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中的研究遵循政治科学研究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从事实中提炼理论假设,并对其加以检验。自2000年始,作者在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昆山、武进、盛泽镇等地进行了长期跟踪调查。通过实地调研、深度访谈获取第一手资料,包括调查记录、访谈资料、组织章程,会议资料、会议记录、协议等文本文献。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利益共容体比较制度优势与制度变迁--区域兴衰中地方政府功能透视/博士文库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作者 | 汪波 |
出版社 |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中的研究遵循政治科学研究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从事实中提炼理论假设,并对其加以检验。自2000年始,作者在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昆山、武进、盛泽镇等地进行了长期跟踪调查。通过实地调研、深度访谈获取第一手资料,包括调查记录、访谈资料、组织章程,会议资料、会议记录、协议等文本文献。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三节 “面一层一点”复合样本结构 第四节 资料来源 第五节 研究思路与章节结构安排 第一章 “政府、制度变迁与区域兴衰”之理论谱系 第一节 “政府、制度变迁与区域兴衰”之生态分析 一、国家、社会、第三领域 二、新制度主义:生态制度观约束下的理性选择 第二节 “政府、制度变迁与区域兴衰”之经济学分析 一、“科斯定理”与集体产权理论 二、制度变迁与“诺斯悖论” 三、发展国家论VS政府失败论 第三节 “地方政府、制度变迁、苏南区域兴衰”之理论综析 一、理论丛林 二、西方研究:“地方政府合作主义”与合作主义的批判 三、国内研究:“谋利型政权经营者”VS“中介论”,苏南模式终结论 四、文献评析:共识、分歧与理论空间 第二章利益共容体与比较制度优势:一个新的理论模型 第一节 “政府理性人”:地方政府及政府精英的人性假设 一、理性、经济人理性、政治人理性 二、政府理性人基本逻辑:双重需求—追求权力—利益—运用权力—行为 三、“政府理性人”构成本项研究的基本假设前提 第二节 “利益共容体与比较制度优势”理论模型 一、制度变迁理论框架:借鉴与再检验 二、“利益共容体与比较制度优势”理论框架 第三节 思考的工具:核心概念 一、制度、制度变迁、比较制度优势 二、共容利益、利益共容体 三、苏南模式、新苏南模式 四、地方政府、(地方)政府结构与功能、社区政府 第三章 制度失衡一制度变迁—比较制度优势—制度失衡—苏南模式制度变迁第—重循环 第一节 区域综合资源结构与制度初始性失衡 一、历史中的苏南早期工业化:过密化?斯密动力? 二、吴文化:苏南制度变迁的文化基因 三、人民公社之初始性利益共容体与社队企业的历史遗产 第二节 “利益共容体I”、制度变迁与比较制度优势 一、制度变迁、四元博弈与“利益共容体I”的形成 二、社区(乡镇)政府主导与苏南模式比较制度优势 三、非正式社会规则的双重功能:苏南模式的潜规则 第三节 制度失衡与利益共容体I解体 一、苏南模式制度失衡与利益共容体I解体 二、村庄权威与利益共容体I稳定性 ——华西村制度变迁之微观透视 第四章 制度失衡一制度变迁一比较制度优势一制度失衡? ——新苏南模式变迁第二重循环 第一节 利益共容体Ⅱ、制度变迁与比较制度优势的重塑 一、利益共容体Ⅱ、制度变迁与新苏南模式崛起 二、新苏南模式:差异性资源禀赋结构与多模式均衡 三、地方政府“政策规避”与策略博弈:昆山制度变迁路径 第二节 制度变迁过程中权力一市场间互动 一、权力之退出:苏南改制之制度变迁 二、权力之再进入:商会与利益共容体Ⅱ再组织 第三节 制度再失衡?新苏南模式潜在制度风险 一、新苏南模式潜在制度风险 二、精英主导与民众缺位:制度收益的差序性分配 三、地方政府的职能定位:投资导向?0R公共服务? 四、不确定性:制度变迁过程中的中央与地方关系 第五章 制度变迁与比较制度优势扩展 第一节 “自生自发秩序”与地方政府治理机制创新 一、行政审批改革:地方政府治理机制创新的突破口 二、异质性区域资源禀赋结构与苏南地方政府机构改革 ——盛泽镇与苏北Y镇的双重路径比较 第二节 产权变革与基层政权运行体制创新 一、产权制度变迁与民主制度生长 二、从精英主导到公共选择:基层民主实践与动力机制 结语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创新 参考文献 后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