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先锋对话(记录有影响力的声音)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作者 李道柳
出版社 湖南美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TOM美术同盟2007年度网络直播访谈选——《先锋对话(记录有影响力的声音)》!书中具体收录了:《贾方舟、邹跃进——学术能引领市场吗?》、《赵半狄——将“熊猫慰问”进行到底》、《魏纪中、赵半狄——提前分享奥运的快乐》等谈话节目。

内容推荐

“先锋对话”是中国著名艺术媒体TOM美术同盟2007年推出的一档网络直播谈话节目,节目邀请的嘉宾主要是关注当代艺术发展动态并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士,或是洞悉当代艺术走向的权威人士 也有见证热点事件的当事人。节目依托TOM强大的后台技术支持。由新闻事件、热门话题或某一艺术现象切题入手,捕捉当代艺术前卫的艺术元素,探讨最新的艺术理念,着重突出对话双方的思想交锋和智慧的碰撞,致力于为业界人士提供一个即时交流和对话的平台,目前已经成为中国当代艺术传媒中最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品牌栏目之一。

本书为TOM美术同盟2007年度“先锋对话”的访谈实录精选集,我们也尽可能保持原始的谈话记录内容,但不排除一些文章所必须的删改。嘉宾在访谈中的言论和观点仅代表其个人的看法,我们仅仅是提供交流的平台,不表示我们赘同或认可。

目录

序言 艺术需要与时俱进

贾方舟、邹跃进 学术能引领市场吗?(2006年1月10日)

钟正山 真善美是水墨画追求的核心(2007年1月11日)

舒勇 究竟是谁砸了“泡女郎”(2007年1月24日)

陶艾民 一个女人的长征(2007年2月7日)

赵半狄 将“熊猫慰问”进行到底(2007年3月3日)

斯蒂芬·德查、秦思源 艺术总是需要突破自己的惯性(2007年3月28日)

高峰、焦波 带着儿子的情感拍《俺爹俺娘》(2007年5月13日)

涂志伟 历史是永远取不完的素材(2007年6月18日)

艾未未 《童话》结束以后还是会有时差的(2007年7月13日)

黄国强 我只是一个报矿人(2007年8月2日)

哲亚 我们都处在失礼的边缘(2007年8月2日)

魏纪中、赵半狄 提前分享奥运的快乐(2007年8月8日)

仇浩然 我只是艺术爱好者(2007年8月31日)

梁克刚、舒勇 我们愿意与泼粪者一起进餐(2007年9月29日)

林少芬 广告创意人永远年轻(2007年10月14日)

尤伦斯夫妇 十字路口会尽量走正确的路(2007年10月26日)

陈曦 享受绘画创作的状态(2007年11月4日)

梁克刚 集体追忆实际上是一种集体批判(2007年11月14日)

徐唯辛 我们所有人都有责任(2007年12月13日)

朱金石、王鲁炎 “意派”是应对西方艺术语言霸权的挑战(2007年12月21日)

陈老铁 中国水墨画的转型不可逆(2007年12月20日)

附录 TOM美术同盟2007年度十大人物&新闻

后记

试读章节

主持人:我听着感觉对于批评家的突出是一个巨大的特点,这次可能做得更规范,你们企图把这种特征给它凸显出来。我想问梁先生精心打造这样一个让批评家、作为主要的阵容来筛选艺术家的这样一种方式,您肯定有整体的思路,这个整体思路是什么?

梁长胜:我在2006年初的时候,策划过另外一个展览,叫中国首届当代艺术年鉴展,那个艺术议题就是把学术的东西推给藏家,那个形式跟这个是一样,那个目的就是把这些藏品把市场跟艺术价值之间,通过市场为艺术家的整体的活动有一些资金的支持,这样让中国当代艺术有真真正正好的发展,也就是集全社会的力量。但是那个展览有一些人提出一些质疑,这个质疑就是究竟是为了市场,还是为了学术,这样的问题,就是因为活动的主办方是一个拍卖公司,作为拍卖公司首先要考虑资金的整体回流,学术这块人家会产生质疑。这次我做这个事情,首先要把这个东西剥离开,由两个公司承办,拍卖弱化到最弱的位置。我们今年要学术突出,真正的专家表现出他们应有的判断的能力,请贾老师和邹老师一起策划这样的展览,把权力交给批评家,为当代艺术做的是一种贡献。真的是这样的。

邹跃进:我们知道很多的像全国性的美展都是由艺术家担任评委,大部分是艺术家,既是运动员,也是裁判员。那么这种规则呢,实际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不规范的。我们其实一直想做一个,其实就是学术的一部分,就是裁判,运动员就是运动员,裁判就是裁判,这个方面来讲我们也是逐渐建构的过程中。也就是说批评家作为这种裁判,我们讲策展也好,批评也好,实际上他不是运动员。这个本身就是学术问题,其实我们中国现在很多展览都没有达到这个水平,首先评委的这种方式,规则就不学术。所以用学术引领市场,为什么要批评家呢,就是因为批评家他不是画家,他不是运动员。所以这点我觉得我可以补充你刚才说的这个。

主持人:您实质上就是要达到一个筛选艺术家的一个平台,但这个权威性,怎么就可以说你们是权威的?

贾方舟:这个问题是这样的,这个展览参与20多个批评家,他们的选择,他们对艺术家的选择,这个也要接受一个检验,他们是不是就具有权威性,并不是我们自己判断权威性有多高,最后要看这个展览,展出的作品是当代重要的艺术家,或者刚刚正在兴起的,刚刚露出头角的,有一些已经很有成就的。这样我们所选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最后能够被大家确认的时候,我想这种权威性就会树立起来。因为这个展览不只一次,还要继续办下去,这些批评家证明这次展览所选的艺术家是好的,是能够代表当代艺术的真正的艺术家。会有一个过程。

主持人:您的意思权威性有待实践证明。拿目前人员结构来讲,还有你们运作体制来讲,有没有体现某种权威的特色。

贾方舟:因为这个活动是民间的活动,我们选的批评家,都是当代艺术当中比较活跃的,有成就的,而且有一点影响的批评家。这里面有年长的,也有年轻的,总之他们活跃在艺坛,对于艺术家有一些了解,对艺术家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和了解,所以他们选择人的时候恐怕就比较少有偏差。

主持人:我想问梁先生,您说到和谐话题的学术引领市场,您觉得您想打这样一面旗,用学术引领市场,这个是不是有可循性。

梁长胜:我觉得有可循性。如果收藏没有文化意义的东西就是一个废品,就是个人爱好的一个问题,如果对文化比较有共性,收藏一段历史,是真真正正为这个文化建设本身做出的贡献,这个肯定是有意义的,但这个意义并不表现有一个拍卖就有一个很好的怎么样的效果,就像贾老师说的就是需要一个时间的考验。这种判断由批评家整个团队进行的活动的本身,实际上为收藏者已经把风险降到最低,降到很低的情况下让他们收藏,这样的一种发展是一种良性的发展。我们想建立这么一个良性发展的平台。

主持人:您说的意思就是这样来做在文化上有一定的道理,就是用批评家的眼光筛选有某种准确的定位和方法。但是市场会不会认这个东西?

梁长胜:通过1994年批评家提名展,还有我刚刚说的年初办的年鉴展,这几个都可以看出来到底可不可以引领。比如说年鉴展,批评家提名展那些作品,当时贾老师是他们参与的,有一些艺术家当时都是没有跟画廊签约的,通过批评家提名展以后,他们都会画签掉了,就是说明市场接受了,年鉴这本画册成了画廊的必备书。为什么可以成为必备书?就是因为大家看重了最后的学术判断。至于这个范围之内收藏谁的作品再有什么样的判断,那留给市场。

主持人:我还想问贾老师,从问题角度来讲,批评家怎么样引领这样的方向?

贾方舟:批评家引领市场,这是我们的主观愿望,但这个主观愿望能不能

贾方舟,邹跃进学术能引领市场吗?实现,按照我们的想法是可以的。比如说我们这个展览选了这些艺术家,选了这些作品,有一些藏家来看,为什么会选这样的艺术家呢?他也许不喜欢这样的艺术作品,但是他会思考这个问题。20多个批评家提名这个艺术家来参展,为什么他的作品会好,会被肯定,至少这个思考对他来说会有作用。他也许不会买他的画,也许再看三年五年再买他的画。我们1993、1994、1995年当时提名的艺术家,现在很多都是市场上走得好的,而且学术上是被首先认定的。批评家提名和批评家的选择所以值得重视,就是因为批评家的视角是艺术史的视角。这个艺术家在艺术史有没有贡献?给艺术史增添什么新的东西?他是从这个角度选择艺术家,不是市场的角度。但是由于它具有艺术史的艺术,这个艺术家在市场上必定会在市场看好,虽然现在不行,但以后一定会被看好。

主持人:按照这个意思来说,是不是可以说艺术的历史,就是批评家的历史?

贾方舟:这是从整体来看,他的视野都会有不同的局限,但是批评家整体来讲,对当地艺术的把握,还是比较完整,而且也是比较有说服力,有学术性的。P4-7

序言

李道柳最近要出版一本有关中国当代艺术的对话集,我感到有点惊讶。他曾在某大报做过事,后到高校工作,但仍离不开媒体。这两年他介入当代艺术领域,且有了一个好开端,也获得了成果。中国当代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吸引了传媒人士进入艺术专业领域,这对艺术的传播是好事。

中国当代艺术从不被社会主流关注,发展到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受追捧的对象,可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其中,先锋与前卫起了很大的作用。

关于先锋与前卫,人们很难有一个准确的理解。由于艺术的内容与表现形式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改变和更新。中国当代艺术的兴起是西方文化影响中国的一种体现,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作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艺术如何发展,这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这个课题不仅为艺术界所关注,也为国家主管部门关注。

我们不能用以往某些简单刻板的观念来理解艺术。艺术需要与时俱进,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我们应以与时俱进的艺术审美观、价值观重视中国当代艺术的形态、内容极其影响,以开放的眼光环顾全球艺术的发展趋势,把推动艺术上升到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来看待。

很高兴看到798艺术园区作为北京重要的创意文化产业基地,正发挥着展示当代中国开放风采的作用。也很高兴看到TOM网作为中国唯一开设美术频道的门户网站,正在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创新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网站管理者的远见卓识和社会责任感。我祝贺此书出版,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中国的当代艺术。

许宇勇

后记

2007年12月31日晚我与湖南美术出版社签署出版合同回家的路上,我收到了朋友发来的新年祝福的短信,这时我才意识到2007年真的即将过去了。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我随着地铁依旧汹涌的人群鱼贯而出,鱼贯而入,尽管怀揣着单薄的一纸合同,我却感觉心情沉重。

临走前孙平告戒我“媒体千万不要捧艺术家的臭脚”。作为《视觉21》的创刊人,中国前卫艺术的老将,他调侃性的提醒又一次使我感到作为媒体人应具有的独立精神。

2007年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可谓是继续坚挺的一年。在各方利益的驱动下,原本理想主义的当代艺术圈却成了最为名利场的地方,可谓是鱼龙混杂。我们究竟还有多少“艺术家”对艺术保持着最基本的敬畏?对于惯于标榜自己“致力于推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我们艺术媒体,我们究竟是打着学术牌吆喝的市场吹鼓手,还是本着艺术良知的中坚力量?

“先锋对话”作为TOM美术同盟2007年初推出的网络直播视频访谈,其目的是希望能为业界提供一个基于网络资源互动交流的平台。  “先锋”意味着观念意识上的超前性和批判性,意味着与市场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但作为一家本质上是商业性质的TOM网,同时在这个喧嚣浮躁的大环境下,我们不可能做到真正的纯粹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出版此书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工作业绩的一种粉饰,更多的是激励和鞭策。

本书的结集出版纯属无心插柳,这得益于一些朋友的不断怂恿和鼓励。同时我要感谢湖南美术出版社,正是他们的支持使得本书在很短的时间内得以顺利出版。我想说需要感谢的人很多,例如我们邀请的特约主持,这些额外的工作他们没有得到任何回报,还有TOM网视频组同事,她们严谨的工作态度确保我们每次访谈都得以顺利进行,对于这些默默无闻的幕后者我致以深深的敬意。

李道柳

2008年1月28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4: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