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文化论集
分类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作者 陈衡哲
出版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儒家对传说不加批判地接受,狂热地相信封建主义和半公有制的土地所有制所代表的黄金时代,其中国历史观之不真实,就像婆罗门所持的印度历史观未被科学的考古学推翻以前一样。上世纪(19世纪)中期,西方外交官及传教士开始研究中国历史,发现儒家的中国历史难以接受,原因在于,这些人士来到东方之时,欧洲的对外扩张已经强劲地开始,他们醉心于其家乡欧洲工业革命的果实,他们从中国人自己所阐释的退化的中国观念中为自己的工作找到了合法性,找到了他们的“进步”文明令人意满志得的证明。这样,在西方就出现了一个影响广泛的传统,认为中国文明远在数千年前就已经达到巅峰,从此以后便不断退化,至少是停滞不前。此外,中国人对商人和传教士的强烈抵抗又给西方人造成这样一种印象:中国人极其保守,从来不接受外来文化影响。毫无疑问,现代汉学家们更世故一些,因为历史学在其本土已经有了不同的标准,但是旧的标准很难消亡,直至今日,在许多西方人士看来,中国文明不过是另外一个埃及或美索不达米亚,只是因为某种不明的原因,中国文明特别垂而不死而已。甚至连博学的格兰内教授也把其论古代中国的书命名为《中国文明史》,无意识地暗示他的大作所涉及的范围,即公元前87年前,就是中国文明史的全部内容。

事实上,历史真相远非如此。现代考古学业已证明,中国早在青铜器时代之前有一新石器晚期的存在。在河南北部安阳的考古发掘已证明,殷朝或商朝的文化在许多重要的方面都不同于同期的文化。对经典的考据及对于现在可以看到的古文,包括甲骨文和金文的比较研究,已经开始使我们能够确定儒家传统的真实性,并建立起一个有关这些传统的起源的编年对照二一切都指向这样一个事实:古典中国文明成长缓慢,但却一直持续不断,在以后的朝代里,尽管有内战及外敌入侵,它却始终没有停止:我们把同样的批评方法用之于研究历史资料,就很容易探明从中古到近代中国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过来的,探明每个时期的政治社会组织及心理状况和物质成就特点如何=我们更不应认为中国比同一时期的其他文明更保守,因为我们发现,在过去的4000年中,只要与外来文化有足够的接触,而所接触的文化又有某种值得学习的东西,中国文明就会不断受到影响:只不过如此吸收而来的文化汉化如此彻底,一般粗浅的研究常常不易弄清其真正的来源=有鉴于此,本文对近期的研究成果做一简要总结,以证明上述结论的正确性。

P1-2

目录

第一章 中国如何获得其文明

 中国文明起源相对较晚

 中国文明逐渐但却持续地发展

 中国文明得益于外来影响甚多

第二章 中国历史上的宗教与哲学

第三章 绘画与书法

 古代期

 中期:成熟期

 近代:个性化发展时期

 结论

第四章 音乐

 一、中国音阶

 二、旋律、和声、节奏

 三、乐器

 四、音调

 五、音乐在中国人生活中所占的地位

 六、中国音乐的未来

第五章 建筑——以北京城的演进为基础的历史概述

 一、先秦首都的规划

 二、自汉至唐(前206~907)

 三、辽(1066[907]~ll25)、金(112~1234)、元(1280[1206]~1368)统治时期的北京

 四、明(1368~1662[1644])、清(1662[1616]~1911)时期的建筑

第六章 戏剧

第七章 文艺复兴

第八章 科学之引进中国及其发展

第九章 古生物学

第十章 中国地质学

 区域调查与绘制地质图

 地层

 造山运动、火山与深层火成活动

 矿产资源研究

 地文学与地理学

 地震学

 与地质学相关的一些新兴事业

第十一章 考古学

 历史背景

 中间过渡阶段

 近期的研究工作

 展望未来

第十二章 生物科学

 生物学实验室及研究所的发展

 近年来的活动

 研究机遇

 展望未来

第十三章 中国教育

 1928年之前的改革

 南京国民政府管制下的教育

 未来20年教育计划

第十四章 农业

第十五章 工业

 农业

 矿业

 制造业

 劳工

第十六章 中国妇女的过去与现在

第十七章 社会变迁

 一、引言

 二、物质条件

 三、社会结构

 四、思想与理想

第十八章 结论

序言

近期有关中国的出版物大量论述的都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斗争情况,致使对远东问题感兴趣者以为中国除了政治运动、工业革命之外,没有其他内容。这些方面当然都有实实在在的进步,不过,不幸的是,中国国民生活中一些基本方面所发生的稳步而悄无声息的进步却被忽略了。无论如何,这些不为人们所注意的方面,其影响却比那些报纸的头条和杂志上的专稿更为深远。

正是为了填补中国研究文献中的这一空缺,本会出版此书,编辑者是能干的陈衡哲女士。陈女士的兴趣主要在于教育和文化领域,从此视角出发,她对目前中国经历的巨大变化进行了描述。本集中的大多数论文都是描述当代中国现状的,不过,各文都没有忽略现代化运动的历史背景。虽然大量的篇幅被用来描述最新进展,但是,最终的动机与其说是描述这种现象,倒不如说是揭示造成目前中国生活各个方面变化的精神。这正是本论文集的内在价值。

陈女士在与来自不同领域的公认的权威们的合作下,非常成功地展现出了目前的中国,使读者熟悉无可辩驳的事实与实际的成就。因此之故,她非常值得感谢,本会感谢她承担起策划本书的重任,祝贺她成功地从那些不轻易答应写稿的人那里拿到稿子。

内容推荐

一部别开生面的中国文化史,193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想象。

1931年,由陈衡哲主编的《中国文化论集》由中国太平洋关系学会出版,并提交给了在上海举行的太平洋关系学会第四次年会。该书内容广泛,涉及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工业、农业、教育、考古、生物、地质、哲学、艺术等多门类学科,而细数其中作者,如胡适、丁文江、赵元任、陶孟和、任鸿隽等,几乎囊括了当时中国各领域的一流学者与文化名家。由于写作时面向的“读者”是西方人,全书主要围绕西方流传的有关中国文化的几个观念展开,其中特别批评了西方关于中国文化“停滞不变”、“保守排外”、 “缺乏宗教情感”三个观念,并认为中国文化一直在变,从不拒绝外来文化,而且曾有浓厚的宗教情感。

陈衡哲在前言中说,该书的目的是给读者提供一幅中国文化的生动图像,而“不是提供一部中国文化史。对于这样一本小书来说,那样的目标实在太高,难以企及”。但以今日之视角,《中国文化论集》却不失为一部别开生面的中国文化史;而从思想史的角度,更是典型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在面对西方时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想象。

编辑推荐

尘封七十余年中文版首度出版,一九三零年代名流学者联手打造。一部别开生面的中国文化史。全书主要围绕西方流传的有关中国文化的几个观念展开,其中特别批评了西方关于中国文化“停滞不变”、“保守排外”、 “缺乏宗教情感”三个观念,并认为中国文化一直在变,从不拒绝外来文化,而且曾有浓厚的宗教情感。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20:5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