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精心救治、争分夺秒抢救灾区人民的日日夜夜仿佛就在眼前。读着此书,我仿佛经历着医疗队抗震救灾的风风雨雨。这本书,记录了昆明总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队员们的救治壮举,也是全军抗震救灾医疗队队员们奋战灾区的每一个瞬间、每一次行动和每一种感触的真实缩影。那些搏斗死神的生死时刻、那些惊心动魄的救援故事将成为永恒的细节,在这群勇敢而坚强的医疗队队员们今后的工作之中,不断地凸现、回味、延续和升华……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大医大爱祭汶川(战地故事)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史云政//赵升阳 |
出版社 |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那些精心救治、争分夺秒抢救灾区人民的日日夜夜仿佛就在眼前。读着此书,我仿佛经历着医疗队抗震救灾的风风雨雨。这本书,记录了昆明总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队员们的救治壮举,也是全军抗震救灾医疗队队员们奋战灾区的每一个瞬间、每一次行动和每一种感触的真实缩影。那些搏斗死神的生死时刻、那些惊心动魄的救援故事将成为永恒的细节,在这群勇敢而坚强的医疗队队员们今后的工作之中,不断地凸现、回味、延续和升华…… 内容推荐 本书从另外一个侧面,详细地记录和反映了昆明总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奋战灾区的日日夜夜、分分秒秒。岁月辗转、风云隐现、历史沧桑……风雨可能风化石头,但是,“比石头更坚硬的是时间”。一些历史的碎片也许遗落在风雨之中,然而,许多光辉的历程必定伴随岁月的前行而定格永恒的誓言!伟大的中国人民和中国军人齐心协力抗震救灾、勇敢顽强拯救生命的宏大场面和辉煌时刻是不会被人们遗忘的,注定随着历史的前行而愈加深刻! 目录 序言 大医大爱者大无畏 前言 回望汶川 第一章 北川任家坪/7 救人、救人、救人! /8 不抛弃,不放弃!/11 最酷的眼镜/13 坚强的人民和脆弱的帐篷/15 铁塔边的神秘“呼救声”/17 劳累的发电机/21 生命的坚持与坚守/23 逆着人流冲进县城/27 车厢里的“争吵”/28 洋葱的“流浪”与归宿/30 会飞的厕所/33 大爱蓉城/36 柴油饮料/38 被灾区人民感动/40 第二章 擂鼓镇/43 爸爸弄丢了……/44 第一次吃肉/46 一件迷彩服引发的事件/48 红十字方阵里的“小股长”/50 原来猪肉也那么好吃/52 天线宝宝/55 幸福的滋味/57 方便面综合症/60 废墟上的入党申请/63 难忘的举手/65 “昆总第一吹”/67 第三章 汉旺镇/71 夫妻情在生死考验中升华/72 特殊荣誉和神圣使命/77 一只口罩/79 因为我们是一家人/81 义务送水员/83 无数感动涌流心间……/84 河床也是床/86 那个不眠之夜/88 秘密家事/90 第四章 小坝乡 片口乡/95 蜀道难行/96 精品拐杖/98 智过“飞石区”/100 红色警戒线/103 “福地”/105 花开一季/107 躲避跳蚤的“秘密武器”/108 打整降落伞/111 石头展/113 山野里的悠扬歌声/116 山泉,米酒和黄瓜/118 地摊行医/120 第五章 板桥镇/125 进村入户杂记/126 今天的色彩是黑白/129 向老兵敬礼/130 孩子是修复生命的力量/132 一块钱的理发费/134 消融疲惫的泪花/135 粽子飘香/137 灾民队员/138 绿豆汤+泡菜/140 美丽的起舞/140 可爱的大家庭/142 难忘的生日/144 第六章 安县花荄/147 “编外队长”唐志建/148 友好的“黑熊”/1 50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152 战地端午节/154 “晒黑点又算得了什么呢?”/155 当“明星”的感觉/157 小“潘长江”/158 难忘的父亲节/160 手牵手输液/162 干女儿与干妈/164 “勇士”也有疲劳的时候/167 在国旗下庄严地复课/169 “灌水”食堂/171 生在行军床上的鸡蛋/173 野战“沙拉”/174 “菠萝脚”的故事/176 风雨中的黑玫瑰/178 帐篷联欢会/180 奋勇抢险/182 电视台之家/183 在蚊子的轰炸中酣然入睡/184 集体中暑/185 特殊的收藏品/187 最有意义的生日宴会/188 尾声 安县街舞/192 有那样一种顽强/195 生命的舞蹈/197 附录一 201 附录二 203 附录三 206 附录四 208 试读章节 有许多为母亲祝福的子女 还有许多爱着子女的母亲和父亲 有许多的笑 如花的面孔 还有许多如花一般亮丽的生命…… 经过了两天的颠簸,内心—直处于“上前线”的激动中,伴着耳边的蛙鸣,构思着种种“冲锋在前”的情形,医疗队队员、骨科护士赵万秋禁不住心潮澎湃。已是凌晨,仍是浓重的夜色,车停下来了,车外的人群在商量什么,赵万秋连忙坐起来,但不敢惊扰同车的战友,因为天一亮,艰巨的任务还在等着他们,必须保持体力。 突然,卡车剧烈跳动,随后又左右摇摆,天哪,是余震!远处传来阵阵巨响,应该是山体滑坡的咆哮。刚刚到达北川,原本还有些散漫的心境在此刻立马被拉回来,虽然一切都是未知,但她和队员们心里装着一个信念:“全力救治伤者,早一秒就可能多救一个人!” 选址、驻扎、布置,一切都在紧张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医疗队的野战帐篷设在北川中学老校区大门口,不断有战士等救援人员进入北川,赵万秋多么希望能够成为其中一员,直接到达现场,而不是在这里等待病人。尽管在凌晨已经出发了3支医疗小分队伴随40师进城,但带队领导还是觉得医疗力量不够,又组织其余队员陆续前往北川县城。 进入县城以后,队员们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尽管在几个小时前他们刚刚经历过一次级数不低的余震,只见沿路房子只剩残垣断壁,公路明显移位,比房子还大的落石磐在中央,每座山都有塌方的痕迹,暴露在外的石头随时有下落的可能……队员们匆匆走过,没有一个人说话,都在心里默默祈祷每个队员平安,希望尽快到达县城。 几乎让人不敢相信,眼前的废墟居然就是曾经的北川县城!队员们在路上捡到一本关于北川县的旅游宣传小册子,这里原本是山清水秀的地方啊,可在眼前的却是一座“死城”,千疮百孔,就像一个受伤的孩子沉沉睡去,或许在睡梦中他才不觉得苦痛吧。队员们悄悄地擦去眼泪,从军十载,他们的铮铮铁骨在这座弥漫着悲痛的城市里完全被融化掉了,看到北川一中新校区完全被落石掩埋,只剩下那面红旗在半山腰迎风招展时,他们泪流满面,而那面红旗也仿佛在为那些无辜的孩子们流泪! 几位战士冲到他们面前,请求援助,因为曲山小学发现了几名幸存小孩。还没等带队领导进行安排,医生罗国军等几名队员已经背上医疗背囊往前冲去,他们必须越过两幢倒塌后相互支撑的房屋,房屋随时都会再次崩塌,可是,他们没有丝毫的犹豫。剩余队员都在附近倒塌的房屋处继续搜救,救援现场一片忙碌。与此同时,赵万秋也整理好救援包,拿出平衡液和输液器,希望在伤者救出的第一时间给予基本的医疗保障。在焦灼的等待中,队员们迎来第一个担架,伤者是个短发的小女孩,赵万秋赶快迎上前去,开始了紧张的救治工作。小姑娘对她说:“阿姨,我不想回家,带我走吧,我要活下去!”那一刻,每一个在场的人都为之动容,赵万秋强忍了一上午的眼泪再也忍不住。她为小女孩庆幸,更为许多无辜的孩子感到悲伤,她的内心被揪得越来越紧,几乎不能呼吸了。“还有更多的人在等着救治呢,快醒醒吧!”赵万秋对自己说。逃离出悲伤的情境,穿梭在倒塌的建筑物之中,余震随时袭来,所有的人都不能掉以轻心啊! 当晚,队员们仍在车上过夜,军用大卡车上十分拥挤,但是,在一天紧张的搜救之后,队员们都沉沉地睡去了。赵万秋在睡前默默地祷告:“那些仍被困在废墟下的人们,请你们一定要坚持,再坚持—下吧!明天,我们会更加努力地进行救援和救治。我们永远在一起!” 面对这些场景的时候,赵万秋一直想着许三多的那句话“不抛弃,不放弃”。这就是所有医疗队队员此时的信念,坚信还有更多的人能够平安地获救,因为医疗队队员们坚定着必胜的信心,他们永远与亲爱的灾区人民和父老乡亲们站在一起,共渡难关。 P11-13 序言 作为昆明总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队长,我和副队长张步振、唐斌和毛屏三位副院长带队挺进“5.12”汶川大地震的重灾区北川和绵竹汉旺镇,参加抗震救灾医疗救援工作已经过去3个多月了。如今,在数百支医疗队分期分批撤离归建后,我们作为唯一一支医疗队,将继续坚守灾区第一线,直至夺取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全体队员深知,这是上级对昆明总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的充分信任和最有力的褒奖! 每到深夜,当我在野战医疗所帐篷里处理文件、拟定计划时,挺进重灾区北川的许多往事常常浮现心间。那些废墟之上的顽强战斗,那些真情感人的救治故事,连同那些无法忘怀的灾区经历,就像电影画面一样,总在我的脑海中闪现!我—直希望借助一种合适的方式,向人们倾吐珍藏在心灵深处的感动和震撼,以便那些战斗瞬间、真情故事和感人经历在激励自己和医疗队队员们的同时,能够更多地激励身边的战友们,形成一种永叵延续的文化传承和精神接力。因为,我深深地知道,一个人或一部分人的感动和震撼是有限的,而千百万人的感动和震撼将具有无限的穿透力和巨大的凝聚力,必将推动与抒写无数美好的历史和许多崭新的未来! 回顾5月13日深夜带队挺进重灾区北川的日日夜夜,—直战斗在抗震救灾最前沿的医疗队队员们,与死神抢夺生命,与魔鬼拼搏时间,与天灾顽强较量,与病痛和疫情搏斗,与余震泥石流和堰塞湖抗衡……有许多次,我们医疗突击小分队穿越早已无路的悬崖峭壁开辟生命通道,爬上危机四伏的倒塌房屋抢救垂危生命,越过摇摇欲坠的残破危桥托举废墟中救出的伤员,趟过波涛汹涌的堰塞湖水进村入户……汗水浸透军服,疲惫冲击身心,在无数挑战极限、彻夜鏖战以后,我们坚韧地迎接着一个又一个崭新的黎明,以自己的血肉之躯,为灾区人民构筑一道无坚不摧的共和国长城!还有许多次,当我看到医疗队队员们一个又一个冒着生命危险勇往直前时,感触涌入心怀,泪水打湿心灵,我时刻陷入沉思与感动;而他们“拼命三郎”般的作风和超人般的举动又常常令我揪心。一想到医疗队队员一次次历经的艰辛和危险,我的内心总是充满着无限的关切、焦急和愧疚。我觉得内心之中,还有许多牵挂的话语需要向医疗队队员们倾吐;我觉得自从来到灾区以后,平素在医院较为严厉而沉静的自己,心灵已经被感染得格外的柔软! 如今,踏遍汶川的山山水水,面对逐渐恢复生机的灾区,面对始终坚强不屈的人民,我常常想起5月16日中午,胡锦涛总书记握着我的手、语重心长地嘱托过的那句话:“你们要精心救治,争分夺秒抢救灾区人民的生命!”我还想起了那位1952年参加过抗美援朝,地震以后坚持和五个儿女一起积极进行生产自救的退伍老兵杨绪高,想起了失去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双双受伤却毅然加入志愿者队伍的七岁女孩陈静秋,以及在帐篷里勤学苦读的孩子们……大地震可以摧毁一座楼房,可以破坏一座高山,可以毁灭一座城市,可以造成身体伤害,可以影响心理健康,可以导致生命丧失;但是,大地震却无法摧毁人类的勇敢、顽强、无畏和坚韧的意志,无法摧毁人类的善良和亲情、和谐和团结! 回望汶川,感慨万千!在紧张工作的休息间歇里,当我在野战帐篷中,翻看以赵升阳院长为代表的后方战友和亲人发给我和医疗队队员们的祝福短信时,总是心潮澎湃,千言万语难以表述。前方后方、后方前方,在这次伟大的抗震救灾战役中,前方后方积极互动,前方激励后方,后方支持前方,最终汇聚成为大医大爱的感天豪情和动魄壮举!在这本即将出版的“战地故事集”中,有感动,有感怀,更有感言;有震荡,有震动,更有震撼!汶川、北川、绵竹,挺进、抢险、救治,急诊、手术、防疫…·-我们在心灵中无数次地强化这些术语,我们在行动上不断地实践这些名词,我们强化和实践的,其实是军人对共和国的忠诚和誓言,其实是军医对人民的大医和大爱!身为这场抗震救灾战役的指挥员、战斗员,我感觉到了自己肩上沉沉的责任,我和医疗队队员们有义务将那些激烈的战斗场景和沸腾的救治故事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为了长久的记忆和永远的怀念! 这本“战地故事集”,从另外一个侧面,详细地记录和反映了昆明总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奋战灾区的日日夜夜、分分秒秒。岁月辗转、风云隐现、历史沧桑……风雨可能风化石头,但是,“比石头更坚硬的是时间”。一些历史的碎片也许遗落在风雨之中,然而,许多光辉的历程必定伴随岁月的前行而定格永恒的誓言!伟大的中国人民和中国军人齐心协力抗震救灾、勇敢顽强拯救生命的宏大场面和辉煌时刻是不会被人们遗忘的,注定随着历史的前行而愈加深刻! 对于曾经在汶川大地震灾区战斗过的医疗队队员们而言,这是一份永生难忘的记忆。回望那些生死瞬间和生命接力,回望那些惊险历程和决战时刻,我感觉到自己和战友们手中的笔是如此的沉重而威严!我们的手中,握持着主席的嘱托、人民的期盼、战友的寄托、历史的感知和未来的希冀,还有对于生命的感动、感怀和感恩! 每当我一个人在祥和的月光下静处,看见灾区大地上开始从容奔行的人们,看见曾经龟裂的土地正在萌发生命的复苏,看到曾经经历生死的人民正在重新坚强地站立起来,我和战友们的心灵也发生了_一次次强烈的心灵撞击!也许,我们的笔力有限,也许我们的思维局限,但是,这都是我们亲身经历过的,我们的感受是深刻的,我们的情感是真挚的,我们的积淀是深厚的。能够经历如此巨大的灾难而没有倒下,说明我们的人民勇敢顽强;能够经历如此严酷的考验而没有退缩,说明我们的军队坚韧无敌。在巨大的灾难和严酷的考验面前,我们的祖国仍坚强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作为这段历史的亲历者,组织策划将《大医大爱祭汶川》(报告文学集和故事集)这两本记录医院抗震救灾事迹的书出版发行,是我和战友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3个多月以来,在废墟之上和野战帐篷里,我在翻阅、整理自己和战友们日记的基础上,强化记忆、认真思索、消化资料,鼓励战友们综合而详细地回顾抗震救灾的各类故事,力求全面、真实而真情地挖掘那些曾经发生在汶川前线的感人时刻。回望医疗队曾经的足迹,回放医疗队曾经的故事,回忆医疗队曾经的壮举……那些顽强战斗的经历和过程仿佛已经幻化成为无数流畅的音符和优美的词句,在我的耳边激烈地回响,是铿锵旋律,是动人交响,是昂扬鼓点,是雄壮乐章……在此,请允许我庄严地举起右手,再一次向后方的战友们和前方的医疗队队员们致以崇高的军礼! 历史不会忘记,历史铭刻记忆。 回望汶川,感慨万千!让我们记住这段难忘的历史,让我们记住这次特殊的“长征”,以及骁勇的钢铁战士、可敬的坚强人民和沸腾的热血土地…… 2008年8月16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