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国银行监管的有效性问题研究
分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作者 孟艳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在作者博士论文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书中首先研究判断银行监管有效性的理论依据,然后以公利、成本、结果三个角度为判断基点,设计一套衡量银行监管有效性的指标体系,并用之于量化分析我国银行监管的有效性。在取得基本判断结论以后,从理论分析、实证分析、国别历史实践、国际规范四个维度探讨如何实现银行监管的有效性,归纳提出了市场力量主导理论。

内容推荐

由于银行在经济生活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银行业自身的特点,在世界各国,银行业都是受到监管最多的行业之一。为了避免系统性银行危机、实现银行体系稳健运行和经济健康发展,世界各国对有效的银行监管都有强烈的需求。

对我国来说,由于金融体系以银行业为主导、整个社会的金融资产以存款为主体,银行在经济运行和发展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在深化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和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为了维护公众利益、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适应金融开放的新形势,我国需要降低银行业的脆弱性,保证银行业的健康发展和金融稳定,毋庸置疑,有效的银行监管是实现上述目标所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然而,从银行业和银行监管三大实现力量的现状来看,我国银行监管的有效性不容乐观,所以,研究我国银行监管的有效性问题,包括我国银行监管有效性的量化分析、提高有效性的制约因素、路径选择与具体对策等,具有重要的现实与理论意义。

在研究思路上,本书首先研究判断银行监管有效性的理论依据,然后以公利、成本、结果三个角度为判断基点,设计一套衡量银行监管有效性的指标体系,并用之于量化分析我国银行监管的有效性。在取得基本判断结论以后,从理论分析、实证分析、国别历史实践、国际规范四个维度探讨如何实现银行监管的有效性,归纳提出了市场力量主导理论,为研究我国银行监管有效性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国际实践经验借鉴以及国际背景分析。接下来,运用上述结论和理论,结合我国的国情和经济发展阶段,分析政府监管、银行自我约束和市场约束三大力量的发展状况,研究我国银行监管低效的根源,探讨如何通过强化和培育市场力量来提高我国银行监管的有效性,并提出了具体路径和对策建议。

本书在结构安排上,除导论外,共分为六章。第1章和第2章王要是对银行监管有效性的量化研究;第l章研究判断银行监管有效性的理论依据,并设计衡量银行监管有效性的指标体系;第2章则是该指标体系在中国的应用;第3章研究如何实现银行监管的有效性;第1章、第2章、第3章服务于后三章的研究,后三章从政府监管、银行自我约束和市场约束三大实现力量探讨我国银行监管低效的根源,分析提高我国银行监管有效性的路径和具体对策。本书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

1.应从公众利益的角度分析银行监管有效性,基于公利、成本和结果判断三视角来设计衡量银行监管有效性的指标体系。基本的思路是:以公利效应作为银行监管的最终目标,通过对最终目标的具体化来衡量银行监管的收益,同时考虑监管成本因素。为把公利效应具体化,可以从稳定性目标、效率性目标、公平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四个层次来设计衡量银行监管的各种中介指标;并从直接成本、执行成本和扭曲成本三个方面设计银行监管的成本指标。所以,衡量银行监管有效性的指标体系包括:存款人利益保护指标;银行业稳定性指标;银行业效率指标;消费者利益保护指标;发展性目标指标;监管成本指标。

2.我国银行监管在支付高额监管成本的情况下,只是低水平地买现了各项公利目标,我国银行监管是低效的。具体来说,在五大公利目标中,存款人利益保护和银行业稳定目标的核心指标表现较好,但是,其附加指标的表现反映出存款人利益保护和银行业稳定都存在较大隐患;效率、消费者利益保护、发展性目标的实现状况都不理想,其中效率指标、消费者利益指标有改善趋势,发展性目标有恶化趋势。据不完全统计,1994—2006年我国银行监管可量化的成本高达5.5万亿元,其他不可量化的成本都不同程度存在着,从特定角度看,高额监管成本的支付已超过了银行危机的成本。

3.从理论、实证、国际实践和规范四个维度探讨银行监管有效性的三大实现力量,提出了市场力量主导理论,指出构建以市场力量为主导的银行监管体系是提高我国银行监管有效性的必然选择,它的实现路径是以尊重、支持和互补市场力量为导向优化政府监管;培育和加强银行自我约束和市场约束。

4.关注控制性银行监管制度的产生、发展、淡出、变革是理解我国银行监管有效性的关键因素。1998年以后,在银行业稳定和效率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加大、金融开放、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等因素推动下,控制性银行监管制度逐步向审慎银行监管制度过渡。由于涉及到多方利益格局的调整,制度过渡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加快审慎监管制度的构建和强化是缩短这一过渡时期的出路所在。构建和强化审慎监管制度极具复杂性,需要大量配套性的改革措施,目前,需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解决监管宽容和监管者协调性欠缺的问题,并积极创造条件消除资本监管在宏观层面、微观层面和制度基础方面的制约因素。

5.银行自我约束是外部监管力量发挥作用的基础,银行自我约束包括内部的约束和外部行业之间的约束。虽然大量利他行为的存在是经济人假设绕不过去的一个难题,但是,从经济人假设的角度出发研究如何强化银行自我约束是具有合理性的。应从产权、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三方面采取措施,以建立起合理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使商业银行股东、管理层、职工等利益相关者按照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考虑,对政府监管措施和市场约束采取合理的行动方式;应从职能定位、组织机构、人员和资金来源等各方面对中国银行业协会进行改革,使之真正担负起行业自律的作用,提高银行监管的有效性。

6.在政府监管为主的外部监管体系下,市场约束具有重要的补充作用,但是,它不能自动产生,它发挥作用需要满足一系列条件。理论分析结论和运用DKH模型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对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约束整体上较为薄弱,市场约束薄弱造成我国银行体系、监管当局和存款人存在不同程度的道德风险,这不仅使监管成本高昂,而且导致银行体系更容易受到传染风险的影响。既要在银行监管体系中引入市场的惩罚力量,又要考虑市场约束的局限性和门槛效应,市场约束的强化应该在惩罚和保护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强化市场约束的突破口是改善银行业公开信息披露状况。

在研究中取得的主要进展有:(1)以公利、成本、结果三个角度为判断基点,把公利效应视为银行监管的最终目标,把稳定性目标、效率性目标、公平性目标、发展性目标视为银行监管的具体目标,遵循成本收益原则,首次设计了一套包含六大类指标的衡量银行监管有效性的指标体系,并用之于量化分析我国银行监管的有效性,为客观评价我国银行监管的有效性提供了依据。(2)采用归纳方法提出了市场力量主导理论,指出建立和完善市场力量主导型银行监管体系是提高我国银行监管有效性的路径选择,并从政府监管、银行自我约束和市场约束三大实现力量的角度,展开监管低效的原因剖析和具体对策研究。(3)把道格拉斯·c.诺思的国家模型进一步扩展,结合落后经济、转轨经济、金融开放的具体国情对我国政府监管制度的演化历程和未来趋势进行了理论阐释;指出加快审慎监管制度的构建和强化是改变过渡时期银行监管低效局面的出路所在,并从监管宽容、监管者协调性和资本监管的角度探讨强化审慎监管制度的具体障碍与对策。(4)通过分析市场约束作用条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市场约束的薄弱状况、市场约束的局限性和门槛效应,指出在我国,市场约束的强化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市场约束的强化应该在惩罚和’保护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另外,应用DKH模型检验了1998—2005年我国银行业市场约束的情况,进一步推进了对我国银行业市场约束状况的实证研究,同时,验证了1998年以后,政府监管对市场约束的替代关系正逐步转化为互补关系。

目录

导论

 0.1 研究意义

0.1.1 研究的现实意义

0.1.2 研究的理论意义

 0.2 基本研究范畴界定

0.2.1 银行

0.2.2 银行监管

0.2.3 有效性

 0.3 研究的主要方法、思路和框架结构

0.3.1 主要研究方法

0.3.2 主要研究思路

0.3.3 框架结构与主要研究结论

 0.4 研究的难点、突破之处与存在的不足

0.4.1 研究难点

0.4.2 研究有所突破之处

0.4.3 存在的不足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第1章 判断银行监管有效性的理论依据与指标体系

 1.1 监管效果的理论之争:公利与私利

1.1.1 公利理论综述

1.1.2 私利理论综述

1.1.3 主要启示

 1.2 判断银行监管有效性的理论依据与思路

1.2.1 基于公利效应的有效性

1.2.2 基于成本约束视角的有效性

1.2.3 基于结果的有效性与基于过程的有效性

 1.3 衡量银行监管有效性的指标体系

1.3.1 银行监管的目标体系分析

1.3.2 银行监管的具体成本研究

1.3.3 衡量银行监管有效性的指标体系框架 

l.3.4 衡量银行监管有效性的指标体系的具体设

本章小结

第2章 我国银行监管有效性的判断

 2.1 存款人利益保护指标状况

2.1.1 银行违约时,存款人获取的补偿金额

2.1.2 银行业的违规犯罪案件

 2.2 银行业稳定性指标状况

2.2.1 危机指标

2.2.2 资本充足率指标

2.2.3 资产质量指标

2.2.4 流动性指标

 2.3 银行业效率指标状况

2.3.1 市场占有率指标

2.3.2 收益指标

2.3.3 成本耗费指标

 2.4 消费者利益保护指标状况

 2.5 发展性目标指标状况

 2.6 监管成本指标状况

2.6.1 直接成本状况

2.6.2 执行成本状况

2.6.3 扭曲成本状况

 2.7 指标汇总与基本的结论

本章小结

第3章 银行监管有效性的实现力量:理论、实证与国际实践

 3.1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理论演化

 3.2 银行监管实现力量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3.2.1 银行监管实现力量的理论分析

3.2.2 银行监管实现力量的实证分析

 3.3 代表性国家银行监管的演化历程与趋势

3.3.1 美国银行监管的演化状况与发展趋势

3.3.2 日本银行监管的演化状况与发展趋势

3.3.3 韩国银行监管的演化状况与发展趋势

3.3.4 美、日、韩三国银行监管实践的规律性特征与启示

 3.4 巴塞尔协议与开放条件下银行监管的有效性

3.4.1对资本监管的基本理解

3.4.2 1988年《统一资本计量与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的总体影响与基本思想

3.4.3 2004年《资本计量与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的总体影响与基本思想

 3.5 市场力量主导理论及其对我国银行监管有效性的启发

3.5.1 殊途同归的结论:市场力量主导理论

3.5.2 市场力量主导理论对我国银行监管有效性的启发

本章小结

第4章 政府监管与我国银行监管的有效性

 4.1 我国控制性银行监管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4.1.1 1948-1998年:控制性银行监管制度形成与发展的简要描述

4.1.2 落后经济理论、经济增长目标与控制性银行监管制度

4.1.3 国家理论、渐进式经济转型与控制性银行监管制度

 4.2 从控制性银行监管制度向审慎银行监管制度的过渡

4.2.1 1998年以后:控制性银行监管制度淡出与变革的简要描述

4.2.2 扩展的诺思国家模型对我国控制性银行监管制度淡出的解释

4.2.3 金融开放与我国审慎监管制度的构建与强化 

4.2.4 过渡时期银行监管低效的辩证思考与对策

 4.3 监管宽容与我国银行监管的有效性

4.3.1 我国银行监管宽容的具体表现与影响

4.3.2 我国银行监管宽容的原因剖析与对策

 4.4 监管者协调性与我国银行监管的有效性

4.4.1 监管者协调性的内涵与影响因素

4.4.2 我国监管者协调性欠缺的表现及制约作用

4.4.3 改善监管者协调性的具体措施

 4.5 资本监管与我国银行监管的有效性

4.5.1 巴塞尔资本协议与我国银行资本监管

4.5.2 我国银行资本监管的宏观条件分析:资本挤压

4.5.3 我国银行资本监管的微观条件分析:技术短缺

4.5.4 我国资本监管的制度基础分析

本章小结

第5章 银行自我约束与我国银行监管的有效性

 5.1 分析的起点:经济人与道德人假设

5.1.1 经济人假设及其缺陷

5.1.2 道德人假设及其缺陷

5.1.3 以经济人假设为起点研究银行自我约束问题 

 5.2 银行自我约束的研究对象

 5.3 商业银行产权约束与我国银行监管的有效性

5.3.1 产权及商业银行产权约束的作用

5.3.2 我国银行产权制度及产权约束状况对银行监管有效性的影响

5.3.3 建立现代银行产权制度提高银行监管有效性 

 5.4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与我国银行监管的有效性

5.4.1 公司治理及商业银行公司治理

5.4.2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与银行监管

5.4.3 建立有效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

 5.5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我国银行监管的有效性

5.5.1 内部控制及其在银行监管中的作用

5.5.2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状况 

5.5.3 改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建议

 5.6 银行同业约束与我国银行监管的有效性

5.6.1 银行同业约束及其在银行监管中的作用

5.6.2 发展银行同业约束对我国有效银行监管的重要性

5.6.3 我国的银行同业约束状况及改进渠道

本章小结

第6章 市场约束与我国银行监管的有效性

 6.1 市场约束的理论解读

6.1.1 市场约束的内涵

6.1.2 对市场约束作用的再认识

6.1.3 市场约束的作用条件及其实现措施

 6.2 我国银行业市场约束状况及对银行监管有效性的影响

6.2.1 市场约束状况的理论分析

6.2.2 市场约束状况的实证检验:DKH模型

6.2.3 市场约束状况对我国银行监管有效性的影响 

 6.3 强化我国银行业市场约束的政策建议

6.3.1 市场约束的定位:在惩罚与保护之间寻求平衡

6.3.2 强化市场约束的具体政策建议

6.3.3 对“政府干预悖论”的思考

本章小结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1:2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