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是根据我国广播电视事业不断发展的需要为广播电视新闻、编导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力求从现代广播电视的最新实践要求出发,依据应用语言学和传播学的基本原理对这项专业做了新的理论阐述。书中搜集了大量的例证材料,从本源上介绍了国内外播音员、主持人的由来、主持人发展现状,并揭示了他们未来的发展方向。本书不仅注重实践经验介绍,也做出了理论分析。
前言
导论
一、播音与主持实现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
二、播音与主持遵循广播电视的传播规律
三、播音与主持塑造广播电视的艺术形象
思考题
附录1:20世纪国内外著名的播音员、主持人简介
上 篇
第一章 播音语言是通用语言
第一节 普通话语音
一、普通话声母
二、普通话韵母
三、普通话声调
四、普通话音变
五、播音语言的要求
第二节 普通话词汇
一、词汇规范化的原则
二、普通话与方言区常会混淆的词汇
第三节 普通话语法
一、量词搭配
二、动态助词
三、句式
四、语序
第四节 播音对词汇与语法的要求
一、选词要明确、通俗、形象、生动
二、用句要简短、明快、和谐、畅达
思考题
附录2:播音语言练习材料
第二章 播音语言是媒介语言
第一节 播音的生理媒介
一、广播电视播音的吐字归音
二、广播电视播音的用气发声
第二节 播音的物理媒介
一、播音的物理特性
二、播音的声学环境
三、播音的工具——话筒与镜头
四、播音语言的可懂度与清晰度
第三节 播音的心理媒介
一、播音的审美心理
二、播音的创作心理
三、播音的传受心理
思考题
附录3:播音发声练习材料
第三章 播音语言是随境语言
第一节 现代媒介环境的特点
一、国际舆论环境
二、多元文化环境
三、信息开放环境
四、现代技术环境
第二节 广播电视语境
一、广播电视语境的构成要素
二、广播电视语言环境的特点
第三节 广播电视语境制约下的功能语体
一、广播电视播音中的语体分类
二、媒介环境对播音语体的影响
三、广播电视语境对播音语体的制约作用
思考题
第四章 播音语言是艺术语言
第一节 广播朗读艺术
一、广播朗读的语境条件
二、广播朗读的一般规律
三、广播朗读的基本方法
四、广播朗读的语体分类
第二节 广播阐说艺术
一、广播阐说的语境条件
二、广播阐说的语体特点
三、广播阐说的语体分类
第三节 广播谈话艺术
一、广播谈话的语境条件
二、广播谈话的语体特点
三、广播谈话的语体分类
思考题
附录4:播音表达练习材料
下 篇
第五章 传播学理论与主持人节目
第一节 传播学意义上的媒介人物——“Anchorman”
一、平等待人的民主意识
二、阅历丰富的个人魅力
三、博闻多识的知识水平
四、广见洽闻的信息来源
第二节 传播学意义上的节目形态——双向交流
一、大众传播与人际交流相融合的节目形态
二、大众传播与群体互动相融合的节目形态
三、大众传播、群体互动与人际交流相融合的节目形态
思考题
第六章 主持是传必求通的艺术
第一节 主持人传播的目的、方法与手段
一、主持人传播的目的
二、主持人传播的方法
三、主持人传播的手段
第二节 主持人“求通”的途径
一、社会角色意识转换与形成
二、“主持人、嘉宾、来宾、受众”形成互动关系
三、把握不同节目中的角色定位
思考题
附录5:主持人角色意识训练材料
第七章 主持是整合节目的艺术
第一节 整合节目的传播学原理
第二节 节目形态的整合
第三节 节目流程的整合
第四节 节目讯息的整合
思考题
附录6:整合节目的训练材料
第八章 主持是舆论引导的艺术
第一节 舆论场与舆论领袖
一、主持人节目是个舆论场
二、节目主持人是舆论领袖
三、引领公众意见导向既定的社会目标
第二节 主持人引导舆论的若于传播学原理
一、夜话节目与“说服效果”理论
二、杂志型节目与“议程设置”理论
三、谈话节目与“沉默的螺旋”理论
四、娱乐类节目与“培养”理论
五、对象性节目与“知沟”理论
第三节 政策导向的把握
第四节 文化品位的把握
第五节 法制观念的把握
思考题
附录7:舆论引导训练材料
第九章 主持人的现状与未来
第一节 主持人的现状
一、国外主持人的现状
二、我国主持人的现状
第二节 主持人的未来
一、“地球村”的图景
二、天涯若比邻
三、电子大家庭的“Host”
思考题
参考书目
后记