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最后的空战(剑指柏林1944年春-终战)/指文战史系列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军事理论
作者 顾剑
出版社 中国长安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二战苏德空战权威著作!

1944年春-终战,史上最壮丽空战的大结局!

纳粹空军最后的荣耀与寂灭!

反击——红色苏联浴火重生,斯大林之鹰挥剑柏林!

当事人记忆深处的口述历史+取自交战双方的全面数据+战略背景的研究剖析!

《最后的空战(剑指柏林1944年春-终战)》的作者是顾剑。

内容推荐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场,是反法西斯战争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武装冲突。对于这一伟大的历史主题,就以往的研究而言,人们往往把着眼点放在苏德坦克机械化军团在欧洲大地上的纵横驰奔,却对两国空军在1518个日日夜夜中的反复较量有所忽视。而事实上,东线空战是人类战争史上最为铿锵激越的篇章之一。这场规模最大,却因种种原因鲜为人知的空中对决,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世界大战的走向乃至全人类的命运。

当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不宣而战突袭苏联时,仅仅用了数天时间,德国空军就消灭了苏联空军一线的主力,牢牢把握了制空权,保障了地面部队的狂飙突进。但短短4年之后,曾经横行一时的纳粹飞狼,其可怜的残部面对柏林上空密密麻麻的几千架苏联飞机,只能进行一番象征性的抵抗。为什么苏联空军在战争初期不堪一击,而到了1943年后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彼此武力消长的过程和原因是什么?两国空军在战争中究竟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这本《最后的空战(剑指柏林1944年春-终战)》将试图回答以上疑问。

《最后的空战(剑指柏林1944年春-终战)》的作者是顾剑。

目录

前言

序章 基础知识

德国空军的编制

苏联空军的编制

德国空军的主要装备

苏联空军的主要装备

纳粹德国的军事荣誉

苏联的军事荣誉

战绩认定

外篇:黑十字与红星 1941-1943

第一章 空前绝后的战略转折

东线中部战区的空战 1941-1943

秋季征程

解放斯摩棱斯克

第二章 南线风暴

第三章 中路磐石

外篇:苏德空军 1944年初

第四章 两翼狂飙

列宁格勒解围

右岸乌克兰攻略

第五章 半岛鹰翔

外篇:黑十字与红星 1944

第六章 红军的铁拳:巴格拉季昂

暗流涌动

箭在弦上

挽救“老朋友”

闪电突袭

解放博布鲁伊斯克

德国第4集团军的覆灭

第七章 从乌克兰到波兰

两路突袭

从科尔托夫走廊到利沃夫

第八章 帝国反击战

波拉茨克空战

巴格拉季昂:第二阶段

维尔纽斯战役

兵临华沙

强渡维斯瓦河

激战波罗的海

传奇的诞生:哈特曼的300胜

总结与未来

第九章 终结的开端

红星闪耀喀尔巴阡山

库尔兰口袋

巴尔克霍恩的奇迹

矛与盾

西线救急

外篇:黑十字与红星 1945

第十章 奥得河上的冬天

冬季飓风

顾此失彼

进抵德国

回光返照

第十一章 大崩溃

浴血布雷斯劳

东普鲁士的陷落

“春醒”迷梦

第十二章 攻克柏林

兵临城下

风雨红旗

终曲

试读章节

在中路停顿了2个月后,希特勒最终决定,9月30日,中央集团军群将发起对苏联首都的进攻,计划代号为“台风”(Tajfun)。随着第8航空军归建,第2航空队实力大增,天空再次被德国人所控制。在10月份,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复制了6月份的成功,取得了惊人的战术成就。中央方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这些斯大林准备用来保卫莫斯科的部队——被德国人合围,从9月30日至11月5日,红军阵亡和失踪高达50万人。无疑,当时苏军还没有找到对付德军装甲部队纵深突破的方法,而且后备兵员的训练水平也明显不足。

但是时间对德国人不利。在取得包围战胜利的同时.深秋的冻雨夹着雪花倾绵绵而下,通往莫斯科的土路一下变成了烂泥塘。俄国威力无双的“烂泥将军”终于出手了,给德军后勤供应带来了极大的困扰。而苏联人这方面的麻烦要小得多,毕竟其有内线优势,且可以通过窄轨铁路各方支援莫斯科。对德军而言,更严重的打击是在部队的心态方面——胜利似乎近在眼前,德军变得谨小慎微,不愿再承担风险了。而俄国人倒是意志坚定:为了保卫首都,他们将不惜一切代价!

直到11月中旬冬天来临,地面被冻硬,德军总算能继续东进。11月末,天气一天比一天冷,到了12月初,温度到了零度左右甚至是零下。和人们一般认为的相反,此时气候条件对德军装甲矛头前行其实是有利的,但是斯大林正在集聚力量,准备反击!

为了保卫莫斯科,苏联人调来了最好的部队,最精良的装备,尽管德国人已经可以在望远镜里看见克里姆林官上的红星,但在红军的坚强防御前再无法前进一步!纳粹几个月来的大吹大擂起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此前希特勒宣称,

 “我们只要在门上踢一脚,整个破房子就会倒下来”.这种预言现在成了一个笑话。而第2航空队司令部和第2航空军也被调到了地中海战区,支援中央集团军群的只有冯·里希特霍芬将军指挥的第8航空军了。

1941年12月初,红军以高昂的士气,信心满满地从莫斯科发起了反击。他们机敏地绕过德军的防御支撑点,直接杀向其后方制造混乱。1942年1月初,苏联西方方面军和加里宁方面军对德国中央集团军群一阵猛攻,在其防线上撕开了一个大口子;后者阵脚大乱,在很短时间内,整个中央集团军群有全面崩溃的危险。但是德国空军迅速派来了援兵,再加上里希特霍芬将军卓有成效的努力,终于力挽狂澜于既倒。

而约瑟夫-斯大林这时犯了头脑发热的毛病。他命令各部队于整条战线上——南至黑海、北至列宁格勒——全线出击,分散了自身的力量,这成为苏军冬季大反攻没取得预期成果的致命因素。西方方面军司令员朱可夫大将指挥的意图消灭中央集团军群的攻势也没能成功。其展开的兵力过于稀薄,在广阔且无遮挡的雪原上,成为各类德圆飞机易于猎杀的目标。此时德军甚至将Bf-109战斗机也投入到对地攻击中。

为了弥补1941年巨大的消耗,苏联空军不得不接受了大批缺乏训练的新手,此类菜鸟遇到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德国飞行员基本没有获胜的机会。在1月8日至4月20H的勒热夫一维亚兹马(Rzhev-Vyazma)攻势中,苏方记录先后有550架飞机被毁。这样中部战区从发动反攻起,空军飞机已损失过半。例如加里宁方面军航空兵的第6强击机团到4月3日能出动的飞机不过3架IL-2;同H,第128俯冲轰炸机团只余6架Pe-2。第3突击集团军下属的3个歼击机团只剩12架I-16尚可运作,而配属给第4突击集团军的4个歼击机团合起来也只有12架LaGG-3了。

德国第8航空军下属的战斗机部队——第51“莫尔德斯”战斗机联队(该联队以德国空军传奇人物维尔纳·莫尔德斯上校命名)无疑是德军获胜的最大功臣。从1941年11月至1942年4月,他们宣称以35架Bf-109被击落击伤的代价,消灭了近500架敌机。1942年4月8日,sl联队总战绩站上3000架大关。

尽管苏军在1941年末至1942年初的冬季攻势中没有达到歼灭德军主力的目标,但也迫使中央集团军群打起了防御战。对德国而言,这一失利相对此前数月取得的成功只是一小片阴影而已。德军在随后的春季已有所复苏——此时化冻的泥泞终结了双方大规模军事行动的可能——当然,德国人在战争第一年付出的沉重代价使他们彻底恢复的可能性为零。希特勒于1942年14月5日发出指令,开始组织下一个夏季攻势。

由于1941年遭受了相当的损失,德军无疑没有实力再发动全线攻击,因此“元首”决定,从1942年夏季发起的攻势——代号为“蓝色方案”(Blau),将摧毁苏联的经济基础.目标是夺取高加索地区的油田以剥夺斯大林的燃料来源,迫使苏联举手投降。P12-13

序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场,是反法西斯战争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武装冲突。对于这一伟大的历史主题,就以往的研究而言,人们往往把着眼点放在苏德坦克机械化军团在欧洲大地上的纵横驰奔,却对两国空军在1518个日日夜夜中的反复较量有所忽视。而事实上,东线空战是人类战争史上最为铿锵激越的篇章之一。这场规模最大,却因种种原因鲜为人知的空中对决,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世界大战的走向乃至全人类的命运。

当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不宣而战突袭苏联时,仅仅用了数天时间,德国空军就消灭了苏联空军一线的主力,牢牢把握了制空权,保障了地面部队的狂飙突进。但短短4年之后,曾经横行一时的纳粹飞狼,其可怜的残部面对柏林上空密密麻麻的几千架苏联飞机,只能进行一番象征性的抵抗。为什么苏联空军在战争初期不堪一击,而到了1943年后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彼此武力消长的过程和原因是什么?两国空军在战争中究竟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这本《最后的空战:剑指柏林》将试图回答以上疑问。

时至今日,有关东线空战的各种中文书籍和网上的资料仍然充斥着偏见、武断和自以为是。如果说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那些为数极少的文献全部以苏方材料为纲,之后则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而在三维空间中进行的空战,其复杂性堪称各种战斗之最,任何单方面的说辞都很难反映真实情况(事实上就是拥有双方的材料,想还原某些细节也是极为困难的)。好在随着档案的公开和一些国外经典著作的出版,现在对这个题材做一个大轮廓的描绘已有基础和可能了。

讲述东线空战的第二个难点,就是要结合地面战斗的情况。在东线空战中,双方空军都要在一条流动的战线上空争夺制空权以支持地面部队,这和西线空战(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之前)有根本的不同。那些常见的德国空军联队史,其缺陷也就在这里。此类书籍往往在一些细枝末节的地方着墨过多,对宏观的战略背景和战役目的却语焉不详,无法解释为何在战斗中“所向无敌”,但部队却最终“转进”到柏林的原因。本书将尽量做到由大入小,避免这一问题。

在本书的编译过程中,我得到了国内很多优秀军事历史作者的大力支持。在战略背景方面,赵玮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与赵国星合译的《巨人的碰撞》是任何试图了解苏德战争的人的必读书),如果没有懂多国浯言的陆乐出手,把那些欧洲地名和人名准确地翻泽为汉语对我来说几乎是无法完成的任务。何莎、蒙创波、高智、陈星波、赵国星、候戈等(恕不能一一列举)或帮我校稿,或给我提供了资料;此外还有指文出版社的编辑们的辛勤劳动,在此本人一并表示感谢。

不过我们的这些努力和反法西斯战士们的付出相比,实在无法相提并论。正是他们的流血牺牲,让今天的我们摆脱了做贱民的命运。谨以这篇文字,献给70年前那些为全人类而战的红色战鹰们,你们不应该被我们遗忘。

顾剑

2013.9

书评(媒体评论)

“面对如此猛烈、大范围的空袭,德军上下都是措手不及。没有什么比制空权被苏联人夺取这一点更能说明东线战场的根本转折了。”

历史学家保罗·卡雷尔

“现茌对方的优势已不仅仅体现在数量上,他们的飞机也比我们的好。Yak-9、La-5和La-7转弯半径更小,爬升更快。飞行员的技术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一个涂装为红色机鼻的俄国近卫团更是可怕的对手。”

德国空军第51战斗机联队联队史

“苏联飞机的数量优势没有西方盟军那么明显,但是他们的战斗机飞行员往往表现得更加出色。”

历史学家约翰·普里恩

“在远方的地平线上,滚滚浓烟直冲云宵。柏林这个幽灵是我们战斗的动力。我们来了,我们已经来到你这个恶魔的面前了!”

苏联空军飞行员亚历山大·波克雷什金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6: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