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黄建始说求医前一定要知道的/健康管理解决方案
分类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作者 黄建始//邸达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其实,70%的病人是不需要马上到医院就医的,本书告诉你就医前必知的公开“秘密”。

医学界权威、专家郑重推荐。

每个家庭都该装备的健康工具书,协和医学院(PUMC)著名健康管理专家黄建始教授“十年磨一剑”,呈现给您的现代自我健康管理精华。

这本书是一部大家企盼已久的健康自助手册。作者结合自己的丰富经验体会和国内外有关文献编著了这一部涵盖广泛、图文并茂、循序渐进、便于查阅而有助于日常生活中出现病痛(症状)的人们的好书。

内容推荐

如果您恐惧生病,害怕看病;

如果您一生中偶然会有头痛、发热的小毛病;

如果您有了病痛不知道该不该去医院;

如果您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去医院;

如果您去了医院不知道看什么医生;

如果您见了医生不知道说什么;

如果您想知道医生看病的科学思路;

如果您想在看病时尽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为医生提供详细有用的病史;

如果您不想在病痛来临时束手无策,听任病痛折磨;

如果您想把握自己的健康;

如果您有上述任何一项或以上的需要;

如果您的家人也有上述情况;

如果您的亲朋好友也有上述情况,您想帮助他们;

如果您想修善积德,帮助在病痛来临时需要帮助的人;

您一定要读这本书。

目录

哪些医学专家为本书把关?(致谢)

夸这本书是谁编写的?(作者简介)

把关医学专家如何看本书?

 罗慰慈教授推荐:这“是一部大家企盼已久的健康自助手册”

 郎景和教授推荐:这是“医学科普花园中的一株奇葩”

 洪昭光教授推荐:这“是一本难得的佳作”,“让人一看就懂,一懂就用,一用就灵”

 胡大一教授推荐:这本书“对培养初入茅庐的医学生、年轻医生和广大全科医生诊治疾病的科学思维也很有指导性”

 梁万年教授推荐:这本书“为普通人自我诊断提供了可操作性的辅助工具和进行诊治的指导性建议”

 黄林平主任推荐:“拥有这样的一本好书并有效使用之,就能在健康投资的道路上迈出跨越式的一大步”

您为什么需要这本书?

如何使用这本书?

如何根据部位找病痛?(部位索引)

正文

1 大人常见病痛

 1-1 全身性的病痛

身体不适(不舒服)

疲劳(累了)

体重下降(瘦了)

体重增加(胖了)

发热(发烧)

多汗(汗多)

晕厥(昏过去)

 1-2 与神经和精神系统有关的瘸痛

眩晕

头痛

麻木感和针刺感

震颤和抽搐

面部疼痛

意识错乱

遗忘(老是忘事)

语言障碍

思维和感觉紊乱

行为异常

抑郁

焦虑

幻觉

失眠(睡不着)

嗜睡(睡不醒)

噩梦

 1-3 与皮肤及其附属物有关的病痛

脱发

常见皮肤问题

面部的皮肤问题

没有皮疹的瘙痒

皮疹

皮疹伴发热

皮肤肿块和皮下肿块

手指甲和脚趾甲的病痛

 1-4 与眼和耳有关的病痛

眼部分泌物增多(眼屎多)

眼部疼痛和眼睑病痛

视力下降和视力受损(看不清)

耳痛和耳内压力增加

耳鸣(耳朵嗡嗡响)

听力下降和耳聋(听不清和听不见)

 1-5 与呼吸系统和心脏系统有关的病痛

流涕

咽喉疼痛

声音嘶哑和失声

咳嗽

喘鸣

呼吸困难

心悸(心慌)

胸痛

 1-6 与消化系统有关的病痛

牙痛

口舌溃疡

口臭

吞咽困难

恶心和呕吐

反复发作性呕吐

胃肠胀气(肚子胀)

急性腹痛(肚子痛)

慢性腹痛(老是肚子痛)

腹部肿胀(肚子鼓胀)

腹泻(拉肚子)

便秘

粪便异常

肛门常见问题

 1-7 与泌尿系统有关的病痛

尿色异常

尿频、尿急和尿痛

少尿

尿失禁

腰背痛

 1-8 与运动系统有关的病痛

肌肉痉挛

颈部疼痛或僵硬

肩部疼痛

手部和腕部疼痛

髋部疼痛

膝关节疼痛

踝部疼痛和肿胀

足部常见问题

2 小孩病痛

 婴儿发热(小宝宝发烧)

 婴儿腹泻(小宝宝拉肚子)

 婴儿呕吐

 婴儿过度哭闹

 婴儿体重增加缓慢(小宝宝长得慢)

 婴儿夜间惊醒

 婴儿、儿童耳部问题

 婴儿、儿童皮疹

 婴儿、儿童咳嗽

 婴儿、儿童便秘

 婴儿、儿童呼吸短促

 儿童发热(小孩发烧)

 儿童烦躁不安(老是哭闹)

 儿童皮肤瘙痒

 儿童恶心、呕吐

 儿童腹痛(小孩肚子痛)

 儿童腹泻(小孩拉肚子)

 儿童大小便自理困难

 儿童跛行

3 男人病痛

 男人尿频、尿痛

 男人血尿

 男人尿失禁

 阴茎疼痛、阴茎肿块和阴茎分

 泌物

 睾丸肿大和疼痛

 男人性交痛

 勃起困难(硬不起)

 早泄

 射精困难

 男人性欲低下(性冷淡)

 男人不育

4 女人病痛

 女人尿频

 女人尿痛

 女人尿急和尿失禁

 女人异常多毛

 乳房疼痛

 乳房肿块

 痛经

 月经不调

 月经过多

 月经间期阴道出血

 不规则阴道出血

 停经后阴道出血

 阴道溃疡、包块或疼痛

 阴道瘙痒、刺激感或分泌物

 女人性交痛

 女人性欲低下(性冷淡)

 女人不孕

 怀孕期间腰背疼痛

 怀孕期间阴道流血

附录

 常见疾病和死亡的各种危险因素及其对策是什么?

 如何自测生理年龄?

 您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是否健康?

 您了解自己家族的遗传因素吗?

 您所承受的精神、心理压力对健康有多少影响?

 您有没有酗酒?

 您有没有过度工作?

 您得糖尿病的危险有多大?

 如何计算身体质量指数?

 您的血压高不高,要不要治疗?

 您是否有抑郁症?

 您得皮肤癌的危险有多大?

 您的听力有没有下降?

 您得结肠癌的危险有多大?

 您的前列腺有没有肥大?

 您得卵巢癌的危险有多大?

 如何计算女人安全期?

 男性健康投资计划知多少?

 女性健康投资计划知多少?

 如何抢救意识不清的成人?

 如何检查意识不清的人的反应和呼吸情况?

 如何做口对口人工呼吸?

 如何做胸部按压配合口对口人工呼吸?

 如何保护意识不清的人的体位?

 心脏病发作怎么办?

 如何正确洗手?

 如何保持口腔健康?

 如何测体温?

 如何测血压?

 肥胖的危害有哪些?

 饮酒过量的危害有哪些?

 吸烟的危害有哪些?

 锻炼的益处知多少?

 药物的不良反应知多少?

 相关疾病和症状知多少?

 黄建始教授《健康在我心中》主要应邀演讲

 黄建始教授《健康管理》主要应邀演讲

您想知道得更多吗?(参考文献)

如何根据发音找病痛(音序索引)

您想知道这本书是怎么“十年磨一剑”的吗?(后记)

试读章节

艾滋瘸: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简称。导致艾滋病的元凶是人免疫缺陷病毒(HIV),这种病毒会攻击人体重要免疫细胞——T细胞,造成免疫功能的缺陷,患者因此比常人更加容易受到各种感染及恶性肿瘤的侵袭,病死率极高。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接触传播、经血液传播和母婴间的传播三种。艾滋病目前没有特效药物,主要采取抗病毒、增强免疫、抗感染、抗肿瘤等的综合治疗手段。预防和治疗艾滋病已经成为21世纪的重要医学课题。

鼻窦炎:是一种很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在成人和儿童中都有较高的发病率。特别是慢性鼻窦炎,由于病程长、反复发作、难以治愈,困扰着许多人的生活。鼻窦炎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鼻炎,这时原有症状加重,出现头面部疼痛、畏寒、发热、食欲不振、便秘、周身不适等,多可出现一侧或双侧的持续性鼻塞。患者脓鼻涕增多且不易擤尽。鼻窦炎有时还会引起精神不振、易困倦、头昏、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等。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体内的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导致的疾病。临床上表现为不规则发热、淋巴结肿大、咽痛、周围血液单核细胞显著增多,并出现异常淋巴细胞等。本病的治疗为对症性,疾病大多能自愈。急性期特别是并发肝炎时应卧床休息。

大肠癌:一般指结肠癌和直肠癌,主要症状有大便性状和习惯改变、腹痛和腹部不适、腹部肿块以及急慢性肠梗阻等。治疗主要采取外科手术,强调肿瘤及区域性淋巴结的整块切除,在提高治愈率的前提下,尽量保留肛门和重建肛门,以提高生活质量。同时配合放疗、化疗及免疫治疗的综合治疗。近年来通过流行病学及病因学的研究,进一步阐明了饮食与大肠癌的关系,使通过改进生活方式来预防大肠癌成为可能。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以沿着周围神经分布的疱疹和疼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这种病毒常常在婴幼儿中引起原发感染,就是人们熟知的水痘。水痘痊愈后,病毒仍以潜伏形式长期存在于脊神经或颅神经的神经节细胞中,在被某些因素激活后,就会从一个或数个神经节沿相应的周围神经到达皮肤,引起复发感染,即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发病时常先有轻度的前驱症状,如发热、乏力、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随后出现的典型皮损为成簇而不融合的粟粒至黄豆大的丘疹,丘疹继而变为水疱,疱液澄清,围以红晕。丘疹沿外周神经分布,排列成带状,很有特征性。各簇水疱群之间的皮肤正常。若无继发感染。数日后水疱干涸结痂,愈后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一般不留疤痕。带状疱疹的治疗一般以抗病毒、消炎、止痛和局部对症治疗为主。

耳气压伤:又称气压损伤性中耳炎,是外界大气压力急剧变化时,引起鼓室内外压力相差较悬殊所致的中耳损伤。轻者仅觉耳内不适,闭塞及微痛,听力稍有减退,重者突感耳闷,耳内刺痛,听力下降,有时还会出现眩晕和耳鸣,甚至耳聋。如果鼓膜破裂,鼓室负压消失,耳痛即可缓解,但听力障碍和耳鸣可加重。患者应首先积极采取恢复鼓室内外气压平衡的措施,如进行吞咽、咀嚼、打呵欠等动作。严重者就诊施行咽鼓管吹张术,局部滴用如麻黄素等血管收缩剂,以减轻鼻腔及咽鼓管咽口粘膜的肿胀。

反流性食管炎:是指由于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粘膜的炎症、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等病变,属于胃食管反流病。主要症状是胸骨后烧灼感或疼痛。症状多在餐后1小时左右发生,半卧位、躯体前屈或剧烈运动可诱发,在服制酸剂后多可消失,而过热、过酸食物则可使之加重。烧灼感的严重程度不一定与病变的轻重一致。严重食管炎尤其在瘢痕形成者,可无或仅有轻微烧灼感。治疗主要包括饮食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肺癌:发生于支气管的粘膜上皮,因此也叫支气管肺癌。肺癌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确,但大量资料表明,长期大量吸烟是重要的致病因素。大气污染也和肺癌的发病率有关。肺癌患者大多数是男性,年龄大多在40岁以上。肺癌的临床表现与癌肿的部位、大小,是否压迫和侵犯邻近器官以及有无转移等情况有着密切关系。早期肺癌往往不产生任何症状,癌肿在较大的支气管内长大后,常常产生刺激性咳嗽,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普通感冒。当癌肿继续长大影响支气管引流,继发肺部感染时,会出现脓性痰液,痰量也较前增多。另一个常见症状是血痰,通常为痰中带血点、血丝或断续的少量咳血。有的肺癌病人还会出现胸闷、哮鸣、气促、发热和轻度胸痛等症状。肺癌的治疗一般根据病情以化疗结合手术和放疗为主。

非霍奇金淋巴瘤:(淋巴肉瘤与网状细胞肉瘤)是一组具有不同的组织学变化、起病部位和临床表现的淋巴瘤。此组淋巴瘤在临床症状、病理、扩散方式和对治疗的反应等方面都不同于霍奇金病,控制原发病的发展比较困难,疗效较差。近年来由于放疗和联合化疗的进展,预后已有所改善。

肺结核: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侵及许多脏器,以肺部受累形成肺结核最为常见。排菌患者是重要的传染源。人体感染结核菌后不一定发病,当抵抗力降低时,才可能引起临床发病。本病多呈慢性过程,表现为低热、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与咳嗽、咳血等呼吸系统症状。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对控制结核病起决定性作用,合理化疗可使病灶内细菌消灭,最终达到痊愈。休息与营养疗法仅起辅助作用。若能及时诊断,并予合理治疗,大多可获临床痊愈。P377-379

序言

这“是一部大家企盼已久的健康自助手册”

由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黄建始教授编著的这本书是一部大家企盼已久的健康自助手册。作者结合自己的丰富经验体会和国内外有关文献编著了这一部涵盖广泛、图文并茂、循序渐进、便于查阅而有助于日常生活中出现病痛(症状)的人们的好书。

本书有如下特点:

(一)便于读者依据全身各系统出现的症状查找解决这些症状的途径和办法。就如“发热”一节,作者根据大人发热和孩子发热间的表现不同,将它们分在两部分中描述,前者写在本书“大人常见病痛”的第13页,后者写在“小孩病痛”的第202页和232页,这样安排,不但重点突出,而且容易查找。“大人发热”叙述全面,从中枢神经系统、胸、腹部脏器到泌尿生殖系统等可能出现发热的原因和表现,乃至经常发生在我国南方高热条件下工作而致的“中暑发热”都考虑到,并进行逐层分析指导。“发热”是内科疾病中最难鉴别的一种症状,有的“发热”病症即使是住在医院里,经过各项检查,也难在1~2周内得到明确诊断,本书分析引导尽可能指出一个大方向,读者可遵循书中的启发探讨解决方法,以免茫然,无所适从。

(二)本书以图解引导为主体,分层次逐步向读者指明自我查寻解决症状的途径。此外更编写了急救常识和日常如何保持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简易技术,这些内容无疑是保健的良师,读者平时若能掌握它们,将有益于保持卫生,增进健康。

(三)附录中附有常见疾病简介,建议读者即使未出现任何不适症状也加以细读;它虽不是“疾病大全”,但却是常见症状的简明病源介绍。这些健康知识,将有助于每一位读者成为“保健卫士”。

感谢黄建始教授在百忙中为我们准备了这一部有价值的实用手册。作者的辛勤劳动和出版界的合作努力使我们能够如愿获得自助健康的良师益友。

罗慰慈

后记

您想知道这本书是怎么“十年磨一剑”的吗?

打开电脑写这篇后记时才发现,这本书从酝酿动笔到完稿付梓竟然花了11年时间。

这本书酝酿于1998年,起因于我主编《美中时报》健康版。当时我还在美国工作。因为求学和工作,在美国和加拿大好几个城市生活过。于是,就有了各行各业的同龄同胞朋友。除了专业不一样,其他人生经历大体相同,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插过队,做过工。20世纪70年代末考进大学,20世纪80年代后期留学美国。清一色中国、美国和加拿大知名大学出来的学士、硕士、博士。经过多年奋斗,事业有成。或任教大学,或供职公司,不但专业内游刃有余,专业外也各有专长(如会修车或精于电脑)。对这些朋友来说,专业外唯一不能自学成才的领域就是医学。因为医学不是纯粹的科学或技术,有太多不确定的因素。因此,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个人健康问题,往往是学历越高,疑问越多。这些朋友可以在大学讲堂上滔滔不绝,可以在公司会议室里胸有成竹。即使是学物理化学的,家用电器有了小故障,也能根据参考指南自己试着修理。但对自己或家人的小毛小病,却是一筹莫展,束手无策,心中发慌。因为我是学医的,所以不时有朋友来咨询医学和健康问题。咨询多了,我发现,真是隔行如隔山。朋友们在美国生活多年,本专业和生活英语都不是问题,但遇到健康问题,不但内容的沟通有困难;就是沟通的手段:医学英语也有问题。因为不懂医,加上不熟悉医学术语,延误或加剧病情的事,时有发生。其实,这些延误或加剧病情的事,只要略有医学健康常识,大多数是可以避免的。怎么能帮助尽可能多的人不犯常识性的错误?媒体自然是最好的渠道。当时正好在中国学生、学者中有一份蛮受欢迎的中文报纸,叫《美中时报》。我就主动和报纸联系,在业余时间自费义务为报纸编写健康版,将身边的健康咨询故事和最新的健康知识编写出来和同胞们分享,很受欢迎。

主编《美中时报》健康版不久,就赶上了20世纪末在美国兴起的全民办网站热潮。1999年,我和几位朋友合作办了一个中文的“美中医学网”,通过网络宣传普及医学健康科学知识(《人民日报·海外版》曾有报道)。到“美中医学网”求医问药、咨询健康问题的华人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许多小国家我从未听说过,这些国家也有华人,他们也有健康疑问。美中医学网让我了解到全球各地华人的健康需求,美中医学网也让我发现当时为华人提供的医学健康科普读物很少,能帮助华人提高自我健康管理水平的读物更少。

在美国,大多数人知道,要想健康只能靠自己。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去学习一些自己管理自己健康的知识和技能。美国有大量具体、实用,旨在提高老百姓自我健康管理水平的健康科普读物。而在我国,当时帮助老百姓了解自我健康管理知识和自我应对小毛小病的读物基本没有。

自我健康管理的第一步是学习和使用预防医学的知识,维护和增进健康。我的《健康投资最大回报》一书就是为学习自我健康管理的读者写的第一本书,为朋友们提供维护和增进健康的信息。《健康投资最大回报》一书其实也是我从事十几年健康科普工作的一个小结。然而,预防做得再好也不能保证不生病。如果有了小毛小病要不要去看医生?什么时候去看医生?见了医生怎么说?我认为这些应对小毛小病的知识和技能是每个人都应该知道,也能够通过学习掌握的。掌握应对小毛小病的知识和技能也是自我健康管理的必要条件。小毛小病指的是通常对生命没有威胁,但影响正常生活的,有时能够自愈的一些病痛,如普通感冒、咳嗽等。通过网上和网下朋友的健康咨询,我发现,绝大多数健康困惑和疾病恐惧起源于本人的主观感觉和观察。当我们感觉到“身体不舒服”,身体某个部位“疼痛”或“长了个瘤”或“出血了”,我们就说自己有了“病痛”,要去看医生,看看这个“病痛”具体是什么病,希望医生能帮我们“看好病”。这些我们平常说的“病痛”,医学上叫“症状”。受过一定教育的人对自己的主观感觉或症状还是比较清楚的,比如说:头痛、发热、呕吐等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受的教育越多,往往对自己的主观感觉或症状越敏感,心理压力越大,对健康的负面影响越大。恐惧源于无知。有人说,三分之一的癌症是吓死的。于是,我想,要帮助同胞们自我管理健康,除了提供预防和健康投资知识之外,还需要帮助老百姓学会如何自己应对常见的病痛。能自己应对,病痛来了,自然就不心慌了。因此,我们要从老百姓熟悉的病痛入手来提供可靠和实用的健康信息。

于是,我就开始围绕病痛(症状)去查找医学文献,收集资料,构思本书。因为自己早年做过赤脚医生,所以对临床常见的病痛(症状)并不陌生。不查不知道,一查就发现美国有许多系统的、全面的家庭自我健康管理参考书。这些健康参考书多出自美国著名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或权威医学健康学术团体的专家,几年更新一版,科学可靠,具体实用。

然而,虽然这些权威参考书都有一些症状自我诊断的插图,但是每本书中的症状数量不多,常有重复,没有一本书以症状为中心,全面、系统地介绍自我健康管理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这些书中症状自我诊断的内容以框图文字为主,密密麻麻,让人害怕,有的问题中有许多医学名词。这些医学名词,美国人在中小学学过,根本不难;而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中国人,在中小学没有学过,就很深奥。有的问题是专门针对西方人生活习惯的,不了解文化背景,很难理解。所以,如果将这些书直接翻译成中文,对许多不懂医学名词的普通中国人来说,很有可能还是深奥的“天书”。

有病心慌的主要原因是无知。虽然知识是对付恐惧的关键一步,但深奥难懂的医学知识像“天书”,似懂非懂的知识有时反而让人更加恐惧。二十多年前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谈谈医学生的“三年级病”》,讨论的就是似懂非懂对健康的危害。有一位护校的学生学到临床课程时就怀疑自己有病。学到什么病就觉得自己得了什么病。最后严重到不能继续学习,只好回家养病的程度。因为找不到病源,最后还动了自杀的念头。看了我的文章,恍然大悟,知道自己是健康的,“病”也没有了,还给我写了一封感谢信。其实在中国,这类有知识没文化,或有文化没知识的人大有所在。“苏丹红致癌”“地瓜抗癌、抗衰老”等谬论能在中国风行,而在美国没有什么市场,就是因为我国有相当数量对健康知识似懂非懂的群体。要消除恐惧,帮助人们自己管理自己的健康,首先必须想办法让深奥难懂的医学知识变成浅显易懂、人人可用的健康信息。否则,有可能帮倒忙。

带着这样的思路再去琢磨这些参考书,就产生了一个想法:如果先进行中文文字再加工,然后,采用看图识字的方式来表达,也许能达到提供友好的自我健康管理信息的目的。

于是,我根据自己早年做赤脚医生的经验,针对普通人对病痛(症状)的了解程度,将搜集到的美国和加拿大权威健康参考书中有关症状自我诊断部分的资料翻译成中文,进行归纳整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重复的不要,不符合中国国情的删掉,需要解释的加名词解释。然后,再参考最新的医学进展,重新编排。在编写过程中,中文文字部分做了几次再加工,尽量做到即使只具有初中文化水平的中国人也能读懂文字内容。这样,就有了这本书的最初框架。

当时,我将其中一部分内容做成互动的网络自我诊断工具,放在“美中医学网”和“华人健康网”(我后来牵头创办的另一个健康科普中文网)上,很受欢迎。不过,虽然文字上基本做到通俗易懂了,但采用的还是干巴巴的框架图,不适合出书。因为要使这本书能成为普通人的良师益友和家庭备查健康书籍,除了文字上通俗易懂外,必须配以简单明快的图画,效果才会更好。当时,苦于自己不会画画,也没有遇到会画画的朋友,所以就暂时搁下了。

2003年回国后,有幸认识了一对画家夫妇——年轻有为的齐英和李宏。我的第一本健康科普书《健康投资:最大回报》的插图就是他们创作的。因为合作很愉快,我就和他们谈了这本书的构思、框架和具体内容,希望他们能够参与。他们对此书很感兴趣,花了半年多的时间,画出了部分初稿。在此基础上,我们反复沟通,反复修改,希望能找到通俗性、有趣性和科学性、严肃性的平衡点。然而,因为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繁忙,我没有太多的时间放在书的进一步完善工作上。这时候我的一位学生,北京协和医学院八年制的医学博士生邸达先生在赴法留学前有半年的空余时间。他既有兴趣也有能力。于是我请他加盟,就本书的内容和文字做进一步的加工完善工作,并负责和画家的沟通。最后,画家夫妇画了目前大家看到的这一稿。文字和画稿初步完成之时,已经是2005年底了。这几年,我有机会到英国、澳大利亚等地访问,又发现了这些国家的医学科普书也有类似的内容。于是,又花了近一年的时间,取其精华,进一步充实了本书的内容。

时光即将进入2007年,出版社已经催稿多次。但是,我还是没有把握把它拿出来。原因主要是希望本书的内容能够保证科学、可靠不误导。虽然我做过赤脚医生,在医学院学的又是临床医学专业,但毕竟20多年来一直搞预防医学、公共卫生、健康管理和教学管理工作;尽管本书讨论的是小毛小病,是在本人临床经验和大量医学科学文献的基础上编撰的,但是人命关天,健康第一。所以为了保证本书内容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我决定再花一些时间,求教于目前在临床工作的老师和同学们,请他们为本书的质量严格把关。

前后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书稿送寄国内外一直在临床第一线工作的临床专家审阅。参与审阅本书的临床专家有北京协和医院的罗慰慈教授(五代中央领导的保健医生)、戴玉华教授、郎景和教授、赵永强教授、曾学军教授、成哲中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胡大一教授、北京安贞医院的洪昭光教授、首都医科大学的梁万年教授、中日友好医院的黄林平主任、北京医院的许乐主任、中山大学医学院的庄思齐教授、美国纽约爱恩斯坦医学中心的李建军医师、美国纽约蒙塞纳医学中心的陈博军医师、美国纽约大学医学中心的王禾医师、美国洛杉矶海湾医学中心的肖进医师(详细名单、职务、单位和临床专长见前)。他们的鼎力支持,认真负责的审阅,极大地提高了本书的价值。在此,我向他们表示发自内心的感谢。

后来,又由于理解沟通上的一些问题,数易其稿,换到第三家出版社,才做出今天这本书。我的愿望是为“下里巴人”做一本“阳春白雪”,因为再好的东西,看不懂等于零。然而这个愿望在急功近利的今天有时是很难的。感谢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刘炜先生和韩文静编辑帮助我去实现这个愿望。有没有做到为“下里巴人”做“阳春白雪”,有待读者评判,我在此也真诚地邀请读者朋友参与,我们一起来为国人做一本“下里巴人”的健康“阳春白雪”。(见“致读者”)。

虽然这本书历时11年,反复修改,不断完善,但我仍然还是抱着“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情向读者朋友们献上这本书,希望它能够对你们的自我健康管理有所帮助。我更希望各位朋友在使用本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反馈给我,以便在再版时,能够及时更正。我的电子邮箱是:pumcjesse@vahoo.com.cn。

我的梦想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本书将会成为普通中国人家庭中的一本可以随时翻阅查找的自我健康管理小字典,方便实用。谢谢!

2009年4月

书评(媒体评论)

内科权威罗慰慈教授:这“是一部大家企盼已久的健康自助手册”。

妇产科权威郎景和教授:这是“医学科普花园中的一株奇葩”。

中国健康科普第一人洪昭光教授:这“是一本难得的佳作”,“让人一看就懂,一懂就用,一用就灵”。

心血管内科权威胡大一教授:这本书“对培养初入茅庐的医学生、年轻医生和广大全科医生诊治疾病的科学思维也很有指导性”。

全科医学权威梁万年教授:这本书“为普通人自我诊断提供了可操作性的辅助工具和进行诊治的指导性建议”。

知名外科专家黄林平主任:“拥有这样的一本好书并有效使用它,就能在健康投资的道路上迈出跨越式的一大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8:5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