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丛书主要介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景观和外国景观。科学而直观地展现中国所拥有的众多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不仅有助于国内的读者,更有助于外国读者全面而具体地认识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的价值和地位。
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一,以大量精美图片,雅俗共赏地展现了苏州古典园林所拥有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风貌,并以通俗的文字说明地理概况、历史变迁、自然特征、人文特点等,内容丰富,深入浅出。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苏州古典园林/世界遗产丛书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作者 | 周苏宁 |
出版社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世界遗产丛书主要介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景观和外国景观。科学而直观地展现中国所拥有的众多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不仅有助于国内的读者,更有助于外国读者全面而具体地认识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的价值和地位。 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一,以大量精美图片,雅俗共赏地展现了苏州古典园林所拥有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风貌,并以通俗的文字说明地理概况、历史变迁、自然特征、人文特点等,内容丰富,深入浅出。 内容推荐 苏州,湖山毓秀、风情清嘉、人文荟萃、地要物丰,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苏州古典园林,以其历史悠久、造园精巧、数量丰富著称于世,是世界文化遗产中一朵绚丽的艺术奇葩。苏州古典园林,以其独特的造园艺术,在城市有限的空间,不仅通过“景语”状物抒情,把理水叠山、园林建筑、陈设布置、植物配置揉合在一起,并以亭台楼阁、池水假山、树木花卉为主体,辅之以小桥、流水、回廊、曲径等,营造出了古朴典雅、自然清幽、意境深邃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而且在众多的厅堂轩馆、亭台楼阁内布设着大量古今名人的书画墨迹,如题景、匾额、楹联、题刻、碑记、字画等,巧妙地在幽静典雅之中显出物华文茂的园林景观。令人赏心飞目,叹为观止。 本书为“世界遗产丛书”之一,图文并茂地介绍了苏州古典园林的地理概况、历史变迁、自然特征、人文特点等。 目录 一、概述 二、苏州古典园林的发展演化 1. 苏州早期园林的建造 2. 苏州文人园林的兴趣 3. 写意山水园林的完善 三、苏州古典园林的杰出成就 1. 平远山求成秀色——拙政匿 2. 巧运空间筑华庭——留园 3. 渔隐网师画自然——网师园 4. 独步江南青山在——环秀山庄 5. 清风明月为自胜——沧浪亭 6. 云林画本石迷宫——狮子林 7. 鱼鸟共乐香草居——艺圃 8. 三面环水藕相连——耦园 9. 贴水一曲隐深意——退思园 10. 苏州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 四、苏州古典园林的人居环境 1. 山水——园林的灵魂骨架 2. 建筑——园林的观赏主题 3. 陈设——园林的文化内核 4. 花木——园林的造景素材 5. 文化传统——园林的艺术魅力 五、苏州古典园林文化遗产的保护 试读章节 二、苏州古典园林的发展演化 苏州古典园林的产生、发展和成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致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进程,是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及其对世界园林文化影响作用的重要实物资料,是苏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元素之一。追溯历史,从苏州古园林的萌生、发展轨迹中,可以了解其辉煌的基因。 1.苏州早期园林的建造 苏州园林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吴国的王室园林。 当时,苏州是诸侯吴国的都城。在公元前514年建城前后,吴王皆喜营造宫苑,从寿梦、阖间到夫差,都在城内和郊外的太湖山水处大兴宫室苑囿,如夏驾湖、子城吴宫、长洲苑、华林园、姑苏台、郊台、馆娃宫、梧桐园等,都是当时著名的富苑。王亲贵族秋冬居城,春夏居山,田猎游赏,艺花养物,于是具备起居和玩赏功能的园林创作应运而生。 据史料记载,夏驾湖是吴国最早的苑囿,而吴王夫差花五年时间所造的姑苏台则是极尽奢华的王室宫苑。后吴越争霸,夫差亡国,高台和众多宫苑毁于一焰,但依然留下了遗址。如苏州西北郊的虎丘山,绝岩耸壑,茂林深篁,景色优美,为吴王离宫之一。阖闾死后葬于此山中,其古塔、墓穴、剑池、千人石、试剑石、白莲池、第九泉等名胜,至今为人津津乐道,自唐以来就是“吴中第一名胜”。 除了王室园林之外,苏州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有宅第园林出现。如仲雍第十六世孙的武真宅,院中植树栽花,并特筑凤池,意在招引凤凰翔集。到清代,其址改为凤池园(在今钮家巷内)。由此推论,当时园景已相当可观,而武真宅可称苏州宅第园林之开端。私人宅园与帝王宫苑大不相同,在满足私人起居生活的前提下,主人在自家院中寻求自然山水之趣,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进入秦汉时代,苏州经济有了新的发展,城市规模在原有格局上更为宏丽壮观,甲于东南诸郡。受前代王室宫苑的影响,苏州地方官员在衙署中大造园林。如汉武帝时,太守朱买臣在府衙内大兴土木,掘池堆山,种植观赏花木。刘濞治吴时,又修葺长洲苑,规模胜过上林苑。上林苑为秦时旧苑,汉武帝时大加扩建,广袤三百里,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而长洲苑竟然胜过上林苑,可见其规模和佳丽玩好之盛况。 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具有园林特色的寺庙。始建于三国赤乌年间(238~251年)的通玄寺(今为北寺塔园林),五代时易名报恩寺,寺院内密植松、桂、竹、柿,假山、池塘、水榭互映,已具园林之胜。建于三国的开元寺、瑞光寺,建于东晋的灵岩山寺,建于东汉的邓尉司徒庙,建于南朝的常熟兴福寺,建于六朝天监年间的寒山寺、保圣寺等等,都是著名的寺庙和游览胜地,而且都具有园林规模。 衙署兴园,必然对社会各界造园产生影响力。除了寺庙园林外,造园活动也开始影响到私人生活空间。特别是官宦宅第规模更加宏大,而且山池逶迤,画面扶疏,造园要素已初具形态。 2.苏州文人园林的兴起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仍,晋室南迁,北方大批士族随之定居江南。在老庄玄学思想的影响下,出现了“朝隐”新观念。晋代的社会风气,进一步催化了文人士大夫爱慕自然山水、追求隐逸桃源生活的秉性。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纷纷独步园林,诗酒自娱,悠然忘返。于是,苏州正式出现山水、建筑、花木俱全,并具有士族文人遗世拔俗的玄学情趣的宅第园林和山庄园林,一种文人气息浓郁的自然山水园的艺术风格开始萌芽。 当时最著名的是东晋顾氏辟疆园,以文人的高雅情趣为主旨,在池馆林泉怪石之间,创造精致深远、意蕴丰富的景观,号称“吴中第一名园”,王献之曾慕名游园。王殉、王珉兄弟在虎丘依山而筑别业,有林泉之胜。戴踬的宅园聚石引水,植树开涧,师法自然,文人写意山水园的色彩日益明显。 魏晋时代的文人园林虽已尽废,但其所产生的文化精神,却成为苏州古典园林永恒的主题之一。可以说,苏州文人写意山水园林的艺术体系发端于魏晋南北朝。 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大运河沟通南北,使苏州的经济、文化得到了空前发展。一些世族豪门、官宦以及文人雅士聚居吴中,为园林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唐代文化对苏州造园艺术有重要影响。张躁在《绘境》中提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理念,被直接运用于造园,追求自然意境和空灵淡远的风格,诗画与园景相融的艺术手法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园林楼阁建筑精致,园内以花木茂盛为胜,太湖石已成为欣赏对象和造园材料。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五代吴越国主钱氏祖孙三代及其部下,巧思山水布局,求致奇卉异木,大兴土木,曾营建多处名园。如南园和东庄,规模宏丽,楼阁重叠,池水萦回,峰峦岛屿,名木合抱。钱元臻部将孙承祜也大造园池,颇具山林野趣。孙氏池馆遗址后来为宋代苏舜钦所得,经历代营建,终成一代名园沧浪亭。钱元壕第三子钱文恽,在晋代王殉、王珉宅地上建金谷园,掘池筑台,植树莳花,成为一时胜境。数百年后,金谷园遗址便发展成清代名噪一时的慕家花园。与其一街之隔的是清代造园大师戈裕良所建环秀山庄,有“独步江南”之美誉。 宋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逐步南移,苏州“风物雄丽为东南之冠”,造园活动呈现出更为浓郁的文人气息。此时,中国山水画已臻全盛,形成完整的文人画体系。受此影响,文人写意山水园林逐渐成为苏州造园主流,园林艺术水平进一步提高。不少文人画家参与园林设计,因而园林与文学、山水画密切结合,形成中国园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当时,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以及吴兴(今湖州)大兴造园之风。苏州也不例外。园林别墅不断建造,除城区内的私园外,郊外的石湖、尧峰山、天池山,洞庭东西山等风景优美之地,也先后出现私家霸林,官方还建造了接待内外宾客的姑苏馆、高丽亭等迎宾馆舍园林。景祜二年(1035年),范仲淹在南园遗址上立苏州府学,学府内高木清疏,交荫环酮(s㈦,池圃幽邃,是苏州书院园林的首创。 这一时期,苏州著名的园林有苏子美的沧浪亭、朱长文的乐圃、范成大的石湖别墅、史正志的万卷堂(今网师园),以及红梅阁(今听枫园)、城谣北闾门的五亩园、桃花坞别墅等。 P5-8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