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科普读物,通过作者临床实践中的一些典型案例,结合一些专业知识,阐述了情绪对艰苦的影响、焦虑症和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和治理、焦虑抑郁与躯体疾病的关系等,目的是让大家了解焦虑、抑郁的疾病,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一位医生帮助百姓摆脱焦虑抑郁的故事 |
分类 | 人文社科-心理-变态/病态心理学 |
作者 | 刘春萍 |
出版社 | 学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科普读物,通过作者临床实践中的一些典型案例,结合一些专业知识,阐述了情绪对艰苦的影响、焦虑症和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和治理、焦虑抑郁与躯体疾病的关系等,目的是让大家了解焦虑、抑郁的疾病,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内容推荐 作者在临床工作中诊治了很多例焦虑抑郁症患者,他们常常被综合医院医生误诊,感到普及这方面的知识迫在眉睫,自己有责任献出一份力量,于是在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写了这本科普书。 目录 第一章 情绪与健康 第一节 情绪会影响健康吗 故事1 情绪对血压的影响 不良情绪是如何影响健康的? 不良情绪是如何致命的? 第二节 亚健康——健康状况下降的信号 故事2 医生为什么查不出我的病? 故事3 他算健康吗? 什么是亚健康? 亚健康对人体有什么影响? 处于亚健康怎么办? 第三节 神经衰弱——不能轻易诊断 故事4 “健康”的患者 故事5 是神经衰弱还是抑郁症? 什么是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与抑郁症有什么区别? 生理健康就是健康吗? 什么是健康新概念? 第四节 心理有病,难以启齿 故事6 赖先生的苦衷 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障碍就是精神病吗? 为什么“心病”难于启齿? 第二章 认识抑郁——心灵的黑洞 第一节 什么是抑郁症 第二节 抑郁症的多种临床症状 一、情绪低落 故事1 闰经理为什么总是高兴不起来? 故事2 李女士怎么总爱哭? 故事3 “小心眼儿”的赵先生 故事4 总是胸痛的老贾 什么是情绪、心境? 心情郁闷、沮丧就是抑郁症吗? 白领,就意味着幸福或成功吗? 抑郁症是“想不开,小心眼儿吗?” 为什么抑郁症患者往往总往坏处想? 二、兴趣丧失 故事5 时髦女郎怎么不收拾自己了? 故事6 京剧票友怎么不爱唱京剧了? 故事7 好学生为什么厌学辍学? 为什么说抑郁症是常见病? 我国抑郁症发病、诊治情况如何? 为什么说抑郁症是一种“心理感冒”? 三、说话、思维、运动迟滞 故事8 脑子为什么转得慢了? 故事9 闭门不出的年轻人 故事10 活泛人怎么变成呆子了? 抑郁症与精神病是一回事吗? 反应迟钝、发呆就是抑郁症吗? 什么叫抑郁性木僵? 为什么说抑郁症的致死致残率很高? 四、自卑,自责 故事11 浪费国家粮食——我有罪 故事12 我不配 故事13 自认为丑陋的美丽姑娘 故事14 我一文不值 崔老为什么会觉得吃饭是在浪费粮食? 刘老师的行为是谦虚吗? 自卑就意味着有抑郁症吗? 小丽为什么对自己的外貌要求苛刻? 小刚为什么会觉得自己一文不值? 五、疲劳,乏力 故事15 力不从心,是能力下降了吗? 故事16 勤快人为什么变懒了,总想躺着? 故事17 为什么总是全身没劲儿? 姜女士力不从心是因为年龄大了吗? 抑郁症会使人变懒吗? 抑郁症患者为什么有疲劳感? 六、决断能力下降,犹豫不决 故事18 一点小事都犹豫不决——局长怎么了? 抑郁症会使人变低能吗? 抑郁症的危害严重吗? 七、自杀观念和行为 故事19 全职太太的悲哀 故事20 微笑性抑郁——一位优秀工作者为什么 自杀了? 为什么说抑郁症是“隐形杀手”? 为什么抑郁症患者容易在清晨时间自杀? 因抑郁症导致的自杀多见吗? 什么是微笑性抑郁? 八、睡眠障碍 故事21 早醒,痛苦不堪 故事22 整天想睡觉——快成植物人了 为什么说早醒是抑郁症的信号? 为什么说改善睡眠是治疗抑郁症首要解决的问题? 抑郁症睡眠障碍可以自己服安眠药吗? 九、无助感,无望感 故事23 在外打工——灰色的心情 故事24 怀才不遇——无助无望 无助无望感就是抑郁症表现吗? “生不如死”是一句随便说的话吗? 十、脾气性格改变 故事25 董大爷怎么变蔫了 故事26 温顺老妈变古怪 老年人脾气性格改变正常吗? 十一、躯体症状 故事27 我怎么全身是病? 故事28 吃饭如嚼草 故事29 不明原因胸痛、消瘦 故事30 顽固便秘 故事31 大把地掉头发,是缺微量元素吗? 故事32 这么难受,怎么会没问题? 金女士为什么全身不适? 冯女士为什么会吃饭如吃草? 抑郁症为什么会导致消瘦? 抑郁症可导致便秘吗? 小马掉头发是缺乏微量元素吗? 汪女士是“没病装病”吗? 什么是隐匿性抑郁症? 隐匿性抑郁症有哪些特点? 为什么说抑郁症的社会经济负担令人吃惊? 十二、慢性疼痛——另一种隐匿性抑郁 故事33 季老师为什么总头痛? 故事34 胸背痛 故事35 腹痛——是精神性的吗? 有慢性疼痛就有抑郁症吗? 为什么慢性疼痛容易合并抑郁症? 为什么抑郁症容易被漏诊误诊? 十三、内分泌紊乱及性功能障碍 故事36 丈夫变心了吗? 故事37 不明原因闭经 故事38 妻子为什么总是拒绝? 丈夫冷落妻子,是因为变心吗? 抑郁症会导致月经紊乱吗? 抑郁症影响性功能吗? 哪些人容易患抑郁症? 第三节 不同类型的抑郁症 一、药源性抑郁 故事39 降压药吃出抑郁症 降压药怎么会引起抑郁症呢? 什么是药物源性抑郁? 服用北京降压0号就会导致抑郁症吗? 什么是继发性(外源性)抑郁? 什么是原发性(内源性)抑郁? 躯体疾病会引起抑郁症吗? 二、产后抑郁 故事40 新妈妈为什么想自杀? 什么是产后抑郁症? 为什么产后易发抑郁症? 为什么女性抑郁症是男性抑郁症的两倍? 三、反应性抑郁 故事41 痛失爱子后 高女士痛失爱子不应该悲伤吗? 什么是反应性抑郁症? 四、季节性抑郁 故事42 深秋感伤 小杨为什么那么容易感伤? 抑郁症的发病与环境因素有关吗? 五、双向性抑郁 故事43 忽冷忽热的小玲 什么是双向抑郁? 抑郁症发病与遗传有关吗? 六、更年期抑郁症 故事44 步入更年期的靳女士 故事45 男人60也更年 故事46 更年期为什么“更”不完了? 什么是更年期综合征? 什么是更年期抑郁症? 老彭是在闹“更年期”吗? 为什么不能轻易诊断“更年期综合征”? 七、老年抑郁症 故事47 易伤感的老周 故事48 胸闷气短的谢大妈 老年抑郁症常见吗? 老年抑郁障碍有哪些特点? 为什么说老年抑郁症更容易被误诊? 如何诊断老年抑郁症? 抑郁症怎么与冠心病鉴别? 八、儿童抑郁症 故事49 失去阳光的童年 儿童抑郁症与哪些因素有关? 儿童抑郁症有哪些表现? 儿童抑郁症有哪些特点? 附:抑郁症的自评 抑郁自评量表(SDS) 第三章 认识焦虑——心灵的地狱 第一节 什么是焦虑症 第二节 慢性焦虑或广泛性焦虑的症状 一、焦虑情绪 故事1 莫名烦恼为哪般? 故事2 忧心忡忡 故事3 她为什么总是提心吊胆? 有紧张焦虑情绪就是焦虑症吗? 焦虑为什么会产生身体反应? 焦虑会产生哪些心理反应? 焦虑症患者容易用哪些潜台词? 二、入睡困难,注意力难以集中,过分警觉,易激惹,记忆力明显下降,经常有恍惚感或晕倒感 故事4 痛苦的失眠 故事5 邱女士怎么一惊一乍的? 故事6 脑子经常一片空白 故事7 郭阿姨怎么没记性了? 为什么说焦虑症是一种大众病? 焦虑症的发病与哪些因素有关? 产生焦虑症的机制是什么? 三、运动性不安 故事8 校长为什么坐卧不宁? 故事9 女经理为什么总是心慌、手抖、打嗝? 广泛性焦虑有哪些典型表现? 广泛性焦虑最突出的表现是什么? 四、自主神经系统症状 故事10 消化不良,是不是胃肠病? 故事11 莫名其妙的拉肚子 故事12 任先生的眩晕症 故事13 发作性心慌、胸闷,是心脏痛吗? 故事14 尿频、尿急,是不是泌尿系感染? 故事15 一阵阵出汗,全身发麻,是更年期闹的吗? 故事16 月经为什么总不规律? 紧张焦虑会引起拉肚子吗? 薛小姐心慌胸闷为什么不是心脏病? 焦虑症会引起尿频尿急吗? 宋女士是闹更年期吗? 焦虑症会造成女性月经紊乱吗? 自主神经功能增强表现有哪些? 为什么焦虑症患者往往被误诊误治? 为什么说焦虑症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资源浪费? 五、抑郁症状 如何诊断广泛性焦虑? 焦虑症与抑郁症有哪些共同表现?如何区别? 第三节 急性焦虑发作——惊恐障碍 故事17 我会疯掉吗? 故事18 我会憋死吗? 故事19 一个月看10次急诊——我是心脏病吗? 故事20 做核磁受惊——不敢睡觉 故事21 睡眠中惊醒——姚小姐为什么失控? 故事22 不敢独自在家 惊恐障碍有什么特点? 什么是预期性焦虑? 什么是继发性回避? 焦虑症会发疯吗? 为什么焦虑症发作很容易被误诊为心脏病? 第四节 其他类型焦虑症 一、广场恐怖症 故事23 不敢去学校 故事24 不敢进地下超市、地铁 什么是广场恐怖症? 二、社交恐怖症 故事25 越来越害怕见人 什么是社交恐怖症? 三、强迫症 故事26 穷思竭虑反复检查 故事27 心灵创伤,挥之不去 故事28 反复洗手 什么是强迫症? 故事29 疑病症——总是怀疑自己有病 什么是疑病症? 四、医源性焦虑 故事30 我是心脏病吗? 故事31 心脏早搏,有危险吗? 什么是医源性焦虑? 焦虑症的病程与预后如何? 附:焦虑症的自评 焦虑自评量表(SAS) 第四章 焦虑抑郁与躯体疾病的关系 第一节 各系统疾病与焦虑抑郁的关系 一、心血管系统疾病与焦虑抑郁 1 抑郁症导致社会功能退缩 故事1 心梗后他为什么不敢上班? 故事2 抑郁症比心肌梗死更可怕 贺先生和臧局长为什么心梗出院后不能上班? 心肌梗死合并抑郁情况如何? 合并抑郁症对躯体疾病的患者有哪些影响? 心脏病合并抑郁症是否行抗抑郁治疗的预后有差异吗? 2 焦虑抑郁导致心血管疾病 故事3 焦虑导致高血压病 故事4 焦虑抑郁导致冠心病 故事5 紧张焦虑导致心律失常 什么是A型性格?为什么A型性格与冠心病密切相关? 抑郁是如何导致心血管病的? 为什么焦虑抑郁容易引发躯体疾病? 焦虑抑郁是如何引发躯体疾病的? 3 心血管病合并焦虑抑郁 故事6 心脏病并发焦虑 故事7 高血压病合并焦虑 焦虑症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如何? 为什么说焦虑抑郁是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4 抑郁症焦虑症被误诊为心脏病 故事8 施先生的“冠心病” 故事9 想出来的“心脏病” 汪先生的病是心脏病吗? 抑郁症为什么容易被误诊为心脏病? 为什么说胸痛患者中很多是焦虑症而不是心脏病7 为什么说躯体疾病与焦虑抑郁密切相关? 二、内分泌系统疾病与焦虑抑郁 1 糖尿病合并焦虑 故事10 为什么她的血糖总降不下来? 2 糖尿病合并抑郁症 故事11 她为什么选择了死亡? 为什么说不良情绪会引起或加重糖尿病? 糖尿病为什么容易合并抑郁症? 糖尿病合并抑郁焦虑情况如何? 抑郁症如何影响糖尿病患者的预后? 甲状腺疾病患抑郁的情况如何? 三、神经系统疾病、癌症与焦虑抑郁 1 焦虑抑郁被误诊为脑血管病 故事12 老申的“脑血管病” 老申患的是脑血管病吗? 2 脑血管病合并抑郁 故事13 发生脑出血后 梁先生偏瘫后心情不好是正常的吗? 脑卒中后焦虑抑郁的发生情况如何? 帕金森病合并焦虑抑郁的情况如何? 癫痫合并焦虑抑郁的情况如何? 故事14 总是手抖的胡女士 什么是抑郁症的躯体化表现? 故事15 爱操心的张阿姨 故事16 经常服补钾药的邓女士 张阿姨和邓女士到底得的是什么病呢? 2 肿瘤与焦虑抑郁关系 故事17 识别抑郁,肿瘤患者获新生 故事18 他为什么走得那么快? 故事19 诊断癌症,他接受不了 哪些人容易患癌症? 癌症患者中为什么抑郁障碍发病率很高? 躯体疾病与焦虑抑郁合并情况如何? 躯体疾病为什么容易合并焦虑抑郁? 躯体疾病合并抑郁症靠开导思想能奏效吗? 如何判断躯体病合并了抑郁症? 对躯体疾病合并的焦虑抑郁患者医生应该处理吗? 四、消化系统疾病与焦虑抑郁 焦虑抑郁导致便秘、腹泻 故事20 抑郁导致顽固便秘 故事21 焦虑导致慢性胃肠炎 故事22 紧张焦虑导致胃溃疡 消化性溃疡与焦虑抑郁有关吗? 心理因素为什么会引起便秘、腹泻? 五、呼吸系统疾病与焦虑抑郁 故事23 小雯的哮喘病 小雯患的是哮喘病吗? 呼吸系统疾病与焦虑抑郁有关吗? 第二节 慢性疼痛与焦虑抑郁 故事24 我为什么总头痛? 故事25 长期背痛——四处求医 故事26 关节痛,就是风湿或类风湿吗? 慢性疼痛患者合并焦虑抑郁情况如何? 为什么慢性疼痛患者应抗抑郁治疗? 重性抑郁症患者中慢性疼痛发病率如何? 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也与焦虑抑郁有关吗? 如何判断躯体疾病伴发了焦虑抑郁? 焦虑抑郁患者常以哪些躯体症状就诊综合医院? 焦虑抑郁患者为什么多以躯体症状就诊? 为什么绝大多数焦虑抑郁患者未被医院识别出来? 第三节 躯体疾病并发抑郁障碍的及时识别和处理 为什么说抑郁症可以是患躯体疾病的前兆? 严重或慢性躯体疾病患者一定会合并焦虑抑郁吗? 躯体疾病合并的焦虑抑郁症为什么漏诊误诊率很高? 诊断了躯体疾病就不能诊断抑郁症了吗? 躯体疾病并发焦虑抑郁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躯体疾病合并焦虑抑郁可以行心理治疗吗? 第五章 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治疗 故事1 看病专业户廖先生 故事2 情绪不好,吃药能管用吗? 故事3 带着安定我就放心 廖先生为什么会成为“看病专业户”? 为什么对抑郁症患者应保持高度的警惕性? 抑郁症焦虑症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抑郁症需要住院治疗吗? 抑郁症主要有哪些治疗方法? 抑郁症都需要药物治疗吗? 为什么抗抑郁药能调节心情? 哪些情况应首选抗抑郁药物治疗? 常用抗抑郁药物有哪些?有什么特点? 如何避免SSRIs引起的胃肠道反应? 抗抑郁药物出现较重副作用怎么办? 服用抗抑郁药物治疗何时见效?有效率如何? 药物治疗症状好了可以减量或停药吗? 抗抑郁药物治疗分哪几个阶段? 如何评价抗抑郁药? 抑郁症的病程及复发率如何? 抑郁症能治愈吗? 焦虑症患者药物治疗的作用如何? 临床有哪些抗焦虑药物? 惊恐发作时如何处理? 苯二氮蕈类药物使用中应注意什么? 焦虑症患者药物治疗疗程多久? 焦虑症患者生活中应注意什么? 什么是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有什么功能? 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的关系如何? 心理治疗有哪些流派和方法? 哪些抑郁症患者要选择心理治疗? 抑郁症主要采用何种心理治疗方法? 为什么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比较有效? 焦虑症有哪些心理治疗方法? 采用心理治疗病情就会很快缓解吗? 如何掌握简单的放松方法? 什么是电休克治疗? 电休克治疗有什么特点? 家人应如何照料抑郁患者? 抑郁症患者治疗好转后应如何安排工作和生活? 与抑郁症焦虑症患者相处,应如何注意自己的言行? 试读章节 35岁的张先生是位机关干部,近一段时间为完成上级下达的紧急任务,连夜加班,非常疲劳。最近两周总感头晕头痛,到医院一检查,血压170/100mmHg,医生诊断为高血压,给他开了降压药服用。他心情非常紧张,压力很大,反复问医生是不是就戴上高血压的帽子了?是不是以后就得终身服药了?服药是不是对身体有副作用?是不是自己患高血压年龄太小了?是不是以后就不能长期从事繁忙的工作了等等。 由于心情很紧张,他咨询了两位心内科医生。一位医生给他开了很多检查,包括昂贵的核磁共振,让他排除一下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结果都没什么问题。当他拿了结果再来找这位医生时,医生严肃地警告他:这么年轻就患了高血压,一定要好好吃药治疗,不然以后会得各种并发症,比如心脏病、脑梗死、肾功能衰竭、眼底视网膜病变等等。张先生一听,情绪更加紧张,吃着两种降压药血压也降不下来。他又去咨询另外一位医生,这位医生看他思想高度紧张,仔细询问了他工作睡眠情况,了解到他近期工作压力很大,总是连夜加班,睡眠时间极少而且还睡不着。医生耐心给他做了解释工作,打消他的很多顾虑,建议他好好休息,把睡眠调整好,多运动。张先生的思想放松了,睡眠好了,每天坚持锻炼,他的血压很快降到正常,后来停了降压药,血压一直很正常。 还有另一位55岁的高血压患者李先生,高血压病史已经10年了,超声心动图提示已有心脏扩大,长期服用降压药。李先生在退休后生活规律,心情舒畅乐观,睡眠也好,降压药逐渐减量,最后停了降压药,长期监测血压一直不高。 分析 在各种躯体疾病中,高血压病是最明显受情绪影响的疾病之一。张先生是在连夜加班、精神紧张、睡眠不好的情况下出现血压高,在医生对他进行“警告”之后更加紧张、焦虑,以至于血压不降,而在思想放松下来后睡眠好了,血压也降了下来,每天坚持锻炼身体,不吃降压药血压也不高了;李先生是在退休后把降压药甩掉的。他们的情况充分说明,情绪对血压的影响非常明显。当然,情绪不仅对血压的影响很明显,而且对身体其他方面或很多疾病的影响都非常明显,因为不良情绪会降低人体抵抗力,使人容易患各种疾病。 不良情绪是如何影响健康的? 研究证实,不良情绪可通过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影响到人体健康。可以说,情绪的变化是引起各种心理障碍与躯体疾病的罪魁祸首。比较激烈的情绪如愤怒、急躁以及紧张不安等,都可以通过大脑刺激肾上腺髓质释放一种名叫儿茶酚胺的化学物质。该物质会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血液中游离脂肪酸水平升高,时间长了会导致各种疾病如高血压、心律失常、高血脂、冠心病等。而良好的情绪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有利于防病治病。 例如,情绪状态与人体A型免疫球蛋白(S-IgA)的分泌有直接关系,积极的情绪状态可以增强s.IgA的分泌并提高机体免疫反应水平,预防疾病;而消极的情绪状态则减少S-IgA的分泌并降低免疫反应能力,从而使机体容易罹患各种疾病。 不良情绪是如何致命的? 不良情绪如愤怒、焦虑、烦躁、抑郁、紧张、惊恐、过分激动等都会刺激体内儿茶酚胺释放明显增加,该物质不仅使血压升高、心律增快,还会促使冠状动脉发生痉挛,引发急性心脑血管病如高血压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等,很容易导致猝死。很多脑卒中和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前有激动、紧张、焦虑或抑郁等情绪应激史。 温馨小贴士 不仅有害物质能造成各种各样的身体疾病和精神疾病,有害的心理因素也有同样的作用。不仅药物能治病,良好的心理和精神状态,对于身体和精神的疾病也常常能起到预防和治疗的作用。因此一个人的情绪状况和其心理、身体健康密切相关,不论在什么样的境遇里都应尽量保持乐观的心态。P2-4 序言 为什么要写本书 (前言) 21世纪是全球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尤其在我国温饱问题已经解决的情况下,广大民众面临着如何应对复杂的社会现象,如何调整心态,保持心理平衡的问题。心理障碍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普遍性疾病。专家预言:从现在到本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 我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患者:他们症状很多或很重,甚至从头到脚都难受,去医院做了很多检查,但各项检查都没有明显问题或仅仅轻微异常,医生不能解释其病情,患者自己服用过很多药效果也不好。患者为此很痛苦,医生也很无奈。患者家人刚一开始对他们很关心重视,但长时间后尤其是在医生说“没什么问题”的情况下,或认为他们没有“真病”,或认为他们“没病装病”;而患者自己,长期被病痛折磨,又不被人理解,内心极度烦恼痛苦,有些人甚至痛不欲生,走向绝路。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呢?这些人到底是有病还是没病呢?没病他们为什么那么痛苦,而有病为什么医生检查不出来呢? 自从学过一些精神心理学知识后,我茅塞顿开,认识了这类靠物理检查不能查出、但通过仔细问诊可以诊断的疾病,即心理障碍——主要是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我真正理解了这些患者的苦衷,发现他们都有两大组症状,即心理症状和躯体症状,他们到医院寻求诊治,告诉医生的往往只是躯体问题,而更严重的情绪问题,如心情抑郁、沮丧、烦躁等往往不会主动说出,正如一位“头痛”的人可以对医生大胆地说“我头痛”,而他内心的痛苦却不会随便说出。而事实上,正是那些心理情绪问题,往往才是医生做出正确诊断的关键。 作为一名心内科医生,临床遇到最多的还是以胸痛、胸闷、气短来就诊的焦虑抑郁患者。这些人中,有些已经在其他医院做了很多检查,包括各项化验检查、心电图、心脏超声、动态心电图、活动平板等,甚至连有创的冠脉造影检查都做了,没有任何问题,但医生不能用心脏病以外的其他疾病来解释患者的症状,往往不敢排除“冠心病”的诊断,或最后冠以“心脏神经官能症”,给患者开些谷维素及维生素之类的药,打发他们回家,效果自然不会好。 我国东汉时期著名外科医生华佗曾说过:“善医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可见我国传统医学早已认识到疾病发生中“心”与“身”的关系。事实上,心理疾患所导致的痛苦绝不亚于躯体疾患的痛苦,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每个人在生命中都会遇到种种不幸或坎坷,都有患焦虑抑郁的可能,因此焦虑抑郁障碍非常常见,甚至多于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病,但其识别率却低得可怜。大众,甚至医务人员,对心理疾病的认识都十分有限,因而对心理疾患所造成的躯体症状不能识别甚至困惑不解,常常处于束手无策的境地,因此也常常导致误诊误治的发生。 本书作为一本科普读物,通过本人临床实践中的一些典型案例,结合一些专业知识,阐述了情绪对健康的影响、焦虑症和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焦虑抑郁与躯体疾病的关系等,目的是让大家了解焦虑、抑郁不仅可能是正常的情绪反应,也可能是一类心理疾病,但都是可以治疗的疾病。希望大家通过了解这类心理疾病,不仅可以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知道应该到哪里去寻求帮助或治疗,而且能帮助周围的人。同时我也希望对广大同行有所裨益。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您阅读本书后会对这类心理障碍有一定的了解,但要正确诊断这类疾病却并不容易,用药也较复杂,这类疾病仅靠自己调节或治疗会耽误病情。所以,如果怀疑自己或亲朋好友患了焦虑症或抑郁症,最好还是请精神科或心理科的专科医生进行正规诊断治疗。 由于写作时间仓促,本书难免有不当之处,希望得到同道及读者朋友们的指正。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