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开本书的两条主线不难看到,本书提出了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角度,从两个方面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范畴: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传统诠释,仅从“结合运用”层面来理解中国化,本书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社会实践中的运用,也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的“选择”;第二,在传统“选择论”的诠释中将“选择”看成是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强调选择的主体性,本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调随着时代主题和中国社会实践需要的变化,要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思想重新选择,不断发展创新,进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般规律作了初步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传统诠释,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革命实践中的运用,通过运用使之具有中国特色。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 和谐社会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综述
第三节 和谐视阈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方法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革命实践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特征
第二节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核心环节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曲折历程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里程碑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失误选择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转向
第四章 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崭新实践呼唤新理论
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坎坷历程
第二节 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时代背景
第三节 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崭新实践
第五章 构建和谐社会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论创新(一)
第一节 实践需要凸现马克思主义和谐视阈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辩证法思想及其发展
第三节 和谐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创新
第六章 构建和谐社会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论创新(二)
第一节 和谐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理论创新
第二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谐社会理论的世界历史意义
第三节 构建和谐社会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
参考文献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