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内,四支队留守处主任郑位三正召集各县县委负责人开会。留守处警卫队长骆厚发、副队长吴大江、警卫队指导员张学剑列席了会议。
郑位三道:“四支队已出发东进抗日,今天,留守处召集光山、经扶、礼山,蕲春、黄梅、广济,黄安、麻城、罗田、浠水等县党的负责人会议,会议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各县迅速抓武装,组建县大队,以应对当前面临的日、伪、顽、我相互斗争的复杂局势,坚持大别山区的斗争!黄梅的林西、易清同志来了没有?”
林西、易清站起:“来了!”
郑位三挥手让他们坐下,道:“听说你们已拉起了一支抗日少年先锋队?”
林西道:“是的,我们最近打进了国民党县自卫大队,以这个少年先锋队为基础建立了第四中队,已控制百把人枪!”
易清补充道:“最近,我们在其他几个中队秘密发展党员,并已与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取得联系,准备把这个中队和其他几个中队拉到山里成立新四军游击第八大队!”
郑位三道:“很好!要抗日必须抓自己的武装!这一点,各县要向黄梅的同志学习。”
四支队留守处副主任,经、光、礼中心县委负责人柳明邦站起,道:“郑书记说得对!俺们光山、经扶、礼山三县山多人稀,是大别山区的穷困县,前一阵子,俺们遭国民党疯狂围剿,各县党组织和便衣队损失不小。这一阵子,各县的武装便衣队大都编入四支队随高司令东进抗日去了,各县的党组织手中空空,没有了自己的武装,这咋行?俺打算,回去后在各县抓武装,发动党员和基本群众,重建便衣队!”
郑位三道:“老柳,你是老红军,老苏维埃主席,抓武装你有经验,就按你的意见办!不过。现在是国共合作,也可以打出县自卫队的合法旗号嘛!我们共产党人,要讲究斗争策略哕!”
柳明邦道:“是,那是!”
郑位三道:“不仅地方如此,我们四支队七里坪留守处还有一百多各地送来的红军伤病员,加上警卫队,也是我们坚持大别山斗争的本钱!过些日子,待这些同志养好伤,组织上决定把他们分派到各县,配合你们斗争!”
众人高兴地道:“好!太好了!”
骆厚发性急,站起道:“郑主任,啥时你把俺们警卫队派出去?俺等不及了,不信你问学剑同志!”
郑位三笑道:“哈哈!地方上的负责同志一叫好,你们就等不及了?你们哪,一个是留守处的警卫队长。一个是指导员,过去都是红二十五军的营级干部,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井冈山斗争时期,厚发同志就和林彪同在老二十八团当营长,打仗呱呱叫嘛!张学剑同志呢,曾当过红二十五军军长徐海东的军部交通队长。营教导员,陕北直罗镇一仗,你带部队击毙过敌师长牛元峰!不简单,一块打仗的好材料,一员虎将啊!要不是毛泽东同志亲自点将派你随我和肖望东同志护送董必武同志到大别山传达国共合作的重要指示,我和高敬亭同志还见不到你哩!学剑同志,你革命功劳不小,是不是觉得留守处警卫队指导员职务小了,大材小用?不然,你怎么和罗队长一样心急火燎,等不及呢?”
张学剑站起,道:“报告郑主任,参加红军,打仗立功,是共产党员的本分!我是穷苦人出身,革命工作无贵贱,干革命不为官!”
郑位三点头,道:“好样的!那么。你和骆队长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张学剑道:“我和骆队长一致认为,日本鬼子占领南京后长驱直人,进攻武汉在即,四支队东进抗日后,鄂东数县除国民党驻军外,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暂时出现空白,今天会议决定抓党领导的武装是十分正确的!我们完全拥护!因此,我们向留守处领导要求,早日派我们到地方抓武装!,’ 郑位三道:“嗯,要求没错,道理实在,留守处也有这个打算。”
骆厚发道:“太好了,这么说,郑主任,你同意俺们的要求了?”
郑位三道:“嗯,原则上同意,但你们走要有个时间顺序。要是你们都走了,留守处这摊子警卫工作交给谁?总不能把集中在七里坪的一百多红军伤病员扔下不管吧?这个问题,过两仨月再说吧!”
骆、张二人哑口无言。
正在这时,哨兵进屋,大声报告:“报告,高司令派人来了!”
郑位三道:“哦,什么事?”
哨兵道:“来人说,黄冈县委派人来送信,请求四支队调一个军事干部到黄冈抓武装,路上请示过高司令员,高司令员表示同意,让通讯员陪同来人到留守处具体接洽。”
郑位三道:“快请他们进来!”
哨兵敬礼:“是!”转身走出门。
不一会儿。一身商人装束的黄冈县委委员漆先民随着四支队骑兵通讯员走进会议室。
骑兵通讯员敬礼,道:“报告郑主任,这位是黄冈县委的老漆同志,他奉县委指示找高司令员,请求部队派一名军事于部到黄冈县工作,高司令表示同意,派我带漆同志来留守处找你具体接洽。”回身对漆先民道,“这位就是你要找的留守处郑主任!”
郑位三道:“老漆同志!怎么会是你?坐,快请坐!我们是老熟人了,你是黄冈的老党员,眼下黄冈县有什么困难,尽管说吧!”说完倒了一杯茶递给刚落座的漆先民。
漆先民喝了两口茶,抹了抹嘴唇,诚恳道:“是呵,眼下边区省委要各县抓武装,可我们黄冈缺乏军事干部,么样抓?确实遇到了困难。这不,经省委同意,县委派我来找四支队领导要一名军事干部,不想在这里遇到了边区党委老领导,这一回,我们黄冈可有指望了!看,这是县委给上级领导打的报告!”说着从怀里掏出报告递给郑位三,“老领导,你是黄安人,看在邻县黄冈老乡的面上,可要帮助我们黄冈解决缺人才的燃眉之急呀!”P3-4
大别山群峰如剑。直刺云天。这座横贯鄂豫皖三省、绵延千里的山脉如同江西的井冈山一样,是孕育革命的摇篮。土地革命时期,红四方面军就高擎战旗从这里走出,迈上长征的征途。抗日战争年代,坚持大别山斗争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四支队,从这里东进抗日。大别山培养出无数英雄的将军和无畏的战士,许多先烈血洒中原大地,长眠在大别山的崇山峻岭中,化作一座座丰碑耸立在中国历史的史册上,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从这一点来说,出版描写大别山革命业绩的长篇小说《剑魂》,对于弘扬和传承革命传统、教育后代,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剑魂》是一部描写新四军五师在中原坚持抗战和解放战争中奋起自卫的作品。翻开史册,当年,李先念、郑位三、陈少敏、任质斌领导的新四军五师长期孤悬敌后,在日伪顽的夹缝中求生存、谋发展,从外围包围武汉,大量歼灭日伪顽有生力量的业绩是不可埋没的。最难能可贵的是,抗战初,李先念同志率一百六十余人的鄂豫挺进部队从河南竹沟出发进入湖北,到1943年部队发展到四万余人,成为华东新四军“发展第一”的部队。小说中,鄂东抗日猛虎队由七条半枪起家,发展到拥有六千余人的独立旅,正是这一事实的真实写照。回顾五师发展的历史,一条重要的经验是坚持统战。历史证明,这是我党我军在历次艰难困苦的环境中走出困境、走向胜利的一条重要斗争策略,是胜利的瑰宝。小说《剑魂》虽然描写了大量战斗,但没有拘泥于战斗场面的描写,而是加强了地方党和武装抓统战的描写。这一点是符合五师斗争史实的。人民军队是党手中的一把利剑,要克敌制胜,不仅要靠勇敢顽强,更要靠正确的斗争策略。从这一点看,小说《剑魂》尊重五师的发展史实,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思想前瞻性。
执行命令,遵守纪律,服从大局,是我军的军魂。红军如此,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同样如此。艰苦的战争年代,新四军五师和其他中原军区部队是执行中央命令、顾全大局的典范。震惊中外的中原突围,正是这一事实的真实明证。当年,蒋介石派遣三十万国民党军队将我六万中原军区部队包围在方圆不足百里的大梧宣化店地区。为了最大限度地拖住三十万国民党军队,不让他们投入到其他解放区战场,在弹药、粮食十分困难的困境中,李先念同志没有顾及本部队的安危及早率部突围跳出敌人尚未合拢的包围圈。而是全局在胸,坚决执行中央命令率部在宣化店坚持斗争,直至中央批准才率部向西突围。为我军在东北、陕北、华东解放区战场粉碎国民党军队进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空间及战机。全国战场一盘棋,牺牲局部换取全局的胜利。是毛主席的一贯伟大战略思想和战略部署。我中原军区部队坚决执行毛主席和党中央的这一战略方针,无论是向西突围或是向东突围,都付出了重大牺牲。但,正是中原军民用这种短暂的失利和重大牺牲。换来了其他解放区战场的节节胜利。关于这一点,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曾给予高度的评价。小说《剑魂》绘声绘色地描写了五师的一支部队——鄂东独立旅掩护主力向西突围、坚持大别山斗争的艰难历程,将英勇无畏、敢于牺牲和坚决执行命令、顾全大局结为一体塑造英雄人物,较好地体现了我军军魂,是比较客观、全面。难能可贵的。
《剑魂》是一部描写抗战和解放战争的作品。与描写同类题材小说不同的是,它既注意了作品的纵深度,也注意了作品的宽厚度,即,既注意描写我新四军主力部队对日伪顽的阵地战,也注意描写我地方游击队的游击战、统战和谍战,既注意揭示日、伪、顽、我四方阅的矛盾,也注意将战友情、爱情、军民鱼水情熔于一炉,增加了作品的可读性。
当前,我国已进入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我党执政六十二年,通过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一系列伟大成就,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考验。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已成为我国思想文化界的一项重要任务。前不久,中共中央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文化建设的决定,大力倡扬红色文化。大别山是全国著名红色文化景点和旅游胜地。大别山文化属于全国重点红色文化圈。大力繁荣大别山红色文化,应是我省广大文艺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为了切实弘扬大别山红色文化,以此推进我省经济跨越式发展,今年一月,中共湖北省委作出建立大别山经济发展试验区的决定,省委宣传部组织了万人参观大别山的活动,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弘扬大别山红色文化,加强对广大青年的革命传统教育,激发年轻一代人爱党、爱国、建设现代化美好家园的热情和积极性,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使我国的红色江山永葆青春。我真切希望我省文艺工作者走进大别山。用自己的笔写出更多更好的描写大别山革命业绩的作品,也真诚地向大家推荐《剑魂》这部书。
愿大别山红旗永远飘扬。
王汉广编著的《剑魂》是一部大纵深、宽正面描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新四军鄂东独立旅和地方游击队带领大别山人民与日伪顽艰苦斗争的三部曲长篇小说,分为《剑气》、《剑胆》、《剑魂》三部。
该小说以1938年武汉保卫战前夕新四军四支队(由坚持大别山斗争的红28军编成)东进抗日为背景,以七里坪四支队留守处警卫队指导员张学剑奉命到黄冈中心县委任军事部长,与县委书记刘尧、委员文英一道深入贾庙张家冲山区组织抗日猛虎队为起点,揭示了猛虎队靠七条半枪起家,剑气贯长虹,发展成独立大队、独立团、新四军五师的一支劲旅——独立旅的艰难战斗历程和鄂东土顽程汝怀与日军、桂系军队、新四军的矛盾,熔统战、阵地战、游击战、谍战、战友情、爱情、军民鱼水情于一炉,浓墨重彩地描写了黄冈涨渡湖,大别山西段老君山、天台山和中段广济、黄梅交界的太自湖、东段皖西四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及独立旅四下鄂南中原突围、在大别山的战略坚持,塑造了独立旅政委张学剑、女游击队长林玉凤等一大批英雄人物群像。《剑魂》小说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起伏跌宕,充满戏剧性,深情讴歌了人民军队忠于党、忠于人民、守纪律、顾大局、英勇无畏、百折不挠、不怕流血牺牲的高贵军魂。
王汉广编著的《剑魂》是一部描写新四军五师在中原坚持抗战和解放战争中奋起自卫的作品。翻开史册,当年,李先念、郑位三、陈少敏、任质斌领导的新四军五师长期孤悬敌后,在日伪顽的夹缝中求生存、谋发展,从外围包围武汉,大量歼灭日伪顽有生力量的业绩是不可埋没的。最难能可贵的是,抗战初,李先念同志率一百六十余人的鄂豫挺进部队从河南竹沟出发进入湖北,到1943年部队发展到四万余人,成为华东新四军“发展第一”的部队。小说中,鄂东抗日猛虎队由七条半枪起家,发展到拥有六千余人的独立旅,正是这一事实的真实写照。回顾五师发展的历史,一条重要的经验是坚持统战。历史证明,这是我党我军在历次艰难困苦的环境中走出困境、走向胜利的一条重要斗争策略,是胜利的瑰宝。小说《剑魂》虽然描写了大量战斗,但没有拘泥于战斗场面的描写,而是加强了地方党和武装抓统战的描写。这一点是符合五师斗争史实的。人民军队是党手中的一把利剑,要克敌制胜,不仅要靠勇敢顽强,更要靠正确的斗争策略。从这一点看,小说《剑魂》尊重五师的发展史实,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思想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