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广泛收集了有代表性的新闻单位的工作情况,和有典型性的前线记者的先进事迹,汇集了全国几十家中央及地方新闻单位、数百名记者的文字和图片稿件。其中文字稿100余篇,图片300余幅,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地再现了抗震救灾中中国媒体的身影,忠实地记录了前线记者和后方工作人员夜以继日地全情投入、忘我工作的情景。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用新闻拯救生命(抗震救灾中的中国记者)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柳斌杰 |
出版社 | 新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广泛收集了有代表性的新闻单位的工作情况,和有典型性的前线记者的先进事迹,汇集了全国几十家中央及地方新闻单位、数百名记者的文字和图片稿件。其中文字稿100余篇,图片300余幅,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地再现了抗震救灾中中国媒体的身影,忠实地记录了前线记者和后方工作人员夜以继日地全情投入、忘我工作的情景。 内容推荐 全书分为“媒体力量”“团队出击”“记者身影”“采访手记”四大部分,分别展现了中国媒体在抗震救灾中的工作全景,各个新闻单位的团队风貌,前线记者的先进事迹和震区记者的采访手记。另外,在这次抗震救灾过程中,新闻记者拍摄了大量震撼人心的新闻图片,本书以“焦点瞬间”的形式,讲述了这些图片背后的感人故事。 目录 1 媒体力量 中宣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慰问信 关于表彰全国新闻单位抗震救灾宣传报道 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 抗震救灾中国新闻媒体不辱使命 向人民交上合格的答卷 铁肩担道义真情铸文章 灾情就是紧急动员令 中国媒体全面出击参与抗灾报道 [焦点瞬间]“还有谁是孩子的亲人” 歌声和广播时刻回荡在灾区 多方联动为受灾群众寻亲 [焦点瞬间]生命在这里分岔 [焦点瞬间]人间最悲是别离 以爱守候一网情深 新媒体深度“震”入现实 灾难面前凸现新闻力 [焦点瞬间]2008.5.19 14:28 地震中,年轻记者在成长 前线记者也是真正的勇士 [焦点瞬间]谭千秋,大爱千秋 灾情《号外》动民心 灾难中的版面力量 2 团队出击 “此刻,我们就是战士” 人民日报启动一级应急响应 难忘那十一个日日夜夜 [焦点瞬间]“面孔女孩”重返课堂 新华社记者,你的名字叫勇敢 中央两台第一时间奔赴现场 电波的速度与力量 抗震救灾直播牢塑国家电视台形象 我们做到了 [焦点瞬间]我拍“敬礼娃娃” 是工作职责,也是血脉所系 前赴后继奔向灾区一线 总有一种责任让我们冲锋在前 头顶天职,我们不辱使命 每个人背后都有感人故事 四川媒体:以信息救人 成都媒体:扶稳“震荡”的家园 生死路上,记者抢着往里走 让我们为灾区提供精神援助 [焦点瞬间]“吊瓶男孩”背后的故事 绵阳晚报:震后首入北川的生死记忆 [焦点瞬间]勇敢少年 德阳日报:所有人都是战地记者 绵阳日报:车库中办公坚持出报 [焦点瞬间]被救出的救人小英雄 阿坝日报:把悲伤埋在心底 广元日报:灾难中的坚守 陇南日报:记录历史,也书写了历史 [焦点瞬间]营救“小红帽” 六人小组坚守阿坝州政府网 3 记者身影 汶川,向世界报道 以党性书写忠诚 一位记者与北川的难舍情缘 [焦点瞬间]劫后余生 新华社抗震救灾前方记者的真情实感 中央电台王亮:灾难让我成长 [焦点瞬间]难忘那只手 成都电台孙静:没有消失的电波 救灾感动了记者,记者感动了我们 记者,抗灾一线的特种兵 [焦点瞬间]“震中一枝英雄的小花” 记者电话救了85位村民 记者震中被埋自救又救他人 [焦点瞬间]感恩的灾区孩子 映秀绝境,法晚记者背出4岁娃 绵阳日报成和平:抓拍地震瞬间 [焦点瞬间]生命因爱而美丽 “留守”灾区采访的八天八夜 记者联手志愿者抬出两伤员 [焦点瞬间]与爱同行 4 采访手记 像战士一样往前冲 战斗在抗灾最前沿 向世界发出震后汶川的第一组照片 震区九记 飞向灾区 进军震源地 强震中的音像记忆 故乡,让我轻轻擦去你的泪 让我们去救人吧 [焦点瞬间]坚持住,陈坚 我的灾区军旅生活 难忘汶川路 挺进汶川,险!险!险! 我是记者,更是一名军人 灾难,让我心灵历经洗礼 救灾救到家门口 “死者为大”,我选择放下镜头 用手机发出映秀镇灾情新闻 寻找失散的同行记者 余震中的记者 惊闻直升机失事 京华“招待所” 灾区“心”路 深夜绝壁徒步4小时入汶川 白天是志愿者晚上才是记者 我见证了新闻的力量 站在前沿,记录身边的历史瞬间 [焦点瞬间]丈夫亲吻待产妻子 没有这次报道机会,该有多好 试读章节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给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灾情发生后,党和国家领导高度重视,迅速部署抢险救援工作。两支队伍在第一时间赶赴受灾地点,一支是由上万解放军战士组成的救援队伍,另一支则是由众多媒体记者组成的新闻大军。 多年以来,人们已经熟悉了这样的场面,哪里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哪里就会出现军人奋不顾身抢险救灾的感人场面,同时也就会有媒体记者及时地出现在险情一线,用笔和镜头记录受灾情况,报道救援措施,宣传涌现出来的感人事迹,起到正确引导舆论、安抚社情民心、鼓舞人民士气的重要作用,为救灾工作的平稳有序进行,救援效率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在1998年抗洪、2003年的“非典”疫情以及今年年初的特大冰雪灾害中,处处都可以看到媒体记者勤奋工作的身影,他们用一篇篇鲜活及时的新闻报道,一张张生动感人的摄影作品,为夺取抢险救灾的最后胜利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在这次特大地震灾害面前,媒体记者的出色表现更超以往。新华社在地震发生10多分钟后,就以快讯的形式发布了信息,确保了人民的知情权,及时地截断了小道消息蔓延的渠道。中央电视台24小时安排有关地震的报道,准确传达中央对救灾工作的指示,反映灾区最新情况,提供防震避震知识,满足了观众渴望了解灾情程度和救灾工作进展状况的愿望,在全国人民和灾区人民之间拉起了一条情感的纽带。绵阳晚报等四川当地媒体在频频余震中如常出报,为不能收看收听电视广播的受灾群众带去全国各界关怀慰问的信息,在消除恐慌情绪、稳定人心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就在阿坝州因为电力通信设备全部毁坏、与外界失去联系成为信息孤岛的时候,当地政府网站即刻担负起新闻通信的使命,通过工作人员的努力,奇迹般地绕过重重通信障碍,源源不断地向外界传递灾区的第一手情况,为后来的营救工作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在一个特殊的维度上彰显了媒体的新闻力。 马克思说过,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媒体新闻力的多寡,在很多时候会取决于记者的努力程度。将灾区的真实情况告知公众,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的知情要求,是记者义不容辞的职责。而要追寻真相,就必须深入到受灾前线的高危地区,才能为受众提供准确的报道。由于受灾地区的地质活动至今未能稳定,安全的采访环境不能保证,这就意味着记者的生命随时可能受到威胁。但令人欣慰的是,在暴虐的自然灾害面前,媒体记者们一如既往地不肯退缩,通过他们对灾情和救援工作的充分报道,使公众充分了解政府为救灾所作的各种努力,目睹了胡总书记、温总理现场指挥的感人镜头,对于提高救灾效率,唤起全社会的广泛参与,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准确、客观、快速、及时的新闻报道,备受海内外观众的关注,也成为全球媒体信息的重要来源,BBC,NHK等全球100多个媒体全部或部分转载了央视的报道内容,美国和加拿大等国的观众采用来电或网上留言的方式,对央视的报道表示肯定和感谢。这些报道在国际上展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动员能力,即使比较挑剔的西方记者也不得不赞叹“这种快速的动员,反映了中国领导层已经将灾难救援放在突出的位置,也向世界展示了他们对奥运期间的任何突发事件都会准备充分。” P52-53 序言 一场毁灭性的地震灾害,让我们的民族历经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一场空前艰巨的灾难报道,让我们新闻工作者队伍经历了一回生与死的考验。 公元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场8.0级特大地震,顷刻之间夺走了我们数以万计同胞的生命,毁灭了我们的大片美丽家园。灾难面前,英勇的中华民族没有屈服,党中央、胡锦涛总书记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温家宝总理在几个小时之内便飞抵灾区,深入第一线指挥救灾工作;大批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医务工作者、志愿者、新闻工作者第一时间奔赴灾区,以最快速度到达受灾地区,开始夜以继日抢救正在废墟中受困受难的群众。 在这个庞大的一线抗震救灾大军中,新闻记者是一支特殊的队伍。“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记者的身影”,在反复崩塌的毁损山路上,在行走于险滩激流的冲锋舟上,在揪人心肺的抢救现场,在余震不断的每一处灾区险境中,新闻工作者们用手中的笔、话筒和镜头,在第一时间将一条条灾情信息,把一个个救灾现场传递给党中央,传递给全国人民,传递给全世界,为救灾工作部署提供了有力参考,为安定人心作出了突出贡献,为感召天下爱心发挥了巨大作用,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先后对新闻工作者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在这场万众一心的抗震救灾行动中,广大新闻工作者不负重托,不辱使命,担当了重任。特大地震造成通信中断,灾区群众一度恐慌和无望,正是媒体的声音、记者的身影给了大家希望和勇气;在一些谣言扰乱人心的时候,正是媒体及时、权威的报道,澄清传言,稳定了人心;在交通受阻、通信不畅,全国人民心急如焚的时候,新闻媒体的第一手报道为中央和地方各级部门救灾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面对无情的自然灾害,媒体大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心系灾区,第一时间部署指挥救灾工作的决策,宣传灾区党委政府干部群众奋力投入抗震救灾的果敢行动,宣传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和公安干警挺身而出、不怕牺牲的英雄壮举,宣传全国人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主义精神。正是这股“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主旋律,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战胜灾难,重建家园的信心和决心,为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 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抗灾采访报道中,广大新闻工作者自身也得到了一次磨炼,接受了一次教育。这不再仅仅是一场通常意义的新闻采访,同胞之苦,国家之难,让每一位前线记者感同身受,悲不能已,历经一次次刻骨铭心的心灵洗礼;极度艰苦的工作环境和艰巨的报道任务,大大积累了中国媒体应对突发事件的经验,尤其是学会了用及时准确、开放透明的报道,使谣言、臆测失去了机会,用事实和真情赢得世界人民对中国的理解和支持。在采访报道过程中,广大一线记者,尤其是年轻记者,亲眼目睹了共产党人一切为了人民的先进本质,目睹了人民军队为人民不怕困难、甘愿奉献的感人场面,真真切切地接受了一次真实而深刻的思想教育。 为了完成这一历史使命,数千新闻记者在灾区一线付出了极其艰辛的工作。有的同志在地震发生几个小时之后便冒着生命危险辗转进入灾区,发回第一手灾情信息;有的同志跟随救援部队抢修崩塌山路、搜救幸存者;有的同志甚至深入孤岛,寻找失踪群众线索。对于许多一线记者来说,这已经不仅仅是完成一场通常意义上的新闻采访报道,而是直接加入到一场抢救同胞生命的生死大营救之中——身在灾区的众多媒体,一边克服地震给自身带来的巨大损失和痛苦,坚持出报,坚持广播,用文字、用图片、用声音鼓励灾区群众,一边还组织队伍进入灾区直接参与抢救;许多到达现场的记者“白天是志愿者,晚上才是记者”,不少记者直接救出了遇险群众;全国上下广大的媒体利用自己的独特媒介优势,提供寻亲平台,组织各种各样的救灾捐助行动,会聚起一股股爱心洪流涌向灾区,深入到了受灾群众心中。 现在,我们已经无法统计,具体有多少新闻记者直接参与了这场抗震救灾报道,无法记录记者们的足迹到达了哪些险境之中,更无法一一核定这支特殊抗灾队伍的具体成员,但我们知道,不少同志一次次历经了死亡的威胁,不少同志不同程度受了伤,更多的同志或者每天行走在余震塌方不断的死亡线上,或者日夜坚守在山沟里、废墟中,完成采访报道任务,环境之恶劣,所饱受的艰险,难以名状! 有人说,无情的地震灾害夺走了我们数万同胞的生命,毁坏了我们的家园,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但是在灾害面前,我们的民族所爆发出来的强大凝聚力,所显示出来的坚强意志,所会聚起来的无私爱心,所流露出来的人与人之间的血脉亲情,都将会给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留下一份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我想,这里面也包括我们广大新闻工作者在这次抗震救灾过程中所显示出来的崇高精神和职业素养。今天,新闻出版总署紧急组织编辑了这本图文画册《用新闻拯救生命——抗震救灾中的中国记者》,其意义也不再只是一次“总结表彰”,我们更希望通过对广大新闻记者在本次抗灾一线的工作实录,来铭记共和国的这场自然灾难,铭记这一代新闻工作者在灾难面前所显示出来的英勇精神和职业风范。 长春同志受胡锦涛总书记委托在灾区慰问的时候,饱含深情地对中央和地方在抗震一线的新闻工作者说:“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日日夜夜里,奋战在第一线的广大新闻工作者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及时准确、全面生动地报道了抗震救灾情况,哪里有困难,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你们的身影。实践证明,你们不愧是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硬,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队伍。”这是党中央对一线记者的高度肯定,也是对我们新闻战线的巨大鼓励,抗震救灾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广大新闻工作者应该再接再厉,坚守各自岗位,与全国人民一道,共克时艰,为国家,为民族,为灾区作出我们应有的更大贡献! 最后,我想通过本书,向参与各项抗震救灾工作,尤其是进入灾区一线采访报道的最可爱的记者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2008年7月于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