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张国玺谈中医养生
分类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作者 张国玺
出版社 山东美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皇帝内经》曰:“上医治未病。”养生即是这一观念的深度发展,中医养生不仅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而且有很强的实用性,更符合人体生命的客观规律。

张国玺教授从事中医养生研究二十余年,将人体养生、生活养生、四季调理等诸种传统养生精华熔于一炉,并结合了现代的科学理念,整理出一整套系统实用的养生方法。

养生主要靠自己,想活得好就得动。只要方法得当,持之以恒,必得益。本书中介绍的养生知识适合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群。只要按照保养生命的方法去做,让自己的身体保持到最佳状态,必能颐自然之精,养天年之寿!

内容推荐

养生之道最关键是精神方面。人的心情愉快、信念坚定、随遇而安就会健康长寿,反之,有名利思想的人、过贪的人都不会长寿。学会逆来顺受,不被外界因素所干扰,对身体有好处。做人要豁达,要大度,要做到荣辱不惊,这才是养生关键。

中医养生主张“和”,所谓“和”就是协调、和谐、平衡、融洽之意。“和”在天地万物运化之中,人体也需要诸多方面的“和”而健康延年。

1.身心之和。现代医学把疾病分为生理、心理和身心几类。患者中身心疾病多达80%。专家指出,身心没有高度的和谐统一,人们就得不到真正的健康。

2.内脏之和。即气血和、阴阳和、五行和。古人云:“一阴一阳之谓道,偏阴偏阳之谓疾。”只有五脏六腑和者才会精神振奋、健康长寿。

3.饮食之和。要做到平衡膳食,摄取与消耗平衡。所谓营养平衡,是指既全面摄取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又保持各种营养要素所占的比例。所谓酸碱平衡,即科学合理地摄入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

4.与人之和。与他人和睦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让身心处于轻松自如之状态,利于人体内分泌有益激素,进而使神经系统的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并使机体抵抗力增强。

5.与自然之和。古人所言“人与天相应”、“人与天地之气生”,讲的就是人类应积极适应自然而不是对抗自然。自然环境状况直接影响人的健康,“适者生存”在现代社会体现得更加明显。与自然之和,就必须保护自然,善待自然就是善待生命。

目录

总论

上篇 人体养生

第一章 心脏养生

第二章 肺脏养生

第三章 脾胃养生

第四章 肝脏养生

第五章 肾脏养生

第六章 五官养生

第七章 四肢关节养生

第八章 皮肤养生法

第九章 经络养生

第十章 营养元素养生法

下篇 生活养生

第十一章 精神养生法

第十二章 起居养生法

第十三章 饮食养生法

第十四章 运动养生法

第十五章 药物养生法

附录一

常用的保健食品

附录二

孔老夫子的养生经(一)

孔老夫子的养生经(二)

孔老夫子的养生经(三)

孔老夫子的养生经(四)

试读章节

中医养生文化历史悠久

“养生”最早见于《庄子·内篇》,所谓“生”,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保养、调养、补养、护养之意。“养生”的内涵,一是如何延长生命的时限,二是如何提高生活的质量。

马王堆出土的《养生图》中已经出现了吐纳、导引等养生方法。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千金方》中也讲了很多养生理论。

讲中医养生文化,还要讲到老子和孔子,两者代表了两种养生思想:老子是“清静无为”,“保养精气、顺乎自然、气功修炼”。老庄是养生学的开创者。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养生思想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两种思想形成了一个静动结合的思维方式,贯穿在中医养生学发展过程中。“仁者寿”、“智者寿”、“欲而不贪”是儒家在养生道德理念上的重要思想。

汉代华佗的五禽戏,根据五种动物的形态动作创造,演变为后来太极拳一类的健身方法。魏晋南北朝时,一养生家与医学家结合。许多人既是医生,又将道家思想贯穿于医学之中,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陶弘景。他在《养性延命录》中写到要调神养形、“小炷留灯”,把人的生命看作一盏灯,生命的源泉是油。灯里的油是有限的,如果把灯点得很亮,油很快用完了。如果“小炷留灯”,则能燃烧很长时间。现代很多过劳死、英年早逝,无一不是过度消耗了人体的能量,而导致身体早早衰竭,生命之火早早熄灭。

中医养生包括哪些内容?

中医养生讲究四时阴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顺应大自然的规律;主张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包括形神共养、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慎起居、和调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动静适宜等一系列原则,认为当一个人身体达到阴阳平衡的时候,是最健康的。

养生当中,最重要的是养心,也就是情志。古人崇尚“一生淡泊养心机”,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情志过了头就会给人的身体带来伤害。在现代临床上,因为情绪问题导致脑血管意外、心脏病突发的事例不胜枚举,抑郁症等一系列精神疾病更是与人的情绪直接相关。所以,古人说:“常观天下之人,凡气之温和者寿,质之慈良者寿,量之宽宏者寿,言之简默者寿。盖四者,仁之端也,故日仁者寿。”仁就是要做到温和、善良、宽宏、幽默。仁心仁德、养心立德是一个人健康的内在要素。

第二就是饮食养生。古人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膳食金字塔了,与目前营养学界提倡的“健康膳食金字塔”不无一致之处。《养生录》中谈到养生“六宜”,食宜早些、食宜暖些、食宜少些、食宜淡些、食宜缓些、食宜软些。南宋大诗人陆游就喜欢淡、暖、软的喝粥养生法,他曾作诗道:“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运动养生、起居养生、药物养生等等也都是中医养生中的重要内容,下面我们会专门讲到,这里就不再赘述。

P20-21

序言

最近几年,有许多名人突然去世,英年早逝似乎对精英们更为青睐,在为他们的离去扼腕之余,也使人联想到不少的长寿伟人。例如,小平同志就以其豁达的心胸和超凡的智慧而享年93岁;75岁高龄时,他还健步登上了黄山;80多岁时,还能在大海中畅游一个多小时,可见健康长寿与承担的社会责任无关。

我国的第一部中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就指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意思是说,那些懂得养生之道的人,就会遵照自然界的规律,按照保养生命的方法来安排日常生活和学习、工作,具体作法就是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逸有度,让自己的身体与精神都保持最

佳水平,就能够活到人类的自然寿命——百岁。

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左传》中把“寿”分为上中下三等,称“上寿一百二十岁,中寿百岁,下寿八十”。意思是说,一百二十岁者称为上寿,一百岁者称为中寿,而八十岁者称为下寿,也就是说只有寿命超过八十岁以上的人才有资格用“寿”字,而八十岁以下就逝世的人是没有资格使用“寿”字的。

我从事医学研究工作三十余年,从事老年医学与养生研究二十余年,深深地感到健康对人的重要性,更感慨于中国传统养生方法的博大精深。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明确地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鐾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也就是说,患了病再去治疗,就像感觉到口渴了才想起去挖井,战争已经打起来了才想到去铸造武器,岂不是太晚了吗?

近年来,我在科普宣传过程中更是深感防病比治病更重要,所以,提醒每一位读者朋友:社会以人为本,人则以健康为本。希望您能从本书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养生保健知识,健健康康100岁,快快乐乐一辈子。

张国玺

2008年5月8日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6:4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