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1
一、学习基础化学实验(Ⅰ)的目的1
二、基础化学实验(Ⅰ)的学习方法1
1 课前充分预习1
2 课堂规范操作1
3 课后如实书写实验报告2
三、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5
1 基础化学实验守则5
2 危险品的使用5
3 化学中毒和化学灼伤事故的预防6
4 一般伤害的救护6
5 灭火常识6
四、实验室的三废处理7
1 实验室的废气7
2 实验室的废渣7
3 实验室的废液8
第一篇 基础化学实验基本知识
第一部分 基本知识9
一、实验室用水的规格、制备及检验方法9
1 规格9
2 制备方法9
3 检验方法9
二、化学试剂9
1 化学试剂的分类9
2 化学试剂的取用、存放10
三、溶液及其配制11
1 非标准溶液11
2 标准物质11
3 标准溶液11
4 缓冲溶液12
四、常用气体的获得与纯化12
1 气体的制备12
2 气体的干燥与纯化13
3 气体的收集13
五、微型化学实验简介14
1 微型化学实验的概念14
2 微型化学实验的发展14
六、绿色化学简介15
1绿色化学的概念15
2 绿色化学的发展15
3 绿色化学的思维方式15
第二部分 常用仪器及基本操作17
一、一般仪器17
二、玻璃量器20
1量筒和量杯20
2移液管和吸量管21
3滴定管22
4容量瓶24
三、玻璃仪器的洗涤与干燥24
1洗涤要求和洗涤方法24
2仪器的干燥25
四、溶解、结晶、固液分离26
1固体的溶解26
2结晶26
3固液分离及沉淀的洗涤26
五、重量分析操作28
1方法分类28
2沉淀重量法的操作29
六、试纸的制备及使用31
1试纸的种类31
2试纸的制备31
3试纸的使用方法32
七、加热、灼烧、干燥用仪器32
1加热用仪器32
2干燥用仪器33
3灼烧用仪器33
八、分析天平33
1分析天平的分类及构造原理33
2分析天平的质量和计量性能的检定34
3双盘半机械加码电光天平的结构35
4电子天平36
第三部分 实验误差与数据处理39
一、误差39
1系统误差39
2偶然误差39
3过失误差39
4误差的表示40
二、准确度与精密度40
1准确度40
2精密度40
三、有效数字41
1有效数字的概念41
2数字的修约41
3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41
四、实验数据及其表达方式42
1数据的计算处理42
2数据的列表处理42
3数据的作图处理42
第二篇 基 本 实 验
第一部分 操作训练46
实验一 常用仪器的洗涤、干燥及非标准溶液的配制46
(一)常用仪器的洗涤与干燥47
(二)溶液的配制47
实验二 称量练习48
(一)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48
(二)密度的测定50
实验三 滴定操作52
(一)酸碱滴定操作练习53
(二)容量仪器的校准58
实验四 氯化钠的提纯60
实验五 硝酸钾的制备和提纯62
第二部分 常数的测定65
实验六 气体常数的测定65
实验七 溶解度的测定67
实验八 弱酸电离常数的测定69
(一)醋酸电离常数的测定——pH法69
(二)醋酸电离常数的测定——滴定曲线法71
(三)醋酸电离常数的测定——电导率法73
实验九 溶度积常数的测定75
(一)碘酸铜溶度积常数的测定——分光光度法75
(二)硫酸钙溶度积常数的测定——离子交换法77
(三)硫酸钡溶度积常数的测定——电导率法80
实验十 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测定81
(一)磺基水杨酸合铁(Ⅲ)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测定——分光光度法81
(二)乙二胺合银(Ⅰ)配离子稳定常数的测定——电位法84
第三部分 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86
实验十一 s区元素86
实验十二 p区元素88
(一)卤族元素88
(二)氧、硫91
(三)碳、硅、硼、锡、铅、铝93
(四)氮族96
实验十三 d区元素100
钛、钒、铬、锰、铁、钴、镍100
实验十四 ds区元素104
第四部分 定量分析107
实验十五 酸碱滴定107
(一)有机酸(草酸)摩尔质量的测定107
(二)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甲醛法108
实验十六 配位滴定110
(一)自来水总硬度的测定110
(二)铅、铋混合溶液的连续滴定112
(三)铝合金中铝含量的测定114
(四)“胃舒平”药片中铝和镁含量的测定116
实验十七 氧化还原滴定117
(一)双氧水中H2O2含量的测定——高锰酸钾法117
(二)水样中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高锰酸钾法118
(三)矿石中铁含量的测定——重铬酸钾法120
(四)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直接碘量法122
(五)漂白粉中有效氯含量的测定——间接碘量法123
实验十八 沉淀滴定124
(一)自来水中氯的测定——莫尔法124
(二)可溶性氯化物中氯含量的测定——佛尔哈德法125
实验十九 沉淀重量法——BaCl2·2H2O中钡的测定127
实验二十 分光光度法128
(一)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128
(二)萃取光度法测定微量钒130
第三篇 综 合 实 验
实验二十一 碳酸钠的制备及含量测定(双指示剂法)133
实验二十二 高锰酸钾的制备及纯度测定136
实验二十三 铁化合物的制备及组成测定139
(一)硫酸亚铁铵的制备139
(二)草酸亚铁的制备及组成测定140
(三)KxFey(C2O4)z·wH2O的制备及组成测定141
实验二十四 铜化合物的制备、组成分析及铜含量测定143
(一)五水硫酸铜的制备与提纯及微型碘量法测铜143
(二)二草酸合铜(Ⅱ)酸钾的制备及组成测定145
实验二十五 三氯化六氨合钴(Ⅲ)的制备及组成测定146
实验二十六 镍配合物的制备、组成测定及物性分析149
实验二十七 十二钨硅酸的制备、萃取分离及表征151
实验二十八 硅酸盐水泥中硅、铁、铝、钙、镁含量的测定153
实验二十九 植物、土壤中某些元素的鉴定156
实验三十 复合肥中氮、磷、钾的测定157
(一)复合肥中总氮含量测定(蒸馏法)157
(二)复合肥中有效磷含量测定(重量法)158
(三)复合肥中钾含量测定(重量法)160
实验三十一 表面处理技术161
第四篇 设 计 实 验
实验三十二 废弃物的综合利用166
(一)废干电池的回收与利用166
(二)从含铜废液中制备二水合氯化铜167
(三)从含碘废液中提取碘167
(四)从废版液中回收锌168
(五)由煤矸石及废铝箔制备硫酸铝168
(六)从废钒催化剂中回收五氧化二钒169
(七)从废定影液中制取单质银或硝酸银170
(八)由含锰废液制备碳酸锰170
(九)含铬(Ⅵ)废液的处理170
实验三十三 蛋壳中钙、镁含量的测定171
实验三十四 茶叶中微量元素的鉴定与定量测定171
实验三十五 零排放制备聚铝172
实验三十六 气体的制备和化学多喷泉实验173
附录
附录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175
附录二 标准电极电位177
附录三 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178
附录四 配离子的稳定常数179
附录五 溶度积常数180
附录六 物质的溶解性表181
附录七 常用酸碱的质量分数和相对密度(d2020)185
附录八 常见离子和化合物的颜色186
附录九 水的饱和蒸气压187
附录十 水的密度188
附录十一 滴定分析中常用的指示剂189
附录十二 特殊试剂的配制191
附录十三 常见离子的鉴定方法193
附录十四 氢氧化物沉淀和溶解时所需的pH194
附录十五 阳离子的硫化氢系统分组方案194
附录十六 常用冷却方法及制冷剂195
附录十七 pH计(酸度计)的使用196
附录十八 分光光度计的使用199
附录十九 常用缓冲溶液的组成及配制202
附录二十 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表203
主要参考书目205
元素周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