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法则问题方法论研究--建筑理论读书笔记/中国城市规划与建筑学术文库
分类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作者 杨健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为“国城市规划与建筑学术文库”中的一本。全书以法则问题的研究方法为脉络,详尽地梳理了西方建筑理论的变化与发展历程,试图总结出一套可以供中国建筑界理解的理论思考体系,以便反思过去,展望未来。本书内容新颖,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能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内容推荐

本书以法则问题的研究方法为脉络,较详尽地梳理了西方建筑理论的变化与发展历程,试图总结出一套可以供中国建筑界理解的理论思考体系,以便反思过去,展望未来。本书资料丰富,条理清晰,论证充分,对许多理论问题都作出了思辨的探讨,对全面认识和理解西方建筑理论的演变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也可以为目前国内建筑学界的学术讨论提供一些思考的线索。

本书适于建筑史与建筑设计理论方向的研究生和教师,也适合建筑师,甚至文化史和艺术史研究人员使用,对建筑、文化、文学等感兴趣的一般人文读者,也可以阅读。

目录

总序

序二

前言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方法和目的

 1.3 概念层次

 1.4 叙述方式

2 人文主义传统与比例理论

 2.1 作为起点的维特鲁威

2.1.1 《建筑十书》概述

2.1.2 还原、隐喻、类比和分类

2.1.3 六个基本概念的辨析与诠释

2.1.4 建筑法则的数学方案

 2.2 阿尔伯蒂:文本诠释与新的起点

2.2.1 诠释与实证:人文主义新传统

  2.2.2 自然范型与生物类比

2.2.3 分类:学科定义与“个性说”

 2.3 文艺复兴盛期的建筑理论

2.3.1 菲拉雷特的还原、类比和虚构

2.3.2 乔其奥:作为论证手段的人体类比

2.3.3 文学体裁与想象力:克罗纳的梦中之旅

2.3.4 理智和圣启之间:维拉潘多与所罗门圣殿

2.3.5 古典文、本的再阐释:维特鲁威著作的译本

 2.4 文艺复兴晚期的建筑理论

  2.4.1 塞利奥和维尼奥拉:经验主义方法的悖论

2.4.2 帕拉第奥:延续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2.5 方法论小结

3 美学转向和功能主义转向

 3.1 法国:从绝对主义走向相对主义

3.1.1 最初的学习和历史性预演

3.1.2 顶点与转机:法兰西建筑学会内外的争论

3.1.3 相辅相成:美学转向与功能主义转向

3.1.4 新理论与旧传统:令人惊异的综合

 3.2 18世纪的意大利建筑理论

3.2.1 洛多利的还原和类比

3.2.2 皮拉内西的虚构和真实

3.2.3 米利萨:18世纪建筑理论的综合

 3.3 方法论小结

4 图像研究、物体诗学与道德批评

 4.1 建筑革命与作为开端的图像研究

4.1.1 部雷的还原、分类、虚构和类比

4.1.2 勒杜的伦理学类比与虚构的类型学

 4.2 实证主义,抑或是物体诗学

4.2.1 建筑学教程:迪朗的分类和还原

4.2.2 实证与虚构:基于历史学研究的范式变革

4.2.3 勒一迪克的体系化论述及其方法

4.2.4 唯物主义与艺术意志:森佩尔的分类与还原

 4.3 伦理学类比与道德批评:19世纪的英格兰建筑理论

4.3.1 普金的宗教性伦理学类比和论证修辞

4.3.2 拉斯金的还原、类比、分类和隐喻

4.3.3 艺术的社会条件:莫里斯的类比和虚构

4.3.4 其他20世纪建筑理论的开启者

 4.4 方法论小结

5 现代建筑理论:乌托邦的宣言书及其破灭

 5.1 乌托邦的前奏:从格里诺到沙利文

5.1.1 格里诺的类比、还原、分类与文本诠释

5.1.2 沙利文的功能概念:类比、还原和分类

5.1.3 沙利文的装饰理论:生物类比与自然范型

 5.2 乌托邦的前奏:路斯的理性与修辞

5.2.1 装饰与罪恶:对现实的批判与类比方法

5.2.2 装饰是罪恶:对人性的批判与类比方法

5.2.3 还原到材料的真实性与“空间设计”

5.2.4 回归原始构筑形式及其实证主义本质

 5.3 乌托邦的产生和破灭:从德意志制造联盟到包豪斯

5.3.1 陶特与“玻璃链”:乌托邦虚构中的理性精神

5.3.2 贝尔拉戈的社会主义理念与几何法则

5.3.3 “风格派”:还原到形式要素

5.3.4 格罗皮乌斯:向中世纪行会合作模式的回归

5.3.5 乌托邦的破灭:从梅耶到密斯的包豪斯

 5.4 乌托邦的反动以及对现代建筑理论的背离

5.4.1 从芬斯特林到哈林:生物类比与有机建筑论

5.4.2 范·德·拉恩的隐喻、类比、还原和分类

5.4.3 格罗皮乌斯之外的还原:指向心灵的回归

5.4.4 另一种形式的乌托邦:赖特的有机建筑理论

5.4.5 走向“后现代”:对功能主义法则的反讽与消解

 5.5 方法论小结

6 虔诚之思与无思想的等待

 6.1 勒·柯布西耶:古典理论家

6.1.1 诠释与实证:人文主义传统

6.1.2 机器隐喻与数学法则

6.1.3 两分法与原始棚屋

6.1.4 类比方法与理性精神

 6.2 阿尔多·罗西:方法论辩难

6.2.1 隐喻性起点和还原过程

6.2.2 作为排除手段的分类法

6.2.3 还原到理型

6.2.4 自治论与学科类比

 6.3 作为终点和起点的路易斯·I·康

6.3.1 静谧与光明:基于分类和隐喻的还原

6.3.2 Order is:路易斯·I·康的话语方式和修辞策略

 6.4 走向未来:虔诚之思与无思想的等待

6.4.1 原始屋:回到人类存在的精神性本原

6.4.2 时间性问题:关于法则问题的再思考

7 结语

 7.1 建筑理论及其研究方法的再思考

 7.2 广义理性与广义修辞的辩证关系

 7.3 再论“文本诠释”的本体论地位

 7.4 也谈中国建筑理论的困境和出路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书名索引

后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2: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