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歌德谈话录(高中部分全新版)/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德国)爱克曼
出版社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本谈话录记录了歌德晚年关于文艺、美学、哲学、自然科学、宗教、政治等方面的言论和活动,得到了文艺批评家、自然科学爱、哲学家和一般读者的共同喜好,可以说是雅俗共赏、意义非凡。这里面表现出歌德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他的天才论,他的文艺观,和他对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的看法和态度,可以说是一个综合思想的体现。在这中间,歌德反复提到的是他对拿破仑、拜伦、莫里哀、贝朗瑞、席勒、吕邦斯等人的欣赏。全多次提及的得意之作《浮士德》和《塔索》,是全面了解这位德国文艺巨人的很好途径。

细心阅读这本谈话录,相信会带给你颇多收益。

内容推荐

本书记录了歌德晚年有关文艺、美学、哲学、自然科学、政治、宗教以及一般文化的言论和活动。《谈话录》是研究歌德的重要的第一手资料,特别是在文艺方面,它记录了歌德晚年的最成熟的思想和实践经验。《谈话录》时期正是歌德最大的剧作《浮士德》第二部的完成时期,歌德自己多次谈过他关于这部剧本苦心经营的情况,对于理解这部剧本本身乃至一般文艺创作问题都是富于启发性的。

目录

导读

1823年

魏玛,1823年6月10日

(初次见面)

1823年6月19日

(到耶拿的介绍信)

耶拿,1823年9月18日

(忠告年青诗人)

1823年10月29日

(在艺术中如何掌握个别具体事物)

1823年11月3日

(关于游记,谈题材的重要性)

1823年11月14日

(谈席勒)

1823年11月15日

(《华伦斯坦》上演)

1824年

1824年1月2日

(谈莎士比亚,《维特》的创作)

1824年1月27日

(关于自传的续编)

1824年2月4日

(关于宗教与政治)

1824年2月22日

(谈近代画家对普桑的模仿)

1824年2月24日

(从实践中学习,宝石雕刻古今谈)

1824年2月25日

(诗歌中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歌德谈政治)

1824年2月26日

(艺术鉴赏与创作经验)

1824年2月28日

(艺术家应该认真研究对象)

1824年3月30日

(戏剧体裁的差异,思想深度的重要)

1824年4月14日

(德国诗人晦涩是因为爱好哲学思辨;

歌德与席勒的对比)

1824年5月2日

(社交、绘画、宗教与艺术)

1824年11月9日

(谈克洛菩斯脱克和赫尔德)

1824年11月24日

(古希腊罗马史,比较德国与法国文学)

1824年12月3日

(但丁画像,谈英国文学)

1825年

1825年1月10日

(对于外语的学习)

1825年1月18日

(有关母题,反对牵强附会,回忆席勒)

1825年2月24日

(评价拜伦)

1825年3月22日

(魏玛剧院失火,歌德谈演员)

1825年3月27日

(筹建新剧院,谈新的安排和计划)

1825年4月14日

(如何挑选演员)

1825年4月20日

(学习先于创作)

1825年4月27日

(歌德谈泽尔忒的来信)

1825年5月1日

(歌德谈剧院的赢利,谈希腊悲剧)

1825年5月12日

(歌德谈文学中的影响,特别谈到莫里哀)

1825年6月11日

(诗人以特殊表现普遍性,英、法对比)

1825年10月15日

(文学与人格的关系)

1825年12月25日

(谈莎士比亚和拜伦)

1826年

1826年1月29日

(艺术的主观与客观)

1826年7月26日

(上演的剧本不同于只供阅读的剧本)

1826年12月13日

(绘画才能源自学习)

1827年

1827年1月4日

(谈雨果与贝郎瑞及近代的德国画家)

1827年1月15日

(宫廷应酬的事物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1827年1月18日

(艺术来源于对自然的观察,席勒的弱点)

1827年1月29日

(谈贝朗瑞)

1827年1月31日

(中国传奇与贝朗瑞的比较;曼佐尼的问题所在)

1827年2月1日

(歌德《颜色学》及其他自然科学研究)

1827年3月21日

(亨利克斯的希腊悲剧论)

1827年3月28日

(评黑格尔派对希腊悲剧的看法,

评莫里哀和施莱格尔)

1827年4月1日

(谈道德美,戏剧的影响和伟大作品的作用)

1827年4月11日

(谈吕邦斯的风景画,评莱辛和康德)

1827年4月18日

(泛论关,艺术与自然的关系)

1827年5月3日

(民族文化的作用和德国作家的处境)

1827年5月4日

(贝朗瑞的政治诗)

1827年5月6日

(《威廉·退尔》的起源和作诗)

1827年7月5日

(谈拜伦的《唐·璜》和歌德的《海伦后》,理解力和想象的区别)

1827年7月25日

(瓦尔特·司各特的信)

1827年10月7日

(谈弗斯和席勒、梦和预感、歌德年轻时的恋爱故事)

1827年10月18日

(与黑格尔谈辩证法)

1828年

1828年3月11日

(天才与创造力)

1828年3月12日

(谈近代文化的病根,年轻一代和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1828年10月17日

(谈翻译,古典的和浪漫的)

1828年10月20日

(艺术家的伟大人格)

1828年10月23日

(德国文化应该保持多元化)

1828年12月16日

(谈与席勒的合作和文化教养的来源)

1829年

1829年2月4日

(谈常识、奥斯塔特的画、阅读的剧本和上演的剧本)

1829年2月12日

(谈建筑学,艺术切忌软弱)

1829年2月13日

(自然永远是正确的,谈理解力和理性的差别)

1829年2月17日

(哲学的派别和发展,德国哲学需要完成的大事)

1829年3月23日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谈和席勒之间的关系)

1829年4月2日

(关于掌握政权的战士,“古典的”与“浪漫的”区别,评贝朗瑞入狱)

1829年4月3日

(爱尔兰解放运动,天主教僧侣的阴谋)

1829年4月6日

(日尔曼民族个人自由思想的优缺点)

1829年4月7日

(拿破仑像弹钢琴一样摆弄世界,

他对(《少年维特》的重视)

1829年4月10日

(谈克劳德·劳冉的画和歌德学画的经验)

1829年4月12日

(谈错误的志向对艺术的利弊)

1829年9月1日

(论灵魂不朽和英国人贩卖黑奴问题)

1829年12月6日

(《浮士德》下卷第二幕第一景)

1830年

1830年1月3日

(谈《浮士德》上卷的法译本和伏尔秦的影响)

1830年1月27日

(自然科学家应当有想象力)

1830年1月31日

(谈歌德的手稿、书法和素描)

同日

(谈弥尔顿的《力士参孙》)

1830年2月3日

(回忆童年莫扎特)

同日

(歌德谈到了边沁,说自己属于改良派)

1830年3月14日

(谈创作经验,文学革命的利弊和政治诗的问题)

1830年3月17日

(反对边沁的过激主张,反击攻击《维特》的英国主教,谈现实生活的巨大影响力)

1830年3月21日

(谈“古典的”和“浪漫的”的源起)

1830年8月2目

(相对于法国七月革命,歌德更为关心一次科学辩论;分析法与综合法的对立)

1830年10月20日

(歌德主张社会集体幸福应当以个人幸福为前提)

1831年

1831年1月17日

(谈《红与黑》)

1831年2月13日

(谈《浮士德》下卷的写作和近代文艺的通病)

1831年2月14日

(天才最早出现于音乐)

1831年2月17日

(作者在不同阶段看待事物有不同角度,

(《浮士德》下卷的进度)

1831年2月20日

(歌德主张在自然科学领域里排除目的论)

1831年3月2日

(“精灵”的含义)

1831年3月8日

(再谈‘精灵”)

1831年3月21日

(法国青年政治运动和法国文学)

1831年3月27日

(剧本在达到高潮前必须有介绍情节的预备阶段)

1831年5月2日

(反对文艺为党派和政治服务,赞扬贝朗瑞)

1831年5月15日

(歌德立下遗嘱,指定由爱克曼编辑遗著)

1831年5月25日

(歌德对席勒《华伦斯坦》的协助)

1831年6月6日

(《浮士德》下卷终于完成,歌德说明为什么要借助于宗教观念)

1831年6月20日

(歌德觉得传统的语言不足以表达新鲜的

事物和思想)

1831年6月27日

(认为雨果不应当在小说中描写丑恶和恐怖)

1831年12月1日

(雨果的作品太多以至于粗制滥造)

1832年

1832年2月17日

(伟大人物的杰出成就靠的是群众)

1832年3月11日

(批判《圣经》和基督教会)

数日之后

(谈希腊人的命运观,竭力反对诗人过问政治)

知识链接

阅读延伸

附录 编委会成员简介

试读章节

今天是我平生最幸福的一天,因为我第一次见到了歌德,他很热情地接待了我。

房子里的布置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并不豪华,很简朴但很有品味。台阶上有不少复制的古代雕像,看来他很喜欢这些东西。有一个小男孩是歌德的孙子,他很漂亮也不怕生。

仆人打开一道门,引着我跨过门槛,穿过房间,进到另一间比较宽敞的房子里,我就在这里停下来等着主人的出现。仆人进去报告了,我打量着这个房间:房子很凉爽,地板上铺有地毯,深红色的长沙发和椅子简洁大方。房子另一边放有一架钢琴,墙壁上挂着各种绘画与素描。我坐的对面是一扇打开的门,透过门可以看到里面还有一个房间。仆人就是走到里面去通报的。

这时歌德走了出来,在我充满崇敬的眼里,他的形象是多么崇高啊!第一次同这么伟大的人物在一起,我感到有些紧张,不过他说话很和蔼,马上就打消了我的不安。自然,由于兴奋与惊喜,我也讲不出太多的话来。

他谈到我请他看的手稿。他说:“毫无疑问,你的手稿是相当优秀的。不用别人的推荐,我也会欣赏它们的。”他还称赞我思路清晰流畅,他说:“我会很快把它邮寄给我的出版商克达,我想他会喜欢的。”我表示了万分的感谢。

接着我们谈到旅游,我说了自己的打算,可能会先到耶拿。歌德问我在耶拿有没有熟人,我说希望能在那儿结识歌德的一位作家朋友克涅波尔。歌德答应写一封推荐信,让我随身带去,他还说耶拿很近,我们还可以经常保持联系。

我们在一起坐了很久,我感到非常愉快。如此伟大的一个人物!如今就坐在我面前,神态那么庄重,表情那么丰富,态度又那么和蔼!我觉得坐在面前的是一位高贵的君主,超然于世俗的毁誉之上。

我们谈得很开心。他说自己在柏林也有很多朋友,会让他们给我一点帮助。我再次表示感谢,他微笑着向我推荐留在魏玛的时候我应该看些什么,并约定过几天再和我见面。

我们很亲热地告别。我幸福无比,因为他对我表现出了如此诚挚的善意。

P3-4

序言

始于新世纪之初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行进到现在已经七年有余。这次改革中,课程目标是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力图构建出一个以“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培养目标的蓝图。在这次改革中,对于曾承受了种种诟病的当代语文教育来说,震撼最大,痛苦最大,同时也是收获最大。

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我有幸被教育部聘为国家教材审定委员会语文审查委员。这是我人生的一段重要经历。我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一直认为是语文课和课外阅读培养了我的文学兴趣,给我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基础;同时,我的儿童文学创作又与语文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些被选入教材的经典作品,一直是我文学创作的标杆。

我是以一个儿童文学作家的身份参加了教材审查工作。我以一种绝对的笃诚态度,一面工作,一面学习,向语文教育专家学习,向长期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学习。在工作实践中,我更加体会到,语文课作为一门基础课,它让人受用一生。我也为语文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忻然意动,引发着我深入思考,检视着语文教学和课外阅读的关系。

细心的人们会注意到,在这次语文课程改革中,阅读被提到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地位。阅读,从来都是关涉中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行为之一。学生时代的阅读一般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是在老师引领下的学习行为,而课外阅读是学生们的个人阅读行为。教育学家和文学家吕叔湘先生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一再强调课外阅读对于提高孩子语文素质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孩子的语文水平如何,多半源于课外阅读的质量如何。

与课内阅读相比较,课外阅读往往更自由,更宽泛,也更有乐趣。更多的人可以在这一片天空中采撷到属于自己的精神云朵,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那本书”,找到自己所渴望的人生暖意的所在。  、

也因此,在这次新课改中,《语文课程标准》设置“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部分,实际上就是对中小学生个人阅读的新的观照。此举是希望学生通过阅读“新课标”推荐的传统经典书目,来感知外界、唤醒自我,促成个人价值观、创造力的生发。我们也期待,通过这种纯正的经典文学阅读,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心中立起一个精神标杆,进而形成独立自主的文学、美学乃至精神世界的建构。

正是基于以上的考虑,我们组织了各路学者和专家,包括当代著名的作家、翻译家、评论家、阅读推广专家、语文教育研究学者、名校校长、特级教师等等,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最新课程标准中有关建议,并吸收了一些权威学者最新的青少年阅读研究成果和阅读书目的推荐意见,精心编撰了这套《全新版·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本丛书经过周到的考量和严格的遴选,最终选定了学生必背古诗词、神话寓言故事、中外儿童文学、历史故事、科普文学、中国古典小说、中外文学名著、中外知名作家作品选等各种类别的必读书目共55册,按小学部分、初中部分、高中部分分辑推出。

这套丛书选目齐全,选本精良。有些针对小学生和初中生等不同年龄层次而编选的儿童文学名家作品的精品读本,如《宝船——老舍儿童文学作品选》《小桔灯——冰心儿童文学作品选》,充分照顾到了青少年的阅读特点和阅读兴趣。

与其他“新课标”读本相比,本丛书加重了青少年阅读中的诗歌部分。除小、初、高必背古诗文外,此次增加了《中外儿童诗精选》《中国新诗精选》《泰戈尔诗选》《普希金诗选》等诗歌读本。我一直这样认为,诗意是少年儿童精神世界的一种理想状态。读诗不是一般的消遣,它可以让读者在纯正的文学趣味中,获得阅读的审美快感和滋养,那种如同音乐拨动心弦般的感动,那种属于绘画情景交融似的意境,那种如歌如舞让情感陶陶然的共鸣,都让我们体验到读诗有别于读其他文学样式的差异。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经说过:“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文学。”我们希望,通过对这些优美诗歌名篇和诗歌大师的作品的阅读,能够使我国干百年来美好和丰厚的“诗教”传统得以继续发扬和传承;让青少年从小就接触这种优美和高雅的文学形式,提高他们感知人类情感的能力,培养出最纯正、最优雅的文学趣味。也只有这样,文学教育才能得以实施和推行。

特别需要一提的是,这套丛书为中小学生提供了一个开阔和开放的阅读向度。55册必读的“经典书目”,在浩瀚的人类文明长河中也仅是数点星光。为了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感受阅读魅力,我们在每一本书的导读中,加入了一个“相关作品推介”的板块,即以一本书为原点,再延伸出与本书或与本书作者有关的、适合于深度阅读的一些推荐书目。以《宝船——老舍儿童文学作品选》为例,在“相关作品推介”板块里,又推荐了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名著《四世同堂》,老舍散文集《抬头见喜》,作家传记《小说家老舍》,以及一本论述老舍幽默艺术的《老舍幽默论》等。这样不仅为青少年全方位了解作家老舍提供了一份阅读线索,也希望借此方式来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为了贴近中小学生的阅读方式,增强文字阅读中的视觉愉悦性,我们特别为每一本书都配上了风格清新的文学插图。我们希望,少年儿童朋友们在读到一首诗、读完一篇小说、读完一篇童话和散文,或者在欣赏到一幅美丽插图的同时,也会同时领悟到如何看待人生,如何看待人生之可爱,进而明白那些崇高的、美好的、真诚的思想与感情究竟美在何处。这,其实也就是一个人的“个人阅读史”的建立过程。

个人的阅读史,往往也是个人的“精神成长史”。我们用双眼看到的文字,我们用双手触摸过的纸张,有足够的力量变成一个无限大的世界,既是微观的又是宏观的,能折射出个人内心的光芒。如果说,牙牙学语时,母亲讲述的故事(亲子阅读)是个人阅读史的第一步,那么,学生时代的课外阅读就是个人阅读史的第二步。它是自发自觉的,是以个人自身感到了,对阅读的渴望为前提的。因此,在这一阶段,“读什么”变得尤为重要。

今天的这一代少年儿童所面对的阅读选择是多元的。仅就纸质图书的种类来看也非常多元化,卡通漫画、通俗小说、明星写真、绘本故事、网络文学等等,都在争夺着孩子们那十分有限的一点课外阅读时间。也因此,当下的少年阅读出现了一种远离经典的趋势。

我们并不一味地反对轻松、快乐的流行阅读。但我们更希望青少年在选择自己的阅读方向时,能根据自己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审美趣味,建立一种良好的阅读心理秩序,能保持经典文学的永恒的选择尺度。这是因为,只有纯正的经典阅读,才可能打造出一个人坚实和宽广的精神世界的基础,才可能引领你朝着崇高、美好和完整的精神史的方向走去。挪威儿童文学家,《苏菲的选择》的作者乔斯坦·贾德曾说:如果我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期待将来有一天,阅读对于孩子们来说,就像我们每天要刷牙一样不可缺少;牙齿卫生固然很重要,但作为成年人,作为父母亲一代,我们更应该对后一代人的“精神卫生”担负起责任来。他认为,与那些“电子毒贩子”利用孩子们天赋的好奇心和喜欢玩耍游戏的需要,剥夺了他们的想象力与自发的活跃性相比,如果父母能帮助孩子们选择出更多的文学童书,那才是真正的献给孩子们的“温暖之源”。

我记得叶圣陶先生在谈到语文教学时,说过这样的话:“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自《语文课程标准》公布以来,不少富于敬业精神、有才干的老师,在他们的阅读课堂中,担当起阅读教育的重担。他们在严谨的选材中,利用优秀的文学资源,向学生推介了大量优秀的图书,实施了以“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为重要内容的阅读教育。我相信这种阅读教育,必然会培养起学生纯正的文学趣味,必然会促进主流阅读趋势的形成,必然会让学生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有较大的收获。这也是我们编辑出版这套丛书的初衷。

(金波:国家教材审定委员会语文审查委员,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