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老年人普遍存在和迫切需要解决的心理问题和健康问题,《50岁以后的健康生活大全集》进行了全面的阐述,除了介绍老年人的基本生理特点、代谢状况、合理的膳食搭配和正确的用药方法及行之有效的养生之道外,还围绕老年人常见和多发的疾病进行指导性讲解,如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哮喘病、老年性痴呆、老年心理卫生等。从心理健康、娱乐休闲、饮食健康、常见疾病、房事养生等方面,为老年人的生活提供全方位指导,旨在帮助中老年朋友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了解合理的营养、运动和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从而使得大家学会怎样做一位健康、快乐的老人。本书由冬云编著。
《50岁以后的健康生活大全集》是针对中老年人量身打造的一本健康生活指导用书,运用轻松流畅的语言,结合科学有效的健身理疗方法,将现实生活与中老年人健康相结合,指出中老年人日常衣食住行等方面易犯的错误和疏忽的细节,进行相应的指导,以达到祛病健身的目的,使得中老年朋友能有一个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50岁以后的健康生活大全集》针对老年人普遍存在和迫切需要解决的心理问题和健康问题,进行了全面的阐述,除了介绍老年人的基本生理特点、代谢状况、合理的膳食搭配和正确的用药方法及行之有效的养生之道外,还围绕老年人常见和多发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哮喘病、老年性痴呆等进行指导性讲解。从心理健康、娱乐休闲、饮食健康、常见疾病、房事养生、家庭和睦、运动健身、情感婚姻等方面,为老年人的生活提供全方位指导,旨在帮助中老年朋友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从而使得大家学会怎样做一位健康、快乐的老人。本书内容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可读性和操作性强,是儿女送给老爸、老妈的一份好礼物,更是一份孝心的体现。本书由冬云编著。
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很多,但也不是越多越好,要适时、适量,否则,就会造成营养过剩,对人体的生命活动不利。所谓营养物质的适时、适量,就是指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无机盐和水这6种营养素在体内的代谢作用恰好能满足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即达到营养上的平衡。糖类食物属于碳水化合物,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之一。美国学者认为,老年人的碳水化合物应占总热量的55%~60%。我们指的糖,并不单指甜味食品。糖有3种形式:葡萄糖、果糖为单糖,蔗糖、麦芽糖为双糖,淀粉、纤维素为多糖。麦芽糖和蔗糖有甜味,葡萄糖和果糖次之,淀粉和纤维则感觉不出甜味。糖在人体内最容易被吸收利用,它的代谢作用和消化作用也比其他营养迅速。我国人民历来习惯于以多糖类的淀粉做主食,如大米、小麦、玉米、高粱等。以大米为例,0.5千克大米能提供的热量,足够一人一天能量的消耗。但对老人来说,果糖更适宜,因为果糖在机体内更容易被吸收,又能经过氨基化和转氨基作用合成氨基酸。通常过量的糖类食物进人人体后,除了供血糖正常消耗外,还会在细胞内转化为脂肪积存起来,使人发胖,而果糖转化成脂肪的可能性要小一些。
有些人平时虽然很少吃脂肪食物,但由于过多食用糖类食物,结果也长胖了,原因就在于糖向脂肪的转化。过多的蛋白质除了氧化释放能量、构成人体组织蛋白外,也会转变成糖类或脂肪。多食糖类食物会诱发胰腺分泌大量的胰腺素,胰腺素能促进糖类转变为脂肪,并在皮下、腹腔内的大网膜和肠系膜上沉积起来,会使腹部肥胖,其结果是造成腹压增高,腹壁肌肉松弛。这些都不是健康的象征,还会使人的寿命缩短。
总之,中老年人切不可认为营养素多多益善,须知物极必反,老年人更应该控制糖和脂肪的摄取量。
吃盐与长寿的关系
食盐的化学名称叫氯化钠或钠盐,其中氯的含量占60.66%,钠占39.34%。人们常用食盐作调味品,盐能刺激味觉,促进食欲和增加唾液的分泌。人们吃盐主要是吸收其中的钠离子,以及钾、镁、钙离子,以维持人体内的盐代谢平衡、水平衡、渗透压和酸碱度的平衡,即人体的“内环境”平衡。多余的钠离子,通过尿液、汗液、粪便排出体外。据测定,一人一天只需3~10克食盐,就足以满足其生理功能的需要。在炎热的天气或大量活动后,因排汗较多,体内的盐含量大大减少,这时需要有适当的补充,否则,如肌肉的钠离子减少过多却未及时补充,会引起肌肉痉挛。
人的味觉主要由舌组织的味蕾产生。味蕾在出生后11个月形成,70岁以后味蕾数量急速减少。高龄老人的甜、咸、酸、苦四种味觉发生了改变,其中以甜味和咸味下降最明显,这使老人不自觉地增加糖和盐的摄人量。如果食盐超出人体的正常需要,就会造成“内平衡”失调,细胞外渗透压增高,细胞内的水分被吸到细胞外,或细胞外的水分排不出去,导致水肿。另外因食盐中的钠离子主要分布在血浆和组织液中,而血液中的钠离子增多就会把组织液中的水分吸收过来,形成血管内血容量增加。同时,由于小动脉血管壁内钠离子及水分潴留,引起小动脉收缩而增加血管压力,造成血压升高。长期过多地进食咸味重的食品,血压上升后不下降,就变成高血压病。如果再不注意调整饮食,则肾脏排泄钠离子和水的功能就会明显减退,血压继续升高还会引起心力衰竭。
不少营养学家通过调查发现,在食盐摄人量每日不超过3克的地区,其居民平均血压较低,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压升高的趋势也不明显。然而,这些地区的居民一旦迁到摄盐量较高的地区,其血压也会相应升高。临床上,许多高血压病人,多配以低钠膳食,效果很好。这说明,食盐摄人量对血压有明显的影响。为此,老年人的膳食要以清淡少盐为宜。
饮茶、饮水与长寿的关系
水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占整个体重的65%。我们吃的食物,包括糖、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等,都要先溶于水,才能被消化吸收。新陈代谢后的废物,也要溶解在水中,才能排出体外。由于体内水分的分布及循环才能使身体保持恒温。
近年来,科学家还发现,到了老年期,人体细胞内的水分一般会减少30%~40%,因而影响了身体对各种营养的吸收,皮肤逐渐老化干燥,失去弹性,皱纹增加。有些老年人则表现为“津液不足”,易患慢性便秘等。由此可见,中老年人必须注意及时补充水分。
老年人因生理上的变化,往往对口渴不敏感,加之体内容易缺水,所以要养成每天不渴也要适当饮水的习惯。如果觉得白开水淡而无味,可以喝茶。茶叶中含有大量的氟,喝茶可增加氟的摄取量,减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每天喝上两三杯茶对身体是有益的。
老年人不宜喝浓茶,因为茶叶里的咖啡因会导致兴奋过度、心动过速、心律不齐或失眠等。老年人宜饮绿茶,因为绿茶中的咖啡因含量比红茶要少。
老年人补充水分的最好方法是喝汤。把肉、鱼、瓜菜等煮成汤,既有营养,又味美可口。
清晨起床后先饮一杯水对身体大有益处。因为经过一夜的睡眠,胃和小肠食物基本上都已排空,喝了水,就等于给排空的肠胃来一次清洗,既有助于当天食物的消化吸收,又可防治便秘。 据专家研究发现,冠心病所致的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多发生在上午,其原因之一是经过一夜的睡眠,水分已从汗液、尿液和呼吸中排出体外,使血液变得黏稠,血管腔也因血流量减少而变窄。这就增加了患粥样硬化的冠状动脉发生急性供血不足的几率,甚至闭塞的危险。若起床后能喝上一杯水,即可达到补充水分、降低血液黏稠度和使血管扩张复原的目的。
应该注意的是,摄水过多、过快对机体也不利,对老人尤其有害。因为突然大量地补充水分会增加心脏和肾脏的负担。老年人饮水的方法以少量多次为宜。
缺钙对寿命的影响
人到老年,骨骼系统也发生了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组织继续脱水,骨质疏松,强度及韧性减低,脊柱弯曲度增加,逐渐变得弯腰驼背。
这种体态的变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缺钙。儿童生长发育时需要补充钙,老人防衰益寿也需要补充钙。老年人活动量少,进食少,加之胃肠道功能减弱,从食物中摄取的钙不能被完全吸收,势必引起钙的缺乏。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各器官的代谢机能降低,骨骼中的大量钙质离开骨组织进人血液中,通过肾脏排泄到尿里,随小便排出体外,致使骨内钙质减少,骨的脆性增加,也就容易弯曲和断裂。如何延缓这种现象的发生呢?
(1)注意营养,增加食物中钙质的含量
高蛋白食物有利于基质的形成,因此,老人要吃高蛋白、高钙食品。有专家建议,每天应摄取1000毫克的钙。最好的办法是从食物中而不是从补品中摄取。可以补充钙的食物有:奶制品(脱脂奶、酸奶和无脂奶酪)、鱼和贝、水果、蔬菜、谷物和豆类。尤其是牛奶,蛋白质和钙的含量很高,是老人不可缺少的食品。
下述每种食物可补充大约300毫克的钙:2杯松软干白酪;2杯牛奶;5盎司鲑鱼;1杯脱脂牛奶;1杯酸奶。通常每天喝上几杯脱脂奶或无脂酸奶,吃上一些豆子、全麦麦片和鱼肉等,就可以保持身体的柔韧性。
如果出于某种原因,你需要摄人钙补品。有可咀嚼和不可咀嚼的两类。服用钙补品,最好是吃饭前或睡觉前服,以保证吸收。有一点需注意:钙补品不能和铁补品或含铁的多维片(多种维生素片)同时服用,因为钙能干扰身体对铁的吸收。
(2)参加体育锻炼
“生命在于运动”,健康的体魄、旺盛的精力来源于适度的持之以恒的劳动或体育锻炼。肌肉的收缩对骨骼中生骨细胞的活动有着良好的刺激作用;适度的肌肉运动,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和胃肠道的消化吸收,有利于钙质的吸收。
(3)补充维生素
缺少维生素C会影响细胞间质的发育,使骨的皮质变薄。维生素D和维生素A可促进肠道对钙质的吸收,所以,老人服用钙剂时,应同时服用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D。
(4)日光浴
中老年人每天晒晒太阳,对防止骨质疏松有一定的作用。经过紫外线照射,皮肤内的7-脱氢胆固醇即转变为胆固化醇(维生素D),这种人体自身的维生素D的转变,可以改善肠道对钙质的吸收功能,从而延缓骨骼系统的老化。P16-18
人过50天过午,过了50也进人多事之秋。50岁,是什么概念?也许很多人从来没有认真地思考过50岁对于一个人意味着什么。当他们从忙碌的中年走过来,慢慢远离了上有老下有小、社会是中坚力量、身心极易疲劳的中年时期,终于把孩子抚养大。孩子们像小鸟一样飞走之后,他们可以喘一口气了,却发现前面是茫然一片。他们可能或正在面I临着退休,收入下降;健康已经不再,生理和心理上的疾病不断侵袭着他们的身体;丧偶,死亡的阴影;儿女不在身边,养儿不再防老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这使得许多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走人了困境。50岁后不论男女,身体都会出现一个更年期状态,这个时候体内激素水平开始下降,内分泌系统发生改变,人体的免疫功能逐渐降低。50岁,是显性衰老的起点!50岁,也是各种疾病初露端倪的起点!
到了50岁左右,就会出现老花、视物不清,并且开始有些健忘,许多老年性记忆力减退者不久便会发展为老年痴呆。而吸烟、喝酒、生活不规律、长期饱食或睡眠不足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会加速大脑衰老。在人迈人50岁大关后,关节也开始出现问题,长期的工作使得膝关节、脊柱、尤其是腰、颈、髋关节等出现不同程度的劳损,还有骨质疏松,是导致骨质退行性病变的元凶。
进入50岁就意味着你老了吗?当然不是,50岁正是开始享受生活的年龄,关键是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50岁也可以是这样一个起点!50岁,是健康良性发展的新起点!50岁,同样还是延续幸福人生的重大起点!停泊在这个起点上的你决定了航行的方向了吗?50岁的你,回顾你的前半生,为所有的成就骄傲、自豪,看到儿女长大成人心满意足,你的前半生总为了事业、家人操劳,但是你想过没有,你付出的是什么?是身体健康——你生命中最重要的财富。50岁以后,我们将要开始怎样的生活呢?
本书是针对中老年人量身打造的一本健康生活指导用书,运用轻松流畅的语言叙述方式,结合科学有效的健身理疗方法,将现实生活与中老年人健康相结合,指出中老年人日常衣食住行等方面易犯的错误和疏忽的细节,进行相应的指导,以达到祛病健身,使得中老年朋友能有一个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50岁以后,你需要减少热量的摄人,并保证营养足够;50岁以后,你得关注血压、血脂和血糖了,因为血脂异常会导致心脏病和中风;50岁以后,还需要进行精神情绪及智力方面的检查。研究表明,对于老年老年痴呆这类的疾病,如果能及早发现并治疗,预后要好得多。对于女性来说,进入50岁或在刚刚绝经之后,就应该进行骨密度测量,做好骨质疏松的预防工作: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等。规律锻炼、参加社交活动。拥有好身体,拥有好心态,是生活得健健康康、快快乐乐、轻轻松松的最根本保障。
针对老年人普遍存在和迫切需要解决的心理问题和健康问题,本书进行了全面的阐述,除了介绍老年人的基本生理特点、代谢状况、合理的膳食搭配和正确的用药方法及行之有效的养生之道外,还围绕老年人常见和多发的疾病进行指导性讲解,如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哮喘病、老年性痴呆、老年心理卫生等。从心理健康、娱乐休闲、饮食健康、常见疾病、房事养生、家庭和睦、运动健身、情感婚姻、生活防骗等方面,为老年人的生活提供全方位指导,旨在帮助中老年朋友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了解合理的营养、运动和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从而使得大家学会怎样做一位健康、快乐的老人。本书内容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可读性和操作性强,是儿女送给老爸、老妈的一份好礼物,更是一份孝心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