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擅治轻浅之患,是治疗疾病初起时的主要方法之一,对风寒、中暑、急性肠胃病、颈椎病、肩背痛等病症,都有显著的疗效。经常刮痧不仅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还具有防止皮肤老化、促进美容养颜的功效。因刮痧疗法操作简单,经济实用,适用面广,故一直在民间广为采用。
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刮痧疗法的基本知识、经络走向、穴位分布与功效,详述了刮痧疗法在美容、美体、常见病治疗等方面的实用技巧,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家庭刮痧保健实用全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刮痧保健全书(家庭实用保健手册) |
分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
作者 | 周建党//牛林敬 |
出版社 | 人民军医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刮痧擅治轻浅之患,是治疗疾病初起时的主要方法之一,对风寒、中暑、急性肠胃病、颈椎病、肩背痛等病症,都有显著的疗效。经常刮痧不仅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还具有防止皮肤老化、促进美容养颜的功效。因刮痧疗法操作简单,经济实用,适用面广,故一直在民间广为采用。 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刮痧疗法的基本知识、经络走向、穴位分布与功效,详述了刮痧疗法在美容、美体、常见病治疗等方面的实用技巧,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家庭刮痧保健实用全书。 内容推荐 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分4章详细介绍了刮痧疗法的基本知识、经络走行、穴位分布与功效,刮痧疗法与美容、美体、常见病治疗应用及操作步骤。本书实用性、指导性强,适合美容保健从业人员,基层诊所或社区医疗人员医务人员等参考。 目录 第一章 刮痧基本常识 刮痧疗法的概念 刮痧疗法的原理 1.活血化瘀通络 2.调整阴阳 3.排除毒素 4.自体溶血 5.信息调整 刮痧工具 1.刮痧板 2.润滑剂 刮板的应用 1.持板法 2.刮拭角度 3.刮痧的补泻手法 刮痧时患者常用体位 1.仰卧位 2.俯卧位 3.侧卧位 4.俯伏坐位 5.仰靠坐位 刮痧疗法的种类 1.刮痧法 2.撮痧法 3.挑痧法 4.放痧法 人体各部位的刮痧方法 1.头部刮痧法 2.面部刮痧法 3.颈部刮痧法 4.背部刮痧法 5.胸部刮痧法 6.腹部刮痧法 7.四肢刮痧法 8.膝关节刮痧法 选穴方法 1.骨度分寸法 2.中指同身寸法 3.拇指同身寸法 4.二横指同身寸法 5.四横指同身寸法 刮痧刺激后的痧痕和痧象 1.痧痕 2.痧象 刮痧时的注意事项 刮痧禁忌 刮痧后的反应 出现晕刮如何处理 第二章 经络穴位分布与应用 经络学说的概述 经络系统的组成 1.经脉系统 2.络脉系统 十二经脉循行穴位与主治 1.手太阴肺经 2.手厥阴心包经 3.手少阴心经 4.手阳明大肠经 5.手少阳三焦经 6.手太阳小肠经 7.足阳明胃经 8.足少阳胆经 9.足太阳膀胱经 10.足太阴脾经 11.足厥阴肝经 12.足少阴肾经 奇经八脉的作用 1.沟通、联络作用 2.统率、主导作用 3.渗灌、调节作用 腧穴的分类 1.经穴 2.经外奇穴 3.阿是穴 第三章 刮痧美容美体 美白 防皱 润肤养颜 减肥 美目 美颈 丰胸 纤腰 美腿 第四章 常见病症刮痧疗法 感冒 发热 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扩张 肺气肿 糖尿病 高血压 阵发性心动过速 心绞痛 心肌炎 心力衰竭 慢性胃炎 胃下垂 消化性溃疡 肝硬化 脑血栓 神经衰弱 癫痫 肠梗阻 痔疮 脱肛 月经失调 痛经 闭经 功能性子宫出血 外阴瘙痒 盆腔炎 不孕症 乳腺炎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 前列腺炎 前列腺增生 阳痿 早泄 遗精 男性更年期综合征 小儿多动症 小儿惊厥 小儿厌食症 小儿泄泻 小儿便秘 小儿遗尿症 痤疮 酒渣鼻 荨麻疹 湿疹 皮肤瘙痒症 神经性皮炎 药物性皮炎 带状疱疹 银屑病 睑缘炎 泪囊炎 沙眼 老年性白内障 青光眼 鼻炎 鼻窦炎 咽炎 扁桃体炎 龋齿 牙周炎 化脓性中耳炎 试读章节 刮痧时的注意事项 1.刮痧治疗时应注意室内保暖,尤其是在冬季应避寒冷与风口。夏季刮痧时,应回避风扇直接吹刮拭部位。 2.任何病症宜先刮拭颈项部。一般原则是先刮头颈部、背腰部,再刮胸腹部,最后刮四肢和关节部。每个部位一般先刮阳经,后刮阴经;先刮拭身体左侧,后刮拭身体右侧。 3.顺一个方向刮拭,不要来回刮,原则上由上而下,由内侧向外侧。面部由内侧刮向外侧,头部由头顶向周围,项部由上向下外,背腰部由上而下及由内侧向外侧,胸部由内侧向外侧,腹部由上而下,四肢由上而下。应刮完一处之后,再刮另一处,不可无次序地东刮一下、西刮一下。以皮肤出现痧点、紫斑即可,不可强求出痧。 4.用泻刮或平补平泻手法进行刮痧时,每个部位一般刮拭时间在3~5分钟;用补刮手法刮拭每个部位时间为5~10分钟。通常一个患者,应选3~5个部位刮拭。对一些不出痧或出痧较少的患者,不可强求出痧。 5.体弱年迈、儿童、特别紧张怕痛的患者宜用补法刮拭。随时注意观察病人的面色表情及全身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意外情况。 6.病情重、病灶深、但体质好或疼痛性疾病患者,刮痧宜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刮拭。病情轻、病灶浅、但体质较差的患者,宜用补法。冬季或天气寒冷时刮痧时间宜稍长,夏季或天气热时则刮痧时间宜缩短。 7.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处进行再次刮拭出痧。再次刮痧时间需间隔3~6天,以皮肤上痧退为标准。一般3~5次为1个疗程。 8.凡肌肉丰满处(如背部、臀部、胸部、腹部、四肢)宜用刮痧板的横面(薄面、厚面均可)刮拭。对一些关节处、手脚指部、头面部等肌肉较少、凹凸较多处宜用刮痧板棱角刮拭。 9.刮拭完毕后,宜饮一杯开水,以利于排毒。 刮痧禁忌 1.病人患有重度的心脏病出现心力衰竭者,肾脏病出现肾衰竭者,肝硬化腹水者的腹部,全身重度浮肿者,禁忌刮痧。 2.大血管显现处禁用重刮,可用棱角避开血管用点按轻手法刮拭。下肢静脉曲张、下肢浮肿的患者,刮拭方向应从下向上刮拭,用轻手法。 3.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等需慎刮(即只能用轻手法刮拭,不要求出痧)。 4.皮肤高度过敏,皮肤病如皮肤上破损溃疡、疮头,新鲜或未愈合的伤口,或外伤骨折处禁刮。 5.久病年老、极度虚弱、消瘦者需慎刮(即只能用轻手法保健刮拭)。 6.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妇女的乳头禁刮。 7.眼睛、耳孔、鼻孔、舌、口唇五官处、前后二阴、肚脐(神阙穴)处禁刮。 8.醉酒、过饥、过饱、过渴、过度疲劳者禁刮,以免出现晕刮现象。 9.小儿囟门未合时,头颈部禁用刮痧。 10.对尿潴留患者的小腹部慎用重力刮痧,以轻力揉按为准。 11.刮痧出痧后30分钟以内忌洗凉水澡。 刮痧后的反应 刮痧治疗后,由于病情不同,刮拭部位可出现不同颜色、不同形态的痧。痧的颜色有:鲜红色、暗红色、紫色及青黑色。痧的形态有:散在、密集或斑块状,湿邪重者多出现水疱样痧。有的皮肤深层表现为隐约可见的青紫色、大小不一的包块状或结节状、或伴有局部发热感。 刮痧治疗半小时左右,皮肤表面的痧逐渐融合成片,深部色、块样痧慢慢消失,并逐渐由深部向体表扩散。12小时左右,色块样痧表面皮肤逐渐呈青紫色或青黑色。24~48小时,出痧皮肤表面时有触痛感、微微发热感。如刮拭手法过重或刮拭时间过长、体质虚弱者会出现短时间疲劳感、全身低热,休息后可恢复正常。 刮痧5~7天,痧点即可消退。消退时间与病情轻重、出痧部位、痧色和深浅有关。一般来说,胸背部的痧、上肢部的痧、颜色浅的痧及皮肤表面的痧消退较快;而腹部的痧、下肢部的痧、颜色深的痧及皮下深部的痧消退较慢。另外,阴经部的痧较阳经部的痧消退慢,慢者一般延至2周左右。P34-36 序言 健康是家庭幸福的核心,事业成功的基础。每个人都想健康长寿,享受天伦之乐,但长期受错误观念的影响,不少人把健康寄托在药物上,却不知是药三分毒;药物在治病的同时也在损害着人体,特别是西药,各种毒副作用让人心有余悸。于是,人们在不断的寻求安全有效的祛病健体、保健强身的方法。刮痧疗法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 刮痧疗法是通过手指、刮板或针具等开泄人体皮肤毛孔,刺激皮下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通过经络流通气血,调理脏腑功能,发挥各种正常调节功能,达到排除痧气病邪,祛病强身的一种保健治疗方法。刮痧擅治轻浅之患,是治疗疾病初起的主要方法之一,但凡对感寒、中暑、受风、突发的肠胃病、颈椎病、肩背痛、皮肤病(忌刮患处)等新发急发之病,都有应手之效。经常刮痧不仅可提高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还具有防止皮肤老化,起到美容养颜的功效。刮痧疗法,因操作方法简单,经济实用,适用面广泛,一直在民间广为采用。为了让更多的人掌握刮痧方法,我们组织人员编写了这本《刮痧保健全书》。 由于作者水平所限,如有纰漏和不足,望广大读者朋友不吝赐教,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再版时修正。 编者 2008年3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