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所收十一篇关于《四书》诠释的论文,在中国《四书》诠释的研究方面比较偏重清代学者以及与当代学者的对话;日本《四书》诠释研究方面则比较偏重于日本古学派伊藤仁斋与荻生徂徕的儒学研究与解释;朝鲜儒学方面,则关注到平常台湾学界忽视的两位儒者,一是阳明学者郑齐斗,一是实学派的丁若镛,二者都不被视为朝鲜朱子学正统。总之,本书对于“东亚《四书》诠释”的探索研究,只是初步阶段,许多尚待开发的课题如对于元、明代的《四书》诠释,或是朝鲜朱子学派大家(如李退溪、李栗谷等)的《四书》解释之特色,乃至日本古学派以外(如朱子学派、阳明学派、怀德堂朱子学派等)等等,都有待从微观的角度,个别地深入研究。
引言
中国儒者的《四书》诠释
《大学》思想的历史变迁
朱熹对《四书》里“智”的反思:生命之流里智慧之弋射之道
清代的义理学转型与《四书》诠释:以《论语正义》、《孟子正义》为观察对象
刘逢禄《论语述何》及其解经方法
日本及朝鲜儒者的《四书》诠释
日本德川时代四书学的开展与转变:从媒体的观点出发
荻生徂徕的《学》、《庸》解释及古文辞学
安藤昌益的儒教批判及其对《四书》的评论
涩泽荣一解释《论语》的两个切入点
朝鲜阳明学者郑霞谷的“生理说”及其对告子学说的诠释
伊藤仁斋与丁若镛的《中庸》古学诠释
座谈会:“东亚四书学”概念之内涵与意义探讨
四书学的三个视角
“四书学”:暂定性的方法概念
“诠释背负信托”与“诠释背负理论”:《四书》研究刍义
东亚儒学经典诠释史的四书学
人名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