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沈从文年谱(1902-1988)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吴世勇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本书中有大量丰富、生动的细节支撑,让我们看到沈从文被历史烟云遮蔽的隐秘往事,他的写作与书信,他的表情与沉思,他的勇敢与软弱,他的言行与交游,这一切,都是由事实来说话。以沈从文为个案,我们不仅了解到作家和学者的物质生活细节,而且隐隐约约看到20世纪中国的万千气象。

内容推荐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大家,他的创作充满着诗意追求和人性关怀,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忠实于艺术与忠诚于人性是合二为一的,艺术的魅力不仅在于能够透视人性、表现人性,而且在于能够照亮人性、培育人性和完善人性,人们从中可以感受到人的尊严、优美和信念。显然,沈从文也是一个勇敢的艺术家,他看到了蕴藏于人心中美好的人性,但是也从不回避黑暗现实对人性的摧残和压抑,人而展示出人性生动、具体和复杂、深邃的内涵。

本书就是在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它不仅为其论文的写作提供了坚实的资料基地,而且也与其博士论文形成了彼此辉映的“双壁”,凸现了论说与史料相互印证的价值与魅力。本书的出版不仅为人们更全面地了解和研究沈从文提供了一份重要的资料,而且显示了新一代学者的扎实的学风和学养。

目录

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生年

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1岁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2岁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4岁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5岁

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6岁

1909年(清宣统元年)7岁

1910年(清宣统二年)8岁

1911年(清宣统三年)9岁

1912年(民国元年)10岁

1914年(民国三年)12岁

1915年(民国四年)13岁

1916年(民国五年)14岁

1917年(民国六年)15岁

1918年(民国七年)16岁

1919年(民国八年)17岁

1920年(民国九年)18岁

1921年(民国十年)19岁

1922年(民国十一年)20岁

1923年(民国十二年)21岁

1924年(民国十三年)22岁

1925年(民国十四年)23岁

1926年(民国十五年)24岁

1927年(民国十六年)25岁

1928年(民国十七年)26岁

1929年(民国十八年)27岁

1930年(民国十九年)28岁

1931年(民国二十年)29岁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30岁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31岁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32岁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33岁

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34岁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35岁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36岁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37岁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38岁

1941年(民国三十年)39岁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40岁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41岁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42岁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43岁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44岁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45岁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46岁

1949年(民国三十八年) 47岁

1950年 48岁

1951年 49岁

1952年 50岁

1953年 51岁

1954年 52岁

1955年 53岁

1956年 54岁

1957年 55岁

1958年 56岁

1959年 57岁

1960年 58岁

1961年 59岁

1962年 60岁

1963年 61岁

1964年 62岁

1965年 63岁

1966年 64岁

1967年 65岁

1968年 66岁

1969年 67岁

1970年 68岁

1971年 69岁

1972年 70岁

1973年 71岁

1974年 72岁

1975年 73岁

1976年 74岁

1977年 75岁

1978年 76岁

1979年 77岁

1980年 78岁

1981年 79岁

1982年 80岁

1983年 81岁

1984年 82岁

1985年 83岁

1986年 84岁

1987年 85岁

1988年 86岁

附录 沈从文笔名和曾用名

试读章节

             1921年(民国十年) 19岁

1月,文学研究会在北京中央公园正式成立,这是我国最早的新文学团体。

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创造社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成仿吾等。

10月,北京《晨报》第7版独立印行,改出四开单张,名《晨报副镌》,孙伏园主编。

12月,《晨报副镌》开始连载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

约2月,沈从文离开凤凰去芷江投奔五娘舅黄巨川,并在舅父任所长的当地警察所做办事员。不久,因原属地方财产保管处负责收取的本地屠宰税划归警察所征收,沈从文又兼任收税员。当时,沈从文的七姨夫熊捷三也住在芷江城里,经常与黄巨川一起吟诗唱和,并叫他抄写,他认真临摹小楷,提高了书法水平。

3月,沈从文为当时因公死去的芷江县警备队队长段治贤书写墓志铭。

春夏间,沈从文五娘舅黄巨川因肺病去世。黄巨川去世后,本地捐税抽收保管改归一个新的团防局,沈从文因此前的工作表现得到“不疏忽”的评语,仍旧在团防局当税收员,并且月薪由一千二百文增加到一千六百文。期间沈从文结识了十几个本地著名商人,并与一名叫马泽淮的年轻人成为朋友,他跟这些乡绅学会了刻图章、写草字,并“做点半通半不通的五律七律”旧体诗。

夏天,沈从文在姨夫熊捷三家这所“现代相府”(熊捷三的大哥熊希龄曾任民国政-府总理)的书房里发现并阅读了林纾译的一套西方小说。当时,他陆陆续续读完了狄更斯的《贼史》、《冰雪姻缘》、《滑稽外史》、《块肉余生述》等小说。此外,他还从书房收藏的十来本印谱上,认识了许多汉印古玺款式。当时熊家的隔壁还有一所熊希龄创办的中等学校“实务学堂”,在这所学校的图书馆里,沈从文翻阅了《史记》、《汉书》和其他一些杂书,以及正在上面连载《天方夜谭》的《大陆月报》。

8月底,沈从文在发现母亲交他保管的卖房钱被骗走后,自觉无脸见人,悄悄从芷江出走。本年初,在沈从文到芷江投靠五娘舅黄巨川后不久,他母亲也卖掉凤凰家中房屋来到芷江与他同住,并把卖房所得三千块钱交给他保管。当时沈从文对朋友马泽淮的姐姐一见钟情,他给这个女孩写了许多情诗,并通过她的弟弟马泽淮传递。马泽淮在为他传递情诗的过程中,以“借钱”的名义陆续骗走了由他保管的卖房钱约一千元。在芷江期间,姨夫熊捷三曾为沈从文提亲,但因他正陷在对该女孩的单相思中,故均被他拒绝。

约9月,沈从文到了常德,巧遇表兄黄玉书,两人一同在一个小客栈里闲住约4个月。在常德时,经同乡向膺生介绍,沈从文曾到驻防桃源的湘西巡防军剿匪游击第二支队司令贺龙处谋职。

             1922年(民国十一年)20岁

1月,南京东南大学胡先骕、梅光迪、吴宓等人主办的《学衡》杂志在上海创刊。

2月,北洋政府教育部成立庚款兴学委员会。

4月,创造社主办的《创造》季刊在上海创刊。

12月,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主办的《歌谣周刊》创刊,由常惠、顾颉刚、魏建功、董作宾编辑,1925年6月28日停刊。

1月11日,沈从文离开常德赴保靖,同行有曾芹轩和表弟聂清。

1月28日,黄昏时,沈从文等三人到达辰州(沅陵)南门码头。晚上,沈从文与表弟及曾芹轩一起到辰州街上游玩时,和当地一个屠夫发生冲突,并打了一架。  2月11日(元宵节),在离辰州七十里的一个险滩,沈从文等坐的船遇险,当晚他们在河滩上度过了元宵节。

2月13日左右,到达保靖。刚到保靖时,沈从文靠在湘西巡防军统领陈渠珍的军部“打流”度日,后来,“有一次正在写一件信札,为一个参谋处姓熊的高级参谋见到,问我是什么名义。……问清楚了姓名,因此把我名单开上去,当天我就作了四块钱一月的司书”。不久,沈从文又因字写得比一般同事好,且能改正文件上的文字和款式上的错误,被调至参谋处,月薪也升至六元。

约6月,陈渠珍以援川名义派部队移防川东,沈从文作为机要文件收发员随行。沈从文随部队在湘、黔、川三省边界走了六天后,第七天到达司令部驻地龙潭。行军中在茶峒住宿两天,“开拔日微雨,约四里始过渡,闻杜鹃极悲哀”。这点印象后来在创作《边城》时,影响到他把故事安排在茶峒。在龙潭,因为不必再出伙食,他“每月可净得九块钱,在当时,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驻扎在龙潭时,沈从文与一个曾经做过山大王的弁目刘云亭比邻而居。“从他那里学习了一课古怪的学程。从他口上知道烧房子,杀人,强奸妇女,种种犯罪的记录;且从他那种爽直说明中了解那些行为背后所隐伏的生命意识。”

11月初,在龙潭住了大约半年后,为躲避喜好男色的参谋长的侵害,沈从文又回到保靖军部供职,并被留在陈渠珍身边做书记,“薪饷仍然每月九元”。

当时,陈渠珍有十来箱书籍和“百来轴”古画、“几十件”古瓷和铜器、“一大批”碑帖、“一部《四部丛刊》”,这些都交给沈从文保管,并经常叫他代为查找抄录。“全由于应用,我同时就学会了许多知识。又由于习染,我成天翻来翻去,把那些旧书大部分也慢慢的看懂了。”“到了这时我性格也似乎稍变了些”,“既多读了些书,把感情弄柔和了许多,接近自然时感觉也稍稍不同了。加之人又长大了一点,也问或有些不安于现实的打算,为一一些过去了的或未来的东西所苦恼,因此生活虽在一种极有希望的情况中过着日子,但是我却觉得异常寂寞”。就在沈从文急需有人对他那种感情进行启发和疏解时,他的姨父聂仁德,一位与熊希龄同科进士来到保靖,住在对河一个庙里。沈从文因此常常过河去听他谈“宋元哲学”、“大乘”、“因明”和“进化论”,“但这么一来,我的幻想更宽,寂寞也就更大了”。

这年,沈从文在张学济部队中做军医正的父亲随部队移防下驻辰州,他母亲及最小的妹妹沈岳萌与父亲同住,弟弟沈岳荃则与他同在一个部中做书记。

P11-15

序言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大家,他的创作充满着诗意追求和人性关怀,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忠实于艺术与忠诚于人性是合二为一的,艺术的魅力不仅在于能够透视人性、表现人性,而且在于能够照亮人性、培育人性和完善人性,人们从中可以感受到人的尊严、优美和信念。显然,沈从文也是一位勇敢的艺术家,他看到了蕴藏于人心中美好的人性,但是也从不回避黑暗现实对人性的摧残和压抑,从而展示出人性生动、具体和复杂、深邃的内涵。说到沈从文笔下人性描写的意味,我印象最深的还有沈从文对于水的一往情深,他曾经如此地赞美水的德性:“水的德性为兼容并包,从不排斥拒绝不同方式浸入生命的任何离奇不经事物!却也从不受它的玷污影响。水的性格似乎特别脆弱,且极容易就范。其实则柔弱中有强韧,如集中一点,即涓涓细流,滴水穿石,却无坚不摧。”(《一个传奇的本事》)可见,沈从文不仅从水中获得了文学的智慧,也从水中悟出了艺术真谛,这大约也是沈从文文学创作的一种写照吧!

吴世勇的博士论文就是研究沈从文的,其成果在答辩中受到专家们的高度赞赏。而这本《沈从文年谱》正是在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它不仅为其论文的写作提供了坚实的资料基地,而且也与其博士论文形成了彼此辉映的“双璧”,凸现了论说与史料相互印证的价值与魅力。如今《沈从文年谱》即将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因为这不仅为人们更全面地了解和研究沈从文提供了一份重要的资料,而且显示了新一代学者的扎实的学风和学养。

吴世勇是杨扬教授的博士生,而杨扬教授曾是我的博士生,他们的成就自然给我增添了不少快慰。所以当吴世勇请求我为他的书写序时,我也就欣然同意了。谨写了这短短的几句话,祝贺此书的出版,同时期待着吴世勇博士在今后的学术研究中作出更大的成就。

                钱谷融

                2006年元旦于上海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6:5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