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才是在这个社会上生存的一把利器,古往今来,那些功成名就者,都是说话受人欢迎,能把话说到别人心里的人。凡是有所作为的人,都把口才作为必备的修养之一,如古罗马共和国末期的政治家西塞罗,就是一位雄辩家,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美国总统林肯等也同样以能言善辩著称。
本书列举了大量因口才而成功的实例和理念,精心挑选了许多谈话的技巧和秘诀,睿智的话语,犀利的观点,全新的理念,从个人、企业,生活、工作等不同的侧面,深入浅出地向你透露胜人一筹的说话本领,以便让您也能感受拥有上佳口才的迷人魅力,为您走向辉煌的人生提供最有效的帮助。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正常人不需要讲话、不需要交流,也没有任何一种工作不需要和别人打交道。而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沟通感情,最直接、最方便的途径就是语言。
二次大战时,美国人将“舌头”、原子弹和金钱称为赖以生存和竞争的三大战略武器,现在,又把“舌头”、美元和电脑同样作为三大战略武器。而“舌头”竞独冠三大武器之首,足见其价值非同小可。古代,战国苏秦救国游说不辱使命;三国诸葛亮力排众议,舌战群儒;毛遂自荐,救赵于危;晏子使楚,不辱使命;墨翟陈词,止楚攻宋……这一切都要通过口才表现出来。口才,在无形之中改变人一生的命运,是精彩人生的点睛之笔。
这本《决定一生的口才》能让你从说话方式上彻底改变,从而改变人生。
2.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在人际交往中,需要面对不同的人,这时,我们就要学会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对不同的人选用不同的谈话方式,这样,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才会一路畅通无阻。
孔子带着他的几名学生外出讲学、游览,一路上非常艰辛。一天,孔子一行人来到一个村庄,在一片树阴下休息,正准备吃点干粮、喝点水,突然,孔子的马挣脱了缰绳,跑到庄稼地里吃了人家的麦苗,一个农夫上前抓住马嚼子,将马扣下了。
子贡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之一,一向能言善辩,他凭着自己不凡的口才,自告奋勇地上前去,企图说服那个农夫,争取和解。然而,他说话文绉绉,满口之乎者也,天上地下,大道理讲了一串又一串,尽管费尽口舌,可农夫就是听不进去。
有一个刚跟随孔子的新学生,论学识、才干远不如子贡,当他看到子贡和农夫僵持不下的情景时,便对孔子说:“老师,请让我去试试看。”于是他走到农夫面前,笑着对农夫说:“你并不是在遥远的东海种田,我们也不是在遥远的西海耕地,我们彼此靠得很近,相隔不远,我的马怎么可能不吃你的庄稼呢?再说了,说不定哪天你的牛也会吃掉我的庄稼哩,你说是不是?我们应该彼此谅解才是。”农夫听了这番话,觉得非常在理,于是将马还给了孔子。
由此可见,说话一定要看对象,否则,就算你再能言善辩,别人不买你的账也是白费心思。所谓对象,有两种人,一是说话人,不同的说话人,地位、身份、性格、爱好、文化水平等等都不同,所以,同一内容,可用不同的语言表达;二是听话人,不同的听话人在各方面也有着差异,就决定说话人要根据听话人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语言来表达。这就是所谓的说话要看对象。俗话说:“见什么菩萨卜什么卦,看什么人说什么话。”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在这里有三点需要我们注意:
第一,文化知识不同,说话就要不同。水平高的说话人对待文化水平低的听话人,不能文白夹杂,之乎者也,要用一些最朴实明白的语言,从而能够让对方一听就懂。对待文化水平相当或较高的听话人,说话时要讲究一点语言的修饰。
第二,身份地位不同,说话也要不同。同样的文化水平,但由于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地位、身份悬殊,说话则不能太随便,说话人应顾虑到对方是什么身份,自己是什么身份,听话人能不能接受自己的意见,一定要经过三思再开口。
我国古代有个叫许允的人,在吏部做官,提拔了很多同乡,魏明帝觉察之后,便派人去抓他。他的妻子对他说:“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让他向皇帝申明道理,而不要寄希望于哀求。因为,依皇帝的身份地位是不可能随便以情断事的,皇帝以国为大,以公为重,只有以理断事和以理说话,才能维护好国家利益和作为一国之主的身份。
于是,当魏明帝审讯许允的时候,许允直率地回答说:“陛下规定的用人原则是‘举尔所知’,我的同乡我最了解,请陛下考察他们是否合格,如果不称职,臣愿受处罚。”魏明帝派人考察许允提拔的同乡,他们倒都很称职,于是就把许允释放了,还赏给他一套新衣服。许允提拔同乡,根据是封建王朝制定的个人荐举的任官制度,不管此举妥当与否,它都合乎皇帝在其身份地位上所认可的“理”。许允的妻子深知与九五之尊的皇帝打交道,难以求情,却可以“理”相争,于是叮嘱许允以“举尔所知”和用人称职之“理”,来抵消提拔同乡、结党营私之嫌。这可以说是善于根据说话对象的身份、地位来选择说话方式的绝好例子。
第三,双方关系不同,说话也要不同。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有多种关系,如平等、上下、疏密、亲朋等关系,说话人与听话人尽管文化水平相当,身份地位差不多,但也应考虑一下双方的关系怎样,然后再开口说话。古人说得好,“在什么山唱什么歌”,意思就是说,见到什么人就要说什么话,说话要看对象。
朱元璋做了皇帝,有一天,他从前的一位苦朋友从乡下赶来找他,对他说:“我主万岁!当年微臣随驾扫荡庐州府,打破罐州城,汤元帅在逃,拿住豆将军,红孩儿当关,多亏菜将军解围。”朱元璋听后,心里很高兴。回想起来,也隐约记得他的说话里像是包含了一些从前的事情,就立刻封他做了大官。
这个消息让另外一个昔日的苦朋友听见了,他心想:“同是那时候一块儿玩的人,他去了既然有官做,我去当然也不会倒霉的吧?”和朱元璋一见面,他就直通通地说:“我主万岁!还记得吗?从前,你我都替人家看牛,有一天,我们在芦苇荡里,把偷来的豆子放在瓦罐里煮着,还没等煮熟,大家就抢着吃,把罐子都打破了,撒下一地的豆子,汤都泼在泥地里。你只顾从地上满把地抓豆子吃,却不小心连红草叶子也送进嘴里。叶子梗在喉咙口,苦得你哭笑不得。还是我出的主意,叫你用青菜叶子放在手上一拍吞下去,才把红草叶子带下肚子里去了……”朱元璋不等他说完,就命人将其推出去斩了。
由此可见,说话一定要看清对象,因人而异。任何交际都离不开特定的对象,与人说话,当然还必须根据对象的实际情况,像年龄、身份、地位、文化修养、性格、彼此之间的关系等,谈判桌上说话要考虑当时的气氛,哪些该谈,哪些不该谈。比如,打听人家的年龄,对老年人不宜说“您几岁?”最好说“您今年高寿?”或“您今年高龄?”对小孩就不能说“你年龄多大?”而应该说“你今年几岁了?”说话不看对象,难免会事与愿违。
优秀服务员李淑贞,就是看对象说话的一个范例:
有知识分子进店,李淑贞就会说:“同志,您要用餐,请这边坐。来个拌鸡丝或溜里脊,清淡利口,好不好?”
有工人同志进店,李淑贞这样讲:“师傅,今个想吃过油肉,还是汆丸子?”
乡下老大娘进店,李淑贞就会说:“大娘,您进城里来了,趁身子骨还硬朗,隔一段就来转转,改善改善生活,您想尝点啥?”
李淑贞在接待不同的顾客对象时,对知识分子,用语文雅、委婉;对工人同志,用语直接、爽快;对乡下老大娘,用语则通俗、朴实。这就恰到好处地适应了不同对象的不同爱好和文化修养。
说话要看对象,因人而异,这是一个常识,也是一个原则。曾有位伟人生动地说过:“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说话倒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么?”写文章还要看读者,更何况说话呢,为了顺利达到说话的目的和效果,就不得不考虑因人而异了。比如对待一个身患绝症的病人,如果他是一个乐观坚强、对生死超然无所谓的人,你不妨把实情和盘托出,让他活得清楚,死个明白;如果他是一个软弱胆怯、贪生怕死的人,那你就省些心,说些善意的谎言,让他活个安稳,这样做没人会指责你。如果你对他如实相告,不就等于加速他的死亡吗?
在俄罗斯流行这样一句谚语:“语言不是蜜,却可以粘住一切东西。”说话时要看对象,根据交际对象来说话,这就要求我们在说话时,能够注意听话人的性别、性格、文化程度、文化背景、心理状态等因素。忽视了任何一个因素,都可能导致“无的放矢”,甚至还会给自己当头一击。
所以,在人际交往中,说话人不能我行我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要看准对象,从对象的不同特点出发,说不同的话,从而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气氛,为你的人际交往加分。P7-10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正常人不需要讲话、不需要交流,也没有任何一种工作不需要和别人打交道。而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沟通感情,最直接、最方便的途径就是语言。
的确,语言能力是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说话不仅仅是一门学问,还是你赢得事业成功的常变常新的资本。好口才会给你带来好的运气和财气,拥有好口才,就等于拥有了辉煌的前程。一个人不管你生性多么聪颖,接受过多么高深的教育、穿着多么漂亮的衣服、拥有多么雄厚的资产,如果你无法流畅、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就无法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
二次大战时,美国人将“舌头”、原子弹和金钱称为赖以生存和竞争的三大战略武器,现在,又把“舌头”、美元和电脑同样作为三大战略武器。而“舌头”竞独冠三大武器之首,足见其价值非同小可。古代,战国苏秦救国游说不辱使命;三国诸葛亮力排众议,舌战群儒;毛遂自荐,救赵于危;晏子使楚,不辱使命;墨翟陈词,止楚攻宋……这一切都要通过口才表现出来。口才,在无形之中改变人一生的命运,是精彩人生的点睛之笔。
中国是最讲究说话艺术的国度,《左传》展示语言魅力,《国策》集纵横家言,《世说》展示语言魅力,一部《红楼梦》让多少人如痴如醉。
在战场上,一言胜于九鼎之师。在生活中,巧言能够办成大事,也许只是三言两语,也许只是多说几句,你的人生就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究其原因就是你把话说到了对方的心里,在不经意间打动了别人的心。
言谈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征服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人的心灵。通过好的口才,陌生人可以变成知己,长期形成的隔阂可以消除;借助好的口才,甚至可以叱咤风云,一句话抵得上千军万马,可以翻江倒海,完成一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口才是在这个社会上生存的一把利器,古往今来,那些功成名就者,都是说话受人欢迎,能把话说到别人心里的人。凡是有所作为的人,都把口才作为必备的修养之一,如古罗马共和国末期的政治家西塞罗,就是一位雄辩家,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美国总统林肯等也同样以能言善辩著称。
鉴于口才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和每个人渴望成功的心理需求,我们特地推出了这本《决定一生的口才》。书中列举了大量因口才而成功的实例和理念,精心挑选了许多谈话的技巧和秘诀,睿智的话语,犀利的观点,全新的理念,从个人、企业,生活、工作等不同的侧面,深入浅出地向你透露胜人一筹的说话本领,以便让您也能感受拥有上佳口才的迷人魅力,为您走向辉煌的人生提供最有效的帮助。
好口才是成功的敲门砖,是成功的助燃剂!
好口才辉煌你的一生!
一个人的成功,约有15%取决于知识和技能,85%取决于沟通——一发表自己意见的能力和激发他人热忱的能力。
戴尔·卡耐基
人生是谈判的艺术———你整天都在谈判,不仅是为工作,还要与你遇到的各式人物进行谈判,如你的老板、雇员等。无论是重大的国际谈判,还是日常生活谈判,获得成功的技能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口才。口才越好,为自己创造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拥有伶牙俐齿般的口才将让你在谈判中稳操胜券。
网友 我就不信邪
人生离了什么都可以,但就是不能离开口才。口才不好,会令你在求人办事时白玉有瑕。虽然瑕不掩瑜,但就是那小小的斑点,让你不能十全十美,失去了成功的机会。有好的口才,让你言必由衷,为成功增加一分力量。
网友 有口无心
好口才会给你带来好的运气和财气,拥有好口才,就等于拥有了辉煌的前程。一个人,不管你生性多么聪颖,接受过多么高深的教育,穿着多么漂亮的衣服,拥有多么雄厚的资产,如果你无法流畅、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就无法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
网友 月亮上的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