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种质资源是葡萄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葡萄种质资源引选及在宁夏的应用》以葡萄的起源、葡萄的分类以及葡萄种质资源的描述和评价方法为切入点,结合宁夏葡萄产业发展的实际,介绍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葡萄种质资源的引选研究工作情况,列举产区内葡萄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案列,重点对近年来引进的酿酒葡萄和野生葡萄资源特性进行描述,并对宁夏葡萄种质资源引选研究提成展望。
徐美隆,博士,种苗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副研究员,中国园艺学会青年分会理事会理事,宁夏回族自治区优秀青年后备骨干。主要从事葡萄种质资源发掘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葡萄是世界上重要的落叶果树,在不同区域有广泛分布,据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IV)统计,2018年全球葡萄种植面积达到740万hm2,全球葡萄总产量达到7780万吨,种植面积和产量位列所有水果的前列。葡萄也是中国的重要果树之一,在中国农业经济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葡萄优新品种选育是葡萄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而葡萄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则是葡萄优新品种选育的基础。
中国葡萄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研究工作开展相对较晚,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品种资源普查,20世-纪80年代,中国启动建设了国家果树种质郑州葡萄圃、太谷葡萄圃和左家山葡萄圃,这些国家级葡萄资源圃的建立,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葡萄种质资源引选研究的工作进展,为中国葡萄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开发利用以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新品种培育做出了贡献。
宁夏贺兰山东麓是业界公认的适合种植酿酒葡萄的黄金地带之一,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截至2018年年底,宁夏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57万亩,占全国酿酒葡萄种植面积的1/4,是中国最大的酿酒葡萄集中连片产区。虽然该产区的葡萄产业发展迅猛,但在葡萄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评价等基础性研究方面还相对薄弱。近年来。在该产区内已有相关研究机构开始注重葡萄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的研究工作,并建立了葡萄种质资源圃,收集保存了300余份葡萄资源,随着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必将为宁夏葡萄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支撑。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宁夏在葡萄种质资源引选方面的工作,本书在结合国内外该领域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宁夏收集保存的葡萄品种资源以及部分引进品种在宁夏的生长表现。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李玉鼎、范培格、陈卫平、朱强、邱文平等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不少同行也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在此深表感谢。由于作者的学识水平有限,虽然我们竭尽全力,但书中不足和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同仁和读者谅解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