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倾天下,仪容万芳!美国礼仪皇后艾米莉·博斯特写就的鸿篇巨制;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盛赞的礼仪经典之作!西方礼仪文化全攻略!一本分门别类、细致入微的全球礼仪手册!一部引例晓喻、原汁原味的“礼”想国!一本伴随几代美国人成长的礼仪读本!一部步入上流社会、体现高贵气质的国际礼仪指南!完美再现奥黛丽·赫本般的优雅特质!本书自问世以来,已修订再版18次!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礼仪(上下雕饰最优雅的你) |
分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作者 | (美)艾米莉·博斯特 |
出版社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礼倾天下,仪容万芳!美国礼仪皇后艾米莉·博斯特写就的鸿篇巨制;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盛赞的礼仪经典之作!西方礼仪文化全攻略!一本分门别类、细致入微的全球礼仪手册!一部引例晓喻、原汁原味的“礼”想国!一本伴随几代美国人成长的礼仪读本!一部步入上流社会、体现高贵气质的国际礼仪指南!完美再现奥黛丽·赫本般的优雅特质!本书自问世以来,已修订再版18次! 内容推荐 美国礼仪皇后艾米莉·博斯特写就的鸿篇巨制;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盛赞的礼仪经典之作!本书自问世以来,已修订再版18次!本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门,它不仅仅展现了作者礼仪思想的精髓,还让我们看到了西方礼仪文化的全貌,真是引人入胜。 目录 前言 礼貌与道德 第1章 什么是理想社会 赝品和真品/1 第2章 介绍 介绍的不二法则/3常用的介绍方式/3 正式和隆重的介绍/7何时介绍/8 自我介绍/11何时勿需介绍/12 不经介绍的交谈/12 第3章 问候 说什么话/14何时握手/14握手之分寸/15 何时起身/16年轻人招呼长者/16忘记姓名/17 第4章 礼貌的招呼语 非正式的招呼/18公众场合的招呼/18 对“你好吗”的回答/19有意的“伤害”/20分手/20 第5章 在街上和公共场合 在街道上行走/21助人一臂或以手相搀/22 男士先行/23女士不坐在左边/23 在公共场所吸烟/24付账的问题/24 闹市里的生活/25体谅为你服务的人/28 第6章 在公共集会 剧院/29戏院/31电影/34 马戏、冰上表演和牧童竞技会/35 第7章 交谈 不要慌!没什么可怕的!/37“三思而后言”/38 愉快的谈话/39禁忌/40使人不快的典型/42 记住几项原则/44 第8章 词、短语和发音 字词的用法和意义/47发音/51 积累令人愉快的言辞/53 第9章 姓名与头衔 名字的使用/55儿童与成年人/56 对丈夫和妻子的称呼/57安全的称呼/57 不可使用名字的场合/58介绍自己/58 使用博士头衔/59 第10章 名片和访问 合法改变姓名/59名片/60非正式名片/67 公事或职业名片/67访问/69 第11章 邀请/接受和婉谢 取消邀请和请求邀请/79 接受及婉谢邀请/80 第12章 装饰完好的家 房子的特性/89 仆人的职位/92 主仆关系/106 第13章 下午茶和其他午后活动 茶会与招待会/111鸡尾酒会/114自助餐宴/120 烤肉会/129其他非正式的集会/133 第14章 正式宴会 官式宴会/144 私人家庭的正式宴会/148 第15章 非正式宴会 席宴或自助餐/178准备与计划/179邀请/179 安排客人席次/185有关菜单的建议/186 选择与侍奉酒类/187餐桌布置/187迎候宾客/189 非正式之侍候/189饭后咖啡/193作客者须知/193 第16章 早餐、午餐和晚餐 准备家庭中餐食/195 午宴/199 第17章 舞会礼仪 如何开始及何地开始/205私宅内举行的大型舞会/207 装饰/207客人到达/208圆熟的主人和女主人/208 圆熟的客人/208有用的招待/209跳舞节目单/209 客人们的礼节/210侍候晚餐/211 第18章 及笄之期 及笄舞会/213晚宴舞会/215茶舞会/215 集会、八人舞会、社区及笄舞会/216 父亲的角色/217及笄女子的衣饰/217 “舞会中女孩子”应注意的事项/217 第19章 非正式舞会礼仪 晚舞/219茶舞/220户外舞会/221 美好音乐的重要性/221跳舞的礼貌/222 第20章 订婚 未来的新郎及其准岳父/224订婚戒指/224 女方是否须给男方订婚礼物/226 男方家长拜访女方家长/226宣布订婚/227 订婚宴会/230已订婚男女之行为举止/232 不应与其他异性单独约会/233订婚期的长短/234 解除订婚婚约/235购买结婚戒指/235 订婚礼物/236嫁妆的选购/236 瓷器、玻璃器皿及银器的选购/239 第21章 婚礼前的首要准备 婚礼安排/245 婚礼中的衣着/264 派对、晚宴和预演/273 第22章 婚礼之日 男傧相的任务/283总招待/285时辰的来临/286 安排已离婚的双亲就座/289最后几分钟/290 结婚典礼/292在典礼之后/293 “正统的”及“改革的”犹太教婚礼/295 罗马天主教婚礼/295接待会/296 已离婚的父亲参加婚礼/301他们离去了/302 特别情况下的婚礼/305婚礼中的来宾/314 第23章 洗礼仪式 新生儿/322 第24章 葬礼 即时采取之步骤/330荣誉执绋人员/334 送收花圈/334在殡仪馆吊唁/336 谁应为死者送葬/336殡葬仪式/337 教堂费用/340向哀悼者致谢/340 孝服/34l葬礼后死者家属之行为/343 第25章 户外活动 看职业性的比赛/345参加校际此赛/346 在公共海滨浴场/346公园和游乐场/347 第26章 野餐 什么样的野餐/348你是女主人/350 热食或冷食/351器具装备/353 一张清单/354离开野餐地点/354 第27章 便笺和短信 书信的外观和体裁/355称呼重要的人物/369 商业信函的内容/371私人函件/376 第28章 长信 每个人都愿意收到的信/389 不应该写的信/390起头难/391 第29章 演讲礼仪 介绍演讲人/394准备你的演讲稿/395 即兴演讲/397你双手的位置/398演讲的衣着/398 第30章 俱乐部和俱乐部礼仪 成为会员/401乡村俱乐部/403 在都市俱乐部中/405俱乐部的访客/405 不能破坏的规则/407退出俱乐部/408 第31章 游戏和运动 愉快的和不愉快的打牌者/411 各种运动/413 各种运动衣着/421 第32章 商业和政务礼仪 商业礼仪/429 政务礼仪/438 白宫作客须知/444 第33章 女士着装礼仪 合身的衣着/448追随时髦的人/450 粗俗的衣着/451有风采的女性/451配件/451 化妆与发型/456按预算购买/457日间服装/458 晚间服装/460在餐馆中/461 职业妇女的衣着/461你的旅行衣着/461 第34章 男士着装礼仪 合身和小心保养的重要性/463遵守预算的男士/464 日间非正式的穿着/465日问正式穿着/467 晚间衣着/469大衣与礼帽/472鞋子和袜子/474 领带/475背心或马甲/476珠宝/476 第35章 启蒙礼仪 公平竞赛/478“因为大家都这样”/479 饮食习惯/479钱的问题/48l孩子的外表/481 孩子们的派对/482父母亲和孩子们/484 服从规则/485尊敬/486 第36章 日常生活礼仪 餐桌上的礼节/487电话礼节/505 餐馆礼仪/512驾车/522致吸烟者/529 第37章 在国内和国外的旅行礼仪 安排你的旅行/533汽车旅馆及普通旅馆/537 乘飞机、火车或轮船/547国外旅行礼仪/555 第38章 在美国高雅品味的培养和提升 附录 中英名词对照 试读章节 在举行婚礼的那一天,最忙碌的人要算是男傧相了;的确,那天他要身兼数职——不只是秘书、侍从,而且是管理全部婚礼程序的总经理,当然他还是新郎的至交,他的聪明及耐心一点也没有问题。 一大清早(特别是当婚礼是在白天举行的时候),通常在新郎起床之前,他就得先到新郎的家里。他俩很可能聚在一块吃顿早餐。在任何情形中,他都像一位监护人一样照顾这位新郎。他要留心他的受监护者的一般情形;新郎如果稳妥正常,自然很好。假如这位新郎满怀紧张如在云雾之中,男傧相必须使他认清现实,尽力使他镇静下来。 男傧相的任务 男傧相充当行李管理人 他的第一件任务,就是要注意到新娘及新郎度蜜月时所需携带的每一样必需品,是否已经包扎好了,而且还应注意到新郎是否心不在焉把室内陈设品装到行李里面去了,而把他所有的衣物遗忘在衣橱中忘记带出去。假如新郎穿正式礼服举行婚礼,那么得将他要穿的礼服放在袋子中,带到举行招待会的地方去,他同新娘必须在那儿脱下礼服换上旅行装。如果他们蜜月旅行的第一站是到某大城市的旅馆,男傧相便变成了搬运工人。他把新郎所有的行李装上汽车,然后驾车到新娘家里,或举行招待会的地点,同时还要把新郎放旅行装的手提箱也提到一间预备给他使用的房间。然后,他还得依照事先的安排收拾新娘的行装及将新郎与新娘两人的行装一块送到已经订好食宿的旅社里,并且注意他们的手提箱是否已放在他们的房间内,以及每样东西是否已安置妥当。如果他思虑周到的话,他自己可买些鲜花,放在房间的各处,起装饰与欢迎之效。他还得去为这对新婚夫妇登记,要一把这旅社的钥匙,再回到新郎的家,将钥匙交给后者,并且向后者保证旅馆中的一切都已准备妥当,只待他俩去住了。自然这种办法让这对年青夫妇在到达时便能从容地步入他俩自己的房间,而不必受到休息间每位好奇者的注视。 或许如果这对新婚夫妇于接待会完毕后,直接乘坐船、飞机或火车离去,男傧相就得即刻把行李运到出发的地点,将行李托运(记住!务必把行李票交给新郎),或是注意让行李放到适当的舱房去。如果他俩乘汽车离去,男傧相就该亲自把行李装载到他事先为新娘、新郎密藏在安全地点的汽车里去,如此做的用意无非是在避免招待们或新郎的一些朋友乱开玩笑。他本人也可以亲自驾车把新郎、新娘从招待会上送到他们密藏汽车的地方。 男傧相充当侍从 男傧相的一个任务,就是侍从的任务。他必须注意使新郎有充分的时间扮装,甚至于当新郎刮胡子将脸刮破时,他还要手拿棒状止血药物(StvoticPencil)在一边侍候,以备新郎使用。他可能要为新郎找袖扣或者将整套明明白白放在眼前但新郎“找不到”的衣眼找出来给后者。新郎的结婚证书,也得为他安全地装到他的皮夹中或衣袋里去。男傧相,也务必请求新郎把结婚戒指和要付给牧师的费用一起交给他,而由他放到自己的衣袋中去。 男傧相充当普通朋友 由于新娘和新郎的行装都已放置妥当,将结婚戒指和付给牧师的费用都放入自己的衣袋中,而且也把新郎的旅行装运到新娘家(或者任何他要换旅行装的地方),此时新郎结婚礼服也已经穿着齐全,男傧相本人也预备妥当,此时男傧相除了充当侍候新郎的绅士之外,一直到他护送新郎到教堂之后,他都毫无事情可做。不过到了教堂,他却变成参谋总长了。 结婚典礼结束时 如果男傧相不是和女傧相一道走出教堂的话,他就该从侧门溜掉。而当婚礼行列走下教堂走道解散之时,他就得即刻自一侧入口处冲出去,绕到前面把新郎的衣帽交还给他。 有时候由教堂的执事人员负责保管新郎的衣帽,而当新郎即将离去时,在教堂门口把它们一并交还给新郎。然而不管在哪一种情况下,男傧相都得急急地赶上前去,目送新娘、新郎上到那辆最初新娘与其父来参加婚礼时一同乘坐而此时正停在门口帆布篷处的轿车里。 然后,他再回到教堂的圣物间,把应付的费用交给牧师,再回到新娘家或前往招待会举行的地点去。 在招待会上 当男傧相看到新郎在招待客人,而无需男傧相为他服务时,男傧相便可以与其他客人在一道,直到新人在新人席坐下时为止,然后他就有责任首先向新郎、新娘敬酒祝福。 当这对新婚夫妇离开去掉换他们的结婚礼服时,男槟相又再一度变成新郎的侍从了。他不但帮助新郎着装,还得小心保管那些脱下来的衣物,最后还得注意新郎蜜月旅行时所需携带的各样东西是否都已经齐全。至于像钞票或旅行支票、汽车钥匙、行李票存根、飞机、火车以及轮船的票,如果男傧相预先订好房间的话,则还有旅社或汽车旅馆的钥匙等等,这些都是新郎在兴奋时容易忽略的事情,细心的男傧相也应该替新郎注意到。 在招待会要结束时,男傧相引导这对新人,穿过等候围观的客人而走到门口,而当他俩从花落如雨般的玫瑰花瓣下离开之后,他最后才松一口气,一而加入到客人群中,最后再庆贺一番。 P283-285 序言 许多对礼仪类书籍颇有微词的人,在听到任何与摩西十诫有丝毫分歧的言论时,都会嗤之以鼻。但是十诫并不能帮助这些品德高尚的微词者,让他们避免过多地与某些邻居交涉,因为在有些邻居面前,任何一位绅士都一筹莫展,甚至难以守护住自己的绅士头衔。虽然要想让他们的行为与十诫相符需要高超的技巧,而且这种技巧似乎一直都可以呼之欲出,当然,以上言论绝非在暗示存在比十诫更高的生活准则,只是在讲述经常被人们忽略的礼貌与道德的关系时带出了这一点。言情小说中举止文雅的绅士长久以来都被塑造成毫不知耻的堕落者,以至于那些不拘小节的人认为行为礼貌者不可信任;而另一方面,情景剧和言情小说中未加教养的愚钝的主人公则将粗鲁无礼定为并非完全无益的行为准则。因而,不触犯法律的行为和使生活更加文明的行为这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应该引起人们特别的关注。中国的圣人孔子就完全不赞同美德与礼貌的行为无关的观点,他认为两者不可分割,“仁(即美德)发于心”,然后“行则合于礼”。 有人嘲笑礼仪只是一套套繁冗琐碎、专制武断的旧习俗,“那些行礼者——行了礼却对其他人没有任何好处,这多么麻烦啊”,这些人似乎忘记了在人类从原始阶段向上攀登的历程中,人际交往那极其漫长、缓慢的发展进程。传统习俗起初被设立是为了调节个人与部落的正确行为,它们是生活游戏的规则,如果你想“玩这场游戏”那就必须遵守规则。人类在需要治疗消化不良的药物之前的时代里,都躲在一个角落里偷偷地独自享用自己的食物,生怕被其他更强壮、更饥饿的同伙看到。在公共场合吃饭的习惯也是经历了漫长的时期才形成的,很明显直到种族的每个人都互相了解,并且确定有足够的食物来满足所有人的需求的时候,这种行为才是安全的。当一起用餐成为时尚,餐桌上的礼仪关乎他们的形象时,他们发动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向上攀登的战争。遇见熟人摘帽子的习惯来自于一条古老的规定,友善的骑士们相互交谈时应该摘下盔甲以示友好。在骑士的年代里,有一点必须谨记,知道遇见的人是敌是友非常重要,如果是敌人就意味着当场决斗。因此,显而易见,传统的礼节不仅是为了让生活的车轮转动地更加平稳,同时也是人类交往中的安全措施。想一想,巴黎和会或欧洲近期的所有会议,如果没有外交礼仪这套防身盔甲,会是怎样的情景! 然而对于一些人来说,礼仪这个词就是一种骚扰,这些尽职尽责的反对者向我们保证,它意味着关于琐碎小事的无尽的喧闹,而琐事是无关紧要的。确实琐事不重要,但生活就是由琐事构成的。对厌恶这个词的人来说,它就代表着所有的礼节都是过分讲究、华而不实,是生活的规划图中过于艳丽的装饰,是坚强勇敢的国家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对这些人来说,礼仪和礼貌是软弱和胆怯的同义词,他们所谓的真正礼貌的人是一个舞蹈大师或贩卖女帽的男性商人,他们一直认为法国是欧洲最礼貌的国家,同时也是最软弱的国家,直到战争爆发让他们大开眼界,惊诧万分。在下面的故事中,礼仪与战争就是并存的。 战争期间,几个法国人和同盟军的几个另一国家的人在前线后方的一个村庄里吃饭,饭菜是定量供给的。那个国家的军队供给充足,士兵们抢过自己的那份,站着狼吞虎咽起来,无暇顾及其他。法国士兵们则领回了自己那份少量的食物,把一块平坦的岩石当作临时的餐桌,摆上自己的饭菜,还有一点酒,这是一餐中的一部分,他们舒舒服服地坐下来,在谈笑风生中享用食物。就在法国士兵开饭之前,另一个国家的士兵们都已吃完了自己大份的食物,其中一个讥讽地问道:“他们给你们这么点吃的,你们至于这样大费周章吗?”法国人说道:“我们来打仗是为了文明,不是吗?很好,确实如此。所以,我们也要文明地吃东西。” 我们把礼仪这个词加在法国人身上,然而公共场所常见的提示语“勿踏草坪”的来源却令人发笑。这发生在路易十四时期,凡尔赛花园建造过程中。花匠的领头——一位上了年纪的苏格兰人非常痛心,因为他新铺的草坪总是被人践踏,为了保护草坪,他在小道的旁边竖起了警示牌,上面写着“etiquettes”,但是大臣们对这些指示牌视而不见,因此这位坚定的苏格兰人向国王抱怨,最终说服了国王,他下令要求宫廷所有的人“不准逾越etiquettes”,渐渐地这个词的含义扩大为宫廷中所有正确行为举止的规则,然后经过几个世纪的演化,这个词就用来描述一切改善人与人的交往,促进社会交际中文明举止的条例规矩。随着封建王朝的衰落和工业王国的兴起,生活中的许多仪式都已丢弃或被简化处理了,不再如此正式隆重。裤子和外套代替了马甲和紧身裤,服装上的改变比不上社会观念的转变这么激进,宫廷不再是礼节的仲裁者,然而贵族仍然是良好教养的榜样。 即使像切斯特菲尔德爵士这样老于世故且崇尚物质主义的人都明白礼貌与道德(后者是欧洲宫廷所缺乏的)的联系,在著名的《给儿子的信》中他写道:“美德是大至整个社交圈小至两人之间的友谊的基石,但是礼貌、文雅能够为美德增光添彩,增强其力量。”他还说:“在世间,巨大的成功或失败让你受人尊重或被人轻视,但是琐碎的事情,小小的礼貌行为,几乎算不上什么的事情,不管是做出来的还是反映出来的,却决定着你是否让人喜欢。”虽然切斯特菲尔德爵士一向英明智慧,处世有方,可他这一言论却被指控为对“礼貌与文雅”的污辱。因为他贬低了它们,认为两者仅仅是事业成功的手段。根据道德学家的研究,事实上切斯特菲尔德爵士时期的道德标准与现代的非常不同,这加重了他的厌恶之情。然而他猛烈的抨击确实显示出他是正直、坦率的,而且许多人认为他的社交策略即使在今天也依然适用。 但他所生活的世界正流行着民主、平等、友爱和解放的思潮,随着新口令的蓬勃发展,旧时代的贵族、文雅和良好教养的观念己成为古董,镀上了一层黄金,陈列在博物馆的玻璃盒子中。工业黄金时代的迅猛前进将那些宫廷贵族和他们繁冗复杂的优雅冲向一边,人们只埋头于维持财会室账本上的平衡。事物的新秩序持续发展了很长时间,二十世纪的第一年,英国著名的社会历史学家罗素写道:“可能历史上所有时代的人都喜欢钱,但一百年之前他们从不公开谈论它,……一个人的出身、教养、阶级地位、成就、在文学、艺术和公共事业上的卓越贡献——这些在社会上都是很重要的东西。但是当与无所不能的金钱力量处于同一天平时,他们合起来也只不过是一堆尘土,拜金主义是现代社会特有的迷信。”在这句话说出的三百年前,伊丽莎白的全盛时期,本·琼森将金钱贬低为“荣耀的一层薄膜”,他长叹道:“自从金钱可以买到任何东西,所有真正的名望名声下降得多快啊!”现在金钱对于社会有机体有副作用这个事实不断地遭受抨击,从圣经时代开始就已证实人类生命系统的自身渴望是由良好的品味、高智商和完美的情操来控制调节的。但是,随着商业时代的巨大成功,伴随着现代科学和发明的进步,几乎所有的东西都可以买卖,几乎所有的东西都以金钱的标准来衡量,这一点也是事实。 然而,这个标准并不是几个世纪来我们都以之为荣的基督教的最高准则,尽管如此,任何一个人没有钱都无法生存,几乎没有人仅靠我们与生俱来的东西就能维持生存,至少我们认为如此——因为所有人似乎都这样认为。美国是世界上在物质方面最富有、最繁荣、最有希望的国家之一,我们是这个国家的成员。外国的观察者们不时地将这个观念塞进我们的脑中,对外我们“默认了这个非议”,然而私底下,每一个美国人都下定决心要赶上全国整体的平均水平,每个人都被这个决心驱使,辛苦奔波,没有时间来好好想想格莱斯顿先生给他的国民的忠告:“尊重那些古老的美德吧!想一想,如果我们心中骑士精神的真正精髓死了,那么社会上所有美好的东西也都将随之消亡;保持一个理智的头脑,始终相信:既使在我们最出色的表现中也隐藏着许多错误,而且总有一天它们会暴露出来。” 美国也有自己值得纪念和尊崇的古老美德,然而随着越来越多其他种族的人们快速融入到她经济和社会的有机体中,许多急需人们关注的问题一直层出不穷。一些人认为,加强良好品味的提升以完善自身的行为是对道德学家们最大的帮助,他们一直警告人们年轻一代道德素质的下降。良好的品味可能不会让人们拥有高尚的美德,但它会帮助人们远离神学家所谓的“偶尔的罪孽”。我们也清楚,粗俗的行为是狂热的改革家们疯狂攻击的无礼的一部分。除了粗俗,还有低劣的自私,在旧时的学校里,自私是与世间美德最不相容的品质。根据浦西博士所说,喜欢别人胜过自己,不给别人带来痛苦,不忽视任何人,尊重弱者和老人,真诚地、谦虚地对待地位低的人,这就是古老美德的“美好”,他坚持“依照基督教义行事,任何情况下,如果他灵魂全无,犹如背弃基督教义,只要美丽的表壳还在,真正的生命就会被重新注入”。 作为一项关于美国礼节中所有值得推崇的礼仪之研究,作为在生活中出现的最简单以及最繁杂的情况下所要求的正确行为的指导,没有比这本书更好的选择。本书坚信礼仪的广泛含义是生活中任何情况下人类行为的技巧,所有正确的行为都包含其中,任何一个微小的细节都解释得清晰明了,从选择请柬到吃玉米的奥秘所在,并且详细、精确地解答了关于男女服装的疑难,还有装饰房屋所遇到的问题以及社会交往的注意事项。但是本书并没有夸大以那些在个人行为和内心态度中更重要的精神状态为代价的小的细节。作者认为,埋头于那些拘泥形式的琐事就像“测量路边指示牌上字母的大小,而忽略了它们所指示的方向”,她还告诉我们,“不是在技巧上有失误或犯错误的人,也不是被阻隔在良好的社交圈以外的人,而是那些用羞耻和虚伪来镶饰粗俗行为的人在践踏着礼仪花园中的花儿们”。在她看来,礼仪的养成如同建造房屋,以伦理道德为基石,用良好的品味、正确的言语、安静的姿态、谦逊的行为和适当的自尊自重搭建而成。 而是否接受了错误的定义,则要看一个人的优雅所反映出来的全部、部分、或者不能诠释的内容,这轻易地就让我联想起了科尔里奇先生对绅士做出的诠释,“我们能够感觉到绅士的品格与我们同在,”他说:“在社会交际中,无论身处何时何地,无论人们以何种方式交流,细节绝非无关紧要。交流时,人们自然流露出的对琐事的态度恰恰表达出了人们是以何种方式向他人表示尊重的,而这也必然是他所期望获得的那种尊重。也就是说,其实绅士的品格可以追溯到一种平等的精神和习惯,这种平等适用于各个阶层,但也会随机应变,可是其变化绝不会削弱这种精神,当然,也不会矫枉过正。”对绅士的定义何其多,当中也不乏著名的定义;但是,我们却找不到对淑女的相应定义。也许,人们普遍认为淑女必需具备绅士的品格和标准,同时兼具女性的吸引力。 本书的意义不仅在于它是当之无愧的礼仪规范的权威读本,还需要指出的是,本书是美国文学史上社会文献的先例。为了更好的理解有教养的入的行为以及他们所处的环境,本书作者以写实的方式弓J入了真实的人物和地点。这些人物和场景皆来自于作者生活的地方,不管我们是否能够洞察书中的化名,如Worldlys,the Gildings,the Kindharts,the Oldnames等等,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杜撰得很真实,足以引起我们的兴趣和对他们生活方式的解读。他们碰巧来到所谓的社会,这纯属偶然,因为就像作者在最开始说过的一样:“理想的社会并不是富人的集合,它当然也不会抛弃那些出身卑微的人;但它应该是上流人士聚集的场所,言谈高雅、礼貌迷人、学识丰富,本能地会考虑到他人的感受,这就是社会选择其成员的标准。” 而另一个事实是本书所提及的人物都是地道的美国人,他们代表了美国社会的不同阶层,他们身上没有丝毫势利的感觉。这些人并不都是富翁,他们经营家庭的支出、娱乐的方式是完全以科学的标准和方法进行的。在人生这个盛大的舞台上,父母、子女、朋友都在我们前方经过,从生到死,从相识到结婚,作者没有忽略人生全景画中的任何一个部分,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站在当事者的旁边,像导游一样为他解答每一个疑虑、回答每一个问题。在这个过程当中,他能够确信礼仪不是装腔作势者的恭维话——“模仿那些举止良好的人”,也不是势利小人媚上欺下的秘诀,而是建立在尊重自我和他人基础之上的一整套行为准则。同时,为了避免人们因为新的知识而骄傲自大,可以抽出时间回想一下本·琼森的诗句: “不要过分依赖你的高贵出身, 它像阵清风一样,仅仅是借来的东西, 来自那死人的骨灰、骨骼:没有一样属于你 除非你自己去获得,或掌握它。” 书评(媒体评论) 礼仪的养成如同建造房屋,以伦理道德为基石,用良好的品昧、正确的言语、安静的姿态、谦逊的行为和适当的自尊自重搭建而成。 ——艾米莉·博斯特(Emily Post) 本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门,它不仅仅展现了作者礼仪思想的精髓,还让我们看到了西方礼仪文化的全貌,真是引人入胜。 ——卡罗琳·西(Carolyn See) 美国《书单》杂志(Booklist) 艾米莉·博斯特作为一名热忱的伦理家,其影响力仅次于埃莉诺·罗斯福。《礼仪》让我们抛开前人对艾米莉·博斯特的评价,真实全面地看到她的成就。 ——多纳·西曼(Donna Seaman) 著有Modern Manners:An Etiquette Book for Rude People 从生到死,从相识到结婚,作者没有忽略人生全景画中的任何一个部分,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站在当事者的旁边,像导游·样为他解答每一个疑虑、回答每一个问题。在这个过程当中,他能够确信礼仪不是装腔作势者的恭维话,也不是势利小人媚上欺下的秘诀,而是建立在尊重自我和他人基础之上的一整套行为准则。 ——理查德·杜菲(Richard Duffy) 冯克-瓦格纳公司(Funk and Wagnalls)主编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