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永恒之女性(周国平谈女人与爱情)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作者 周国平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男人通过征服世界而征服女人,女人通过征服男人而征服世界。

爱就是心疼。可以喜欢许多人,但真正心疼的只有一个。

男权主义者在“女人”身上只见“女”,不见“人”,把女人只看作性的载体,而不看作独立的人格。某些偏激的女权主义者在“女人”身上只见“人”,不见“女”,只强调女人作为人的存在,抹杀其性别存在和性别价值。

内容推荐

一个女人才华再高,成就再大,倘若她不肯或不会做一个温柔的情人、体贴的妻子、慈爱的母亲,她给我的美感就要大打折扣。

男人好不好,当然得让女人来说,女人说了才算数。一个男人即使名垂青史,可是,如果他不令女人满意,你就只能说他是一个伟人,不能说他是一个好男人。

在事关儿子幸福的问题上,母亲往往比儿子自己有更正确的认识。倘若普天下的儿子们都记住母亲真正的心愿,不是用野心和荣华,而是用爱心和平凡的家庭乐趣报答母爱,世界和平就有了保障。

目录

第一辑 说女人,顺便说一说男人

女性拯救人类

女性是永恒的象征

现代:女性美的误区

女人和哲学

男人眼中的女人

能使男人受孕的女人

人生寓言三则

原罪的故事

可持续的快乐

男子汉形象

关于好男人

本质的男人

女性价值

女性魅力

女性心理

男人与色情

第二辑 说两性之间的事情

性之颂

欣赏另一半

性爱五题

艺术·技术·魔术

可能性的魅力

尼采的鞭子

快感离幸福有多远?

无止境的浪漫也会产生审美疲劳

市场经济与性爱自由

两性比较

两性之间

性爱哲学

性爱伦理学

性爱心理学

性爱美学

第三辑 说爱情的酸甜苦辣

爱情不风流

爱:从痴迷到依恋

幸福的悖论

永远未完成

何必温馨

人人都是孤儿

爱还是被爱?

爱情是一条流动的河

花心男女的专一爱情

情人节

局外人谈情人节

爱使人富有

情爱价值的取舍

人性、爱情和天才

在维纳斯脚下哭泣

爱情形而上学

都市生活与爱情

爱情学大纲

爱情的容量

爱的距离

我爱故我在

爱与孤独

第四辑 说伤脑筋的婚姻

调侃婚姻

宽松的婚姻

婚姻反思录

嫉妒的权利

论怕老婆

婚姻的悖论与现代的困境

婚姻中的爱情

亲密有间

夫妻间的隐私

婚姻如何能长久

婚姻中的利益考虑

心疼这个家

恋家不需要理由

孤岛断想二则

婚姻与爱情

婚姻不是天堂

第五辑 说孩子

新大陆

携小女远游

我给女儿当秘书

普遍的父爱之情

孩子的独立精神

为了孩子的平安

父母们的眼神

记录成长

鼓励孩子的哲学兴趣

亲子之情

孩子和教育

第六辑 性爱四讲

(央视“百家讲坛”三八妇女节特别节目)

第一讲 谈爱情

第二讲 谈婚姻

第三讲 谈女性

第四讲 谈孩子

试读章节

女性是一个神秘的性别。在各个民族的神话和宗教传说中,她既是美、爱情、丰饶的象征,又是诱惑、罪恶、堕落的象征。她时而被神化,时而被妖化。诗人们讴歌她,又诅咒她。她长久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掀开面纱,我们看到的仍是神秘莫测的面影和眼波。

有人说,女性是晨雾萦绕的绿色沼泽。这个譬喻形象地道出了男子心目中女性的危险魅力。

也许,对于诗人来说,女性的神秘是不必也不容揭破的,神秘一旦解除,诗意就荡然无存了。但是,觉醒的理性不但向人类、而且向女性也发出了“认识你自己”的召唤,一门以女性自我认识为宗旨的综合学科——女性学——正在兴起并迅速发展。面对这一事实,诗人们倒毋须伤感,因为这门新兴学科将充分研究他们作品中所创造的女性形象,他们对女性的描绘也许还从未受到女性自身如此认真的关注呢。

一般来说,认识自己是件难事。难就难在这里不仅有科学与迷信、真理与谬误、良知与偏见的斗争,而且有不同价值取向的冲突。“人是什么”的问题势必与“人应该是什么”、“人能够是什么”的问题紧相纠缠。同样,“女人是什么”的问题总是与“女人应该是什么”、“女人能够是什么”的问题难分难解。正是问题的这一价值内涵使得任何自我认识同时也成了一个永无止境的自我评价、自我设计、自我创造的过程。

在人类之外毕竟不存在一个把人当作认识对象的非人族类,所谓神意也只是人类自我认识的折射。女性的情形就不同了,有一个相异的性类对她进行着认识和评价,因此她的自我认识难以摆脱男性观点的纠缠和影响。人们常常争论:究竟男人更理解女人,还是女人自己更理解女人?也许我们可以说女人“当局者迷”,但是男人并不据有‘‘旁观者清”的优势,因为他在认识女人时恰恰不是旁观者,而也是一个当局者,不可能不受欲念和情感的左右。两性之间事实上不断发生误解,但这种误解又是同各性对自身的误解互为前提的。另一方面,我们即使彻底排除了男权主义的偏见,却终归不可能把男性观点对女性的影响也彻底排除掉。无论到什么时候,女人离开男人就不成其为女人,就像男人离开女人就不成其为男人一样。男人和女人是互相造就的,肉体上如此,精神上也如此。两性存在虽然同属人的存在,但各自性别意识的形成却始终有赖于对立性别的存在及其对己的作用。这种情形既加重了、也减轻了女性自我认识的困难。在各个时代的男性中,始终有一些人超越了社会的政治经济偏见而成为女性的知音,他们的意见是值得女性学家重视的。

对于女人,有两种常见的偏见。男权主义者在“女人”身上只见“女”,不见“人”,把女人只看作性的载体,而不看作独立的人格。某些偏激的女权主义者在“女人”身上只见“人”,不见“女”,只强调女人作为人的存在,抹杀其性别存在和性别价值。后者实际上是男权主义的变种,是男权统治下女性自卑的极端形式。真实的女人当然既是“人”,又是“女”,是人的存在与性别存在的统一。正像一个健全的男子在女人身上寻求的既是同类,又是异性一样,在一个健全的女人看来,倘若男人只把她看作无性别的抽象的人,所受侮辱的程度决不亚于只把她看作泄欲和生育的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西方文明日益暴露其弊病,愈来愈多的有识之士从女性身上发现了一种疗救弊病的力量。对于这种力量,艺术家早有觉悟,所以歌德诗曰:“永恒之女性,引我们上升。”与以往不同的是,现在哲学家们也纷纷觉悟了。马尔库塞指出,由于妇女和资本主义异化劳动世界相分离,这就使得她们有可能不被行为原则弄得过于残忍,有可能更多地保持自己的感性,也就是说,比男人更人性化。他得出结论:一个自由的社会将是一个女性社会。法国后结构主义者断言,如果没有人类历史的“女性化”,世界就不可能得救。女性本来就比男性更富于人性的某些原始品质,例如情感、直觉和合群性,而由于她们相对脱离社会的生产过程和政治斗争,使这些品质较少受到污染。因此,在“女人”身上,恰恰不是抽象的“人”,而是作为性别存在的“女”,更多地保存和体现了人的真正本性。同为强调“女人”身上的“女”,男权偏见是为了说明女人不是人,现代智慧却是要启示女人更是人。当然,我们说女性拯救人类,并不意味着让女性独担这救世重任,而是要求男性更多地接受女性的熏陶,世界更多地倾听女性的声音,人类更多地具备女性的品格。

P3-5

序言

本书汇集了我迄今为止所发表的谈论性、女人、爱情、婚姻的几乎全部文字。这些文字是在二十几年里陆续写下的,趁这次整理的机会重读了一遍。在读的过程中,我明确地感到,倘若要用一句话来概括我在这一领域里的认识,歌德的名句“永恒之女性”是最恰当不过的了,于是用以为书名。

歌德是一个大文豪,也是一个大情种,一生中恋爱不断,在女人身上享尽了艳福,也吃足了苦头,获得了大量灵感,也吸取了许多教训。老天赋予他一个情欲饱满的身体和一颗易感的心,使他一走近女人就春心荡漾,热血沸腾。不过,最后成就的不是一个普通的登徒子,而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他的天才使他能够把从女人身上得到的全部快乐和痛苦都酿成艺术的酒,他的超乎常人的强大理性又使他能够及时地从每一次艳遇、热恋、失恋、单恋中拔出身来,不在情欲之海中灭顶,反而把这一切经历用作认识的材料。认识什么?认识世界和人生,也认识女性。回过头去看,他所迷恋的那一个个具体的女人都是他的老师,他在她们身边度过的那些要死要活的日子都是他的功课,他经由她们学习这门叫做女性的课程。最后,这个勤奋的学生在八十二岁的时候终于交出了毕业答卷,就是诗剧《浮土德》第二部的结束语:“永恒之女性,引我们上升。”

在我看来,这句话也是歌德一世风流的结束语,是他的女性观的总结。从这句话中,我读出的是他对女性的深深的感恩,与女人之间的所有情感纠葛,一生的爱的纷乱,都在这感恩之中平静下来了。恋爱是短暂的,与每一个女人的肌肤之亲是短暂的,然而,女性是永恒的。这永恒的女性化身为青春少女,引我们迷恋可爱的人生,化身为妻子,引我们执著平凡的人生,又化身为母亲,引我们包容苦难的人生。在这永恒的女性引导下,人类世代延续,生生不息,不断唱响生命的凯歌。

当然,我不是歌德,没有他的天才,也没有他的丰富的阅历。但是,身为男人,我也喜欢女人,也由自己的经历体会和认识女人,而最后的心情也和歌德一样,我对女性只有深深的感恩。男女恩怨,一切怨都会消逝,女性给人生、给世界的恩却将永存。我相信,不但我,一切懂得算总账的男人,都会是这样的心情。希腊神话里的英雄伊阿宋因为美狄亚的复仇而怨恨全部女性,祈愿人类有别的方法生育,使男人可以彻底摆脱女人。我倒希望上天成全他的祈愿,给像他这样的男人另造一个没有女人的世界,让他们去享受无性繁殖的幸福。至于我自己,我无比热爱眼前这个充满着女性魅惑和女性恩惠的世界,无论给我什么报偿,我都决不肯去伊阿宋的理想世界里呆上哪怕一天。

周国平

2006年8月3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12:3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