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Out”之《巴黎》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隽永的法国浪漫之都。撰文者给予那些或古老或新潮且经久不衰的事物以密切关注,另辟蹊径,规避俗套,热忱引领读者走近无与伦比的巴黎艺术、潮流、时尚、科技、人物和地标。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巴黎(Time Out)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国外游 |
作者 | Time Out城市指南编写组 |
出版社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Time Out”之《巴黎》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隽永的法国浪漫之都。撰文者给予那些或古老或新潮且经久不衰的事物以密切关注,另辟蹊径,规避俗套,热忱引领读者走近无与伦比的巴黎艺术、潮流、时尚、科技、人物和地标。 内容推荐 “Time Out城市指南”丛书均由当地编者精心编纂,视角独到。其内容不仅广泛涉及文化艺术领域,而且还收录了数百篇独立评论,以飨读者。对每一处目的地,“Time Out”的评论家们都详细、精准地给出了“最佳”、“最差”、“最时尚”、“最名不副实”的评判,从而为读者提供了绝好的参考。 所有酒店、餐厅、酒吧和景点在地图上均有标注。 目录 导言 背景介绍 历史 今日巴黎 建筑 投宿居停 住宿 风物景观 简介 塞纳河及岛屿 卢浮宫 右岸 左岸 外环以外 餐饮购物 餐厅 咖啡馆/酒吧 商店及服务业 艺术娱乐 节庆和活动 歌舞、马戏和滑稽戏 儿童 舞蹈 电影 艺术展馆 音乐 夜生活 体育和健身 戏剧 城外游览 一日游 地图:城外游览 到远郊去 实用资讯 城内交通 资料大全 必备词汇 更多资讯 广告索引 索引 地图 巴黎行政区 巴黎市中心分区图 右岸西 右岸东 左岸西 左岸东 拉丁区 马莱 街名索引 巴黎城郊快线(RER) 巴黎地铁 试读章节 第三共和国 第三共和国在第二帝国的废墟上成立,它是匆忙中妥协的结果,即便是支持者也觉得它前途渺茫。但事实上第三共和国制定的临时宪法直到1940年才失去效用,因此也是迄今为止法国现代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宪法。 幸亏有在非洲和印度支那地区的殖民扩张对经济的巨大推动,世纪之交的人们沉湎于物质的极大丰富,很快就忘记了巴黎公社带来的恐慌。巴黎修建了埃菲尔铁塔(见160页)作为1889年万国博览会的中心建筑。1891年,第一条地铁线路通车,从马约门(Porte Maillot)到樊尚只需要25分钟。1900年,为再次召开万国博览会,巴黎修建了大宫(见117页)、小宫(Petlt Palals)、亚历山大三世桥(见72页)和奥塞火车站(Gare d'Orsay;现在的奥塞美术馆,见159页),以彰显法国的世界性地位。1895年,第一家电影院开业,像红磨坊(见287页)这样的俱乐部也是宾客满座。图卢兹·劳特累克(Toulotlse-Lautrec)笔下所描绘的蒙马特尔浓墨重彩的生活一一还有廉价的房租——吸引了全世界的艺术家。见124页“艺术家的巴黎1:蒙马特尔”。 1894年,犹太军官陆军上尉阿尔弗莱德·德雷福斯(Alfred Dreyfus)被军队开除并流放到恶魔岛(Devil's Island),罪名是向普鲁士人出卖国家机密。这件事从根本上动摇了法国人引以为荣的体制。埃米尔·左拉(Emile zola)给当时的法国总统福雷(Faure)写了‘封著名的公开信《我控诉!》(J'Accuse!),支持德雷福斯。天主教中的右翼人士包庇军队,在德雷福斯被证实无罪后颜面尽失。 第一次世界大战 欧洲强国争相实现工业化、瓜分世界版图,为了避免纷争,1904年,法国和英国在政治上达成谅解,签署了《友好协约》(Entente Cordiale)。随着俄国的加入,渐渐形成了对抗德意奥匈“三国同盟”的“三国协约”。随着欧洲各帝国的瓦解,民族主义的紧张情绪日益高涨。1914年8月3日,德国向法国宣战。 虽然在“一战”中德国人从来没有占领过巴黎——凭借马恩战役(Marne)的胜利,法国人成功地将德国军队拦阻在距离巴黎仅20公里的战线上,但炮火之声不绝于耳。尽管最后的胜利属于法国,巴黎和整个法国社会都在战争中饱受摧残。 各参战国聚集在凡尔赛宫,讨论如何实现和平和建立新的欧洲秩序。国家联盟(the League of Natlons)成立。艺术家们则用超现实主义运动(Surrealism)来回应战争的恐怖与荒谬,这一运动是由安德烈·布勒东(Andre Breton)在巴黎发起的,他在战争中做过军医,推崇弗洛伊德(Frericl)的潜意识理论。1924年,超现实主义宣言发布,一年后举办了第一次展览。艺术家(和摄影师)们——包括达利(Dali)和曼·雷(Man Ray)——又一次蜂拥来到巴黎。现在的蒙马特尔居住费用已经太高昂了,圣日尔曼(St-Germaln)南部的蒙帕纳斯(Montpamasse)成为艺术家的又一个聚居地(见166页“艺术家的巴黎2:蒙帕纳斯”)。“一战”之后“二战”之前的这段时间可以说是艺术和政治都十分活跃的时期。根据海明威(Hemingway)、弗·斯科特·菲茨杰拉德(Fscon Fitzgerald)和格特鲁德斯泰因(Gettrude Stein)的记述,当时的巴黎是世界先锋艺术的中心,这几位著名作家也都视巴黎为自己的家园和灵感的源泉。 与此同时,经济危机引发了又一波政治暴动,法西斯主义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争夺对国家的控制权。1936年,以莱昂·布鲁姆(Leon Blum)为代表的人民阵线在选举中获胜,新政府做了提高社会福利等的尝试,如允许工人带薪休假。同时,很多作家离开巴黎奔赴西班牙去报道——其实是参加——西班牙内战。而在国境线那一边的德国,围绕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引起的纠纷——连同在巴黎签署的“一战”《凡尔赛和约》带给德国的重负——一并成为新元首希特勒鼓惑人心的资本之一。“二战”爆发后,法国人认为他们的马其诺防线(Maglnot line)固若金汤,无须担心德旧的威胁。没想到纳粹轻而易举地取道比利时绕过防线,进入了法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 战争开始几周后,巴黎就不战而降,落入了德国人的手巾。亲德政府在维希(Vichy)成立:维希是一个温泉疗养胜地,有足够的旅馆容纳数量众多的官员;政府首脑是年迈的“一战”英雄贝当(Marshall Petian),因取得凡尔登战役(Verdun)的胜利而知名。而年轻军官夏尔·戴高乐(Charles de Gaulle)则前往伦敦组织“自由法国”抵抗运动。愿意和德军合作的人,被占领的日子并不难过,事实上还有些不错的商机。虽然食品定量配给,市场上不再流通烟草和咖啡,但黑市却很繁荣。其他方面,生活和原来差不多:1939-1940年的那个冬天,每个月都有80万巴黎人去看电影。 至于拒绝合作的人,等待他们的则是盖世太保的酷刑室,位于福煦大道(Foch)和劳瑞斯顿路(Lauriston)。德国人还会处决‘些人以压制不合作的行为:一位名叫雅克·邦塞尔让(Jacuqes Bonsergent)的法国学生散发传单被捕,因拒绝说出已逃脱的朋友的名字,被德国人杀害。现在巴黎有一个地铁站用他的名字命名,以资纪念。 在巴黎的犹太人也受到了迫害。急于取悦德国的维希政府主动采用排犹政策。在1941年春天之前,法国当局常常通过德朗西(Drancy)的拘留营将犹太人送往死亡集中营。首相皮埃尔‘赖伎尔(Pierre Laval)声称这一做法是对第三帝国必要的让步。(赖伐尔后来逃到两班牙,弗朗哥[Franco]拒绝为他提供政治庇护,将他转交给美国人。1945年他服毒自杀失败后被枪决。) 1942年7月,12000名犹太裔法国市民被集中在格勒内勒街的冬季体育场(Velodrome d'Hiver),一个多功能的运动场所,然后被运往奥斯维辛集中营(Auschwitz)。(1994年7月,在早已被拆除的体育场旧址,终于竖起了缅怀遇难者的纪念碑。) P22-23 序言 为什么我们要写这样一本指南呢?毕竟在世界上所有的首都中,我们所要介绍的城市无疑是最不需要“介绍”的。(如果对这句话你有丝毫的怀疑,那么就请比较一下吧,想想所有提到伦敦和巴黎的语句、歌词和俗语,我敢保证巴黎被提到的次数更多。)既然这样,那我们再问一次为什么要有这样一本指南7 首先,因为我们很自豪地宣布那些歌词中所展示的巴黎还远远不够。其次,我们也从不会局限于那些陈词老调,当然不得不承认无论是在巴黎人还是外地人当中,这些信息确是广为流传。你们一定都熟悉这样的描述:灯光的城市、爱情的城市、细雨蒙蒙的春日,等等。要是听到某些人谈论“Panamel”(我敢打赌你没听到过巴黎的这个昵称),你可能会以为那地方自1905年以来根本没有丝毫变化。 当然这本书也会有一定风险。巴黎实在是太出名了,频频出现在电影、摄影作品、文化节,画作、赞美诗、文字作品中,人们常常来此旅游,也经常梦想着光临此地,这都是大家认为理所当然的。本书的目的也正在于此,我们无比强烈地建议你重新观赏,更认真地观赏。如果这是你第一次来巴黎旅游,而你已经在脑海中有了一个详细的画面,那么请你竭尽全力地忘掉它吧。不要再把巴黎看作是一个旅游目的地。那些走马观花地游览主要景点的人(蒙娜丽莎,看完了!圣心大教堂,看完了!埃菲尔铁塔,看完了!),从不会停下来静静地观察这些景点的细微之处,也不会扔掉地图任由自己的嗅觉领路,这些人是决不要指望能看到这座城市的与众不同之处的。 巴黎是独特的,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她没有沉溺于曾经的历史,远远没有。这是一座崇尚技术的城市(为适应未来而开发了有轨电车和无人驾驶的地铁14号线),不惮展示醒目的景观(如13区的施工地),也是一座勇于申办奥运会的城市。那些原有的陈旧描述已然差之千里。 托马斯·杰弗逊(Thornas Jefferson)说法国是每个人的第二祖国,如果他是对的,那么巴黎就是每个人的第二首都。你可以用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来努力了解她。那么就热爱她现在的样子吧:永不停滞,永不变更。 书评(媒体评论) “‘TIme Out’之《巴黎》潮流云集,不同凡响。” ——美国《纽约时报> “便于携带,堪称最佳指南。” ——法国《巴黎万事通》 “全面搜罗信息,分享极品美图。” ——Lastminute.com “公正、权威、翔实、深入。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内容均出自当地人之手……这绝对是目前市面上最好的、最全面的城市旅游指南。” ——英国《独立报》 “赢家当然是……‘Time Out’!来自业内的前沿信息确保你的饮食住宿均为明智之选。”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