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郑洞国回忆录(我的戎马生涯)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已故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郑洞国同志的长篇回忆录。该回忆录以严肃、客观、求实的态度,总结和回顾了郑洞国同志前半生的人生历程。由于作者本身丰富的生活经历,这部著作不仅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而且有引人入胜的可读性;同时,通过作者向人们展示的当时中国社会的真实状况,以及其中老一辈爱国志士的追求和奋斗,包括他们所走过的曲折坎坷道路,也会从不同的侧面,给予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青年一代以教益和启迪。

内容推荐

1933年率部千里迢迢赶赴古北口前线,与日军浴血厮杀近两个月;1937年在保定孤军抗日,命悬一线;1938年在台儿庄附近被日军炮弹击中左胸,赖一枚银元救命;1939年在广西昆仑关勇猛冲杀,击毙日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1943年在缅甸拼杀苦战,全歼日军,取得缅北反攻战役之全胜;1945年在南京,出席侵华日军投降签字仪式;……

目录

第一章 青少年时代

 一、我的童年生活

 二、少年求学及第一次投军

 三、投奔广州 弃学从军

第二章 在大革命的洪流中

 一、火热的军校生活

 二、第一次东征

 三、讨伐杨希闽、刘震寰

 四、回乡省亲及归队

 五、北伐战争

第三章 1927年后的十年征战

 一、宁汉对立和二期北伐

 二、讨桂、讨冯、讨唐战争

 三、中原大战

 四、平定石友三叛乱及宁粤对立

 五、进攻鄂豫皖苏区

 六、悲壮的长城抗战

 七、汀西“剿共”战争和西安事变

第四章 抗日军兴

 一、平汉路北段的涿州、保定战役

 二、徐州会战

 五、从徐州撤退到武汉会战前后

 四、血战昆仑关

 五、参加枣宜会战及驻防宜都

第五章 远征印缅

 一、受命赴印

 二、缅甸战争的缘起

 三、兰姆珈训练基地

 四、筹划反攻及修筑列多公路

 五、反攻缅北之役(上)

 六、反攻缅北之役(下)

 七、抗战胜利前后

第六章 参加东北内战

 一、奉派去东北

 二、进占沈阳前后

 三、进攻本溪及首战四平街

 四、进占长春、永吉

 五、进攻热河

 六、进攻南满 四战临江

 七、再战四平街

 八、陈诚到东北后的“杰作”

 九、蒋、卫在东北撤守战略上的分歧

 十、部署永吉撤退和受命防守长春

 十一、困守长春

 十二、放下武器退出内战

第七章 走向新的生活

 一、去解放区

 二、参加新中国的建设

试读章节

一、我的童年生活

1903年1月13日,我出生在湖南省石门县商溪河畔南岳寺的一个农民家庭里。

我的父亲名叫郑定琼,原也靠下田耕作为生,中年以后因患腰疾,不堪重体力劳动,只好将田地交给家中的一两位帮工去耕作,他自己又去学了些裁缝手艺,赖以贴补家用。不过,也许是因为半路出家,他裁剪衣服的手艺一直不很高明。我的母亲陈英教。也是农民出身。她是一位中国传统的旧式劳动妇女,为人善良、勤劳俭朴。听人说:她在生我的一位姐姐的当天,产前还在厨灶旁劳作。从同我父亲结婚,一直到她去世,母亲几乎没有生活过一天安闲舒适的日子,艰辛操劳了一辈子。

在兄弟姐妹中,我排行最末。长兄郑潼国(表字秦农),年长我十四岁。此外还有三位姐姐:郑先梅、郑芷梅、郑尽梅。

石门地处湘西山区,与临澧、桃源、慈利、大庸等县相邻。那一带山林茂密、物产丰富。风景亦十分秀丽。但因交通不便、环境闭塞,一些农副产品如:桐油、茶叶、板栗、竹藤制品和矿产等很难大批外运。再加上耕田瘠薄,常有水旱灾情,以及官府的重重盘剥,农村百姓的生活十分清苦,一般农民辛劳一年,勉强糊口已属不易,若遇大的天灾人祸,便只好出卖田地、牲畜,为人帮工过活了。

当时,我家有祖传老屋六七间,田地近三十亩。年成好时,可岁收谷四五十石(按当地标准,每石谷折合一百一十市斤左右)。这在乡间也算是小康之家了,不过全家也是仅得温饱而已。

我出生时,母亲已是43岁,由于营养不良,体弱多病,根本没有奶水,只好用米粉制成的面糊喂养我。所以我一直到二十余岁,身体都很瘦弱,时常生病。倒是后来的长期军旅生活,才使体魄逐渐强健起来。

我记事以后,家境愈来愈不好,父母和我们几个孩子,穿的都是自制的粗布旧衣,日常饭食也大多是番薯丝和糙米混合在一起的杂合饭。只是到了农历春节的时候,母亲才悄悄给我们塞上几个压岁钱,我们可以朋它买些爆竹、麦芽糖之类的东西。遇到年景稍好时,母亲偶尔还会扯上几尺洋布,给我们缝件新衣,再做双新鞋,那便会让我们高兴得不得了。

过年,在乡间是件很大的事情。每年一进入腊月,家境稍好的人家便开始忙着磨豆腐、做糯米糍粑、杀猪宰鸡、熏制腊肉,或到附近集镇卜‘采办过年物品等等,一片热热闹闹的气象。在外谋事的人们,也陆续回乡与家人团聚。这期间,无疑更是我们这些无忧无虑的小孩子们最快活的时光了,不仅可以穿上新衣,吃到平常很难吃到的肉食、点心和糖果,还可以乘着大人们忙着准备过年,尽情地到处嬉闹。除夕晚上,我们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一顿一年中最丰盛的年饭。饭前,照例要由父亲说几句话。他的“致辞”很简单,年年都是这样两句话: “有朝一日时运转,朝朝暮暮像过年。”直到今天,这两句话我还记得很清楚。年饭吃过后。我们小孩子们就急急忙忙跑到房子外面放爆竹。夜深时,再随长辈们去祖坟上祭祖。祭祖仪式结束后,胆子大些的男孩子便打着灯笼,在山坡上跑来跑去地捉迷藏,这样玩耍一夜也不觉困倦。第二天是大年初一,我们一早便要随着大人给族里的长辈磕头拜年。磕头自然也不是白磕,无论到了哪一家,主人都不免要招待吃饭,或给一些点心之类的东两吃。这种快活热闹的口子,一直要过了正月十五才能结束。所以,儿时的我老是盼着过年,因为只有过年才是我一年中最欢快的日子。

我的父亲是位很重视传统礼教的人,为人严峻刚正,性情亦十分倔强。他最恨嫖赌等坏习气,一发现族内有这种事便要干涉,所以族内的晚辈和青年人都很惧怕他。他对于子女的训诫也是极严的,在我们面前通常是板着脸,很少见他笑过。不过,父亲与当时乡间农民不同的地方,就是思想比较开明。他自己曾读过两年私塾,粗通文墨,也喜欢读书。他认定人只有渎书才有出息,因此尽管家中经济拮据,他还是省吃俭用,千方百计地供兄长和我读书,希望我们学成之后,能出去做事,光宗耀祖。我的兄长郑潼国就这样一直读完湖南岳麓山地区的“留学预备科”专科学校,随后赴日本留学,可惜不久即因清政府取消官费而被迫中途辍学,以后就回到家乡教书。不过,父亲重男轻女的思想还是相当严重的。比如他对两个儿子的文化教育十分用心,至于其他三个女儿则马虎得很。虽然经济条件不够是原因之一,但实际上他压根就认为女孩子没有用,而且长大嫁人时还要赔上一大笔嫁妆,更不上算,哪里还肯花本钱供女孩子读书?顺便提一下,父亲给我后两个姐姐起的名字分别是“芷梅”、“尽梅”,即取“止”、“尽”之意,从中可看出他是不希望多生养女儿的。其实,这种封建思想在当时的农民头脑中普遍存在,不止父亲一人,故那时乡间溺死女婴的事时有所闻。

自我6岁起,父亲开始亲自教我读书。我的启蒙读物最初是《三字经》、《千字文》等,以后又读《论语》等书。每天早饭后,父亲即端坐桌旁,高声唤道:“幺儿,过来读书!”我闻声便赶紧小心翼翼地走到他身前,垂手站好,倘稍迟延一下就要挨骂。父亲教授的方法是先由他自己将课文朗读一遍,然后再将书中生字逐一教我识别、书写。这样反复进行几遍,他便叫我在一旁默写、默读。自己则吸着水烟袋,闭目养神,过了一会儿再将我叫过来考问。我幼时天资并不聪颖,加上书中文字多很怪僻,意思更难弄懂,因此学起来不免相当吃力,父亲的态度十分严厉,每当他对我的学习效果不甚满意时,便拿起预先放在桌上的竹篾片,朝我头上抽打几下,我虽感到疼痛,但不敢哭叫,只能默默地流着泪,规规矩矩地站着重新聆听父亲提出的教正。那时的读书,对我来说远非是愉快的事情,每天的学习都使我战战兢兢,如坐针毡。直到末了父亲挥挥手说:“好了,今天就到这里罢!”我便像得了大赦令一般的飞奔出房外玩耍。当时我年纪太小,无论如何也体会不到父亲的苦心。

我8岁那年,父亲把我送入乡间的私塾就读。先生是我的一位本家兄长。国学的底子不错。他待学生很严格,不过不像父亲那样常常打人,生气时至多是将顽皮的孩子申斥儿句,偶尔也用戒尺打几下手板。或许是我在父亲身边已有了些文化基础,抑或是私塾先生不似父亲那般严厉,我对到私塾读书反倒觉得轻松了不少,学习也有了些兴趣。两年间,我先后读了《四书》、《诗经》、《左传》等书,其中有些内容我至今仍能成段地背诵,这些充满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和封建礼义纲常的旧国学,对我后来一生的影响是很大的。

就在这一年秋天,革命党人在武昌举义,由此导致了清朝皇帝逊位,结束了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统治,这就是有名的辛亥革命。那时我年纪尚幼,一时还无从理解这次伟大革命的深刻历史意义。不过,由于我的兄长郑潼国一直在外读书,又去过日本,接受的新思想较多,每逢回家省亲,他都免不了要向家人及乡邻们讲些有关清朝政府卖国、误国,以及孙中山先生领导同盟会闹革命的事情。讲到激愤处,常常是慷慨激昂,声泪俱下。对于兄长讲的这些事情和道理,我并不全懂。但当时兄长在我眼中简直是个大学问家,他说的话我都相信,尤其是他讲一些新鲜名词,比如“民主”呀、 “共和”呀,更是让我觉得很有趣味。那时我对孙中山先生景仰得不得了,以为他一定同小说《三国演义》中的关云长、赵子龙一样,是位长得又高又大、本事高强的大英雄。总之,由于受兄长的影响,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已开始刻印下一个观念,即清朝皇帝不好,必须推翻帝制,建立民国,中国才有希望。从这个意义上说,我的兄长无疑是我政治上的一位启蒙教师。

我刚满10岁,乡间开办了新式小学,父亲知道这个消息后非常高兴,连忙送我转入就读。岂料这所学校竟是有名无实。学校里只有一名教员,而且这名教员除了懂些国文,对算术、音乐、体育等几乎一窍不通,最可笑的是他连算术作业的评分规则都搞不清楚,只知道给作业成绩不好的学生打上60分,成绩好的打100分。对于那些成绩极差的学生,他原本想打10分,结果不知怎的在1的后边加了两个零,也成了100分,弄得成绩好坏不分,笑话百出。至于音乐、体育等课程,在我记忆里似乎就根本没有开设过。这一年的时光差不多等于白白混过去了。以后父亲终于了解到这所学校的教学情况,气得捶胸顿足,大骂教员误人子弟,马上将我重新送回私塾读书。

P1-4

序言

已故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郑洞国同志的长篇回忆录《我的戎马生涯》,即将由团结出版社付印出版,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由衷地感到高兴。

郑洞国同志是我国著名的爱国人士和民革威信素著的领导人之一,也是我相交已久的好友。他在青年时代,受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感召,毅然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参加东征北伐,屡立战功,在黄埔学生军中崭露头角。“九一八”事变后,日寇强占我东北三省,复进一步入侵热河,进逼长城各口。郑洞国同志率部在古北口一带的古长城上,与装备有飞机、战车、大炮的优势日军浴血鏖战两月余,狠狠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是最早参加抗日的国民党将领之一。

抗日战争爆发后,郑洞国同志纵横驰骋,转战南北,先后参加过保定会战、漳河战役、徐州会战、归德战役、武汉会战、广西昆仑关战役、鄂西会战、中国驻印军反攻缅北战役等许多重大战役,战功卓著,曾被誉为国民党军队中的抗日名将。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郑洞国同志曾在困惑和怀疑中,把自己的命运和蒋介石连在一起,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1948年,在辽沈决战的重要时刻,他脱离了国民党反动阵营,归向人民。毛泽东主席肯定了郑洞国将军在兵临城下之际这一明智决断,号召其他国民党军队将领“学习长春郑洞国将军的榜样”(《毛泽东选集》第四卷)。此后,他冷静地总结了自己前半生的经历,认识到国民党早已背弃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主张,违背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成为阻碍中国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反动势力,因而注定是要失败的。中国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才会有光明的前途,这也是实现自己当年投奔黄埔、反帝爱国的革命初衷的唯一正确途径。

古人说:“择善而固执之”,郑洞国同志自从投身人民革命行列以后,就真心实意地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不懈地走社会主义道路,经受了严峻的考验。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目睹改革开放和礼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祖国的面貌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心情更加振奋,尽管晚年体弱多病,仍然十分关心国家大事,勉力参加各项政治和社会活动,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保持了一个真诚的爱国人士的晚节,是很可钦佩的。

我和郑老都是民革的老同志,彼此共事日久,相知甚深。他为人正派,性情敦厚豁达,待人谦和诚恳,在工作中识大体、顾大局,善于团结同志,从不计较个人私利,蔼然有长者之风,因而赢得了包括我在内的许多同志的尊敬。民革“五大”以来,我们共同担负民革中央的领导工作,郑老对工作不辞辛劳,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为民革工作的恢复和发展,尽了不少心力,做出了许多宝贵的贡献。

郑洞国同志生前十分关注祖国的统一大业,真诚希望海峡两岸早日实现和平统一。尤其是到了晚年,对此更是魂萦梦绕,不遗余力。他在台湾及海外的故旧袍泽甚多,近年来接待了不少回祖国大陆探亲、观光的老朋友,向他们介绍情况,阐释政策,帮助他们消除疑虑,增进共识,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直到临终之前,他还念念不忘祖国统一,表示这是他一生唯一未了的心愿。

郑洞国同志的这部回忆录,以严肃、客观、求实的态度,总结和回顾了他前半生的人生历程。由于作者本身丰富的生活经历,这部著作不仅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而且有引人入胜的可读性;同时,通过作者向人们展示的当时中国社会的真实状况,以及其中老一辈爱国志士的追求和奋斗,包括他们所走过的曲折坎坷道路,也会从不同的侧面,给予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青年一代以教益和启迪。我再次衷心期望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朋友们一读这本书,这对于激励爱国主义精神,致力社会主义建设,促进祖国统一大业,都是大有裨益的。

屈 武

1991年夏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0 13:5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