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巴金的两个哥哥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李致//李斧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巴金和他的两个哥哥有着怎样的故事?《呈献给一个人》《唤醒被遗忘的青春》《做大哥的人》《觉新与大哥》《纪念我的哥哥》《我的哥哥李尧林》……从上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巴金曾以多篇文章,讲述他的两位哥哥。巴金说,大哥是他爱的最深的人,三哥是最关心他的人。

李尧林先生逝世六十周年之际,由李致先生选编《巴金的两个哥哥》,作为汪致正先生主编的纪念李尧林丛书之一,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于2005年5月正式出版。这本增收了十余篇文章的书与读者见面,时值巴金先生驾鹤西行。此书先后在报刊杂志上得到了四十余篇报道和评论,并被《中华读书报》选为当年最值得阅读的百本图书之列。

本书收入各类纪念文章共达四十余篇,增加了李尧枚和李尧林致巴金的信件和手迹,杨苡、叶笃正、黄宗英等十多篇诗文,有关巴金家族历史资料的材料,以及若干历史照片,并附录了前一版出版后的两篇评论文章。

内容推荐

巴金说过,大哥是他爱的最深的人,三哥是最关心他的人。

巴金还说,他们三兄弟的共同之处,都是愿意多为别人着想,多付出一点。“两个哥哥对我的帮助很大,我要帮助他们,结果没有机会了。我可能不会被人忘记,我希望他们两人能被人记住”。

巴金希望他们两人能被人记住的愿望不仅仅是兄弟之情,更因为两个哥哥对人的真情。

李尧林先生逝世六十周年之际,由李致先生选编《巴金的两个哥哥》,作为汪致正先生主编的纪念李尧林丛书之一,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于2005年5月正式出版。这本增收了十余篇文章的书与读者见面,时值巴金先生驾鹤西行。此书先后在报刊杂志上得到了四十余篇报道和评论,并被《中华读书报》选为当年最值得阅读的百本图书之列。

本书收入各类纪念文章共达四十余篇,增加了李尧枚和李尧林致巴金的信件和手迹,杨苡、叶笃正、黄宗英等十多篇诗文,有关巴金家族历史资料的材料,以及若干历史照片,并附录了前一版出版后的两篇评论文章。

目录

致巴金的信 李尧枚

附:永恒的手足情 李致

呈献给一个人

——纪念我的大哥李尧枚  巴金

唤醒被遗忘的青春 巴金

做大哥的人 巴金

觉新与大哥 巴金

我记忆中的大哥  纪申

怀念大哥 采臣

终于理解父亲 李致

大哥其人其事 李尧东

致巴金的两封信 李尧林

十四行与其他诗选 杨苡

挽三哥 李健吾

纪念我的哥哥  巴金

李林译《月球旅行》后记  巴金

《伊达》后记 巴金

风尘

——记一个可爱的人 黄裳

李林先生纪念黄裳

《莫洛博士岛》译后记 黄裳

带来光和热的人  李致

我的哥哥李尧林

——随想录一○二  巴金

英语老师李尧林  周珏良  

怀念李尧林老师  周桓

悼念李尧林老师  徐纪同

李老师单独辅导我学英语  邢方群

快乐王子颂

——我的老师李尧林 黄宗江

梦李林 杨苡

“人生不过是场梦”

——追忆三哥李尧林 纪申

深切怀念名师李尧林先生  申泮文

巴金三哥在“南开” 张绍祖

从梦中走出 杨苡

三爷叔  鞠躬

一部旧书一片兄弟情 李致

淡泊李林

——《李林译文集》后记  杨苡

巴金和他的哥哥们  李菁

生动的教学深刻的教育

——王正尧谈李尧林

让学生们自由发展

——叶笃正谈李尧林

两本好书

——李林译文集  黄宗英

李尧林先生教我们唱英文歌

——王之模回忆李尧林

怀念李尧林 刘洁

零忆集锦(增补)

附录一:记巴金  黄裳

我心中的巴金

——在上海”走近巴金”系列讲座上的讲演 李致

附录二:巴金家族历史研究正误(增订)  李治墨

附录三:巴金和两个哥哥的未了情  刘慧贞

他应该有一句公正的墓志铭 字心

作者简介

后记

试读章节

我的大哥生来相貌清秀,自小就很聪慧,在家里得到父母的宠爱,在书房里又得到教书先生的称赞。看见他的人都说他日后会有很大的成就。母亲也很满意这样一个“宁馨儿”。

他在爱的环境里逐渐长成。我们回到成都以后,他过着一位被宠爱的少爷的生活。辛亥革命的前夕,三叔带着两个镖客回到成都。大哥便跟镖客学习武艺。父亲对他抱着很大的希望,想使他做一个“文武全才”的人。

每天早晨天还没有大亮,大哥便起来,穿一身短打,在大厅上或者天井里练习打拳使刀。他从两个镖客那里学到了他们的全套本领。我常常看见他在春天的黄昏舞动两把短刀。两道白光连接成了一根柔软的丝带,蛛网一般地掩盖住他的身子,像一颗大的白珠子在地上滚动。他那灵活的舞刀的姿态甚至博得了严厉的祖父的赞美,还不说那些胞姐、堂姐和表姐们。

他后来进了中学。在学校里他是一个成绩优良的学生,四年课程修满毕业的时候他又名列第一。他得到毕业文凭归来的那一天,姐姐们聚在他的房里,为他的光辉的前程庆祝。他们有一个欢乐的聚会。大哥当时对化学很感兴趣,希望毕业以后再到上海或者北京的有名的大学里去念书,将来还想到德国去留学。他的脑子里装满了美丽的幻想。

然而不到几天,他的幻想就被父亲打破了,非常残酷地打破了。因为父亲给他订了婚,叫他娶妻了。

这件事情他也许早猜到一点点,但是他料不到父亲就这么快地给他安排好了一切。在婚姻问题上父亲并不体贴他,新来的继母更不会知道他的心事。

他本来有一个中意的姑娘,他和她中间似乎发生了一种旧式的若有若无的爱情。那个姑娘是我的一个表姐,我们都喜欢她,都希望他能够同她结婚。然而父亲却给他另外选了一个张家姑娘。

父亲选择的方法也很奇怪。当时给大哥做媒的人有好几个,父亲认为可以考虑的有两家。父亲不能够决定这两个姑娘中间究竞哪一个更适宜做他的媳妇,因为两家的门第相等,请来做媒的人的情面又是同样地大。后来父亲就把两家的姓写在两方小红纸块上面,揉成了两个纸团,捏在手里,到祖宗的神主面前诚心祷告了一番,然后随意拈起了一个纸团。父亲拈了一个“张”字,而另外一个毛家的姑娘就这样地被淘汰了。(据说母亲在时曾经向表姐的母亲提过亲事,而姑母却以“自己已经受够了亲上加亲的苦,不愿意让女儿再来受一次”这理由拒绝了,这是三哥后来告诉我的。拈阉的结果我却亲眼看见。)

大哥对这门亲事并没有反抗,其实他也不懂得反抗。我不知道他向父亲提过他的升学的志愿没有,但是我可以断定他不会向父亲说起他那若有若无的爱情。

于是嫂嫂进门来了。祖父和父亲因为大哥的结婚在家里演戏庆祝。结婚的仪式自然不简单。大哥自己也在演戏,他一连演了三天的戏。在这些日子里他被人宝爱着像一个宝贝;被人玩弄着像一个傀儡。他似乎有一点点快乐,又有一点点兴奋。

他结了婚,祖父有了孙媳,父亲有了媳妇,我们有了嫂嫂,别的许多人也有了短时间的笑乐。但是他自己也并非一无所得。他得了一个体贴他的温柔的姑娘。她年轻,她读过书,她会做诗,她会画画。他满意了,在短时期中他享受了以前所不曾梦想到的种种乐趣。在短时期中他忘记了他的前程,忘记了升学的志愿。他陶醉在这个少女的温柔的抚爱里。他的脸上常带笑容,他整天躲在房里陪伴他的新娘。

他这样幸福地过了两三个月。一个晚上父亲把他唤到面前吩咐道:“你现在接了亲,房里添出许多用钱的地方;可是我这两年来入不敷出,又没有多余的钱给你们用,我只好替你找个事情混混时间,你们的零用钱也可以多一点。”

父亲含着眼泪温和地说下去。他唯唯地应着,没有说一句不同意的话。可是回到房里他却倒在床上伤心地哭了一场。他知道一切都完结了!

一个还没有满二十岁的青年就这样地走进了社会。他没有一点处世的经验,好像划了一只独木舟驶进了大海,不用说狂风大浪在等着他。

在这些时候他忍受着一切,他没有反抗,他也不知道反抗。

月薪是二十四元。为了这二十四个银元的月薪他就断送了自己的前程。

然而灾祸还不曾到止境。一年以后父亲突然死去,把我们这一房的生活的担子放到他的肩上。他上面有一位继母,下面有几个弟弟妹妹。

他埋葬了父亲以后就平静地挑起这个担子来。他勉强学着上了年纪的人那样来处理一切。我们一房人的生活费用自然是由祖父供给的。(父亲的死引起了我们大家庭第一次的分家,我们这一房除了父亲自己购置的四十亩田外,还从祖父那里分到了两百亩田。)他用不着在这方面操心。然而其他各房的仇视、攻击、陷害和暗斗却使他难于应付。他永远平静地忍受了一切,不管这仇视、攻击、陷害和暗斗愈来愈厉害。他只有一个办法:处处让步来换取暂时的平静生活。

后来他的第一个儿子出世了。祖父第一次看见了重孙,自然非常高兴。大哥也感到了莫大的快乐。儿子是他的亲骨血,他可以好好地教养他,在他的儿子的身上实现他那被断送了的前程。

他的儿子一天一天长大起来,是一个非常聪明可爱的孩子,得到了我们大家的喜爱。

接着“五四”运动发生了。我们都受到了新思潮的洗礼。他买了好些新书报回家。我们(我们三弟兄和三房的六姐,再加上一个香表哥)都贪婪地读着一切新的书报,接受新的思想。然而他的见解却比较温和。他赞成刘半农的“作揖主义”和托尔斯泰的“无抵抗主义”。他把这种理论跟我们大家庭的现实环境结合起来。

他一方面信服新的理论,一方面依旧顺应旧的环境生活下去。顺应环境的结果,就使他逐渐变成了一个有两重人格的人。在旧社会,旧家庭里他是一位暮气十足的少爷;在他同我们一块儿谈话的时候,他又是一个新青年了。这种生活方式是我和三哥所不能够了解的。我们因此常常责备他。我们不但责备他,而且时常在家里做一些带反抗性的举动,给他招来祖父的更多的责备和备房的更多的攻击与陷害。

P16-19

后记

巴金先生说过他和两个哥哥的共同之处,就是都愿意多为别人着想,多付出一些。“两个哥哥对我帮助很大,我要帮助他们,结果没有机会了。我可能不会被人忘记,我希望他们两人能被人记住。”

为了却巴金先生的这一心愿,巴金文学院于2003年9月印行了一本由李致先生选编的小册子《不应该被忘却的人——巴金的两个哥哥》,收入了二十余篇纪念文章,成为献给巴金先生百岁诞辰的礼物。

李尧林先生逝世六十周年之际,由李致先生选编《巴金的两个哥哥》,作为汪致正先生主编的纪念李尧林丛书之一,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于2005年5月正式出版。这本增收了十余篇文章的书与读者见面,时值巴金先生驾鹤西行。此书先后在报刊杂志上得到了四十余篇报道和评论,并被《中华读书报》选为当年最值得阅读的百本图书之列。

现在,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这本《巴金的两个哥哥-增订本》,收入各类纪念文章共达四十余篇,增加了李尧枚和李尧林致巴金的信件和手迹,杨苡、叶笃正、黄宗英等十多篇诗文,有关巴金家族历史资料的材料,以及若干历史照片,并附录了前一版出版后的两篇评论文章。

巴金先生希望他的两个哥哥能被人记住,不仅仅是因为兄弟之情,更是因为两个哥哥对人的真情。这本书正是展现了巴金先生两个哥哥的这种情操。谨此后记。

李治墨

2007年4月25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3: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