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山里山外(一个支教志愿者与他学生们的十年)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李广宇
出版社 贵州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作者1999年曾获“第七届全国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的著作《大山深处——一个青年志愿者的手记》的姐妹篇。

10年前,作者去贵州支教,亲身体验大山深处孩子们的生活;10年来,他一直追随着孩子们的人生轨迹;今日,他以10年为尺度去回顾,将学生们的故事浓缩成集。全书共20万字,真实地记录了大山深处孩子们在十年成长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以关爱的笔触记录下这些孩子们为了梦想而付出的诸多努力。

作者希望通过这本书让更多的人了解如他学生一样的农民工,他们的喜怒哀乐,还有他们的梦想与努力。只是因为环境的不同,他们才和别人有着不一样的生活历程。就像那些冬青树,历练人生之苦,方能怒放有声。

内容推荐

这本书是1999年获得“第七届全国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著作《大山深处——一个青年志愿者的手记》的姊妹篇,是青年作家李广宇的又一力作。十年前,作者作为首批支教青年志愿者到贵州农村支教,创作了饱含深情的《大山深处——一个青年志愿者的手记》。在这本书中,作者生动、真切地记录了一群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孩子的生景和向往,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和援助。十年来,作者一直在关注这群孩子,目光一直追随着他们,再一次以极大的爱心和毅力记录下了这群孩子的成长轨迹。从书中一个个真实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在城镇化不断加快的今天,农村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而这群大山里的孩子已经长大成人,他们怀着对新生活的向往不断地从山里走到山外,又从山外回到山里,反反复复,曲曲折折,向我们传递某些值得深思的东西……

目录

前 言 楔子,10年的机缘

第一章 张老师的2007:那个最美丽的乡村女教师

第二章 孙继宇的2006:打工传销迷途的无言回归

第三章 朱强的2005:爱是暗夜最亮的星

第四章 宁杰的2004:有一种选择让人失去所有

第五章 江春莲的2003:父亲,请多给我一点爱

第六章 孙明的2002:死亡原来也是这般美丽

第七章 张颖的2001:我只为爱情私奔

第八章 张言武的2000:那个时候,那个女孩

第九章 余淑敏的1999:留给学生时代的最后纪录

后 记 20年后的我:有多少梦想让我们激动

试读章节

1999年,那个让人迷茫的夏天

那天中午,我正在休息,学生突然跑上来敲门,说,宁杰和别的同学打起来了!他还被打破了头。我吓了一跳。跟着学生往学校跑。

宁杰是以前初一四班的学生,初二以后我就不教他了。可学生们还是习惯于有什么事就来找我。等我跑到学校操场,打架的人已经散了。一些学生聚在会议室外面。我走过去,从窗子往里看,宁杰正捂着头站在墙角里。

我推门进去,听见教导主任正在训他。主任看我进来,对我说,这样的学生就应该开除。

我问,他怎么了?主任说,打架,还动T2JT。说着他指了指桌子上的刀。

我很吃惊,也不知道这些学生是怎么了,进入高一年级是应该懂事一些了,可他们却越来越不像样子。我一时说不出话来。

说话之间,主任的火气有些消了。他奇怪地看着我,问:你有什么事吗?

这时我才想起,自己并不是宁杰的班主任老师,甚至也不教他什么课程,这样跑进来,总要找一点借口。

我有点尴尬,但还是说,我听别的学生说他出了事,就过来看看。

说完,也不管主任怎么看我,直接走到宁杰跟前,伸手去摸他的头,想看看他的伤口。可他很执拗地扭过头去,不让我看。

我想了想,说,要是出血了,就到老师那里包一下。说完,我从会议室出来,让一个学生等在那里,等宁杰出来,带他到我的宿舍。

我回去没多久,宁杰就过来了。

我问他为什么打架,他也不肯说,恨恨的样子,好像还不服气。我不理他,拿出止血药和纱布,帮他包头上的伤口。包着包着,他突然哭出声来,我以为他是疼的,安慰他说,马上就好了。

他摇头,说,不是疼。

我问,那你怎么了?

他说,心里难受!

我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好半天他才说,班长骂我。

我知道他说的那个班长,父亲是个干部,在学校里称王称霸,却没人敢管他。我说,这样的人不要惹他。

宁杰拧了一下头,不服气地说,为什么?就因为他父亲手里有权?

我没说话。

这社会太多不平等的事情,哪个能讲得清楚,都靠拳头什么也解决不了。这些大道理和他讲了他也不会听的,他多年轻啊。

给宁杰包了伤口,又嘱咐他不要沾水,才送他出门。

本来只是热心给宁杰包了一次伤口,我却因此得罪了某些人。

第二天教导主任就在全体教师大会上说,有的老师不要偏袒那些表现不好的学生,这样做,只会让这些学生变得更坏。

开始我没把这话当回事,等散会出来,一个老师悄悄问我,主任说的是不是你啊?

我很疑惑,想想才明白她指的是给宁杰包伤口的事。

她说,你还是小心一点,教导主任这人记仇,不好说会对你怎么样。我心里“咯噔”一下,说不清楚是什么滋味。

不过我心里很坦然,并没觉得自己对学生好有什么不对。

又过了几天,没什么事情发生,我也放松下来。

宁杰被记大过,我在学校遇到他,安慰了他几句,还劝他以后不要和人家打架,免得没法初中毕业。他只是点头,也不知道他听进去多少,学生越大,越难知道他的心思。  这事似乎这样过去了。

有一天上课,我在黑板上写单词时,后面有学生扔粉笔头,打在我的身上,等我回头,学生们在下面哄堂大笑。我非常生气,问是哪个扔的,可没一个人承认。

我气极了,让所有学生都站起来,想罚他们站上一节课,直到那个扔粉笔的人站出来。可有几个个子很大的学生不站起来,还来起哄。我一摔教材,转身就走,不上了!我当时心里就这么一个念头。

回到办公室,刚好遇到那个主任,他问我怎么了?我没说话。看见他都觉得别扭,从办公室出来我一个人回宿舍了。

课间休息的时候,那个班的班长过来找我,替其他同学向我道歉。我的火气还没消呢,把他们都赶了出去。过了一会儿,一个学生喊我去学校,说是教导主任找我。我一想就没什么好事,不过我还是去了。

主任见了我就批评我,说我太任性了,对学生不关心。说了很多话,说得我心里特别难受,泪水忍不住流下来。主任说,你回去准备一份检查吧,下次教师开会做个检讨。

我问,为什么要我写检查?说我有错,就是没到下课时间我出来了,可那是因为学生调皮……

主任打断我的话,说,你是当老师的,连学生都管不好,还怎么当老师?

我说,管理学生是班主任的事,还有学校领导的事,我要做的就是教书。

主任冷笑,说,那你上课,班主任就要跟在你身后了?

他是强词夺理。

我一时无话。他来劲儿了,说,你不就喜欢和调皮的学生交朋友吗?这次怎么了?还被调皮的学生给欺负了?

我这时才觉得他的阴险。

回到教师办公室,几个正在说笑的老师见我进来,都不说了。他们的表情说不上是可怜我还是嘲笑我。

当时我在学校里教英语课,课程不多,也不当班主任,所以上完课我总是回宿舍看书、备课,那时我特别不喜欢在教师办公室里呆着,主要因为我的身份是代课老师。虽然工作没什么区别,可与其他正式的老师在一起,心里总有些自卑感。

那天我回到宿舍,心情很不好,我真的不想干了。这想法很久以前就有了,这一次特别强烈。晚上,以前教过的学生余淑敏过来看我,问起我白天遇到的事——学校里的事总是传得很快。

我简单说了说。

余淑敏说,张老师,我表姐在那个班读书,她知道那个拿粉笔打你的人是谁。

我摆手,赌气地说,我不想知道。

余淑敏不吭声了,半天才问,为什么?我对她说,我不打算再教书了。

她很吃惊,问,那你去做什么?

我说,我想考矿上的技校,以后到矿上工作。

她问,你都大专毕业了,为什么还去读技校?

我说,为了找一份工作啊。说这话,我心里真的很苦。

读技校的事,父母和我说了很多次了,只要简单复习一下初中课程,我考技校是没问题的,以后毕业了就可以到矿上上班。用妈妈的话说,那是一个体面又稳定的工作,可我自己不甘心,感觉在学校里教书是最适合我了。

余淑敏听我这样说,也流下了眼泪,她是舍不得我走。

看她这样,我不好太伤感,劝她说,我还不一定什么时候去考呢。

听这话,她破涕为笑。  不过,余淑敏还是把我要离开学校的事传了出去,很多学生来看我,劝我留在学校里教书。我说我已经不教你们了,走不走有什么关系?他们说,你在学校就好,我们看到你心里会踏实,再说遇到什么事可以找你说说。

他们这些话让我很感动。

宁杰也来了,说,张老师,你受欺负了怎么不告诉我?

我笑,说,告诉做什么?你要去替我打架?

宁杰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对我说,张老师,对欺负你的人不能心软!顿了下,他又说,我知道那人是谁,他叔叔就是教导主任,肯定是他叔叔让他出来捣乱的。

听他这样说,我吃了一惊。但我还是劝他说,你不要乱猜,这些都是过去的事了,不要再提了。话是这样说,心里总有点不舒服。

没想到过了两天,那个班里的一个学生过来找我,鼻青脸肿的,向我道歉,说那天是他扔的粉笔头,请我原谅。我问他怎么了?

他说被宁杰打了。

我心里一沉,说不清楚是什么滋味。我不希望宁杰为了我而打人,可他帮我教训了这个学生又让我觉得解恨,这当然不是一个好老师应该有的心态。

让人心情不好的事还有很多。

山里学校的生活是很平淡,但越是平淡越容易让人和人之间产生各种矛盾。那时我努力让自己静下心来,什么也不想,安静地读书、备课,帮学生辅导。

假期过后,又一个新学期开始。我到学校报到时,发现来了很多年轻老师,他们都是刚刚毕业的师范院校学生。我们开会的时候,校长也换了人。会上宣布,这一年学校有了新老师,不再聘用代课老师。学校里原来有六个代课老师,听这消息都炸锅了一样。校长说,具体的情况会后他会单独找大家谈。

会后,校长找我问,你还愿意留在学校教书吗?我很奇怪。

校长说,学校英语老师太少,我想留你继续当代课老师。顿了一下,他还说,等清退了这些代课老师以后,学校会考虑给你加一点工资。

我说,让我考虑一下吧。

回到宿舍,有几个代课老师来找我,问我怎么打算。

我不好说校长找我谈话的事,便敷衍说,还没想好。一个老师对我说,要不就和我们一起去民办学校吧。

我问,什么民办学校?

他说他的一个同学在附近镇里开了一所民办学校,正在找老师去上课,如果我愿意,他可以帮我联系。

他气哼哼地说,在这里教书,钱少不说,还不把我们当人看,都是做老师的,为什么要有高低贵贱呢?

他的话让我有些动心了,虽然校长留我是一件好事,但我实在是不喜欢这里的环境,也许换一个地方自己的心情会好一些。

晚上送走那几个老师,我打算回家一趟,想和父母再商量一下,毕竟来两河是父母帮我联系的,现在走也要问问他们的意见。

回家我和父母说这事,妈妈不同意我离开中学。她觉得民办学校更没有保障,校长一个人说了算,说开除就开除,那里干不下去再回公办学校就难了。她还是老思想,一开口我就不愿意听,后悔回来和她商量。

那天晚上,在外面读中专的弟弟刚好也回家,他回来是要学费。妈妈一听又要钱,就不停地抱怨,数落弟弟乱花钱。我有点心烦,说,如果你让我去民办学校,以后弟弟的学费我全包。

我妈妈当然不相信我的话,赌气说,那好,你去吧。

就这样,我和妈妈算是达成了一个协议:她同意我去民办学校,我呢,包下弟弟读书的费用,每月定期给他寄钱。

离开中学时,我谁也没告诉,一个人拿了行李出来。我不愿让学生们送,怕看到他们哭。我走的时候,他们还在上课,站在那个高坡上,还能听见他们的读书声。

这时,我流了眼泪。

P8-13

序言

10年的机缘

暮春某个清冷的早晨,我被惊醒,噩梦。

那些熟悉的身影又在梦里出现,我的学生们。

10年。

过了那么长的时间,我竟然仍能在梦里看到他们的面容,而且,那么轻松地喊出他们的名字——余二妹、吴周林、马明权、李本贤……在那个梦里,我又回到了教室,站在他们面前,给他们读朱自清的《背影》。可我还没读完,他们便吵着对我说,李老师,我们不学这篇课文!我问他们为什么,他们说,我们就要毕业了,我们需要学会怎么挣钱。我责怪他们,说赚钱只是人生的一部分,学会了人生道理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在当年,我这话是多么坚定而有力,如今,连我自己都会笑这话的虚弱和空洞。

这是我为什么会从噩梦中惊醒的原因。

我一直希望探询10年对我、对我的学生的改变,这种改变不但是容颜的衰老,更是对外在世界、对内在人生的改变。

当年我给学生们留下了一篇作文,叫《10年之后的我》,那时我想像不出10年是如此迅速地过去,那些字迹稚嫩的作文如今仍被我翻看。大多数孩子是不明白10年会怎么消磨一个人的生命,会怎样改变一个人的想法,所以他们只是草草地勾画了一个梦——那只能是一个梦,因为后来大多数学生都无法实现10年前写下的预言。

10年,他们星散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里,默默地成长。在乡下,他们可能是最普通的农民,和他们的父母一样在田地里劳作,并很早地结婚、生育;在城市,他们像大多数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一样,在钢筋水泥之间攀爬,并且常常为拿不到一年的收入而痛苦、焦虑;在家乡,他们可能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些人,而在异乡,他们又是被伤害最多的一群人。

可他们在我的眼里,从来都是和我一样的普通人。他们有他们的喜怒哀乐,有他们的幸福与悲痛,还有他们的梦想与努力。只是因为环境的不同,他们才和别人有着不一样的生活历程。他们的人生可能很平凡,但生活的经历却并不平淡,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我会选择一个特别的时间,再回盘县。

我需要寻找和倾听。

10年!

一位写作的前辈说,再平庸的人生,如果以10年为尺度去回顾,也都能显示出足够的戏剧感。我相信这话。我似乎也需要一次发现之旅,找寻那些如戏剧般的人生和这些人生故事背后的某种深刻。

……10年于我似乎没有什么改变——那些熟悉的名字和容颜,不会因为10年而模糊;那些曾经的往事与回忆,也不会被lO年磨蚀,为什么?因为那些过往是如此刻骨铭心,以至我愿意用一次寻找他们的过程,来激励我的内心。

2007年的春节,我上路了。

挤!

在昆明我没有买到火车的卧铺票,只能站着去红果。盘县政府已经从老县城搬迁到红果,我的学生会在那里等我。

下午三点多开出的火车,要到十点才到,还可能晚点。我给学生发短信,让他们先吃了饭再到车站,他们回短信说,等我一起。

慢车,每个小站都要停,但上来的人已经不多,大多是从昆明上车返乡的打工者。看哪一张面孔都有点熟悉,后来我有点想明白了:我的学生也和这些人一样,候鸟一般,每年的假期都要背着大大小小的行李,回家过年。

这是他们的春节,从他们回返的那一天开始。

火车没开出多久,我就支持不住了,坐在冰冷的地板上。一个孩子坐在我对面,他妈妈站在他侧面,用身体保护着他。孩子脸蛋儿有明显的高原红,眼睛直直地看着我。我笑,他也笑。

一个乘务员过来,孩子挡了他的路,他用脚拨了一下,孩子的妈妈尖叫起来。吵,孩子大哭,有人骂,有人叹息,有人往这里挤,可能是孩子父亲和他父亲的同乡,都一样的矮小,脸色黝黑,粗糙的手指和愤怒的表情。

乘务员退却了,还骂着什么。

安静了,孩子已经睡去,嘴边有口水如注流下。

我站起来,背疼。

我刚站起来,尺把大的地方,马上另一个人蹭过来坐下。

将近十一点,火车停靠。

出站台,黑暗里有人喊:李老师!

三个学生从暗处走来,韩艳平、韩家文和冯丽。

那天晚上我们住在一家很简陋的旅店里,喝了酒,几个人聊到很晚。第二天韩艳平陪我回两河,想去几个学生家看看,遗憾的是他们都不在家。有的学生这一年春节仍要留在外面打工,有的学生已经嫁人,这个春节要去婆婆家过年。走到两河三岔路口,韩艳平突然问我,还去学校吗?我想了想,摇头。这里曾是我和学生相处一年多的地方。现任学校很近了,我已经能感觉到它的气息,但我却在临近它的时候犹豫了。这个春节那里一定很冷清,而且,现在的我已经不属于那里了,回去看什么呢?只有学生还让我牵挂……

在盘县的五天时间里,我度过了人生中第一个一个人的除夕。那天上午,学生们都回家去准备过年的事情了,我一个人在热闹的红果街头闲逛,第一次这么近地看这个新兴的城市。和往常一样,那天晚上我睡得很早,外面鞭炮声于我仿佛梦里学生们的笑闹声,旧历的一年就这样平淡地过去。

大年初一的早上,我早起,打算去老县城,出来却找不到班车,原来司机也都放假了。我只好拦了一辆出租车。老县城更加破败了,到处是垃圾。春节里很多店铺都关了门,大街上人却多,似乎都和我一样,没有目的地来回走。

我离开盘县那天,同样没有班车,我只好去买火车票,那仍然是一列慢车。在等火车的两个小时里,冯丽一直和我聊天。记得以前她是一个很内向的女孩,我都想不起和她说话的时候。10年之后,我才发现,她其实是一个很开朗的女孩。

回到大连以后,关于学生们的很多故事让我深深感动,并有所感慨。

10年前是我给了学生一些东西——知识、自信、勇气和对未来的期待,而10年之后,则是他们给了我很多——他们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他们对生活的点滴看法,以及他们一直不曾放弃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现在他们已经成了我的老师。

所有的感念到最后就变成了写作的冲动。

10年前我写了《大山深处》这本书,那本书后来给我带来了很多烦恼,原因之一就是我在书里关于盘县贫困的描述,引起很多人的不满,包括现在盘县的某些领导。2006年我回盘县时,在某个酒桌上,一位教育局的干部就直截了当地说,他对我的书有想法。我没说话。

10年!我已经无须再为我的那些文字做任何解释。

那是我亲眼所见、亲身所感,我只写了一个外乡人眼里的盘县,也许主观一点,但却是真实的。在真实的贫困和虚假的繁荣之间,当年的我,一定会选择更真实地写作。到今天,我还是愿意坚持这个原则。可能教育局的领导不需要这样的真实,这和我没有关系。

我更愿意相信,因为我的书在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上的传播,让盘县被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有一些简单的例子,从我们离开盘县以后,大连每年都派出青年志愿者到那里的山区支教,从我们离开两河中学,那里开始调进大量正式老师,从我们离开两河以后,盘县接受大量外来捐助——数目可能很少,但,这些都是普通的城市居民的个人捐助!

我相信自己的写作是善意的,我从没看不起我的学生,以及他们背后的那些人。

10年之后再讲学生的故事,依旧是善意的。

我用了10年里学生们写给我的信件,用了10年里和他们打电话时的片段回忆,还有10年里无数次回盘县时与他们的面谈资料……所有这些成了我书里一位老师和九个学生的故事的基础。这九个人的身上有我很多认识的老师和教过的学生的影子,但并不确指其中的某个人。我这样做是想用更小的篇幅载入更大量的内容,把那一群人的生活展现出来。

我希望自己有能力反映出自己学生在10年当中的变化,正如我希望我的学生能从书里找到他们的影子,并惊喜地告诉别人,李老师写到我的故事了!

同时,为了避免叙述上的重复,我在这本书里主要选取了一位老师和八个学生10年当中对他们影响最大的那一年来写,这样写作的好处是我可以集中使用某些细节,来表现生活的变化对他们以后生活的改变。

和10年前相比,10年后的写作中,文字已不再是障碍,已经脱离钢笔和稿纸,一天写一万字也不算什么。但还是会有一些遗憾,那就是我和学生们情感上的疏离。10年里,两地的阻隔,让我只能偶尔与他们书信或电话交流,即使回到他们身边,也都短暂异常。所以当他们真正面对痛苦和挫折时,我只能远远地鼓励,而不可能与他们一起体会和跨越——这在一定程度上让我的讲递少了很多激隋。

总会有那样一些遗憾。

也好,再用10年来补救吧。

后记

有多少梦想让我们激动?

20年后的我:有多少梦想让我们激动?当年我让我学生们写下他们20年的梦想:那时我会是什么人?会做什么事?会有什么样的经历和际遇?

《20年后的我》。

这是题目。

后来,我把两个初一班的所有孩子的作文都带回了大连,一直保存到10年之后。

每年都有几次,我把从贵州带回的课本、资料和孩子们写的作文拿出来,翻翻、看看,感受一些当年的我与他们。

除了回忆,还有梦想。

在这个感动泛滥的年代里,我还是能被学生们的这篇作文感动一次又一次。那些只属于少年时代的冲动和勇气,那些只属于纯真年纪的隐秘心事,还有那些可以鼓励我们走下去的美好期待,都被我珍藏。

10年过去,我的学生们也已成人。他们经历了青春的懵懂,经历了人生最初的挫折与小小的成功,他们是否还记得这些当初他们以稚嫩笔记写下的梦想呢?

我不知道。

问过一个学生,他说,记得啊,那时我要当医生。还有一个学生说,我也记得,我要当老师,像李老师一样的。

这两个学生,一个开大货车,一个是最普通的打工者。

他们离当年的梦想那么遥远,甚至注定一生无法达到那个目标,但。他们有过这样的梦想,而且曾经被这样美好的梦想所激动,这就足够了。

我是他们的老师,我期望他们是谁?是医生?是老师?还是军人?都不是。

我希望他们是一个人。

普通不怕,平凡也无所谓,只要他们能靠双手养活自己和他们的亲人。这个要求太低了,但很实际。10年很短,20年也很短。

一个学生在他的作文里写道,20年后,李老师来看我的时候,我已经有了儿子,我会带他来见李老师,还要背一背篓洋芋给他吃。

这是我希望见到的场景,一个快乐的人,和他快乐的儿子,还有他用劳动换来的食物,这些就是对我一年盘县教书生活最好的回报。

纪念10年是应该向前看的,20年显然是一个大纪年。我把学生的那篇作文留在这里,只想作为一种见证,等20年之后,我们能一起回忆当年被梦想激动的时刻。

假如在20年后,我当上一个经理,那时一切的事都变了,变成什么样呢?

清晨七点半,“滴滴”户外传来鸣笛声,哦,是我的车在呼唤我了。我急忙走出屋子,坐上飞行小汽车,去我的公司上班。透过玻璃窗,只见朵朵白云擦着车身向后飞去,一辆辆轿车在空中穿梭,来来往往。地上的那些商店的镀金牌子,在阳光下闪着光。

“冯经理,请下车吧!”一个温柔的声音从喇叭里传来。

我走下车,来到“中国科技总公司”。

“冯经理,早上好。”机器人希娜端来一杯清茶,又送来一份科学研究资料,然后向我汇报了公司的一些情况。我开始工作,希娜悄悄地退了出去……

晚上,回到家,我打开我们科技总,厶\司最新研制成的多功能电视,奶奶、爷爷、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和我各选自己喜爱的节目看起来。奶奶和爷爷被老节目吸引住了;我和姐姐正在看《西游记》,唐僧的大徒弟猴王正和海怪打得难分难解呢;爸爸、妈妈在看电视连续剧《宝珠》。这种电视有六个屏幕,同时播放六种节目,每一个屏幕两边都有隔层透明玻璃,那边是无论如何听不到这边的声音的……突然,我们的屏幕关了,“小朋友,晚安。”(冯丽)

20年后的我,我有什么打算呢?我想当一位医生,当医生有什么好处呢?就是给人们治病。

我将来要是一位医生,我就为那些孩子们治病。有的医生只为了钱,而见到小孩就像见了敌人一样,凶狠狠的,我不会像那些医生一样,我对小孩要用心照顾。

20年以后我要是真的能做这种工作,那真是太好了。(余二妹)

我20年后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一定是个大画家,我要当一个著名的大画家,像华君武那样,我要用画来表达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我要把中国的千山万水画下来,我要把贵州的大瀑布,桂林的漓江,泰山,长江,黄河都画下来。

我小的时候就喜欢画画,但没有好的条件,20年后就好了,我要一心一意地画画,我要把我的画献给全国各地的孩子们……(徐兴华)

到了20年的时候,我只要能开车,当一个很好的驾驶员就好了。

随着世界的发展,到了20年,我就可以学开车了,要是我学会了开车,我就靠开车赚钱,要是我赚不到钱,那我就到外地去打工,直到我赚了能买一辆自己的汽车的钱,那时我就买一辆车,然后到世界各地去看一看。要是走遍了大江南北,我就回到自己的家乡来,建起我自己的家庭,好好地生活。(付正涛)

20年后的我希望走出贵州的大山,到一个想象不到的地方去,到别的大城市去看一看,看看他们的生活,去跟他们学一学他们的技术,将来当一名技术员,为家乡多做一点贡献。不管干哪一项工作,都不要忘记了自己家乡的人,更不要忘记了生我养我的贫穷的大山。(冯坤雄)

20年后,中国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世界和平,每个国家都在前进当中,中国也随着世界的改变而前进。那时的干沟桥(盘县境内地名,临近红果)已经发展起来,我可以参加干沟桥的建设。我已经毕业,在某一个部门参加工作,那时中国的经济也发展了,连小学小朋友都戴BP机了,而我不可能落后于这些小朋友,也决定拿无绳电话,腰戴BP机,再戴上墨镜,坐着小轿车去上班,下班连进家都要坐车。

20年后的我早已结了婚,过着小康生活,一天坐在家里有佣人来为我服务,过着神仙般的日子。20年后大都是机械化,一天坐在家里打个电话让那些工人几点开,几点关就没事了,坐在办公室里,看看股市行情,这样就成了富翁!

这是一个梦想,到20年后不知会不会发生。(张明飞)

20年后的我,将会有家庭、有孩子;20年后的我,不希望是一个老农民。我要努力地学习,不在这个贫穷的山村里,我不要做一个没有知识的人,不要像一只青蛙,永远只知道天空才有井口那么大,我要像一只小鸟,在无边无际的天空里自由自在地飞翔。

我想20年后的我会是一个作家,写小说、写诗,我现在要夜以继日地学习,不断地写作文……20年后,我希望我能为祖国做一些事,为祖国服务,为人民做一点事,这才是我真正的愿望。

我想我以后要当一个有知识的人,而且没有生活在农村,走出了一座一座大山,去看看外面神奇的世界,那该有多好。(黄成英)

20年后,我想在两河工作,后来又想,要是在两河工作,一个月的工钱拿得特别少,吃了,生活就没有了,还是去外面厂里打工,在厂里做一个月的工钱比这里多好多,吃了,生活,还可以拿点给自己家里人用。

我想用自己的钱买一辆车,开车一天的钱比工厂的钱多,那时我写信回家里和妈妈说这事,妈妈回信说,别买,开车特别危险,还是别买了。后来我想,不买车只打工一定特别累。还是出去当老板好,当老板一点不累,要是工人多,多做一点,一天也要进几十块钱,还是出去当老板吧。(吴周林)

转眼之间我已经35岁了,35岁我干什么呢?我要做一名公安。我想,要是我能当上一名公安就好了,有一天我当上公安,就要把那些违法的人抓起来。

我15岁生日到了,我家全家都来祝福我的生日,我家人问我长大后要干什么,我说,我要做一名公安!我全家都说,你真有理想。(何正友)

我将来的理想是当一位教师,不过,我只能把当教师的梦想这样的句子写在这篇文章里,不知我怎样才能走上梦想的路。如果将来我能当上一位教师,我就把我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孩子们,让孩子们也学到很多知识。(戴金花)

20年后的我不知道是什么样子,不管是种地的农民,还是一个工人。都要到大连去看看,我想,看了一定会大吃一惊,到了那里,一定有一种很舒服的感觉。

我要走出这贫穷的山沟,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到杭州姨妈家的厂子里去,同姨妈一起织布,现在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余红连)

20年后我想当一个医生,能为很多人治病。现在的农村人,经济一点不发达,只要有一点小小的病,就没有办法治疗。有的医生就是骗子,去找医生,病也治不好。我将来能当上一个医生,就能把那些骗子赶走,要多给一些穷人治病,多做一点对大家有益的事。(谭粉英)

20年后的我是怎样的人呢?那时我会回忆起我在1 2岁生日那一天,家人问我将来想干什么?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去南极当一名考察队员!大家都说我有志气。我想我要买很多关于南极的图书,仔细地阅读。假如当上了,我就要认真地欣赏世界上气温最低的南极。

我经常在电视里看到关于南极建站方面的新闻,当时我心里充满喜悦,暗暗念叨,南极考察站的叔叔们,请等着我,我要和你们一起工作。(王飞)

我想20年之后,我会出去打一点小工,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看看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然后回家把庄稼种上,没有钱的时候再出去打工找点钱来用,种的庄稼不差就可以了。到了秋天的时候,把草背回家,每天拿点草给牛、马吃,有时出去到人家玩一会儿,就回家把饭吃了。秋天一过,春天就来了,每天去外面种水稻、玉米等等。就像这样过下去了,我想20年以后,就是这样过了吧。(李本君)

我希望自己给了他们梦想,让他们飞得更高。

我希望自己给了他们知识,让他们飞得更远。

作为我的学生,他们与我在某一点相遇,在某一点与我分别,还在某一个点与我有一个10年、20年的约会,这一程又远又近——远,有时间和空间的隔绝;近,我们的心本来已经相通。

作为他们的老师,他们的梦想是对我最好的鼓励,用他们的梦想,让我撑过此后人生无数的挫折。

有梦想才有希望。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1 17:2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