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道德边缘(影响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抉择)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作者 (美)罗纳德·霍华德//克林顿·科弗尔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一个数字说话的绩效时代,每天我们都要与自己的良心博弈,“活得真实”近乎奢望。虽然,正直、勇气、胸怀与智慧是我们一直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的品格。可是,是什么阻碍了我们成就事业的纵深?是什么牵绊了我们追求幸福的步履?又是什么框定了我们人生的格局?追根溯源,是“德行”。简而言之,是“人品”。

这就是本书的主旨所在。本书由王石推荐阅读。

内容推荐

无论在疲于奔命的职场,还是在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中,你是否正徘徊在人性的灰色地带?是否曾为那些违背良心的事,而久久不能释怀……

如果你想休息一天,你会跟老板说你感冒了吗?银行柜员多给了你20元,你会不声不晌地揣起来吗?你会仅仅为了方便,撒个善意的谎言吗?

几乎没有哪一天我们不得不从道义上作出妥协。在现实世界中,我们都来不及仔细思考,各种利益冲突让我们做出与我们真实的想法不一致的行动。我们的做法基本上是符合伦理的,但是不完全符合伦理。那是否会产生伤害呢?

正如罗纳德·霍华德和克林顿·科弗尔在这本书中所说,伤害是无以计数的!伦理妥协,无论大小,都会令我们感觉麻木,是非莫辨。伦理妥协,只会让我们逐渐养成一种扭曲的思维习惯,将我们置于无法正确抉择的危险之中。最糟糕的是,这会阻碍我们的人际关系和职业发展。然而,我们甚至都意识不到自己造成的伤害。

《道德边缘》有助于我们理清思维,从而防止这种种伤害的发生。令人折服的是,本书为我们每天如何作出更有效的决策积极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最重要的是?作者说明了创建个人伦理守则的方式——不是看起来美观高尚的守则,而是对于个人来说切实可行的守则。你可以从本书中学会:

判断哪些是从伦理上来说敏感的行为;

区分道义上的善恶,作出抉择;

事先遵照伦理原则;

制订解决两难困境的替代方案。

通过向我们展示如何培养高度符合伦理行为的习惯,霍华德和科弗尔使我们在面临各种情况时,不仅仅能作出”正确的”决定,而且能作出“最好的”决定。

目录

引言 作出明智的抉择

第1章 近乎合乎伦理

第2章 让善恶界限分明

第3章 参照伦理标准

第4章 给自己制定道德条码

第5章 行动抉择

第6章 改变一生

第7章 让工作焕然一新

后记 养成正确判断的习惯

附录A 伦理思维的要素

附录B 伦理守则

致谢

注释

试读章节

肯尼·罗杰斯(Kenny Rogers)是底特律老虎队的投球手,在2006年棒球季后赛中创下了14局无失分的纪录,为他所在的球队在世界联赛中赢得了一席之地。世界联赛第三场比赛的球迷们注意到他的左手上打了一条褐色的绷带,里面隐约露出像是比赛禁止使用的松焦油。因为记者向他提出了质疑,他后来说道:“那是粘上的一大块泥土,我把它擦掉了。”尽管罗杰斯经受了严厉指责的压力,而他却凭借世界联赛中的辉煌胜利轻松脱身。

谎话连篇的习惯始于青少年时期。美国学术诚信研究中心(Center for Academic Integrity)对数千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其中70%的学生承认有过一次以上考试作弊,超过40%的人承认或多或少有过剽窃行为。但是谎话连篇这种坏习惯却会持续到成年时期。在一项对住院医师进行的调查研究中,三分之一的住院医师说,为了避免换班,他们向同事撒谎。八分之一的人说他们伪造了实验室检查结果。旧

如果我们从别人——如朋友、家人和同事——的角度来看待我们所作所为的“滚动视频”,我们会看到与从我们自己的角度看到的截然不同的景象。因而我仃_}更能理解人们为何会奋起自卫了——即便我们的谎言只不过是“善意的”。

许多年前,一位工程学教授带着家人驱车前往加利福尼亚州,他在那时认识到了撒谎的阴暗面并从中吸取了教训。¨在亚利桑那州边境的农业检查站,一位检查人员问房车里是否装运了一些农产品。实际上,他们的冰箱里有西红柿,但为了避免麻烦,他回答:“没有!”检查人员挥手放行。

“但是,爸爸,”他驱车离开检查站时他年幼的儿子说,“我们有!”

儿子清楚父亲明明知道有西红柿的,但父亲撒了谎。多年以后,这位教授心中回忆起这一幕时,深感后悔。他想到:“我只不过为了避免花两分钟时间说清楚西红柿的问题而违背了诚信原则!”他玷污了自己在儿子心目中诚实的好榜样——或许这也是他撰写本书的根本原因。

撒谎是要付出心理代价的。即便别人没有发现我们在撒谎,可我们自己清楚。我们的谎言往往与我们做人的原则背道而驰。为了表明我们的价值观与行为相一致,我们可能会把撒谎视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从而打破心理障碍,撒下弥天大谎。撒谎看起来越是不得已而为之,就越不会受到谴责。

即便我们不在乎自毁形象,撒谎也会成为人际关系的障碍,因为我们不得不时刻警惕着,以免穿帮。一旦谎言被揭穿,就不会有人相信我们说的话。我们给自己带来了遭受事后批评和加倍好好表现的负担,因为我们需要向别人表明我们值得他们信任。与此同时,我们的朋友还会问:“下次撒谎是什么时候?”

善意的谎言尤其危险。我们通常把善意的谎言当做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是一种变通的办法,并非有意撒谎。将善意的谎言列入可按受的伦理行为类别,就是容许将更令人反感的谎言列入这一类别的思维习惯,两者带来的危害是相同的。这等于我们在问自己:“我的谎言是善意的吗?”——好像随意撒些小小的谎代表睿智的思维一样。但实际上我们应该问的是:“这是不是在撒谎?”

我们很少会承认,与我们的撒谎对象相比,我们从谎言中获得了多大的利益。在对恋爱中的情侣撒谎的调查研究中发现,122名大学生在以往的恋爱经历中有过撒谎的记录。每个人都说撒过一次谎并且别人对他撒过一次谎。调查结果是一致的:对别人撒谎时,人们会把撒谎的情形看得比听到谎言时的情形更容易接受。他们认为自己撒谎的动机是无私的,撒谎是自然的行为,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合理的,并且是听到谎言的人所导致的。

具体数据表明:32%的撒谎者说他们撒谎是为了不让对方难过。而只有4%的受谎者相信这种说法。62%的撒谎者说他们撒谎是有正当理由的,只有8%的受谎者会相信。8%的撒谎者认为对方对谎言生气是可以理解的,而持这种想法的受谎者占到了57%。  如果我们是撒谎者,我们往往会按照“成本效益的分析”方法,对可能的消极影响轻描淡写。无论我们表现得多么聪明或充满爱心,我们忘记了大多数人不喜欢别人对他们撒谎。听到谎言的人会感觉被利用了,被蒙蔽了,被骗去了生命的价值。他们感觉被剥夺了对明智决策的控制办,被当成了一个傻瓜。

如果我们是一个接受者,剪了个很糟糕的发型,有人好心地告诉我们,我们会去重做头发。如果我们被诊断患了癌症,前途暗淡,有人诚实地告诉了我们,我们会作好准备,安排好时日不多的生活。如果每个人只是报喜不报忧,我们就不会有机会权衡各种可能性或考虑实际的选择。

不妨设想一下我们的汽车仪表盘总是显示油箱是满的这种情形。虽然这会让我们在短时间内感觉良好——不会因油量表显示油箱快空了而焦虑不安——长期看来却剥夺了我们吸取经验教训以及在小问题变成大问题之前将其解决掉的机会。我们希望人际关系的仪表盘——即人们对我们生活的反馈一一对我们撒谎吗?

尽管我们会说谎,但往往不加以分析,也不会对整个后果进行反复的思量。我们看不到自己是如何将自己的利益凌驾于别人的利益之上的。我们需要从漠不关心、坏习惯、无知和漠然的态度中清醒过来。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将妥协的诱惑转变为塑造人格并深化人际关系。

P6-9

序言

人天生具有美德,而美德的完善却需要通过某种训练才能达成。

——圣托马斯·阿奎纳

本书的构思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就在作者受到诱惑差点作出不符合伦理决策的那一刻萌生的。当时作者罗纳德·霍华德正担任决策分析顾问,有位国防承包商曾要求他帮忙分析一下,美国空军会选择哪种战斗机来装备其飞行舰队。这份巨额合同利润丰厚,非常诱人。

这位承包商客户说:“我们当然都知道分析结果是怎么来的。”

霍华德扬起眉头,一副吃惊的表情。不,他不知道分析结果是怎么来的。承包商的飞机很可能就是最佳选择,但他必须首先进行分析。然而,客户毋庸置疑的肢体语言表明,霍华德会接受诱惑,不作全面分析。霍华德只需巧妙地将结果进行处理,点头同意,合同就可以签订了。

霍华德从未意识到,技术和财务分析会在某些情况下影响明智决策的作出。他拒绝了国防承包商提供的机会j他不能禁不住诱惑而欺骗他人。但是这一事件却向他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一个人在作出正确无误、符合伦理的决策之前,应如何系统地分析情况呢?

多年以后,即霍华德从事伦理教学25年之后,他与克林顿·科弗尔合作,在本书中对这一问题作了解答。其主旨是:我们必须掌握伦理上的差别,以便进行明确的伦理思考;我们必须事先记住各项伦理原则;我们必须运用学过的决策技能作出明智选择。

换句话说,只有学会一种新的思维方法,我们才能作出巧妙的伦理决策。这就是本书的中心思想。

……

——截选自《引言:作出明智的抉择》

后记

养成正确判断的习惯

依照伦理准则巧妙决策的益处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动;播下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无名氏

假定当我们死去时,我们会再度经历当前的生活,如此往复,以至无穷。我们不记得前生,所以无法从中吸取教训。如果这是存在的真理,那么它会改变我们还是毁灭我们?

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一名探索这一困境的哲学家,写道:“如果某一天或某个晚上,有个恶魔对你如是说会怎么样:‘你现在的生活和你曾经的生活,你将会再次经历并且会经历无数次;其中毫无新意,只有痛苦、欢乐、思想和叹息,你生活中或大或小难以言说的一切都会重复出现……存在的永恒沙漏会反复出现,与你同在。”

如果面对这样的未来,你是否会惊呼:“哇!”“呸!”答案多半与我们如何生活有关。

这还回避了问题的实质。说“哇!”会如何改善我们的机会呢?作为本书的作者,我们认为其中有一件必不可少的事情就是提高依照伦理准则进行决策的技巧,使我们能够用塑造性格和建立人际关系的可喜经历替换痛苦的伦理妥协。

但是,仅仅学习伦理决策的技能不足以完成上述目标。同样必不可少的是将新技能转化为习惯。只有技能变为第二天性——我们的本性——时,我们才会收获使我们不断翻转永恒的沙漏的命运。

伦理方面与在其他方面一样,养成习惯要求不断重复和强化。常言道,熟能生巧——更准确地说,完美的练习造就完美。这是本书的最后启示。如果我们要充分利用巧妙的伦理决策,我们就必须将其转变为一种习惯。

研究显示,要养成一种习惯,至少需要三至四周的每日重复。为了表现高水平的能力,甚至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例如,最受欢迎的小提琴大师在20岁之前练习了1万多个小时。下一级的专家则练习7 500个小时,最低一级也练习了5 000个小时。无论是音乐还是伦理,练习越多,表现越好。

如果我们成功地将伦理技巧转变为近似音乐演奏家的习惯,我们就不会花费时间对如何做正确之事扼腕叹息。约翰奈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在晚年接受采访时谈及作曲问题,他说:“灵感不断向我涌来,那是直接来自上帝的灵感,我不仅在脑海里看到各种鲜明的主题,而且其形式准确无误、声音和谐、管弦乐配合默契。逐渐的,我的脑海里出现了完整的作品。”

在勃拉姆斯的层面上,我们不是勉强去解决问题,而是要超越问题。我们不必停下来参阅有关欺骗、盗窃或伤害的伦理守则——我们不再需要停下来考虑是否切掉我们的手臂。我们已经达到了理解自己以及我们不会再受到诱惑的世界的程度。我们只是做正确之事。

当然,我们很少有人期望达到演奏家或精神启蒙家的伦理精通程度。但在实践中,我们可以朝着提高其享受的自我支配感的方向前进。我们沿着这条路走得越远,我们就越不需要参阅我们的守则,或者实施决策分析规则。随着我们的伦理敏感度提高,并且我们开始将遵循守则作为一种习惯,我们完全可以停止有意识的决策行为。

本书的旅程将从练习技能开始。审视自己的技能。依照伦理守则采取正确行动的技能。使用伦理决策过程的技能。将诱惑视为成长机会以及将诱惑转变为改善生活的机会的技能。

如今,我们应当培养什么样的技能呢?哪些习惯使我们能够以越来越强的自信回答尼采的问题,说我们愿意再度经历自己的生活?

没有比养成一种经常反思古老的宗教准则的习惯更好的了:爱人如己。没有人能够达到比广义上解释“邻舍”更高的境界:将每个人纳入我们的伦理空间,不仅有家人和朋友,也有广大的人类社会。

如爱因斯坦所说:“人是称之为宇宙的整体的一部分,在时间和空间受到限制的一部分。他体验自身、其思想和感情如同体验自己以外的事物一般……其意识的一种声光错觉。这种错觉是对我们的一种囚禁,将我们限制在个人的欲念以及对与我们最亲近的少数人的感情上。我们的任务是,扩大我们的宽容范围,包容所有生物和整个美丽的大自然,从而将我们从这种囚禁中释放出来。”

我们可以从爱因斯坦和其他指引我们正确方向的精神领袖身上获得启发。变革将带来人生道路上货真价实的实际效益。我们将能够从远处看到伦理上窘迫的情形并避而远之。面对诱惑时,我们往往更能够将其转变为培养品格和建立人际关系的机会。

我们不为妥协寻找“合理的理由”,而是找到令人信服的理由并采取正确的行动。我们不是利用错误的思维将品格一点点地剔除,而是巧妙地全盘考虑我们的决策,并过上更加令人满意的生活。我们达到自己的生活目标时,就会减轻包袱轻装上阵,很少感觉后悔莫及,并且通过利用伦理原则来改善自己的生活,达到更高的满意度。或许,我们甚至会倾向于将时间沙漏完全颠倒过来。

书评(媒体评论)

历史上有一些时期,道德高压使社会活力大大降低。也有一些时期,人们放纵自己,破坏社会公约,结果是社会效率低下,甚至伦理崩溃。道德的最终败坏往往只是源于打擦边球的侥幸心理,或者“只要目的正确可以不择手段”的激进。中国改革开放30年,创造了高速增长的奇迹,也滋生了许多社会道德问题,现在是适当反思,重新扫描我们的道德条码的时候了。

——王石 万科董事会主席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0 6:1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