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鸟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不来不去,不增不减、不合不弃。
在他的笔下,古今、中西,那些已经远去的人和事都能随手拈来,运用于掌,悉数汇入对《论语》的阐释之中,汇为香气,养身且养心。
作者大鸟以其一贯的飞扬文采,旁征博引,发人深思,融文学性、知识性、思想性于一体,在众多《论语》解读作品中,《论语是用来养心的(1)》不失为一种新颖别致之作,直指世道人心。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论语是用来养心的(1)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大鸟 |
出版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大鸟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不来不去,不增不减、不合不弃。 在他的笔下,古今、中西,那些已经远去的人和事都能随手拈来,运用于掌,悉数汇入对《论语》的阐释之中,汇为香气,养身且养心。 作者大鸟以其一贯的飞扬文采,旁征博引,发人深思,融文学性、知识性、思想性于一体,在众多《论语》解读作品中,《论语是用来养心的(1)》不失为一种新颖别致之作,直指世道人心。 内容推荐 大鸟编著的《论语是用来养心的(1)》采用一句一解,一句一品的方式,更为清晰地指出不同场合、不同时段的孔子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解释。 《论语是用来养心的(1)》坚持还原历史,还原背景,逐句推本溯源,将孔子与他人的对话或发言,放在具体的历史现场之中去理解,充分而全面地考虑孔子不同场合的微妙心境,进行了精当的叙写和铺陈。 《论语是用来养心的(1)》款接古今,畅游中外,遐思幽邃飘逸,旁征博引,使得其思辨性、趣味性、知识性和认知高度,都有着明显别于他人的卓荤之处。 《论语是用来养心的(1)》将众多古代解家读本相互参照,彼此印证取舍,文笔优雅风趣,思考宽阔高致。 目录 写在书前的话 【第一章】学者的人间情怀·学而 【第二章】构建一个理想国·为政 【第三章】道德赛场外的裁判·八佾 【第四章】和仁德比邻而居·里仁 【第五章】灯塔上的了望者·公冶长 【第六章】桃李灼灼璨其华·雍也 试读章节 为政12 【原文】 子曰:“君子不器。” 【释意】 孔子说:“君子不能像器具一样。” 【啖言】 “玉不琢,不成器。”这是《三字经》中的说教。做父母最担心的,就是孩子长成一块顽石,不成器。 器,也确实没贬义。 “绅冕令才,人伦粹器。”是沈殉《授韦悫鄂岳节度使制》里的称誉。 “此儿非惟吾门之标秀,乃佐时之良器也。”是《晋书·阳裕载记》中的夸赞。 “故大司农楼玄、散骑中常侍王蕃、少府李勖,皆当世秀颖,一时显器。”是《三国志·陆抗传》中的美颂。 到了夫子这里,老先生怎么公然要求君子不能成器呢? 对于临其门接受教育者,孔子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可以说十分明确,即在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和礼制规范基础上,树立高尚的人格和纯美的情操,最后出脱为仁人君子,来实现化民济世的最终理想。 目标既然如此之高,要求自然也不会与大众一样矮化,我们的费解,正如同鹤修长舒畅的身材,永不能为鸡雀之属来理解一样。 包咸说:“器者,各周其用,至于君子则无所不施。”君子身担的道义之责,胸膺的化世大任,都在要求他不能像器具一样,只限囿在有限的功利用途,作为器具供人驱使。 他的眼界更高迈,心胸更博大,思索更深邃,对表象世界更为深层的体验和把握,甚至使他难以将自己定位于现世这个层次,而是去历史长河里寻觅更为辽阔的意义,追求生命中至真至伟的境界。 也只有确立了绝不事功的“不器”理念,真正的君子才会高蹈于人群之上,做真理和道义的永久贴身人。为之憔悴,为之煎熬,为之形销骨立,为之奔走呼号,才有了精神支撑的绵久动力。 为学,最忌功利性太强。目标太明确时,学习中的视野将被大大缩约。傅雷就说过:“为学最重要的是通,通才能不拘泥,不迂腐,不酸,不八股;通才能培养气节、胸襟、目光;通才能大,不大不博,便有坐井观天的危险。”我相信,傅先生通晓了仲尼先生的为学之意。 拒绝为“器”。在学时,就拒绝了逼仄的接受主义,而汲取知识更为宏阔;在用上,就避免了狭隘的实用主义,不会听命于个体的人,而只听从心中真知的召唤,与真理为友。 当我们做某件事情之前,总试着在其间找出某种功利化意义的时候,我们实际上是被自己蒙住了眼睛,因为许多事情的意义,正是那看似毫无意义的所在。夜半望月,午起看云,大汗淋漓地登山,气喘吁吁地揽胜,它们的意义究竟在哪里呢?就在望与看、登与看的动作本身,其间的享受妙不可言。 在俄罗斯的一个海岸巨石上,有这样一段铭文——纪念所有葬身大海和将要葬身大海的人。许多人觉得于理不通,对于将要葬身的人,怎么不是劝诫,而是一并纪念呢?抒情散文作者康·帕乌斯托夫斯基却认为,这是一段非常豪迈的文字,可以读作“纪念所有征服大海和将要征服大海的人。” 海,是任谁也征服不了的。意义就在于他去了和他将去。将之看做征服,意义虽谬,但立刻使人振奋。 这是个有趣的反讽。 为政13 【原文】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释意】 子贡问君子应该怎样作,孔子说:“行动在先,语言在后。” 【啖言】 震天的雷声,总是在闪电先行划过天幕之后,再滚滚传入耳鼓。不管霹雳巨响是多么振聋发聩,排山倒海,雷霆万钧,它都是闪电的乖乖跟班。和耳朵与眼睛谁长前谁长后无关,这是自然的法则。 人间法则却正好相反。许多名人、达人、显人、贵人,往往是久闻其名之后,才得见其人,甚至终身闻其名,毕生也无睇面亲见之缘,求两只汗手热情一握而不得。而听来的人,总像是飘忽的影子,往往不大可靠,因为你永不能像读原汁原味的原著,读来读去的尽是他人写的书评,这就难免以讹传讹,以伪为真。 所以,“名望”一词才将“名”高高举在头顶。名自哪里来?是言。自己大言不惭的“言”,朋友假意逢迎的“言”,敌人恶意诋毁的“言”,别人道听途说的“言”,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疑似逼真但实是影子的形象体。外人因不识其人原貌,而误以为这就是此人,本人却又因长久伫立其间,在镜子中迷醉,也误认为这就是本人。 因而,从根本上说,这个人已不复真实存在,他只是他影子的代言人。人在哲学意义上的迷失,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难怪孔子对嘴巴,总是怀着如此强烈的警惕与戒备之心。 他对学生普遍要求过:“敏于事而慎于言。” 他对弟子广泛指出过:“仁者,其言也。” 这次,面对能言善辩的子贡具体提出:“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面对这句话,以朱熹为代表的解家,惯常将其断句为:“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意思是先按照自己说的去作,然后再说出来。 仔细一听,逻辑上有病了。既然话还没出口,那先行的“其言”就不存在,而剩下四字组成的后半句,语义上也显混浊、支离。在下理解,这句话应正确断句为:“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如此,全句便和睦了。 言浮于行,其实丧哉。语言上的巨人,往往是行动上的侏儒,而行动上的健将,又往往是语言上的观众。《演讲与口才》的读者里,一定没有书斋中静坐默思的学者,在电视大奖赛评委席上侃侃而谈的名流,大多却虚顶着学问家的礼帽。 孔子在《礼记·坊记》中说:“君子约言,小人先言。”君子要约,是他不屑以语言为旗,而更愿用行动说话,小人要先,是他知道自己实际斤两的轻飘,而非得用宽大的语言长袍来遮掩瘦小干瘪的行为身躯不可。 其实,不管是白雪皑皑的冰山,还是湛蓝幽深的圣湖,不管是倾圮颓废的一截残柱,还是晨钟暮鼓里的庙宇,世上真正让人感受并体会崇高与神圣的所在,一定是静穆而沉默的。它们无一例外,限制嘴巴,拒绝喧哗,反对宣扬,只在寂然无声中传递那久远而撼人的力量。 人和气球一样,只要被吹上气,便都轻飘地没了根,只想脱绳腾空。 一定要让话语跟着行动走,绝不能让语言头前带路。因为语言往往没准,它常会甩开后面人群,于撒欢儿中独自跑掉。 P56-59 序言 ◎大鸟 忽然生发阐读《论语》的念头,源自一个偶然的写作邀约。 其实,没人下帖我也会这么干。应该说,这是个既不崇高又不猥琐的念头,在肚中酝酿良久,几成变质的酸奶。就为了自己不腹泻,今天决定开写。这如同青春期中荷尔蒙催动下的人,总是眼神游离、暗怀异想、绮思无限一样,全系生理本能。 而本能是不需要理由的。 一个囫囵吞枣,自己吃夹生饭的人,如何以其文啖人,这的确很成问题。 让我担心的还不止上述内容。一个半老的男人,也乔张乔致加入说《论语》的行列,这种行径,会不会影响到我可爱小女的成长,让她在未来的人生路上受人歧视?有个半吊子的爹,真不是件什么赏心悦目的事情。好在自认没有人来疯的嫌疑,也没那份闲力气,只是想做一个并不腐朽的书生想做的事情而已。 于是心安。 认真地为自己找了番理由。虽然牵强,还是找出几条:我不想围着《论语》的字面在墙外打转,很少或没有人走入历史现场,来分章逐句口啖舌品孔子隐藏在表象字面下话语的真实涵义;我也不想把架子拿捏得太大,而使内力过于不足,解释得又不是太高明,于是奋臂捋袖,决定自己操刀。 心向往而力不足,这是人常犯的毛病,在下自知也是患者之一。 我最担心的是以,己昏昏,使人更昏昏,那就漆黑一片,暗无天日了。我不怕读者诸君的哂笑,但却十分担心孔子坐起骂我。打消我这种忧虑的是哈佛,哈佛校训里有一句: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 真理在哪里? 当然不在我这里,也不全在孔子那里。真理就在大家的心中。言路大开,出口无遮,我比较喜欢这种学术或娱乐氛围。毕达哥拉斯的学生希帕索斯,对乃师的直角三角形边长定理提出了异议,结果就被气愤的同学们扔进海里喂鱼。我说的不对时,希望读者诸君别把我往水里丢,因为鱼不喜欢我,我一样也不喜欢鱼。 这样,顿感踏实。 何况,有《论语》原书在,不管操笔人如何随意即兴,任凭作者怎样信马由缰,读者自有根源在手,一切大可放心。 于是,搬个板凳,坐在两千多年前那间课堂外,安静地旁听,安静地思考,安静地写下以下的文字。 书评(媒体评论) 大鸟版《论语》特立独行,以单刀赴会之勇智,汪洋恣肆之笔力,一扫耽溺训诂之烦,诘谲义理之失,或典雅,或诙谐,入乎今古,出乎中外,可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语云:千里来龙,结穴于此。大鸟行文书卷,于物理人心处结穴,春风风人。 ——《战国志》作者 嵩阳云树 《论语》是一部儒家经典,也是一部关于做人、关于心灵的佳作。每个人都可以从中领略先贤的教诲,获得自身的感悟。作者大鸟以其一贯的飞扬文采,旁征博引,发人深思,融文学性、知识性、思想性于一体,在众多《论语》解读作品中,该书不失为一种新颖别致之作,直指世道人心。 ——《刘备不是传说》作者 剑眉枉凝 这是一部把《论语》的精髓种在你心里的书。睿思丰赡,行笔从容,诙谐幽默,深入浅出,回味悠长。 ——新浪《凭栏观史》版主 说书老张 在国学热渐渐退温的时候,大鸟给这“十三经之首”的演绎添了一把火。文笔洗练,寓意深刻,内涵丰富,通过轻松的叙述,引导读者感悟《论语》的深邃思想。他这把适时而至的火,会将这略显沉寂的千年国学柴堆再次熊熊点燃。 ——西安交大出版社编辑 林顶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