达猴子尸体跟前,特勒斯对他们表示了感谢,说他们帮了自己一个忙,这只猴子是个贼。
其中稍年轻的人从猴子手中拿出盒子递给了他,他知道了递给他盒子的叫柏里托·贾雷尔,另一位年轻人是助理军医马诺埃尔。
他听到这个名字时,心就要跳出来了,接着年轻人说其父乔恩·贾雷尔的农庄离此地三英里,欢迎他去做客。特勒斯介绍了自己的名字,并说自己要赶回亚马逊河,到帕拉去。
柏里托说,他们全家一个月内也要做一次旅行,也许旅途中还会见面的。特勒斯感谢他们的邀请,并表示希望在路上重逢。然后他们互相行了礼,就分别了。
分别后特勒斯恶狠狠地诅咒:柏里托如果返回巴西,早晚也逃不出自己的手心。接着便走进了密林。
P8-9
儒勒·凡尔纳(Jules Verne,1828—1905),法国著名作家,现代科幻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一生共创作了六十多部充满神奇与浪漫的科幻小说,其代表作有《气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记》、《从地球到月球》、《海底两万里》、《八十天周游世界》、《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等,这些小说被译成世界上几十种文字,并多次被搬上银幕,在世界上广为流传。
儒勒·凡尔纳于1828年2月8日出生在法国西部海港南特。自幼热爱海洋,向往远航探险。他的父亲是一位事业成功的律师,并希望凡尔纳日后也以律师作为职业。18岁时,他遵从父训到首都巴黎攻读法律。可是他对法律毫无兴趣,却爱上了文学和戏剧。1863年,他发表了第一部科幻小说《气球上的五星期》,之后又出版了使他获得巨大声誉的科幻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是真实性与大胆幻想的结合:奇幻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丰富而奇妙的想象、浓郁的浪漫主义风格和生活情趣,使之产生了巨大的艺术魅力,赢得了全世界各国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的喜爱。他的作品中所表现的自然科学方面的许多预言和假设,在他去世之后得以印证和实现,至今仍然启发着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总的说来,凡尔纳的小说有两大特点。第一,他的作品是丰富的幻想和科学知识的结合。虽然凡尔纳笔下的幻想极为奇特、大胆,但其中有着坚实的科学基础,这些作品既是科学精神的幻想曲,也是富有幻想色彩的科学预言,他的许多科幻猜想最后变成了现实。例如,他不仅在小说《从地球到月球》中用大炮将探月飞行器送上太空,甚至还将发射场安排在了美国佛罗里达州,这正是“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发射场;他在小说《海底两万里》中虚构了“鹦鹉螺号”潜水艇,在该小说出版10年后,第一艘真正的潜水艇才下水;在《征服者罗比尔》中有一个类似直升飞机的飞行器,数十年后,人类才将这一设想变成了现实。此外,他的小说中还出现了电视、霓虹灯、导弹、坦克和太空飞船等科学技术应用概念,而这些后来都变成了现实。第二,他的作品中的主人公是一些鲜明、生动而富有进取心和正义感的人物,他们或是地理发现者、探险家、科学家、发明家,他们具有超人的智慧、坚强的毅力和执著不懈的精神;或是反对民族歧视、民族压迫的战士,反对社会不公的抗争者,追求自由的旅行家,在他们身上具有反压迫、反强权、反传统的战斗精神,他们热爱自由、热爱平等,维护人的尊严。凡尔纳所塑造的这些人物形象,他们远大的理想、坚强的性格、优秀的品质和高尚的情操已赢得了亿万读者的喜爱和尊敬,并一直成为人们向往的偶像和学习的榜样。
1900年,儒勒·凡尔纳的第一部中译本小说《八十天周游世界》(当时的中文译名是《八十日环游记》)被介绍给中国的读者,直至新中国成立之前,陆续又有梁启超、鲁迅等文化名人将凡尔纳的作品翻译出版。20世纪50年代后期,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又开始为国内翻译界和出版界所关注,并在新中国读者面前重新显示了科幻小说旺盛的生命力。20世纪80年代,凡尔纳的作品再次受到读者的青睐,国内许多出版社相继翻译出版了凡尔纳的科幻小说,一时形成了“凡尔纳热”。
目前,国内已出版的凡尔纳小说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中文翻译版,另一种是中英文对照版。而其中的中英文对照读本比较受读者的欢迎,这主要是得益于中国人热衷于学习英文的大环境。从英文学习的角度来看,直接使用纯英文的学习资料更有利于英语学习。考虑到对英文内容背景的了解有助于英文阅读,使用中文导读应该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也可以说是该类型书的第三种版本形式。采用中文导读而非中英文对照的方式进行编排,这样有利于国内读者摆脱对英文阅读依赖中文注释的习惯。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决定编译凡尔纳系列科幻小说中的经典,其中包括《气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记》、《从地球到月球》、《环游月球》、《海底两万里》、《八十天周游世界》、《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神秘岛》、《沙皇的信使》、《喀尔巴阡古堡》、《无名之家》、《征服者罗比尔》、《大臣号幸存者》、《亚马逊漂流记》、《太阳系历险记》、《两年假期》和《测量子午线》等,并采用中文导读英文版的形式出版。在中文导读中,我们尽力使其贴近原作的精髓,也尽可能保留原作的风格。我们希望能够编出为当代中国读者所喜爱的经典读本。读者在阅读英文故事之前,可以先阅读中文导读内容,这样有利于了解故事背景,从而加快阅读速度。我们相信,这些经典著作的引进对加强当代中国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的科学素养和人文修养是非常有帮助的。
本书主要内容由王勋、纪飞编译。参加本书故事素材搜集整理及编译工作的还有郑佳、刘乃亚、赵雪、左新杲、黄福成、冯洁、徐鑫、马启龙、王业伟、王旭敏、陈楠、王多多、邵舒丽、周丽萍、王晓旭、李永振、孟宪行、熊红华、胡国平、熊建国、徐平国、王小红等。限于我们的文学素养和英语水平,书中难免不当之处,衷心希望读者朋友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