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1 中国医药业大企业集团持续发展的内部路径依赖
能否突破自身技术创新瓶颈制约
影响中国医药行业大型企业集团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48个中,诸如产品质量与产品责任、公司绩效与投资收益率、资源与能源利用效率、生物影响、污水、气体排放与废弃物等绝大部分指标的总体评价较差,归根到底是由于企业自身技术相对落后的原因造成的。
企业研发投入少、技术创新能力弱,一直是困扰中国医药行业大型企业集团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原因。2007年中国医药行业的研发投人占销售收入比重平均仅为1.33%,相当于国内所有行业研发投入总数的2.21%,除个别企业在5%以上外,大部分企业的研发投入比重处于非常低水平。同时,国内医药行业风险投资市场尚未建立,整个技术创新体系中间环节出现严重断裂。
目前,中国医药研发的主体仍是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大型企业集团内部设置科研机构的比重不足50%。同时,在以市场为导向的制药企业中,科研人员主要从事的是技术改造工作,由于人才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健全,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还存在科研人才向经营领域经济效益高的领域分流的现象,使精心培养的科研人员未能成为新药开发和技术创新的中坚力量。
由于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和科研配套条件,大部分企业集团无法成为医药研发的主体,使一些关键性产业化技术长期没有突破,制约了医药行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下游深加工产品领域延伸;产品更新换代缓慢,无法及时跟上和满足市场需求。由此造成中国医药产品在国际医药分工中处于价值链低端领域,国内市场的高端领域也主要被进口或合资产品占据。
能否突破自身传统企业经营行为理念制约
在传统的企业经营行为理念指导下的企业行为导致了越来越多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生态环境破坏、产品质量与产品服务、员工雇用等方面的问题。企业生产的这些外部性行为导致的后果,在传统的企业经营模式下没有纳入企业的财务成本管理中,但是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革新、媒体新闻等信息披露的途径变得日益快捷和透明,以及全球问责制的兴起和企业会计技术和会计准则的变革,人们要求这些外部性成本(罚款)必须计入企业的生产总成本中,这种成本就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成本。
如果企业的社会责任成本提高,即使传统的企业生产成本不变,企业的生产总成本也会提高,那么企业的利润率和盈利能力自然而然地降低了。可能更为严重的是,由于企业忽视相应的社会责任导致的客户对企业形象和企业品牌忠诚度的抵制,会引起企业产品销售量和市场占有份额的日渐减少,给潜在性进入厂商、替代性产品创造进入的机会,同时也影响上游供应商的合作信心,所以企业的整个产业价值链都会遭到损伤和破坏,最终导致该企业竞争优势的丧失和行业的退出,更谈不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了。
企业经营理念决定企业经营行为,企业经营行为决定企业经济绩效、企业经济绩效决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能力,所以企业必须突破传统的经营理念,勇敢地面对和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减少企业运行的社会责任成本。在一定限度内,企业的社会责任成本(罚款)与企业社会责任总量和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是成反比的,也就是说,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总量越多,企业的社会责任成本就会越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就会越强。
8.3.2 中国医药业大企业集团持续发展的外部路径依赖
能否做到行业政策与行业运行体制的协调一致
中国医药业大型企业集团的可持续发展与其行业政策关联度很高。如上文所述,企业集团自身的经济绩效是其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核心,提高经济绩效最直接的就是要做到药品的产销两旺,这就必然涉及到药品的市场流通体制。药品是一种有副作用、必须慎重使用的特殊商品,药品的消费受政府政策管制,大多数药品只有通过医生的处方或者建议后才能消费。因此,医生或者医院对药品的流通和消费有很大的控制权和影响力。在对医院投资不够、医生收入水平相对偏低的情况下,医院通过处方权垄断,抬高药价进行“以药养医”的医疗体制自然形成。在政策监管不力的条件下,甚至个体医药商贩与医院和医生相互勾结,对本来竞争较激烈的医药生产厂商施加压力,进一步扭曲药品流通体制,抬高要价,坑害消费者。
在目前医药不分家、处方外放难的情况下,医院药房仍然绝对占据药品消费市场的垄断地位,“医保”无法对医院用药发挥制约作用,致使用药不合理,市场竞争无序。据统计,2007年国内药品市场总规模已经超过.5000亿元,但80%左右为医院药房所垄断。而国家大幅调整药品最高零售价的政策又导致医药行业企业集团盈利能力的下降,治理医药行业商业贿赂的政策,导致整个行业产值增速大幅下滑,进一步损伤了医药行业企业集团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能否参与国际医药行业的分工协作
目前国际医药市场主要由北美、欧盟和日本三大市场主体所控制,占据了全球药品市场份额的87.83%左右。从增长趋势看,除北美市场增长比较平缓之外,多数区域市场增长迅猛。2007年欧盟市场增速达到7.3%,日本达到7.1%,上升至自1991年以来增速的最高点,拉丁美洲市场增速高达19.4%,亚洲太平洋地区(日本除外)和非洲市场增速为12%,市场规模达493亿美元。
目前全球排名前50强的大型医药集团均属美国、日本和欧洲等经济发达国家。这些医药企业凭借雄厚的资本和技术实力,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的购并重组,使市场份额增加,市场控制力增强。但是,由于发达国家环保费用高,传统的原料药已无生产优势,因此,跨国制药企业逐步退出一些成熟的原料药领域,转移到环保要求较低的发展中国家。随着医药制造工艺日趋复杂,为追求企业经营效益最大化,部分企业将生产制造的业务外包出去。2007年全球制药业生产制造外包(CMO)市场规模已达500多亿美元,年增长率约为13%。据预测,2008年全球制药业研发外包(CRO)市场将达到295亿美元,2010年达到36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6.3%。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改革开放的进程加快,中国的医药市场也将进一步向国际医药市场开放,国际跨国医药集团和投资商在新一轮的医药行业生产外包过程中选择中国的医药生产厂商。中国医药业能否主动积极地承接全球跨国集团医药制造业外包业务的同时,结合自己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与协作,提升自己的国际竞争力,关系到中国医药行业大型企业集团的可持续发展能力。P159-161
第1章 中国大企业集团的发展与展望
1.1 中国大企业集团发展总体状况
1.2 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的行业结构及其变化
1.3 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的规模分析
1.4 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的所有制结构
1.5 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的地区分布特点
1.6 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的效率与效益研究
1.7 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的发展展望
第2章 中国大企业集团的可持续发展
2.1 引言
2.2 理解大企业集团可持续发展的框架
2.3 中国大企业集团可持续发展表现
2.4 中国大企业集团可持续发展的组织能力
2.5 中国大企业集团可持续发展的驱动要素
2.6 中国大企业集团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及对策
第3章 中国汽车制造业大企业集团的可持续发展
3.1 可持续发展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
3.2 中国汽车业大企业集团可持续发展的状况
3.3 中国汽车业大企业集团可持续发展的展望
第4章 中国石油石化大企业集团的可持续发展
4.1 石油石化业发展状况和大企业集团基本情况
4.2 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石油石化大企业集团的必由之路
4.3 中国石油石化大企业集团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
4.4 中国石油石化大企业集团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4.5 中国石油石化大企业集团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第5章 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大企业集团的可持续发展
5.1 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态势和大企业集团基本情况
5.2 影响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5.3 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及展望
第6章 中国设备制造业大企业集团的可持续发展
6.1 中国设备制造业大企业集团基本状况
6.2 设备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6.3 设备制造业大企业集团可持续发展相关政策法规
6.4 设备制造业大企业集团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第7章 中国食品工业大企业集团的可持续发展
7.1 中国食品工业发展的现状及大企业集团基本情况
7.2 国际食品工业可持续发展及企业社会责任的新进展
7.3 中国食品工业大企业集团的可持续发展:现状及问题
7.4 中国食品工业大企业集团的可持续发展:对策与建议
第8章 中国医药业大企业集团的可持续发展
8.1 医药业大企业集团践行可持续发展原因分析
8.2 中国医药业大企业集团持续发展的现状分析
8.3 中国医药业大企业集团持续发展的路径依赖
8.4 中国医药业大企业集团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8.5 中国医药业大企业集团持续发展的制度安排
第9章 中国钢铁大企业集团的可持续发展
9.1 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状况
9.2 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动因
9.3 国内大型钢铁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做法及进展
9.4 我国钢铁工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
9.5 国外钢铁工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经验
9.6 我国钢铁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第10章 中国物流大企业集团的可持续发展
10.1 2007年中国物流大企业集团发展概况
10.2 2007年中国物流大企业集团可持续发展情况
10.3 中国物流大企业集团可持续发展的挑战性
10.4 促进中国物流大企业集团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企业案例
1.宝钢如何打造绿色钢铁企业
2.有多少“山寨机”可以再来
3.三鹿集团的教训:食品安全与企业的社会责任
4.中国远洋运输集团的可持续发展
附录
一、2007年营业收入10亿元及以上企业集团名单
二、2007年各行业营业收入10亿元及以上企业集团名单
三、2007年各地区营业收入10亿元以以上企业集团名单
本书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中国企业评价协会和德物华经济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主持编写的“中国大企业集团发展研究”系列课题年度报告的第九版。
本年度的主题为“中国大企业集团的可持续发展”。2008年10月下旬,在北京举行的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发表了《可持续发展北京宣言》。宣言指出,当前全球人口不断增长与环境持续恶化、资源迅速枯竭及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减弱的矛盾,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日益凸显,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和重大紧迫任务。宣言呼吁,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饥饿和贫困问题,要统筹考虑保障能源安全、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和节约能源等问题,要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宣言还强调,企业社会责任与环境保护、劳工和人权、公司治理和社区发展密切相关,鼓励亚欧首脑会议成员国在国内和国际层面促进企业社会责任。亚欧首脑会议以鲜明的态度,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努力方向。事实上,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的大企业集团目前正面临着严重的升级转型压力,我们认为,只有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完成这一升级转型,才能获得重生。
本书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关注大企业集团的经营活动如何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如何保障人的利益和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如何推进技术创新、改进管理结构、建立健康的公司伦理体系,如何践行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我们希望,本书对推动中国企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本书的统计分析样本是列入国家统计局调查统计范围的企业集团。列入国家统计局调查统计范围的企业集团包括:中央企业集团,由国务院批准的国家试点企业集团,由国务院主管部门批准的企业集团,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企业集团,年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与其他业务收入之和)和资产总额均在5亿元人民币以上的企业集团,但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的企业集团。本书所指的大企业集团主要是指这些企业集团。本书各章在分析时有时也以上述企业集团中营业收入在10亿元人民币以上或处于前500位的企业集团做样本。
企业集团营业收入和资产总额的统计口径包括企业集团的母公司、在中国境内和境外的全资子公司(单位)、绝对和相对控股子公司(单位),但不包括参股和协作企业(单位)。除极个别尚未建立合并报表体系的企业集团外,上述样本中的大企业集团财务数据均为合并报表数据。由于称呼习惯方面的原因,本书中有些企业集团被称为××集团,而有些企业集团仅以其母公司(总公司、集团公司、控股公司)的名字来称呼,但这不影响其作为企业集团的统计口径。
本书除了上述统计分析样本外,还广泛地搜集和分析了其他企业和企业集团的资料、数据,以使研究报告更加充实。
本书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企业评价协会的研究成果,课题组成员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统计局、中国企业评价协会、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南京财经大学等单位的专家组成。本书各章作者分别是:第一章,王岳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葛岳静、林碧扬、李生明(北京师范大学);第二章,韵江、高良谋(东北财经大学);第三章,胡江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第四章,袁东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第五章,肖庆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第六章,杨永福、钱锡红(中山大学);第七章,杨来科、闫云凤(华东师范大学);第八章,郑江淮、曾世宏(南京大学);第九章,张永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第十章,吴志华、胡非凡(南京财经大学)。
本书还包括了一些案例研究,特别是选择了一个负面案例。涉及的案例企业为:宝钢集团、中国远洋集团、娃哈哈集团、三鹿集团等。
凡引用本书研究数据、研究成果者应注明“引自中国发展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大企业集团年度发展报告(2008年)》”。
本书得到了内蒙古聚能煤炭集团有限公司和瑞德煤化有限责任公司的大力支持,特此鸣谢。
编者于2008年11月
本书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中国企业评价协会和德物华经济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主持编写的“中国大企业集团发展研究”系列课题年度报告的第九版。本年度的主题为“中国大企业集团的可持续发展”。
本书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关注大企业集团的经营活动如何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如何保障人的利益和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如何推进技术创新、改进管理结构、建立健康的公司伦理体系,如何践行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我们希望,本书对推动中国企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本书的统计分析样本是列入国家统计局调查统计范围的企业集团。列入国家统计局调查统计范围的企业集团包括:中央企业集团,由国务院批准的国家试点企业集团,由国务院主管部门批准的企业集团,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企业集团,年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与其他业务收入之和)和资产总额均在5亿元人民币以上的企业集团,但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的企业集团。本书所指的大企业集团主要是指这些企业集团。本书各章在分析时有时也以上述企业集团中营业收入在10亿元人民币以上或处于前500位的企业集团做样本。
企业集团营业收入和资产总额的统计口径包括企业集团的母公司、在中国境内和境外的全资子公司(单位)、绝对和相对控股子公司(单位),但不包括参股和协作企业(单位)。除极个别尚未建立合并报表体系的企业集团外,上述样本中的大企业集团财务数据均为合并报表数据。由于称呼习惯方面的原因,本书中有些企业集团被称为××集团,而有些企业集团仅以其母公司(总公司、集团公司、控股公司)的名字来称呼,但这不影响其作为企业集团的统计口径。
本书除了上述统计分析样本外,还广泛地搜集和分析了其他企业和企业集团的资料、数据,以使研究报告更加充实。
本书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中国企业评价协会和德物华经济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主持编写的“中国大企业集团发展研究”系列课题年度报告的第九版。本年度的主题为“中国大企业集团的可持续发展”。
本书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关注大企业集团的经营活动如何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如何保障人的利益和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如何推进技术创新、改进管理结构、建立健康的公司伦理体系,如何践行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统计分析样本是列入国家统计局调查统计范围的企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