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书中,作者试图借用文化研究中大众文化、精英文化(Elite culture,有时被称为高雅文化:high culture)与主导文化的框架来区分中国的三种文化,用文化研究学派的一些观点和方法来研究、考察电视剧这一文化现象,研究这三种文化十分复杂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相互关系。
绪论
第一章 中国大陆的三种文化:多方对话与相对共识
第一节 中国大陆的主旋律电视剧和主导文化
第二节 大众文化以及商业电视剧门
第三节 高雅文化的特征和电视剧产品
第四节 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的批判和中国的多元共存文化格局
第五节 电视剧文化研究:意识形态理论
第六节 文化的内部对话与社会观念的和声共鸣
第二章 中国电视剧的叙事形态与类型化
第一节 电视剧的日常性与虚构性
第二节 关于电视剧叙事的几个关键概念
第三节 从叙事与现实关系的不同信念看电视剧的两种叙事者
第四节 电视剧类型化的文艺学,心理学分析
第三章 中国电视剧的管理体制与商业模式
第一节 影响电视剧创作的制约性力量
第二节 产业化前史及管理机构沿革
第三节 制播逐渐分离——产业化趋势、引进剧与概念纷争
第四节 电视剧准入制度:行政许可制
第五节 其他制约性力量:审查与行政干预
第六节 电视剧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前景
第四章 主旋律电视剧的观念与美学特征
第一节 主旋律电视剧的生态系统
第二节 主旋律电视剧形态之一:应和政府宣传的现实题材电视剧
第三节 主旋律电视剧形态之二: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
第四节 主旋律电视剧形态之三:红色经典的改写与当下语境
第五节 主旋律电视剧对女性形象的营造与使用
第六节 作品分析:《激情燃烧的岁月》细读
第五章 “古装主旋律”电视剧的类型特征与叙事策略
第一节 “古装主旋律”电视剧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 “古装主旋律”电视剧的叙事特征
第三节 “古装主旋律”电视剧的人物设置
第六章 武侠、武打电视剧的形式与多种趣昧
第一节 中国火陆动作电视剧的缘起及流变
第二节 动作电视剧的形式趣味及其心理机制和社会认识
第三节 文本分析:《神雕侠侣》
第七章 青春偶像剧:视觉美感、青春冲动与偶像凝望
第一节 大陆青春偶像剧的类型构成及演变
第二节 青春女性美的视觉呈现和叙事营造
第三节 制造男性偶像:人格魅力与视觉包装
第四节 青春偶像剧的欲望观赏与观众的审美主体性
第五节 文本分析:《奋斗》细读
第八章 家族伦理剧研究:叙事模式和内在伦理
第一节 家族剧的社会文化背景
第二节 家族剧的情节设置与叙事模式
第三节 多方对话的思想主题
第四节 人物设置和塑造
第五节 文本分析:《血色残阳》细读
第九章 警匪电视剧研究:经典类型的沿用与偏移
第一节 电视警匪剧的类型特征描述
第二节 警匪剧的文化定位与当下变异
第三节 警匪剧对“法”的确立与紧张性
第四节 电视警匪剧类型的偏移与缺失
第十章 反特剧研究:惊险侦探的混合亚类型
第一节 中国反特剧的电影渊源
第二节 反特剧兴盛的当下语境
第三节 反特剧的历史原型和新类型元素
第四节 作品分析:《24小时》和中国反特剧叙事模式比较
第十一章 兴盛与式微:高雅文化形态的电视剧
第一节 精英与大众的合拍:“新时期”高雅文化形态的电视剧
第二节 20世纪80年代精英高雅品味电视剧特征分析
第三节 20世纪90年代电视剧中的高雅文化趣味
第四节 文本分析:《大明宫词》细读
第十二章 结语:类型化影视作品中的普世价值观和纯粹趣味
第一节 类型化影视作品的观众心理基础和趣味判断
第二节 电视剧的消费性和主体与对象的再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