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经济学和它的数理基础--择优分配原理
分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作者 茅于轼
出版社 暨南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用简单的语言介绍了经济学的原理——择优分配原理。对经济学的诸多领域给出了数理解释,是经济学的数理基础。

这一版和第二版有以下不同之处:首先是对原来的版本增加了解说,修改了个别错误;其次在最后增加了关于汇率理论的一节内容。此外,增加了一个附录,这个附录原是1981年的一个油印本,题目叫做“择优分配最优化原理及其应用”。这个附录扼要地解释了择优分配原理,可以和本书的正文部分对照来读,能更好地理解择优分配理论。特别是这个油印本的最后有动态择优分配的内容,这是本书前两版中所没有的。

内容推荐

本书从最简单的例子出发,通过推导著名的非线性规划方法——Lagrange乘数法,讨论了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学基本问题。作者提出,满足最优配置的条件是各部门所分配的资源具有同样的边际产出;在一个以货币为流通手段的社会中,资源最优配置的条件是供需均衡,从而解决了微观经济学中的最基本问题。因此,作者认为,择优分配原理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础。

目录

前言

第二版说明

经济学所用的思考方法(代序)

1 边际分析和收益递减律

 1.1 产出函数和收益函数

 1.2 边际收益和收益递减律

 1.3 边际值的确定

 1.4 边际分析

2 择优分配原理

 2.1 择优分配原理

 2.2 从择优分析到“有计划、按比例”

 2.3 择优分析的对偶原理

 2.4 统一边际收益的含义

 2.5 择优分配与拉氏乘数法

 2.6 择优分析原理的推广应用

3 效用与需求

 3.1 效用之谜

 3.2 边际效用和它的递减规律

 3.3 效用理论

 3.4 消费者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

 3.5 个人的需求和社会的需求

 3.6 需求函数

 3.7 消费品分配的经济效益

 3.8 国际贸易带来的利益

4 生产理论

 4.1 生产要素决定生产可能限度

 4.2 产品的最优组合,盒形图分析法

 4.3 生产函数和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4.4 对数线性生产函数

 4.5 生产者的行为准则

 4.6 供应函数

 4.7 资本的时间价值

 4.8 分工、交换与经济结构

5 价格

 5.1 价格是择优分配的结果

 5.2 价格如何起了经济信息的作用

 5.3 供需平衡定价

 5.4 价格的变动

 5.5 垄断价格

 5.6 税收对于价格和资源分配的影响

 5.7 项目经济评价或可行性研究的理论基础

 5.8 汇率理论

附录 择优分配最优化原理及其应用

试读章节

效用理论的核心部分是它放弃了把使用价值当作一个常量的传统看法,认为使用价值的大小是由人的主观评价决定的,而且这个评价将随着此种物品消费量的多少而改变,或者随着另一种物品消费量的相对多少而改变。当物品的消费量绝对地或相对地受限制,它的使用价值或效用将增大;相反,消费量越不受限制,其效用将越低。

以水为例,当水的供应极少,消费量受到严格限制时,水只能用于饮用以维持生命,此时人对于水的效用的主观评价很高;如果水的供应充足,除了优先用于饮用之外又可用于洗涤,这一部分水的主观评价效用就降低;当水的供应进一步增加,可以用于喷泉或浇马路,水的主观评价效用也进一步降低。效用理论论证了商品的价值取决于最后被利用的那一部分物品的主观评价效用,也就是边际效用。这个理论完全解决了物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不一致的问题。水的使用价值虽大,但在一般情况下它的供应充沛,故而边际效用很低,交换价值由边际效用决定,故水的交换价值也很低。钻石的使用价值似乎不大,但由于它的数量极其稀少,它只用在极有需要的场合,故边际效用很高,价值也很高。这个理论告诉我们,商品的价值不是取决于笼统的使用价值。而是取决于边际效用。边际效用与供应数量的多少有关,因此价值随供应数量的增加而减少。

人们以有限的收入购买各种商品以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时,每一种商品的购买量将取决于商品的价格和他对这一商品主观评价的边际效用。只有当他认为商品价格尚低,而边际效用较高时他才会去购买。例如不论由于什么原因,如果钻石的价格降低,人们将扩大它的使用范围,可能用于服饰而不仅限于首饰。相反,如果水的价格上升,人们将削减一切边际效用很低的用途,以节约用水,如果水的价格进一步升高,人们将不得不节制饮用。可见人对商品消费的数量将由价格与边际效用均等的条件来决定,换言之。人将调节自己对某一商品的消费量,使得价格恒等于边际效用。价格等于边际效用是每个人主观评价的必然结果。

要使上述理论得以成立的关键一点,是边际效用必须是递减的,即当商品的消费数量增多时,它所提供的使用价值要降低。这个假定对于具有多种用途的物品如水,显然是成立的,因为人们总是将物品首先用来满足自己最迫切的需要,其次再按自己主观评价递减的顺序来安排其用途。对于仅有一种用途的商品,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一般也能成立。冰淇淋可认为只有一种用途,吃得多了主观评价的效用将降低。吃饱了吃胀了,最后甚至会达到主观评价的效用等于零的一点,这被称为是满足的饱和现象。从经验来看,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是可以接受的,但它确实无法以更明显的前提加以证明。反过来想,如果边际效用递增,正如在1.3节中所讨论的,我们将面临一个近于疯狂的社会,它将失去一切比例和色彩,变得单调和畸形。因为人们的消费将完全集中于那种越来越变得强烈的需求,由于边际效用递增,人们对于它的主观评价的使用价值不断增大,在收入有限的条件下其他各种消费与它相比都将显得索然无味,消费将完全集中在单独一种项目上。事实上我们并未遇到这样一个社会,因此可以认为边际效用递增是不真实的。

有人对效用的主观评价提出质疑,理由是主观评价缺乏客观标准,因而是不科学的。但经济学家将社会当作一个客观对象来研究,结果人们的主观评价便成为一个客观事物,这是任何人不能拒绝的现实。人们按照什么标准来作出自己的主观评价,我们对此确实一无所知,但在一定的时期内,这个亿万人的主观评价构成的对于各种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客观关系,却完全是客观存在的,甚至是可以统计和检验的。相反,如果我们不相信人们主观评价的客观真实性,要自己拿出一套合乎“科学标准”的消费标准,并要求群众接受这种指导,其结果是没有不碰钉子的,这是许多人好心办糟事的一个原因。  在作电力消耗的需求预测时,有人赞成限制民用电的增长,以便保证生产用电的供应,这种政策显然是行不通的,民用电的增长有其本身的规律,无论是限制或鼓励都不能改变其规律。非但用电如此,甚至从医学上看完全有害的香烟的消耗。也不是可以用另一个合乎科学的消费决策来取代人们的主观评价的。这倒不是说人的主观评价不会改变,而是说要改变价格与边际效用相等的这个均衡消费量,如果价格不动就必须从改变人的主观评价才能达到。不承认人的主观评价,这倒是一种主观主义的、漠视现实的思想方法。当然,一门科学是否具有充分的客观性,一般来说,并不是一个简单而容易回答的问题,不仅研究人类社会行为的经济学有这个问题,甚至在自然科学中也提出过这样的问题。从哲学的高度把这个问题想得更透彻一些,将有助于我们自己有意识地避免可能的偏见,也更容易接受合乎逻辑的新概念、新学说。P49-51

序言

《择优分配原理——经济学和它的数理基础》继1985年的第一版、1998年的第二版之后,现在要出第三版了。书名也颠倒过来,变成《经济学和它的数理基础——择优分配原理》,这样让读者更清楚地知道书的内容是什么。

这一版和第二版有以下不同之处:首先是对原来的版本增加了解说,修改了个别错误;其次在最后增加了关于汇率理论的一节内容。此外,增加了一个附录,这个附录原是1981年的一个油印本,题目叫做“择优分配最优化原理及其应用”。这个附录扼要地解释了择优分配原理,可以和本书的正文部分对照来读,能更好地理解择优分配理论。特别是这个油印本的最后有动态择优分配的内容,这是本书前两版中所没有的。当初没有包括这部分内容是因为涉及的数学知识比较深,不容易为一般的读者所理解,而且动态择优分配的应用没有静态择优分配那样广。也许将来经济学会转向动态优化的研究,那时候这部分内容会有很大的应用机会。比如,汇率的调整是一次到位还是分步实施?一次到位可以立刻达到最优值,但是调整的成本很高;分步实施则相反。这就是一个动态优化问题。把择优分配原理应用到动态过程可以推导出变分法中的经典方程式——欧拉方程。欧拉方程的推导一般都用数学分析的方法,Riehard Bellman用动态规划的方法也推导出了欧拉方程。现在用择优分配的原理也能推导出这个经典方程,这是因为最优化的基本道理都是相通的。

本书的第一版是1985年出版的。那时候我国的价格调整还没有完成。到底应该是计划价格还是市场价格?是成本定价还是供需定价?能不能通过投入产出表来计算合理价格?这些问题都有很大的争论。在这样的背景下,本书自然会对这些问题作出回答。现在大家对价格的看法比较一致了,但是它的理论基础是什么,还有说明的必要。价格问题终究是经济学中的核心问题。读者阅读本书的第五章,不但能够了解当时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中对价格看法的种种分歧,而且能够利用择优分配原理来了解价格的功能,从各种说法中区别出什么是正确的价格。

有人批评说这本书是站在计划经济的背景下讨论经济学的,确实是这样。其实计划经济的理想并不错,它是要把一切经济活动做得最好,问题是途径不对。最优化的目标应该坚持,但是达到目标的途径恰巧应该是自由的市场经济。这或许是经济学中最具奥妙的东西。本书就是遵循这样的思路,说明平等竞争和自由选择能够实现计划经济的目标,把资源配置做到最好。

现在学经济学的学生越来越多,可供选择的教科书也越来越多。本书的特点是简单明了,把现代经济学的原理交代得很清楚,就是择优分配。本书用择优分配一以贯之,重新构造了微观经济学。因此,在今天优秀的经济学教科书十分多的情况下,这本书仍然有它的特色,能够受到读者的欢迎。

茅于轼

2008年6月于北京南沙沟寓所

书评(媒体评论)

“择优分配原理”讨论的是经济学的基础问题。经济学尤其是微观经济学,核心问题便是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择优分配原理”直接探讨了配置资源的最佳原则。

——茅于轼

这是国内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微观经济学原著。

——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

无论是作为初学经济学的人的入门书,还是作为对经济学已有一定研究的人想继续探讨价格、市场等问题的参考书,这本书都提供了优质的服务。

——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平新乔

“择优分配原理”被称为现代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从一条捷径直接走入了经济学的核心领域。

——《经济观察报》

茅于轼先生的经济学专著影响了不少的青年学者走上了经济学研究之路。

——《中国改革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9:1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