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包括计算机网络概述、数据通信、局域网、广域网、网络互联设备、网络交换技术、TCP/IP协议以及路由技术、Internet技术和网络安全等基础知识。第二部分介绍了实验模拟软件Packet Tracer。该软件为学习网络的人员设计、配置、排除网络故障提供虚拟的网络模拟环境。学生可以在软件的图形用户界面上,直接使用拖曳方法建立网络拓扑,软件中实现的IOS子集允许学生配置设备; 并可提供数据包在网络中行进的详细处理过程,观察网络实时运行情况。第三部分给出实验内容,供学生实践。
本书既有理论铺垫,又有实践指导。内容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注重学生网络配置、网络组建等动手能力的培养。
本书共分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网络技术基础。包括计算机网络概述、数据通信、局域网、广域网、网络互联设备、网络交换技术、TCP/IP协议、路由技术、Internet技术及网络安全等章节。各章内容相对独立,但又相互渗透,有机连接。本部分突出基本原理与基本技术,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内容新颖。每章都配有适量的典型习题,使读者能够直观、迅速地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实现学与用的真正统一。第二部分是实验工具介绍。本部分简要介绍了实验模拟软件Packet Tracer的使用方法。该软件为学习网络的人员设计、配置、排除网络故障提供虚拟的网络模拟环境。学生可以在软件的图形用户界面上,直接使用拖曳方法建立网络拓扑,软件中实现的lOS子集允许学生配置设备;并可提供数据包在网络中行进的详细处理过程,观察网络实时运行情况。第三部分为实验部分。本书提供了18个实验科目供学生实践。
本书适合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或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和专科生作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材使用,同时也可供计算机网络设计人员以及管理人员作为参考书使用。
第一部分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1.1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
1.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1.3 计算机网络标准化阶段
1.4 局域网发展时期
1.5 Internet的应用与高速网络技术的发展
1.6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1.7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
1.8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9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
1.10 计算机网络传输介质
1.11 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
1.12 计算机网络互连设备
1.13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14 OSI参考模型
1.15 TCP/IP协议层次模型
思考题
第2章 数据通信
2.1 数据通信基础
2.1.1 基本概念
2.1.2 数据通信模型
2.1.3 传输速率和带宽
2.1.4 数据传输模式
2.1.5 数据传输方式
2.1.6 同步和异步通信
2.2 数据编码和调制技术
2.2.1 转换模拟数据为模拟信号
2.2.2 转换模拟数据为数字信号
2.2.3 数字数据编码为数字信号
2.2.4 数字数据调制为模拟信号
2.3 多路复用
2.4 交换技术
2.4.1 电路交换
2.4.2 分组交换
2.4.3 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的比较
2.5 流量控制
2.5.1 停止等待协议
2.5.2 滑动窗口协议
2.6 差错控制
2.6.1 检错码方案
2.6.2 ARQ
思考题
第3章 局域网
3.1 局域网的定义与特点
3.2 局域网的组成
3.3 决定局域网特性的主要技术
3.4 局域网的体系结构
3.5 IEEE 802标准
3.6 典型局域网
3.6.1 以太网的工作原理
3.6.2 传统的以太网系统
3.6.3 以太网分段
3.6.4 以太网电缆使用标准
3.7 快速以太网
3.8 千兆以太网
3.9 万兆以太网
3.10 以太网标准
思考题
第4章 广域网
4.1 广域网概述
4.2 广域网中的常用设备
4.3 广域网的体系结构
4.4 典型的广域网技术
4.4.1 公用电话交换网
4.4.2 数字数据网
4.4.3 分组交换网
4.4.4 帧中继
4.4.5 综合业务数字网
4.4.6 ADSL
4.4.7 HFC方式
思考题
第5章 网络互联设备
5.1 网络互联
5.2 中继器
5.3 集线器
5.4 网桥
5.5 交换机
5.6 路由器
思考题
第6章 网络交换技术
6.1 共享式以太网
6.2 交换式以太网
6.2.1 交换式以太网的工作原理
6.2.2 交换式以太网的基本结构
6.2.3 交换机数据转发方式
6.2.4 交换式以太网技术的优点
6.2.5 半双工以太网
6.2.6 全双工以太网
6.3 虚拟局域网
6.3.1 VLAN的工作原理
6.3.2 虚拟局域网的优点
6.3.3 VLAN的分类
6.3.4 以端口为中心的VLAN的实施
6.4 交换机的基本性能参数
6.4.1 交换机的分类
6.4.2 交换机的性能参数
思考题
第7章 TCP/IP协议
7.1 TCP/IP协议的基本特点
7.2 IP协议
7.3 IP地址
7.4 TCP协议
思考题
第8章 路由技术
8.1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8.1.1 路由器的概念
8.1.2 路由器的作用
8.1.3 路由器的优缺点
8.1.4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8.1.5 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
8.1.6 直接路由和非直接路由
8.1.7 路由算法
8.2 路由协议
8.2.1 RIP
8.2.2 OSPF
8.2.3 BGP
思考题
第9章 Internet技术
9.1 Internet概述
9.2 Internet的发展
9.3 Internet的应用
9.3.1 文件传输服务
9.3.2 电子邮件
9.3.3 WWW
9.4 Web开发技术
9.4.1 HTML
9.4.2 ASP
思考题
第10章 网络安全
10.1 网络安全概述
10.1.1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定义
10.1.2 网络安全体系结构
10.1.3 网络安全策略
10.2 网络安全防御技术
10.2.1 身份认证技术
10.2.2 加密技术
10.2.3 信息隐藏技术
10.2.4 防火墙技术
10.2.5 入侵检测技术
10.2.6 数据备份与灾难恢复技术
10.3 网络安全面临的热点问题
10.3.1 病毒
10.3.2 黑客
思考题
第二部分 实验工具
第11章 Packet Trace软件
11.1 软件说明
11.2 软件介绍
11.2.1 界面介绍
11.2.2 运行模式
11.2.3 记录注解与描述
11.2.4 模式介绍及其他选项
11.2.5 拓扑模式——创建网络
11.2.6 模拟模式
11.2.7 实时模式
第三部分 实验内容
实验1 设备创建
实验2 设备排列
实验3 设备配置
实验4 网络仿真
实验5 非简单模式下配置设备
实验6 在控制台模式下配置设备
实验7 实时模式下发布ping信息包
实验8 建立两台主机互联的对等网络
实验9 建立点到点式网络
实验10 建立基于交换机的网络
实验11 转发器和集线器
实验12 转发器
实验13 无线网
实验14 网桥和交换机
实验15 连接路由器的LAN接口(一)
实验16 连接路由器的LAN接口(二)
实验17 配置静态默认路由
附录A Cisco IOS支持的命令: 路由器
附录B Cisco IOS支持的命令: 交换机
附录C 网络实验报告模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