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峨眉山旅游资源评价为研究对象,在“三三六评价法”、“层次分析法”及“GIS技术”的支持下,探讨了如何进行旅游资源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旅游规划。本研究通过论述与分析,得到以下一些结论:通过对研究区的旅游资源进行评价,揭示出峨眉山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综合分析研究峨眉山旅游资源的特征,构建了包括要素种类、优美度、特殊度、规模度、历史文化科学价值、景象组合、环境容量、绿化覆盖率、安全稳定性、舒适性、卫生健康标准、市场区位、产业经济基础、可进入交通条件、距基地距离、基础设施条件、景点离散程度等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划定了旅游资源评价的分级标准;对大量基础资料进行了分析整理,利用GIS建立了评价因子——旅游资源信息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对峨眉山旅游资源影响因子进行了分级评价;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旅游资源的各因子作权重分析,即贡献率分析;本研究将GIS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充分发掘了GIS强大的空间分析与建模功能,以及层次分析法的权重分析功能。
第一篇 数字峨眉平台建设
1 引 言
1.1 建立数字峨眉平台的目的
1.2 背景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区域概况
1.5 研究范围
1.6 研究目标
1.7 定义与术语
1.8 数字峨眉平台建设技术标准
1.9 研究采用的软硬件平台
2 数字峨眉平台建设的技术路线和内容
2.1 数字峨眉平台建设的技术路线
2.2 数字峨眉平台研究的近期内容及远景规划
3 数字峨眉平台建设的关键技术
3.1 拟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
3.2 数字峨眉平台建设的技术原则
3.3 采用的关键技术
4 原始地形图的扫描矢量化
4.1 概述
4.2 峨眉山矢量数据采集
4.3 峨眉山数字栅格图(DRG)的制作
4.4 基于MAPGIS的地图扫描矢量化
5 峨眉山景区旅游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方案
5.1 设计原则
5.2 设计原理
5.3 系统结构
5.4 系统的关键技术
5.5 系统设计
5.6 系统详细设计
5.7 空间分析
6 数字峨眉平台数据库设计
6.1 数据库外部设计
6.2 数据库结构设计
6.3 数据库应用及数据字典设计
6.4 安全保密设计
6.5 数字峨眉信息系统数据库实例
6.6 峨眉山景区旅游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展示
7 遥感数字高程模型飞行景观生成方法及实现
7.1 遥感图像三维可视化的基本思想
7.2 影像校正与配准
7.3 影像镶嵌
7.4 多源数据融合
7.5 外业调查
7.6 峨眉山遥感影像:DEM生产流程
7.7 峨眉山遥感数字正射影像图(RSDOM)的制作
7.8 峨眉山数字高程(DEM)晕渲图的制作
7.9 峨眉山卫片影像套DEM影像图的制作
7.10 峨眉山主要景观立体图的制作
7.11 峨眉山三维地形影像动态观测
7.12 数字高程模型生产的质量控制
7.13 峨眉山影像数字高程模型精度讨论
8 项目测试报告
8.1 测试目的
8.2 测试原理
8.3 工作程序
9 小 结
9.1 项目技术特征及结论
9.2 本课题研究过程在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第二篇 旅游资源评价
10 旅游资源评价问题
10.1 研究意义
1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0.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1 旅游资源评价技术流程及评价方法
11.1 旅游资源评价技术流程
11.2 评价方法
12 峨眉山环境条件及旅游资源介绍
12.1 区位条件
12.2 自然环境条件
12.3 峨眉山旅游资源介绍
13 峨眉山旅游资源定性评价
13.1 旅游资源定性评估的原则
13.2 峨眉山旅游资源定性评价
14 基于GlS的峨眉山旅游资源定量评价
14.1 峨眉山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14.2 峨眉山旅游资源评价数据库的建设
14.3 峨眉山旅游资源定量评价
14.4 峨眉山旅游资源评价的实现
15 小 结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