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历史档案现在国内还不多见。为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我们在馆藏口述历史档案中选编了广东改革开放30年的专题,并将其录音整理出版,作为改革开放档案文献的补充。
本书选编内容的口述人,都是广东改革开放过程的亲历者、见证人。他们通过口述历史档案,将个人的亲身经历以及目睹的人和事,同时亦从社会个体单元的角度,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思想情感和对当年经历的事件的诠释,为广东改革开放的历史留下了颇具价值的鲜活记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广东改革开放先行者口述实录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作者 | 广东省档案馆 |
出版社 | 广东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口述历史档案现在国内还不多见。为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我们在馆藏口述历史档案中选编了广东改革开放30年的专题,并将其录音整理出版,作为改革开放档案文献的补充。 本书选编内容的口述人,都是广东改革开放过程的亲历者、见证人。他们通过口述历史档案,将个人的亲身经历以及目睹的人和事,同时亦从社会个体单元的角度,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思想情感和对当年经历的事件的诠释,为广东改革开放的历史留下了颇具价值的鲜活记忆。 内容推荐 经过了一年多的努力,广东省档案馆采访各领域、各行业的亲历者30多人,形成了3292分钟的录音、录像资料,最终整理集结成《广东改革开放先行者口述实录》一书。 该书通过广东改革开放过程的亲历者、见证人诉说个人的亲身经历以及亲眼目睹的人和事,为读者解读一帧帧广东改革开放记忆画幅背后的生动故事。 书中的26份口述素材,涉及了这个巨变时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既有宏观的反思与辨析,如关于农村的承包责任制、民营经济的发展等;又有微观的个案展示,如有关“太爷鸡”和“何植记”个体鞋厂等。而一些重要的人与事———蛇口的建设、白天鹅宾馆模式、招商引资和“国投”等,则作了专题性的集中讲述。 此外,文学艺术领域的新事物亦有相应的反映———影视、流行乐坛、雕塑均有涉及,如第一部反映改革开放的影片《雅马哈鱼档》以及深圳、珠海市城雕《开荒牛》、《珠海渔女》的创作过程等。 目录 做个体户的那段日子忙碌而充实 口述人:容志仁 [第一代著名个体户,因开设“容光小食店”卖学生餐而成为新闻人物。] 我居然成为“非公经济在中国发展的一个风向标” 口述人:高德良 [第一代著名个体户,经营“太爷鸡”,被美国《时代周刊》称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典型的人物”。] 这就是我“何植记”的服务态度 口述人:何炳 [第一代著名个体户,经营老字号“何植记”,因创新服务形式,成为当时个体户的典型。] 我觉得自己在做餐饮的同时也是在“做人” 口述人:温万年 [第一代著名个体户,从做“胜记”饮食“大排档”起家,现在发展为著名饮食业品牌企业。] 我经常公开鼓动员工跳槽 口述人:谢仲馀 [第一代著名个体户,经营“金象牌”电焊机。] 我认为那不是剥削 口述人:郑炎潮 [经济学者,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私营经济”理论。] 《雅马哈鱼档》是一个时代的历史记忆 口述人:章以武 [作家、教授,《雅马哈鱼档》小说作者和电影编剧。] 广东搞平民文化是绝对有基础的 口述人:陈小奇 [资深音乐人,《涛声依旧》、《大哥你好吗》等著名流行歌曲词作者。] 我们算是全国第一批敢出来吃螃蟹的人 口述人:吕念祖 [著名流行歌手,以演唱《万里长城永不倒》而驰名全国。] 推广广东的原创流行音乐,是我最开心的事 口述人:周兵 [广东著名节目主持人,是广东流行音乐的著名推手。] 粤剧,不能从我们这代人消失 口述人:倪惠英 [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长期致力于粤剧的改革、创新。] 《珠海渔女》、《开荒牛》在争议中诞生 口述人:潘鹤 [著名雕塑家,《珠海渔女》、《开荒牛》的雕塑者。] 我最多不当这个郊委书记 口述人:吕刚 [任广州市郊区区委书记期间,顶住“资本主义”的帽子,率先实行联产责任制和包产到户,开放农贸市场。] 我当时哭着坐上这个位子 口述人:张建好 [广州杨箕村村委会主任、党总支书记,领导村民实行三次大的变革,使一个贫困村发展成为“亿元村”。] 广州放开蔬菜价格真不容易 口述人:杨丰 [时任广州市蔬菜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见证了广州放开蔬菜价格的艰难历程。] 不明真相的人怀疑我与海外资本主义国家相勾结 口述人:黄大同 [长期担任广东省侨务管理机构领导职务,广东一些重大招商引资的重要幕后推手。] 我们就这样使市场“活而不乱,管而不死” 口述人:潘其怀 [原广州市清平市场工商所所长。] 与酒店“结婚” 口述人:朱一明 [白天鹅宾馆的主要筹建人,该宾馆的首任总经理。] 只要有益于顾客和企业,什么都可以尝试 口述人:邓汉光 [主掌南方大厦期间,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南方大厦营业额位居全国百货十大店第一。] 关键时刻要敢于下险棋 口述人:温祈福 [主掌广州酒家企业集团期间,大胆改革和经营,使企业超常发展。] “万宝”当时确实“威” 口述人:吴桥带 [“万宝”集团中层领导成员,见证了“万宝”这家国有企业兴盛衰落的过程。] “四分钱”惊动中南海 口述人:阮祥发 [随单位率先进入深圳蛇口,成为深圳的首批拓荒者,并亲身经历了当年的“四分钱的故事”。] 不论什么工,都是主人翁 口述人:崔玉光 [主掌广州绢麻纺织厂期间,积极改进技术和管理制度,使“广绢”成为利税大户和创汇大户。] 不能以后来的成败论“国投” 口述人:杨宝泉 [原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党组副书记、副总经理。] 我们就是这样为饮食业注入新元素 口述人:关志敏 [泮溪酒家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副总经理。] 国企再不改革迟早要累趴下的 口述人:林林 [原中化广东公司副总经理。] 后记 试读章节 当时广州马路边到处都是卖T恤的、卖袜子的、卖伞的、卖鞋的小贩,小贩很多,虽然整个街市显得很乱,但给人欣欣向荣的感觉 《雅马哈鱼档》是在改革开放后广州个体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创作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东在改革开放中先行一步。广州的个体经济开始迅速发展。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时广州马路边到处都是卖T恤的、卖袜子的、卖伞的、卖鞋的小贩,小贩很多,虽然整个街市显得很乱,但给人欣欣向荣的感觉。 过去是看不到这种现象的,广州是鱼米之乡,但这地方竟然买不到鱼吃。当时每年每家都有几张鱼票,却未必能买得到鱼。即使买得到,也是咸水鱼、臭咸鱼。那时,如果你能买到两条鲮鱼啊,那就高兴得不得了。但是到哪里能买到呢?当时佛山王竹岐有个农贸市场,很多人都跑到那里买鱼。从广州市区去路很远,但是为什么大家还要骑车跑到那么远去买几条鱼呢?因为小孩要吃啊。 改革开放后开放鱼价了,可以随时买到鱼了。那时我住在百灵路广州市人民医院的宿舍。宿舍旁边就有一个市场,卖鱼的,卖烧鹅的,还有个体户的发型屋,色彩很鲜明。在这么多个体户当中,就是卖鱼的最好看,因为档主当时踩着摩托车,摩托车上面搭个水箱,利用水箱把鱼运来档口。我还记得那个摩托车不是雅马哈这么高级的摩托车,而是重庆产的“嘉陵牌”摩托车。那个鱼档在今天看来是再简陋不过的了,就是一个简单的彩色塑料布棚,边上竖根竹竿,上面钓一条鱼做广告,那鱼还是活的,它在不停地摇尾巴。这说明社会慢慢地发生着变化。总体来讲,整个社会开始变得生机勃勃的,人们的心情也好了很多。广州个体经济的兴旺景象,给了我进行文学创作的触动。 《雅马哈鱼档》的主人公阿龙、葵妹都有现实原型 《雅马哈鱼档》的主人公阿龙、葵妹都有现实原型。阿龙的原型是我的一个学生。当时我在广州师范学院当教师,有一次我走在马路上,突然后面有个人拍我的肩膀,我回过头一看,这人是我在中学教书的时候教过的学生。这个学生长得不怎么样,獐头鼠目,流里流气的。他说:“章老师,好久不见了。”我问他现在干吗?他说:“我过得不错,我请你喝茶吧。”我推说不用了。他说:“章老师,您一定要去,我请您去东方宾馆喝茶。”东方宾馆在1983年的时候还不是一般老百姓可以随便进去的地方,说实话我还没进去过。我就问他是不是发了财。他勾着我的膀子跟我讲了一句话,他说:“我现在活得像个人样了。”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所以我就跟他去东方宾馆喝茶。我们一边喝茶一边聊,从他那里我才知道他已经做了个体户。 我曾是他的班主任,这个学生以前有个毛病,就是手脚不是很干净,表现不怎么好,读书读得差,但当时我还是很关心他的。我问他现在从事什么工作,他说卖鱼,他说他卖鱼一个月收入可以达到300多元。我的天啊,当时我的工资只有80多元,他的收入是我工资的4倍啊。他说非常感谢老师当年对他很好,所以今天请我喝茶。他向我讲了他的一些人生经历。当时我就想,这么一个流里流气的、不三不四的孩子,走了正道,当个体户卖鱼了,有工作了,也就是对自己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定位了,用他的话来讲,活出个人样来了。所以我也感慨万千。 事实上,他代表了当时搞个体户的绝大多数人。这些年轻人的思想境界不是很高,用我的学生的话来讲,就是混口饭吃吧。但是人呢,你只要给他工作做,有个正当的工作,能够安排正当的劳动,那一般都是会向上的。人都会变的,并不是说人都愿意做不三不四的、小偷小摸的勾当,是实在没办法的时候才会这个样,问题就是我们这个社会没有提供这样一个平台。所以当有了改革开放的政策,当阳光普照到每个角落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转变的。 当时胡耀邦总书记讲过,个体户的事业是光彩的事业。当个体户是党的政策允许的。但当时对个体户还是有限制的,如雇工只能在8人以下。现在,雇工一千一万都可以了。但那个时候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些没工作的年轻人,为生计而奔波,申领牌照就做了个体户。当时整个社会是生气勃勃的。所以说这个学生的经历给我很大的触动。 生活确实给了我很多创作作品的最原始的触动 葵妹的原型也有这么一个细节:有一次我到广州美术学院对面的农贸市场,看到一个卖鱼的女孩子,当时是冬天,她穿着牛仔裤,高跟的水鞋,上身是一件白色的羊毛衫,领子很高,卷起来的。我当时心里就想,她穿这么漂亮的衣服来卖鱼,如果搞脏了,多可惜啊。那女孩子打扮得很漂亮、很醒目、很精神,我就多看了两眼,她整个人看起来非常青春,非常有朝气,而且说话也嘻嘻哈哈、大大咧咧的。这样的一个镜头,给我很大触动,我就感觉这世道确实是变了。这个女孩就是后来葵妹的形象。 还有一次,我去买鱼,那个卖鱼的中年人跟我说:“你可不要瞧不起我的小木箱(他用它来装钱,水淋淋的),谁要是抢了去谁就要坐牢,蹲班房的。”他说话的口气很自豪,现在用广州话来说是很“扮嚼”。生活确实给了我很多创作作品的最原始的触动。P80-83 序言 我十分喜读口述历史,因为它鲜活、生动和具体,贴近生活,靠拢现实。 我非常重视口述历史,因为它是我从事近代史研究的不可缺少的资料。口述历史可以补文献之不足,它的广泛内涵和多种形式大有裨益于治史。 作为当代历史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口述历史在上个世纪40年代开始得到西方社会与学术界的重视和发展。80-90年代,我在美国和欧洲进行学术访问时,曾看到许多大学图书馆里收藏有相关的录音和文稿。在我国,广义的口述历史由来已久。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札记、笔记和自述等,也在不同程度上具有这种性质。建国以来,文史资料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展开。在周恩来总理的倡导下,各级政协系统的文史资料委员会和各地的文史馆等单位积极组织、征集、整理和出版文史资料。很多具备条件的各界人士纷纷撰写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往事,众多《文史资料选辑》类型的刊物发表了质量颇佳和数量巨大的忆述。内容甚为丰富,几乎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口述历史的规模,至此可谓空前。迄于今日,更有完全意义的口述历史不断问世。重要历史人物如张学良先生的忆述,自是其中的佼佼者。 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赞赏广东省档案馆筹划录制并整理出版的纩东改革开放先行者口述实录》,因为,口述历史一旦被认同档案,作为档案长远保存下去,将更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所以,我恳请他们把这项甚有价值和饶有意趣的工作持续下去。 时光流逝,改革开放业已经历了30个年头。在此期间,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获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试验区,先行一步的广东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多姿多彩的景象。新事物纷至沓来,令人目不暇接。30年的不平凡历程,确是值得人们回顾、思考和总结,以便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更好地把握现在和展望未来,加速现代化事业的步伐。在目前广泛深入的纪念活动中,广东省档案馆密切结合自身的业务优长和特点,推出了相关内容的口述历史,不仅丰富了馆藏,也是对改革开放30周年的一份弥足珍贵的献礼。书中的26份口述素材,涉及了这个巨变时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既有宏观的反思与辨析(如关于农村的承包责任制、民营经济的发展等),又有微观的个案展示(如有关“太爷鸡”和“何植记”个体鞋厂等)。一些重要的人与事——蛇口的建设、白天鹅宾馆模式、招商引资和“国投”等,则作了专题性的集中表述。文学艺术领域的新事物亦有相应的反映,影视、流行乐坛、雕塑均有涉及,表现形式不拘一格,引人入胜。读者能感受时代的律动,且又意趣盎然。毫无疑问,随着时序的推移,本书的历史价值只会递增。 最后,我要向广东省档案馆的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和深切敬意,不仅因为他们推出了一本好书,还由于他们的各项优异工作。我深感他们理解和热爱自己的工作,不断深化开拓业务活动,关注现实,面向社会,热忱为群众服务。他们编撰了不少书籍,举办了各种展览,开设了名人名家讲堂,还同广东电视台策划组织了每周一次的《解密档案》节目——已播出50余辑,得到广东和全国范围内受众的肯定和欢迎,并荣获金奖。我的科研工作更是得到他们的关怀和帮助,而在共同活动中亦是受益匪浅。广东省档案馆是我的良师益友,信哉! 祝愿广东省档案馆的同志们锲而不舍,奋进不已,开拓创新,多做贡献! 原广东省社科院院长 原中国史学会副会长 二○○八年九月七日 后记 口述历史档案现在国内还不多见。为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我们在馆藏口述历史档案中选编了广东改革开放30年的专题,并将其录音整理出版,作为改革开放档案文献的补充。 本书选编内容的口述人,都是广东改革开放过程的亲历者、见证人。他们通过口述历史档案,将个人的亲身经历以及目睹的人和事,同时亦从社会个体单元的角度,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思想情感和对当年经历的事件的诠释,为广东改革开放的历史留下了颇具价值的鲜活记忆。作为档案工作者,我们被他们对社会记忆负责的执着精神所感动,在这里要向他们以及所有的口述人表示崇高的敬意,道声真诚的谢谢。 在我们收集口述档案的过程中,许多朋友热心为我们提供采访线索,帮忙联系口述人和协助访问,在此,谨向黄明同、许黎娜、陈世芳、彭世珍、张志强、王晓吟、宋川英、朱军、黄抗美、宗婉毅、童元喜、蒋年平、林伟森、胡大同、刘英、冯荣球、吴锡标、关小霞、马建和、陈宪宇、黄穗生、吴伟泉、杨宝泉、关志敏、陈木钦、许华星、蔡策、张岩、黄丽燕、蓝继红等诸位先生、女士表示诚挚的感谢。 感谢协助我们进行录音整理和编辑工作的王新亚、杜质、卢欣、刘俊冬、刘雅琪、王德明、吴财聪、唐向芳、李斯涵、李垧、欧阳少芬、黄晓明等先生、女士。 选编馆藏口述档案出版,是广东省档案馆的一次尝试,本书不足之处,望读者不吝赐教。 编者 二○○八年夏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